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力用設備,具體是一種電力用新型電力設備箱。
背景技術:
現有的電力設備箱中的電力設備一般都是變壓器或其他電力設備,它們在工作的時候會產生大量的熱量,導致自身的溫度過高,但是考慮人員的安全和設備的防雨防塵,還是需要將這些設備放置于電力箱中,這樣這些電力設備的散熱就成為了一個問題;因為如果長時間在一個高溫的環境中工作,會加快電力設備的老化,從而增加使用成本,造成資源的浪費;現在雖然也有一些散熱性良好的電力設備箱,但大部分都是需要消耗外接能源,不利于21世紀的能源發展觀;因此,我們需要一種電力用新型電力設備箱。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力用新型電力設備箱,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電力用新型電力設備箱,包括箱壁、電力設備安置箱、旋轉電機、蓄電箱、太陽能發電機和安全門;所述箱壁設置在支撐柱上;所述箱壁設置有通風口、遮擋板、出水口、進水口和間隙層;所述通風口設置在箱壁的四周和底板上;所述遮擋板設置在箱壁的通風口上端;所述出水口設置在箱壁的底端,且出水口連通著箱壁內部的間隙層,且兩個出水口分別設置在箱壁的底端兩側;所述進水口設置在箱壁頂端的側板;所述間隙層設置在箱壁的內部,且間隙層的寬度比箱壁的單壁層稍寬;所述電力設備安置箱設置在箱壁的內部;所述電力設備安置箱設置有隔斷層;所述隔斷層設置在箱壁的內部,且隔斷層上設置有若干個通風口;所述旋轉電機設置在隔斷層的下方,且旋轉電機通過電線路連接著蓄電箱;所述旋轉電機設置有隔離柵和換熱扇;所述隔離柵設置在箱壁的底板上,且通過焊接的方式和箱壁的底部連接在一起,且隔離柵的孔徑較小;所述換熱扇設置在隔離柵的內部;所述蓄電箱設置在旋轉電機的左側,且蓄電箱的上表面剛好和隔斷層的下表面接觸,且蓄電箱通過電路連通有太陽能發電機;所述太陽能發電機設置在箱壁的頂端,且安置在箱壁的頂板上;所述太陽能發電機設置有太陽能電板;所述太陽能電板設置在箱壁頂端的外壁上;所述安全門設置在箱壁的外側,且通過鉸鏈和箱壁的側壁相連接固定;所述安全門設置有鉸鏈、鎖緊裝置和把手;所述鉸鏈設置在安全門和箱壁的連接處,且鉸鏈可以180度旋轉;所述鎖緊裝置設置在安全門上,且鎖緊裝置將兩扇安全門連接在一起;所述把手設置在安全門上,且通過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箱壁設置在支撐柱上,且箱壁和支撐柱通過無縫焊接的方式連接在一起,且箱壁頂端側板傾斜角度為向內35度角。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通風口設置在箱壁的四周和底板上,且通風口一般由直徑取八到十個毫米的圓形孔洞組成。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遮擋板設置在箱壁的通風口上端,且遮擋板和箱壁通過膠連的方式固定,且遮擋板能夠完全遮蔽箱壁四周的通風口。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進水口設置在箱壁頂端的側板上,且進水口連通著箱壁中的間隙層,且進水口安置有密封蓋。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電力設備安置箱設置在箱壁的內部,且隔斷層將電力設備安置箱分割成不同尺寸的箱體大小,以安置不同型號或種類的電力設備裝置。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換熱扇設置在隔離柵的內部,且通過轉動軸連接固定在旋轉電機下,且換熱扇采用五葉扇。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太陽能電板設置在箱壁頂端的外壁上,且通過支撐桿固定支撐在外壁上,且太陽能電板的安置角度和箱壁的頂端側壁的傾斜角度一致。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的箱壁是整個電力設備箱的主體,包裹著安置在內的電力設備,從而保證電力設備在工作的時候不會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電力設備安置箱用于放置電力設備,從而使其固定在電力設備箱內;隔斷層用于將電力設備箱內部的空間進行分割,從而適用不同體型的電力設備安置需要,提高內置空間的利用率;旋轉電機通過蓄電箱的供電而工作帶動轉動軸旋轉,從而帶動換熱扇旋轉產生推力,從而將電力設備工作產生的大量熱量傳遞出去,降低電力設備箱內部的溫度,從而提高電力設備的使用期限;太陽能電板吸收太陽能,從而通過太陽能發電機將太陽能轉換為電能儲存在蓄電箱中;通風口用于加快電力設備箱內部的熱量傳遞,從而降低內部的溫度;遮擋板用于防止雨天情況下雨水通過箱壁上的通風口而進入到電力設備箱的內部,從而造成一些可能性的后果;支撐柱用于支撐固定整個電力設備箱,從而保證電力設備箱的結構穩定性;隔離柵用于隔離換熱扇和外界環境,從而避免箱底可能存在的一些雜物和換熱扇發生碰撞而造成換熱扇的損壞;進水口用于電力設備箱中的溫度過高,通過換熱扇無法有效解決的情況下,向箱壁內的間隙層注入冷卻水,從而通過冷卻水來有效的降低電力設備箱內部的溫度;安全門用于打開或關閉電力設備箱的內部空間,從而做出相應的操作;本實用新型電力用新型電力設備箱具有構造簡單,實用便捷,有效的避免了電力設備遭受雨水的侵襲,且有目的性的降低了電力設備工作時產生的周邊環境高溫現象,適合大規模的推廣使用等優點。
附圖說明
圖1為電力用新型電力設備箱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電力用新型電力設備箱的主視圖。
圖3為電力用新型電力設備箱中間隙層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箱壁,2-電力設備安置箱,3-隔斷層,4-旋轉電機,5-蓄電箱,6-太陽能電板,7-太陽能發電機,8-通風口,9-遮擋板,10-支撐柱,11-出水口,12-隔離柵,13-換熱扇,14-進水口,15-安全門,16-鉸鏈,17-鎖緊裝置,18-把手,19-間隙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請參閱圖1-3,一種電力用新型電力設備箱,包括箱壁1、電力設備安置箱2、旋轉電機4、蓄電箱5、太陽能發電機7和安全門15;所述箱壁1設置在支撐柱10上,且箱壁1和支撐柱10通過無縫焊接的方式連接在一起,且箱壁1頂端側板傾斜角度為向內35度角;所述箱壁1設置有通風口8、遮擋板9、出水口11、進水口14和間隙層19;所述通風口8 設置在箱壁1的四周和底板上,且通風口8一般由直徑取八到十個毫米的圓形孔洞組成;所述遮擋板9設置在箱壁1的通風口8上端,且遮擋板9和箱壁1通過膠連的方式固定,且遮擋板9能夠完全遮蔽箱壁1四周的通風口8;所述出水口11設置在箱壁1的底端,且出水口11連通著箱壁1內部的間隙層19,且兩個出水口11分別設置在箱壁1的底端兩側;所述進水口14設置在箱壁1頂端的側板上,且進水口14連通著箱壁1中的間隙層19,且進水口11安置有密封蓋;所述間隙層19設置在箱壁1的內部,且間隙層19的寬度比箱壁1的單壁層稍寬;所述電力設備安置箱2設置在箱壁1的內部,且隔斷層3將電力設備安置箱2分割成不同尺寸的箱體大小,以安置不同型號或種類的電力設備裝置;所述電力設備安置箱2設置有隔斷層3;所述隔斷層3設置在箱壁1的內部,且隔斷層3上設置有若干個通風口8;所述旋轉電機4設置在隔斷層3的下方,且旋轉電機通過電線路連接著蓄電箱5;所述旋轉電機4設置有隔離柵12和換熱扇13;所述隔離柵12設置在箱壁1的底板上,且通過焊接的方式和箱壁1的底部連接在一起,且隔離柵12的孔徑較小;所述換熱扇13設置在隔離柵12的內部,且通過轉動軸連接固定在旋轉電機4下,且換熱扇13采用五葉扇;所述蓄電箱5設置在旋轉電機4的左側,且蓄電箱5的上表面剛好和隔斷層3的下表面接觸,且蓄電箱5通過電路連通有太陽能發電機7;所述太陽能發電機7設置在箱壁1的頂端,且安置在箱壁1的頂板上;所述太陽能發電機7設置有太陽能電板6;所述太陽能電板6設置在箱壁1頂端的外壁上,且通過支撐桿固定支撐在外壁上,且太陽能電板6的安置角度和箱壁1的頂端側壁的傾斜角度一致;所述安全門15設置在箱壁1的外側,且通過鉸鏈16和箱壁1的側壁相連接固定;所述安全門15設置有鉸鏈16、鎖緊裝置17和把手18;所述鉸鏈16設置在安全門15和箱壁1的連接處,且鉸鏈16可以180度旋轉;所述鎖緊裝置17設置在安全門15上,且鎖緊裝置17將兩扇安全門15連接在一起;所述把手18設置在安全門15上,且通過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箱壁1是整個電力設備箱的主體,包裹著安置在內的電力設備,從而保證電力設備在工作的時候不會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電力設備安置箱2用于放置電力設備,從而使其固定在電力設備箱內;隔斷層3用于將電力設備箱內部的空間進行分割,從而適用不同體型的電力設備安置需要,提高內置空間的利用率;旋轉電機4通過蓄電箱5的供電而工作帶動轉動軸旋轉,從而帶動換熱扇13旋轉產生推力,從而將電力設備工作產生的大量熱量傳遞出去,降低電力設備箱內部的溫度,從而提高電力設備的使用期限;太陽能電板6吸收太陽能,從而通過太陽能發電機7將太陽能轉換為電能儲存在蓄電箱5中;通風口8用于加快電力設備箱內部的熱量傳遞,從而降低內部的溫度;遮擋板9用于防止雨天情況下雨水通過箱壁1上的通風口8而進入到電力設備箱的內部,從而造成一些可能性的后果;支撐柱10用于支撐固定整個電力設備箱,從而保證電力設備箱的結構穩定性;隔離柵12用于隔離換熱扇13和外界環境,從而避免箱底可能存在的一些雜物和換熱扇13發生碰撞而造成換熱扇13的損壞;進水口14用于電力設備箱中的溫度過高,通過換熱扇13無法有效解決的情況下,向箱壁1內的間隙層19注入冷卻水,從而通過冷卻水來有效的降低電力設備箱內部的溫度;安全門15用于打開或關閉電力設備箱的內部空間,從而做出相應的操作。
上面對本專利的較佳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專利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專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