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充油海纜修復,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水下修復充油海纜的注膠裝置及方法。
背景技術:
1、充油海纜在海洋這種復雜的環境中長期工作時,很容易因外護套破裂而導致絕緣油泄漏,需要對破裂的充油海纜進行修復。目前,充油海纜的修復大多是將海纜打撈至船上進行修復,這種修復方式不僅需要海纜具有足夠的冗余長度才能進行打撈,還容易在打撈過程中對海纜的外護套造成損傷。
技術實現思路
1、本技術提供用于水下修復充油海纜的注膠裝置及方法,以解決已知技術中海纜修復受限于自身冗余長度及海纜在修復過程中容易受到損傷的問題。
2、本技術提供一種用于水下修復充油海纜的注膠裝置,用于向海纜夾具內注入膠合劑,所述用于水下修復充油海纜的注膠裝置包括第一加料容器、第一攪拌容器、第二加料容器、第二攪拌容器、儲氣組件:第一加料容器被配置為容納第一膠合劑;第一攪拌容器被配置為容納第二膠合劑,所述第一攪拌容器與所述第一加料容器流體連通,使得所述第一加料容器內的第一膠合劑可流入所述第一攪拌容器內;所述第一攪拌容器被配置為攪拌所述第一膠合劑和所述第二膠合劑形成第一混合膠合劑,并將所述第一混合膠合劑注入所述海纜夾具;第二加料容器被配置為容納第三膠合劑,所述第三膠合劑的粘度大于所述第一膠合劑的粘度和所述第二膠合劑的粘度;第二攪拌容器被配置為容納第四膠合劑,所述第四膠合劑的粘度大于所述第一膠合劑的粘度和所述第二膠合劑的粘度,所述第二攪拌容器與所述第二加料容器流體連通,使得所述第二加料容器內的第三膠合劑可流入所述第二攪拌容器內;所述第二攪拌容器被配置為攪拌所述第三膠合劑和所述第四膠合劑形成第二混合膠合劑,并將所述第二混合膠合劑輸入所述海纜夾具;儲氣組件被配置為存儲氣體,所述儲氣組件用于向所述第一加料容器、所述第一攪拌容器、所述第二加料容器、所述第二攪拌容器分別輸送氣體。
3、在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儲氣組件包括第一儲氣件和第二儲氣件,所述第二儲氣件用于向所述第一加料容器、所述第一攪拌容器、所述第二加料容器、所述第二攪拌容器分別輸送氣體;
4、所述第一儲氣件與所述第一加料容器之間設有第一進氣管路,所述第一儲氣件通過所述第一進氣管路流體連通所述第一加料容器,所述第一進氣管路上設有第一調壓閥,所述第一調壓閥被配置為將輸送至所述第一加料容器的氣體壓力調整至v1,v1=v3+(0.1~0.3mpa);
5、所述第一儲氣件流體連通所述第二儲氣件,所述第一儲氣件與所述第二儲氣件之間的管路上設有第二調壓閥,所述第二調壓閥被配置為將輸送至所述第二儲氣件的氣體壓力調整至v2,v2=v3+(0.4~0.8mpa);
6、其中,v3為所述注膠裝置所處海水中的水壓。
7、在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儲氣件與所述第一加料容器之間設有第一保壓管路,所述第二儲氣件通過所述第一保壓管路流體連通所述第一加料容器;
8、所述第一混合膠合劑注入所述海纜夾具后,所述第二儲氣件通過所述第一保壓管路向所述海纜夾具內注入氣體并形成第一保壓環境。
9、在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攪拌容器內設有第一攪拌結構,所述第一攪拌結構可相對所述第一攪拌容器轉動,用于攪拌混合后的所述第一膠合劑和所述第二膠合劑;
10、所述第二儲氣件與所述第一攪拌容器之間設有第一動力管路,所述第二儲氣件通過所述第一動力管路流體連通所述第一攪拌容器,用于朝向所述第一攪拌結構吹氣,以驅動所述第一攪拌結構轉動。
11、在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儲氣件與所述第二加料容器之間設有第二進氣管路,所述第二儲氣件通過所述第二進氣管路流體連通所述第二加料容器;
12、所述第二儲氣件通過所述第二進氣管路向所述第二加料容器內輸送氣體,用于將所述第二加料容器內的第三膠合劑送至所述第二攪拌容器內;
13、所述第二混合膠合劑注入所述海纜夾具后,所述第二儲氣件通過所述第二進氣管路向所述海纜夾具內注入氣體并形成第二保壓環境。
14、在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攪拌容器內設有第二攪拌結構,所述第二攪拌結構可相對所述第二攪拌容器轉動,用于攪拌混合后的所述第三膠合劑和所述第四膠合劑;
15、所述第二儲氣件與所述第二攪拌容器之間設有第二動力管路,所述第二儲氣件通過所述第二動力管路流體連通所述第二攪拌容器,用于朝向所述第二攪拌結構吹氣,以驅動所述第二攪拌結構轉動。
16、在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用于水下修復充油海纜的注膠裝置還包括第一出氣管路,所述第一出氣管路流體連通所述第一攪拌容器;和/或,
17、所述用于水下修復充油海纜的注膠裝置還包括第二出氣管路,所述第二出氣管路流體連通所述第二攪拌容器。
18、在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所述海纜夾具上設有第一進膠口,所述第一進膠口設于所述海纜夾具遠離海平面的一側,所述第一攪拌容器通過所述第一進膠口向所述海纜夾具內輸送所述第一混合膠合劑;
19、所述海纜夾具上設有第二進膠口,所述第二進膠口設于所述海纜夾具靠近所述海平面的一側,所述第二攪拌容器通過所述第二進膠口向所述海纜夾具內輸送所述第二混合膠合劑。
20、本技術還提供一種用于水下修復充油海纜的注膠方法,應用于上述用于水下修復充油海纜的注膠裝置,所述用于水下修復充油海纜的注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21、向所述第一加料容器內加入所述第一膠合劑,向所述第一攪拌容器內加入所述第二膠合劑,向所述第二加料容器內加入所述第三膠合劑,向所述第二攪拌容器內加入所述第四膠合劑;
22、將所述用于水下修復充油海纜的注膠裝置運至海中待修復海纜處;
23、將所述第一膠合劑送至所述第一攪拌容器內,并攪拌所述第一膠合劑和所述第二膠合劑以形成第一混合膠合劑;
24、將所述第一混合膠合劑輸送至所述海纜夾具內;
25、將所述第三膠合劑送至所述第二攪拌容器內,并攪拌所述第三膠合劑和所述第四膠合劑以形成第二混合膠合劑;
26、將所述第二混合膠合劑輸送至所述海纜夾具內。
27、在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在步驟所述第一混合膠合劑輸送至所述海纜夾具內之后,還包括步驟:向所述海纜夾具內輸入氣體并形成第一保壓環境,所述第一保壓環境的第一保壓壓力為v4,v4=v6+(0.4~0.8mpa);
28、在步驟所述第二混合膠合劑輸送至所述海纜夾具內之后,還包括步驟:向所述海纜夾具內輸入氣體并形成第二保壓環境,所述第二保壓環境的第二保壓壓力為v5,v5=v6+(0.4~0.8mpa);
29、其中,v6為所述海纜夾具所處海水中的水壓。
30、本技術的用于水下修復充油海纜的注膠裝置,在岸上將第一膠合劑、第二膠合劑、第三膠合劑、第四膠合劑分別放置于不同的容器內,然后將注膠裝置運送至海中待修復海纜處,再將第一膠合劑與第二膠合劑混合后形成第一混合膠合劑后注入海纜夾具內,進而將第三膠合劑與第四膠合劑混合后形成第二混合膠合劑后注入海纜夾具內,避免在陸地上將第一膠合劑與第二膠合劑混合及將第三膠合劑與第四膠合劑混合,后續再將用于水下修復充油海纜的注膠裝置運至海中的待修復海纜的過程中,第一混合膠合劑和第二混合膠合劑因部分固化而影響膠合劑的輸送效率和密封效果。此外,第三膠合劑的粘度大于第一膠合劑的粘度和第二膠合劑的粘度,且第四膠合劑的粘度大于第一膠合劑的粘度和第二膠合劑的粘度,能夠使第二混合膠合劑的粘度大于第一混合膠合劑的粘度,從而可按注入順序向海纜夾具內注入兩種粘度不同的膠合劑,即可先用滲透性好、粘度較低的第一混合膠合劑注入海纜夾具內,再將滲透性差、粘度較高的第二混合膠合劑注入海纜夾具內,待第一混合膠合劑和第二混合膠合劑完全凝固后,能夠實現對海纜夾具在包覆于海纜外時二者之間形成的腔體的封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