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高頻機領域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高頻機。
背景技術:
高頻機是目前對金屬材料加熱效率最高、速度最快,低耗節能環保型的感應加熱設備。高頻機全稱“高頻感應加熱機”,又名高頻加熱機、高頻感應加熱設備、高頻感應加熱裝置、高頻加熱電源、高頻電源、高頻焊接機、高周波感應加熱機、高周波感應加熱器(焊接器)等,另外還有中頻感應加熱設備、超高頻感應加熱設備等。應用范圍十分廣泛。
現有的高頻機中的感應圈為圓形結構,感應圈加熱是由頂端加熱逐步向上傳遞,上下運動靠機械和電器控制傳動,存在加熱時間不同一,這樣造成硬度不均勻,同一長度的硬度差值為9-10HRC;加工方法:一件一件的加工,工作效率8小時班產3500只,工作效率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頻機,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高頻機,包括正弧波電路、功放電路、輸出電路和感應圈;所述正弧波電路通過導線依次與功放電路、輸出電路和感應圈連接;所述正弧波電路包括電腦板、上臂隔離驅動電路和下臂隔離驅動電路,且上臂隔離驅動電路和下臂隔離驅動電路一端分別通過導線與電腦板連接;所述功放電路包括第一有源器件、第二有源器件、第一電容C1和第二電容C2,且第一有源器件和第二有源器件分別通過導線與上臂隔離驅動電路和下臂隔離驅動電路連接;所述第一有源器件通過導線依次與第一電容C1和第二電容C2連接,且第二電容C2通過導線與第二有源器件連接;所述輸出電路包括電感L和第三電容C3,且電感L一端通過 導線與功放電路連接;所述電感L另一端通過導線與感應圈一端連接,且感應圈另一端通過導線接地;所述第三電容C3一端通過導線與電感L連接,且第三電容C3另一端通過導線接地;所述感應圈為“U”型結構,且產品通過輸送帶設置在感應圈內。
進一步,所述第一有源器件和第二有源器件結構一致。
進一步,所述輸送帶的轉動方向為順時針轉動方向。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高頻機,其感應圈采用U型結構,在加工中使用比原來溫度更低耗電量更小,保溫時間充分,使得加熱溫度均勻,減少電器機械傳動的誤差,從而達到退火區域硬度差值縮小在5個HRC范圍內,大大提高了螺紋的使用性能,發明后的U型感應器,能夠達到產品循環加工,減少了等待時間,實現循環加工,現在8小時可以加工4500只產品,提高工作效率,穩定產品質量,實用性強,易于推廣使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電路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感應圈主視圖;
圖中:1-正弧波電路、2-功放電路、3-輸出電路、4-感應圈、5-電腦板、6-上臂隔離驅動電路、7-下臂隔離驅動電路、8-第一有源器件、9-第二有源器件、10-產品、11-輸送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2,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實施例:一種高頻機,包括正弧波電路1、功放電路2、輸出電路3和感應圈4;所述正弧波電路1通過導線依次與功放電路2、輸出電路3和感應圈4連接;所述正弧波電路1包括電腦板5、上臂隔離驅動電路6和下臂隔離驅動電路7,且上臂隔離驅動電路6和下臂隔離驅動電路7一端分別通過導線與電腦板5連接;所述功放電路2包括第一有源器件8、第二有源器件9、第一電容C1和第二電容C2,且第一有源器件8和第二有源器件9分別通過導線與上臂隔離驅動電路6和下臂隔離驅動電路7連接;所述第一有源器件8通過導線依次與第一電容C1和第二電容C2連接,且第二電容C2通過導線與第二有源器件9連接;所述輸出電路3包括電感L和第三電容C3,且電感L一端通過導線與功放電路2連接;所述電感L另一端通過導線與感應圈4一端連接,且感應圈4另一端通過導線接地;所述第三電容C3一端通過導線與電感L連接,且第三電容C3另一端通過導線接地;所述感應圈4為“U”型結構,且產品10通過輸送帶11設置在感應圈4內;所述第一有源器件8和第二有源器件9結構一致;所述輸送帶11的轉動方向為順時針轉動方向。
本實用新型高頻機在使用時,首先將產品10放置到輸送帶11上進行運輸,使其感應圈4對其產品10加熱;其感應圈4為“U”型結構,在加工中使用比原來溫度更低耗電量更小,保溫時間充分,使得加熱溫度均勻,減少電器機械傳動的誤差,從而達到退火區域硬度差值縮小在5個HRC范圍內,大大提高了螺紋的使用性能。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 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