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新能源汽車領域,具體涉及車用永磁同步電機集成控制驅動總成結構。
背景技術:
近年來,由于汽車的發展而帶來的各種問題越來越突出。汽車行業正經歷著從傳統的內燃機汽車向新興的新能源汽車的轉變。電動汽車主要包括蓄電池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混合動力汽車作為傳統內燃機汽車到純電動汽車的過渡形式,是現在應用十分具有市場前景的電動汽車。無論是混合動力汽車還是純電動汽車電機驅動系統在整個動力總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電機驅動系統的好壞不僅關系到整車動力性能發揮,還影響著整車的可靠性、安全性,因此電機驅動系統正成為各高校及科研機構的研究焦點和熱點。目前,國內外的控制器、永磁同步水冷電機和變速器分開安裝,用線較多,排布較亂。對于磁場調制式永磁齒輪都集中在一組磁齒輪單級調速的理論及應用上,而具有多級正反轉變速功能的永磁齒輪變速箱未見報道,利用到磁場調制式永磁齒輪的高轉矩密度特點,開發多級調速永磁齒輪變速箱,進而實現磁場調制式永磁齒輪產品工程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技術實現要素:
綜上所述,為了克服現有技術問題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車用永磁同步電機集成控制驅動總成結構,該裝置成本低,結構緊湊。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車用永磁同步電機集成控制驅動總成結構,包括永磁同步水冷電機、控制器、變速器、DC-DC轉換器,由永磁同步水冷電機和變速器構成驅動總成,在所述永磁同步水冷電機、變速器的下方設置控制器和DC-DC轉換器,所述控制器和DC-DC轉換器購成集成控制總成。
進一步地,所述的水冷永磁同步電機包括水冷電機外殼體,所述水冷電機外殼體內安裝有定子沖件、轉子沖件,在定子沖件上設置線圈繞組;所述轉子沖片的中心設置有電機軸承孔,所述電機軸承孔的周圍依次設置有散熱孔、固定孔、永磁體槽,在轉子沖件內嵌有V型或U永磁體槽,槽內嵌有永磁體。
進一步地,所述控制器包括外殼體盒,在外殼體盒內安置有控制電路板、驅動電路、IGBT模塊單元和電感電容器件,及三相二相接線單元和控制線束。
進一步地,所述的減速器包括含有永磁齒輪主動輪盤,所述永磁齒輪主動輪盤通過永磁齒輪主動輪軸安裝在變速器外殼體內,所述永磁齒輪主動輪盤嚙合永磁齒輪從動輪盤,所述永磁齒輪從動輪盤通過永磁齒輪從動輪軸安裝在變速器外殼體內;所述永磁齒輪主動輪盤、永磁齒輪從動輪盤內均設置有永磁體。
該車用水冷永磁同步電機集成控制驅動總成,結構緊湊,多部件之間結構合理,有效降低整個組合件的體積成本,整體結構較輕,提高了車用永磁電機集成總成的適用性和整體工作效率。這種設置規避了由于電流的問題而造成的電機控制的不確定性、提高了整車的快速性、穩定性、高效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另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變速器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轉子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定子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永磁同步水冷電機,2、控制器,3、變速器,31、永磁齒輪主動輪軸,32、永磁齒輪從動輪軸,33、永磁齒輪主動輪盤,34、永磁齒輪從動輪盤,11、永磁體槽,12、電機軸承孔,13、散熱孔,14、固定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車用永磁同步電機集成控制驅動總成結構,包括永磁同步水冷電機、控制器、變速器、DC-DC轉換器,由永磁同步水冷電機和變速器構成驅動總成,在所述永磁同步水冷電機、變速器的下方設置控制器和DC-DC轉換器,所述控制器和DC-DC轉換器購成集成控制總成。
如圖1、圖2所示,車用永磁同步電機集成控制驅動總成結構,包括永磁同步水冷電機1和變速器3控制器2。所述永磁同步水冷電機1和變速器3的下方設置控制器2。如圖4、圖5所示,所述的水冷永磁同步電機包括水冷電機外殼體,所述水冷電機外殼體內安裝有定子沖件、轉子沖件,在定子沖件上設置線圈繞組,所述轉子沖片的中心設置有電機軸承孔12,所述電機軸承孔12的周圍依次設置有散熱孔13、固定孔14、永磁體槽11,在轉子沖件內嵌有V型或U永磁體槽11,槽內嵌有永磁體。所述控制器2包括外殼體盒,在外殼體盒內安置有控制電路板、驅動電路、IGBT模塊單元和電感電容器件,及三相二相接線單元和控制線束。如圖3所示,所述的減速器包括含有永磁齒輪主動輪盤33,所述永磁齒輪主動輪盤33通過永磁齒輪主動輪軸31安裝在變速器3外殼體內,所述永磁齒輪主動輪盤33嚙合永磁齒輪從動輪盤34,所述永磁齒輪從動輪盤34通過永磁齒輪從動輪軸32安裝在變速器3外殼體內;所述永磁齒輪主動輪盤33、永磁齒輪從動輪盤34內均設置有永磁體。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