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升降裝置領域,特別是指一種礦熱爐電極的升降裝置。
背景技術:
礦熱爐中的電極利用升降裝置升降,礦熱爐中一般設置有三組電極,每組電極為多個電極串接而成,三組電極均設置在平臺上,每組電極采用一套升降裝置。每套升降裝置包括兩個液壓機械抱閘和八個升降油缸,兩個液壓抱閘上下分布,八個升降油缸分布在電極的外周,當該組電極上升時,位于上部的液壓抱閘處于松開狀態,位于下部的液壓抱閘處于鎖緊狀態,八個升降油缸同步上升帶動該組電極上升;當該組電極下降時,位于上部的液壓抱閘處于鎖緊狀態,位于下部的液壓抱閘處于松開狀態,八個升降油缸同步下降帶動該組電極下降。整體升降裝置造價高,操作時間長,操作程序繁瑣;而且,液壓機械抱閘安裝精度和升降油缸的同步運行要求高,一旦安裝時有偏差,容易造成電極折斷的情況。此外,液壓抱閘或升降油缸發生故障時存在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礦熱爐電極的升降裝置,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升降裝置存在的上述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礦熱爐電極升降裝置,多組電極呈圓形分布設置在礦熱爐內部的平臺上,平臺上設置有以使每組電極升降的升降裝置,所述升降裝置包括:驅動機構和彈性氣囊,所述驅動機構與至少一個彈性氣囊樞接,樞接的至少一個彈性氣囊的表面與一組電極緊密接觸,驅動機構驅動與其樞接的彈性氣囊旋轉,彈性氣囊帶動與其接觸的電極上升或下降。
優選的是,所述的礦熱爐電極升降裝置中,還包括輔助氣囊,輔助氣囊活動的設置在所述平臺上;一組電極與至少一個輔助氣囊的表面緊密接觸,該組電極上升或下降時帶動與其接觸的輔助氣囊旋轉。
優選的是,所述的礦熱爐電極升降裝置中,與每組電極緊密接觸的彈性氣囊均與所述驅動機構樞接。
優選的是,所述的礦熱爐電極升降裝置中,每個彈性氣囊為中空的環形的彈性氣囊,該彈性氣囊的剛性連接部設置在中空處。
優選的是,所述的礦熱爐電極升降裝置中,每組電極外周設置有兩個輔助氣囊和一個彈性氣囊,三個氣囊呈Y形分布。
優選的是,所述的礦熱爐電極升降裝置中,所述驅動機構驅動與其樞接的所有彈性氣囊圍繞驅動機構的軸線旋轉。
優選的是,所述的礦熱爐電極升降裝置中,所有組電極外周的彈性氣囊分布在一個圓周上;所述驅動機構設置在多組電極的中心位置處。
優選的是,所述的礦熱爐電極升降裝置中,所述驅動機構的控制方式為自動控制。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中的礦熱爐電極的升降裝置,整體升降裝置結構簡單,成本低,操作方便;而且,至少一個彈性氣囊作用在一組電極上,在該組電極上具有緩沖作用力,避免該組電極的折斷。此外,利用彈性氣囊的摩擦力實現電極的升降,提高電極升降時的穩定性,避免潛在的危險。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一組電極上的升降裝置的側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多組電極上的升降裝置的俯視圖。
圖中:
1、電極;2、平臺;3、彈性氣囊;4、輔助氣囊;5、驅動機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如圖1所示的一種礦熱爐電極升降裝置,多組電極1呈圓形分布設置在礦熱爐內部的平臺2上,平臺2上設置有以使每組電極升降的升降裝置,升降裝置包括:驅動機構5、彈性氣囊3和輔助氣囊4,輔助氣囊4活動的設置在平臺2上。驅動機構5與至少一個彈性氣囊3樞接,樞接的至少一個彈性氣囊3的表面與一組電極緊密接觸,驅動機構5驅動與其樞接的彈性氣囊3旋轉,彈性氣囊3和與其緊密接觸的一組電極之間產生摩擦力,摩擦力帶動該組電極上升或下降。
一組電極與至少一個輔助氣囊的表面緊密接觸,該組電極上升或下降時帶動與其接觸的輔助氣囊旋轉。輔助氣囊4對電極具有支撐和傳遞動力的作用。
如圖2所示,與每組電極1緊密接觸的彈性氣囊3均與驅動機構5樞接,實現多組電極同時升降并共用一套驅動機構,使整體結構更簡單,提高升降效率。每組電極1外周設置有兩個輔助氣囊和一個彈性氣囊,三個氣囊呈Y形分布,降低每組電極升降時的偏離誤差;所有組電極外周的彈性氣囊分布在一個圓周上,驅動機構設置在多組電極的中心位置處,降低多組電極同時升降的誤差。驅動機構5驅動與其樞接的所有彈性氣囊圍繞驅動機構的軸線旋轉,便于調節每組電極和與其緊密接觸的彈性氣囊之間的擠壓強度。
為了提高每組電極升降的穩定性和升降裝置連接的穩定性,每個彈性氣囊3為中空的環形的彈性氣囊,該彈性氣囊的剛性連接部設置在中空處。
為了提高驅動機構的使用效率,驅動機構的控制方式為自動控制。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