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診斷饋線接錯的方法及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7975590閱讀:370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診斷饋線接錯的方法及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移動通信系統中診斷饋線接錯的方法及
>J-U ρ α裝直。
背景技術
在移動通信系統中,基站收發設備和天線之間傳輸信號的導體或導體組稱為饋線。一般情況下,一個小區有三個扇區,每個扇區有兩個天線。但是,現在通常采用交叉極化天線,即在物理封裝上看是一個天線,該交叉極化天線包括兩個端口:一個端口為Tx/Rx,用于收發,其為主集;另一個端口為Rx,用于收,其為分集。通常,在無線網絡規劃時一般正北方向定義為O度方向,在順時針O度、120度和240度三個方向上放置三個上述交叉極化天線。這三個天線中的每一個的覆蓋區域為與該天線相對應的扇區。實際在基站與天線之間安裝饋線時,可能把部分饋線接錯,例如將扇區A的饋線接到扇區B的天線(其中,A和B只是為了說明的方法而采用的泛稱)。從而使得小區實際覆蓋區域與規劃設計時的不同,規劃時配置的鄰區/頻點/RF等參數變得不合理,導致這些小區實際網絡運行時會出現切換/掉話/接入等問題,但是饋線接錯不是導致這些問題的唯一原因,同時由于不同問題小區具體情況不一樣,這導致對饋線具體的接錯類型進行判斷帶來了很大難度。

發明內容
考慮到現有技術的上述問題,本發明的實施例提出一種診斷饋線接錯的方法及裝置,以對運行的無線網絡中是否存在扇區級饋線接錯進行診斷。本發明實施例提出了一種用于診斷饋線接錯的方法,包括:針對待分析扇區的所規劃的非共站強鄰區中的每一個,以所述待分析扇區所在基站的每一個扇區為干擾源,確定對該非共站強鄰區的干擾最大的扇區;當所述待分析扇區的所規劃的非共站強鄰區中、對非共站強鄰區的干擾最大的扇區是除所述待分析扇區之外的其它扇區的非共站強鄰區的數目與所述非共站強鄰區的總數目的比值達到預先設定的第一門限時,確定所述待分析扇區的饋線接錯。本發明實施例還提出一種診斷饋線接錯的方法,包括:針對待分析扇區的所規劃的非共站強鄰區中的每一個,確定在預定的時間長度內以該非共站強鄰區為服務小區的終端從該非共站強鄰區切換至所述待分析扇區所在基站的每一個扇區的切換次數中、切換次數最多的扇區;當所述待分析扇區的所規劃的所有非共站強鄰區中、以各非共站強鄰區為服務小區的終端從其服務小區切換至所述待分析扇區 所在基站的每一個扇區的切換次數中、切換次數最多的扇區為除所述待分析扇區之外的其它扇區的非共站強鄰區的數目與所述非共站強鄰區的總數目的比值達到預先設定的第二門限時,確定所述待分析扇區的饋線接錯。本發明實施例還提出一種診斷饋線接錯的裝置,包括:
第一處理模塊,用于針對待分析扇區的所規劃的非共站強鄰區中的每一個,以所述待分析扇區所在基站的每一個扇區為干擾源,確定對該非共站強鄰區的干擾最大的扇區;第二處理模塊,用于當所述待分析扇區的所規劃的非共站強鄰區中、對非共站強鄰區的干擾最大的扇區是除所述待分析扇區之外的其它扇區的非共站強鄰區的數目與所述非共站強鄰區的總數目的比值達到預先設定的第一門限時,確定所述待分析扇區的饋線接錯。本發明實施例還提出一種診斷饋線接錯的裝置,包括:第一處理模塊,用于針對待分析扇區的所規劃的非共站強鄰區中的每一個,確定在預定的時間長度內以該非共站強鄰區為服務小區的終端從該非共站強鄰區切換至所述待分析扇區所在基站的每一個扇區的切換次數中、切換次數最多的扇區;第二處理模塊,用于當所述待分析扇區的所規劃的所有非共站強鄰區中、以各非共站強鄰區為服務小區的終端從其服務小區切換至所述待分析扇區所在基站的每一個扇區的切換次數中、切換次數最多的扇區為除所述待分析扇區之外的其它扇區的非共站強鄰區的數目與所述非共站強鄰區的總數目的比值達到預先設定的第二門限時,確定所述待分析扇區的饋線接錯。本發明的實施例還提出一種診斷饋線接錯的方法及裝置,以對運行的無線網絡中扇區的主集是否接錯進行診斷。本發明實施例還提出一種診斷饋線接錯的方法,包括:確定在預定的不同的角度范圍內,以所述待分析扇區為服務小區的終端的數目;將以所述待分析扇區為服務小區的終端的數目最大的扇區方向確定為所述待分析扇區用戶的實際分布方向;根據所述待分析扇區用戶的實際分布方向與規劃待分析方向是否一致確定所述待分析扇區的饋線是否接錯。本發明實施例還提出一種診斷饋線接錯的裝置,包括:第一處理模塊,用于確定在預定的不同的角度范圍內,以所述待分析扇區為服務小區的終端的數目;第二處理模塊,用于將以所述待分析扇區為服務小區的終端的數目最大的扇區方向確定為所述待分析扇區用戶的實際分布方向;第三處理模塊,用于根據所述待分析扇區用戶的實際分布方向與規劃待分析方向是否一致確定所述待分析扇區的饋線是否接錯。利用本發明實施例的方法和裝置,可以主動預防式地診斷出移動通信系統是否存在特定類型的饋線接錯問題,準確度較高,可以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提升網絡性能和用戶體驗。


本發明的目的、特點、特征和優點通過以下結合附圖的詳細描述將變得顯而易見。其中:圖1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診斷饋線接錯的方法的流程圖2和圖3分別是正常的基站三小區饋線鏈接和小區正常覆蓋情況示意圖;圖4和圖5分別是同站兩扇區饋線接反和對應的扇區覆蓋情況的示意圖;圖6和圖7分別是同站三扇區饋線相互接反和對應的扇區覆蓋情況的示意圖;圖8是扇區I的地理拓撲非共占強鄰區的示意圖;圖9是扇區I與扇區3接反時的干擾的示意圖;圖10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診斷饋線接錯的方法的流程圖;圖11是正常的小區三扇區饋線連接示意圖;圖12是與圖13相對應的用戶分布示意圖;圖13和圖14是兩個扇區的主集和主集、分集和分集分別接反時的扇區饋線連接示意圖和對應的用戶分布示意圖;圖15和圖16是兩個扇區的主集和主集接反,而分集未接反時的扇區饋線連接示意圖和對應的用戶分布示意圖;圖17和圖18是一個扇區的主集與另一扇區的分集接反時的扇區饋線連接示意圖和對應的用戶分布示意圖;圖19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診斷饋線接錯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圖;圖20示出了統計服務小區為扇區I的終端的數目的一種方法;圖21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診斷饋線接錯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圖;圖22示出了是統計服務小區為扇區I的終端的數目的另一種方法;圖23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診斷饋線接錯的裝置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診斷饋線接錯的方案,按照該技術方案,利用終端實際上報的測量數據來確定待分析扇區的饋線是否接錯。下面將結合附圖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各個實施例。圖1是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診斷饋線接錯的方法的流程圖。如圖1所示,在步驟S101,針對待分析扇區的所規劃的非共站強鄰區中的每一個,以待分析扇區所在基站的每一個扇區為干擾源,確定對該非共站強鄰區的干擾最大的扇區。其中,非共站強鄰區指的是與上述待分析扇區不屬于同一基站即不在同一站址的強鄰區。在步驟S102,當待分析扇區的所規劃的非共站強鄰區中、對非共站強鄰區的干擾最大的扇區是除待分析扇區之外的其它扇區的非共站強鄰區的數目與所述非共站強鄰區的總數目的比值達到預先設定的門限(第一門限)時,確定待分析扇區的饋線接錯。在此種情況下,饋線接錯指的是待分析扇區的饋線被連接到與待分析扇區共站的其它扇區的天線上了。該實施例的基本原理是把待分析扇區所在基站的每一個扇區看作不同的干擾源,并根據終端上報的實際的測試報告(MR,Measurement Report)分別對待分析扇區的每一個非共站強鄰區所受的干擾進行分析。如果待分析扇區的沒有接錯,那么待分析扇區對所規劃的其非共站強鄰區的干擾應最大;如果待分析扇區接錯了,那么其同站扇區對它的非共站強鄰區的干擾會大于該待分析扇區對非共站強鄰區的干擾。示例性地,可以通過比較終端在作為服務小區的非共站強鄰區中的接收信號強度和在作為干擾小區的扇區中的接收信號強度來確定。利用網絡在運行中終端實際上報的接收信號強度來診斷,準確度較高。具體地,篩選以每個強鄰區為服務小區的終端上報的MR數據;以扇區1、扇區2、扇區3作為干擾源,從MR數據中可以獲得終端在其服務小區即當前的待分析強鄰區中的測量電平強度和該終端在作為干擾源的各扇區即扇區1、扇區2、扇區3中的測量電平強度,通過對終端在該待分析強鄰區中的測量電平強度與終端在作為干擾源的各扇區中的測量電平強度的差值進行統計分析,可以得到待分析扇區的每個強鄰區Nn受到的扇區1、扇區2和扇區3的干擾值。進而,可以確定出對每一個強鄰區干擾最大的扇區。上述第一門限可以是根據需要設定的百分數,優選地為大于或等于70%的百分數。當然,也可以是其它的百分數,如50%,60%等。該實施例的診斷饋線接錯的方法是一種扇區級饋線接錯的判斷方法,即應接至一扇區的主集的饋線和分集的饋線分別錯接到了另一扇區的主集和分集,而主分集之間本身并沒有接錯。因此在圖2至圖7中每個扇區的饋線由一根饋線連接進行示意性的表示,其僅為示意性的, 并不表示每個扇區的只有一根饋線。此外,一扇區在扇區級上饋線接錯,通常是指一扇區的主集和分集(即基站處該扇區的主集和分集對應的接口)未被接至該扇區自身的天線的主集和分集,而是分別被接至另一扇區的天線的主集和分集上了。圖2和圖3分別是正常的三扇區饋線連接和扇區覆蓋情況的示意圖,其中Si表示扇區I的饋線、s2表示扇區2的饋線、s3表示扇區3的饋線。扇區級饋線接反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同基站的兩個扇區饋線接反(如圖4和圖5所示);二是同基站的三個扇區相互接反(如圖6和圖7所示)。這里“扇區”是根據基站端和規劃設計進行參考定義的,三個扇區用不同的符號表示覆蓋情況,僅用于方便說明的目的。圖4和圖5分別示出了同站兩扇區饋線接反和對應的扇區覆蓋情況的示意圖。從圖4和圖5中可以看出,當同基站的兩個扇區饋線相互接反時,站點規劃由扇區I覆蓋的區域實際上由扇區3覆蓋,而站點規劃由扇區3覆蓋的區域實際由I扇區覆蓋。圖6和圖7示出了同站三扇區饋線相互接反和對應的扇區覆蓋情況的示意圖。從圖6和圖7中可以看出,在該例中,Si與扇區3相連接,s2與扇區I相連接,s3與扇區2相連接,同基站的三個扇區饋線相互接反,站點規劃由扇區I覆蓋的區域實際上由扇區3覆蓋,站點規劃由扇區2覆蓋的區域實際由扇區I覆蓋,而站點規劃由扇區3覆蓋的區域實際由扇區2覆蓋。利用根據圖1所示的實施例的方法可以對圖2、圖4和圖6的扇區級饋線接反進行診斷。下面以對某個三扇區基站的三個扇區即扇區1、扇區2和扇區3進行診斷為例進行說明。作為一個示例,先以扇區I作為待分析扇區進行分析。可以根據扇區I的規劃參數來確定扇區I的所規劃的N個非共站強鄰區,N為大于O的整數。示例性地,可以在扇區I的天線方向的左右一定范圍內部,例如[-75°,75° ],結合距離和方位篩選出1、2、...η…、N個地理拓撲上的非共站強鄰區,如圖8中示出的小區
NI 至 NN0具體地,可以通過如下步驟來確定所規劃的N個強鄰區:通過正態分布函數進行建模,小區方位相對于與小區連線的夾角作為其自變量,方位修正因子為因變量,從而計算出扇區I與其某個候選強鄰區的方位修正因子,再利用方位因子對扇區I與候選強鄰區之間的距離進行修正,對修正后距離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進行排序,取前N個作為扇區I的地理拓撲強鄰區。如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知道的,在具體實現上強鄰區確定不限于上述方法,可通過其他方法獲得小區地理拓撲強鄰區,比如通過仿真或其他建模方法來確定。然后,確定上述N個非共站強鄰區所受到的該基站的每個扇區即扇區I至扇區3的干擾。具體地,對于每一個上述強鄰區:篩選出以該強鄰區為服務小區的測量數據,可以根據測量數據中的服務小區的ID來確定該強鄰區是否為服務小區;將扇區I至扇區3分別作為該強鄰區的干擾源,通過比較所篩選出的測量數據中服務小區的接收信號強度指示符(RSSI,Receive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與各扇區的RSSI來確定各扇區對該強鄰區的干擾的大小;示例性地,根據終端上報的測量報告中的RSSI來確定各扇區對該強鄰區的干擾大小。并確定該強鄰區所受到的扇區I所在基站的每一個扇區的干擾中,對該強鄰區干擾最強的扇區是否為扇區I自身。例如,如圖9所示出的,在扇區I和扇區3在扇區級上饋線接反的情況下,扇區I對其非共站強鄰區Nbrl的干擾(MR干擾_扇區1- > StrNbrl)小于扇區I對其非共站強鄰區Nbrl的干擾(MR干擾_扇區3- > StrNbrl)。在分析完一個非共站強鄰區后,接著再分析下一個強鄰區。在分析完N個非共站強鄰區后,確定強鄰區受到最強干擾的扇區不是扇區I的強鄰區的數目與強鄰區的總數的比值是否達到預定的比值門限,如是,則確定出扇區I接反,反之則未接反。示例性地,上述比值門限可以根據需要設定,例如可以設定為70%。在具體實現中,作為一個例子,可以以一個記數器來記錄對該強鄰區干擾最強的扇區不是扇區I自身的非共站強鄰區的數目。當判斷出對該強鄰區干擾最強的扇區不是扇區I自身即判斷出對該強鄰區干擾最強的扇區是該基站除扇區I的其它扇區時,將該記數器的值加1,并記錄該最強的扇區,該干擾最強的扇區有可能是與扇區I接反的扇區。當然,除了該種記錄的方法外,其它的記錄方法也可以適用。在對扇區I分析完后,繼續分析該基站其它的扇區是否接錯。如果,扇區I所在基站接錯的扇區不少于2個,則確定對應的基站存在扇區接錯。具體地,可以結合接錯的扇區和對特定扇區的非共站強鄰區干擾最強的扇區是哪個扇區來確定是哪兩個扇區的饋線在扇區級上接反了。其中,當扇區A的饋線接到扇區B的天線上,扇區B的饋線接到扇區A的天線上時,可以將第一扇區和第二扇區稱為在扇區級上饋線接反了。其中,扇區A和扇區B僅為說明方面,其可以指任一扇區。圖10是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診斷饋線接錯的方法的流程圖。如圖10所示,在步驟S1001,針對待分析扇區的所規劃的非共站強鄰區中的每一個,確定在所統計的、在預定的時間長度內以該非共站強鄰區為服務小區的終端從該非共站強鄰區切換至所述待分析扇區所在基站的每一個扇區的切換次數中、切換次數最多的扇區。在步驟S1002,當所述待分析扇區的所規劃的所有非共站強鄰區中、以各非共站強鄰區為服務小區的終端從其服務小區切換至所述待分析扇區所在基站的每一個扇區的切換次數中、切換次數最多的扇區為除所述待分析扇區之外的其它扇區的非共站強鄰區的數目與所述非共站強鄰區的總數目的比值達到預先設定的第二門限時,確定所述待分析扇區的饋線接錯。上述預定的時間長度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設置,例如可以是一天、一個月等。
該實施例的診斷饋線接錯的方法類似于圖1所示的診斷方法,其也是一種扇區級饋線接錯的判斷方法。與圖1所示的實施例不同的是,該實施例通過對所統計的以待分析扇區的所規劃的非共站強鄰區為服務小區的終端從其服務小區切換至待分析扇區所在基站的各扇區的切換次數來診斷扇區饋線是否接錯。具體地,該實施例通過以待分析扇區的N個非共站強鄰區中的每一個為服務小區的終端從其服務小區切換至待分析扇區所在基站的每個扇區的切換次數中、切換次數最多的扇區是否為該待分析扇區自身來判斷待分析扇區的饋線是否在扇區級上接錯。 其中,上述第二門限優選地為大于或等于70 %的百分數。其中,上述針對待分析扇區所規劃的非共站強鄰區的確定方法可參照上文所描述的。同樣以對某個基站的三個扇區即扇區1、扇區2和扇區3進行診斷為例進行說明。作為一個示例,先以扇區I作為待分析扇區進行分析。示例性地,當上述切換次數最多的扇區不是待分析扇區時,可以記錄切換次數最多的扇區,該切換次數最多的扇區有可能是與待分析扇區如扇區I接反的扇區。例如,如圖9所示出的,在扇區I和扇區3饋線接反的情況下,以扇區I的非共站強鄰區Nbrl為服務小區的終端切換至扇區I的切換次數小于其切換至扇區3的切換次數。在分析完一個非共站強鄰區后,接著再分析下一個強鄰區。與上文所述類似的,可以用一記數器來記錄N個強鄰區中、以各強鄰區為服務小區的終端從其服務小區切換至扇區I所在基站的每一個扇區的切換次數中切換次數最多的扇區不是扇區I自身的非共站強鄰區的數目。當然,除了該種記錄的方法外,其它的記錄方法也可以適用。在分析完N個非共站強鄰區后,確定上述切換次數最多的扇區不是扇區I的強鄰區的數目與強鄰區的總數的比值是否達到預定的比值門限,如是,則確定出扇區I接錯,即扇區I的饋線接到別的扇區所對應的天線上了,反之則未接錯。示例性地,上述比值門限可以根據需要設定,例如可以設定為70%。在對扇區I分析完后,繼續分析該基站其它的扇區是否接錯。如果,扇區I所在基站接錯的扇區不少于2個,則確定對應的基站存在扇區接錯。具體地,可以結合接錯的扇區和上述切換次數最多的扇區是哪個扇區來確定是哪兩個扇區的饋線接反。在實際使用中,圖1所示的基于干擾的實施例和圖10所示的基于切換次數的實施例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結合使用以進行交叉驗證以提高診斷的準確性。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還提供一種診斷饋線接錯的方案,按照該技術方案,確定在預定的不同的角度范圍內,以所述待分析扇區為服務小區的終端的數目;將以所述待分析扇區為服務小區的終端的數目最大的扇區方向確定為所述待分析扇區用戶的實際分布方向;根據所述待分析扇區用戶的實際分布方向與規劃待分析方向是否一致確定所述待分析扇區的饋線是否接錯其中,扇區的用戶的實際分布方向即扇區的話務實際分布方向。在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中,根據終端的測量數據和定位信息確定預定的角度范圍內、以所述待分析扇區為服務小區的終端的數目。圖11是正常的小區三扇區饋線連接示意圖。該圖中示出了扇區的主集饋線和分集饋線連接均正常。圖12是與圖11相對應的用戶分布示意圖。圖11中,sl_m表示扇區I的主集、sl_d表示扇區I的分集、s2_m表示扇區2的主集、s2_d表示扇區2的分集、s3_m表示扇區3的主集、83_(1表示扇區3的分集。圖12中,“扇區”是根據基站端和規劃設計進行參考定義的,三個扇區用不同的符號表示屬于不同扇區的終端,僅用于方便說明的目的。圖13和圖14是兩個扇區的主集和主集、分集和分集分別接反時的扇區饋線連接不意圖和對應的用戶分布不意圖。在圖12和圖13所不出的例子中,扇區I和扇區3的主分集分別接反了,即基站上扇區I的主集接到了扇區3的天線的主集,基站上扇區I的分集接到了扇區3的天線的分集;基站上扇區3的主集接到了扇區I的天線的主集,基站上扇區3的分集接到了扇區I的天線的分集。如圖14所示,在圖12所示出的饋線連接情況下,從后臺統計來看,扇區I的用戶分布在了扇區3,而扇區3的用戶分布在了扇區I。圖15和圖16是兩個扇區的主集和主集接反,而分集未接反時的扇區饋線連接示意圖和對應的用戶分布不意圖。該例中,以扇區I和扇區3的主集接反為例。如圖16所不,在圖14所示出的饋線連接情況下,從后臺統計來看,扇區I的用戶分布在了扇區3,而扇區3的用戶分布在了扇區I。圖17和圖18是一個扇區的主集與另一扇區的分集接反時的扇區饋線連接示意圖和對應的用戶分布示意圖。該例中,扇區I的主集與扇區3的分集接反,而扇區I的分集未接錯,扇區3的主集未接錯。如圖17所示,在圖16所示出的饋線連接情況下,從后臺統計來看,扇區I的用戶分布在了扇區3,而扇區3的用戶分布正常。圖19是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診斷饋線接錯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圖。如圖19所示,在步驟S 1901,針對選定的待分析扇區,該例中以扇區I為例,確定服務小區是扇區I的終端;示例性地,可以利用終端反饋的測量數據來確定服務小區是扇區I的終端;具體地,可以利用測量數據中的小區標識(ID,Identification)信息來確定服務小區是扇區I的終端。在步驟S1902,根據服務小區是扇區I的終端的定位信息,在每個規劃的扇區方向的預定角度范圍內統計服務小區為扇區I的終端數,統計的方法可以如圖20所示;示例性但不作為限制的,該例中,上述每個規劃的扇區方向包括:扇區I的O度方向,扇區2的120度方向和扇區3的240度方向;示例性地,上述預定角度范圍可以是正負60度的范圍。在步驟S 1903,確定終端數最多的那個扇區的方向為扇區I的實際的用戶分布方向即實際的話務分布方向。在步驟S1904,判斷所確定的扇區I的實際的用戶分布方向與規劃的方向是否一致;如一致,則確定扇區I的主集未接錯;否則,確定扇區I的主集接錯了 ;其中,扇區I的主集具體如何接錯,可根據所確定的扇區I的實際的用戶分布方向來確定;示例性地,如果所確定的扇區I的實際的用戶分布方向為扇區2的方向,則可確定,扇區I的主集接到了扇區2的天線上。在對扇區I進行上述診斷后,可以遍歷待分析區域的所有扇區進行診斷,并可對診斷出的主集接錯的扇區進行標記。本發明實施例的具體實現中,終端的定位信息可以利用A-GPS或實時跟蹤(RTT,Real Time Trace)等本領域技術人員熟知的定位方法預先獲得。圖21是根據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診斷饋線接錯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圖。如圖21所示,步驟S2101同步驟S1901。在步驟S2102,根據服務小區是扇區I的終端的定位信息,以預定的角度量(該角度量可以設置,例如可以為10度、20度等)從預定的方向例如扇區的O度方向開始順序統計預定角度范圍(例如正負60度范圍)內以扇區I為服務小區的終端數,統計的方法可以如圖21所示。步驟S2103,將與所統計出的終端數最大的方向最接近的扇區方向作為扇區I的實際的用戶的分布方向即實際的話務分布方向。步驟S2104 同步驟 S1904。同樣,在對扇區I進行上述診斷后,可以遍歷待分析區域的所有扇區進行診斷,并可對診斷出的主集接錯的扇區進行標記。根據本發明的第五實施例,在利用上述基于扇區的用戶的實際分布與所規劃的用戶的分布是否一致的方法確定出扇區的主集是否接錯后,可以進一步結合主分集接收用戶信號差異來確定扇區具體的接錯類型,包括進行“鴛鴦線”類型的診斷。其中,主分集接收用戶信號差異方法以每個接收路徑的終端的接收信號強度指示符RSSI為測試信號,測試扇區的主分集的接收用戶信號差異是否達到預定的差異門限,如是,則確定該扇區存在主分集差異,此時扇區饋線為鴛鴦線;否則,不存在主分集差異。下面以扇區2為待分析扇區來對結合后的診斷方法進行說明。根據所判斷出的扇區2的主集是否接錯以及扇區2的主分集接收用戶信號差異是否超過預定的門限,存在如下幾種情況:A)如果基于用戶的實際分布方向即話務的實際分布判斷出扇區2主集接錯,并且接錯的具體類型為“扇區I和扇區2實際的話務分布互反”,但是扇區I和扇區2主分集接收用戶信號正常,則確定扇區I和扇區2屬于“扇區交叉饋線”的問題類型;即扇區I的主集饋線接到了扇區2的天線主集,扇區I的分集饋線接到了扇區2的天線分集,而扇區2的主集饋線接到了扇區I的天線主集,扇區2的分集饋線接到了扇區I的天線分集;B)如果基于話務的實際分布判斷出扇區2主集接錯,并且接錯的具體類型為“扇區I和扇區2實際的話務分布互反”,并且扇區I和扇區2主分集接收用戶信號差異超過預先規定的門限,則確定扇區I和扇區2屬于“扇區I的主集和扇區2的主集接反,但是扇區I的分集和扇區2的分集正常”的問題類型;此為“鴛鴦線”的一種類型;C)如果基于話務的實際分布判斷出扇區2主集接錯,并且接錯的具體類型為“扇區I和扇區2的實際的話務分布均在扇區1”,并且扇區I和扇區2的主分集接收用戶信號差異超過預先規定的門限,則確定扇區I和扇區2屬于“扇區I的分集和扇區2的主集接反,而扇區I的主集和扇區2的分集正常”的問題類型;此為“鴛鴦線”的另一種類型;D)如果基于話務的實際分布判斷扇區2的主集沒接錯,但扇區I和扇區2的主分集接收用戶信號差異均超過預先規定的門限,則確定扇區I和扇區2屬于“扇區I的分集和扇區2的分集接反,扇區I的主集和扇區2的主集正常”的問題類型;此為“鴛鴦線”的又一種類型。以上是針對扇區2的診斷方法的具體說明,類似的方法同樣可以擴展到3個或更多的扇區(這種情況實際中出現的比例相對很小)。其中,對于主分集接收用戶信號差異的判斷門限可以根據系統的不同按經驗設置,并且可以在具體操作中設置幾個不同的門限,并根據最終的分析結果來評估不同的門限漏檢和誤檢的情況。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具體實現中,可以將上述幾個不同的實施例結合應用。例如,可以在終端的定位信息可獲得的情況下,利用上述基于扇區的用戶的實際分布與所規劃的用戶的分布是否一致的方法確定出扇區的主集是否接錯后,并進一步結合主分集接收用戶信號差異來確定出扇區饋線接錯的具體類型;在終端的定位信息不可獲得的情況下,基于上文所述的圖1和/或圖10的實施例的方法來進行診斷。這樣可以根據系統的實際情況靈活地選擇具體采用的診斷方法,提高問題解決的效率。如圖23,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診斷饋線接錯的裝置2300,該裝置包括:第一處理模塊2301,用于針對待分析扇區的所規劃的非共站強鄰區中的每一個,以所述待分析扇區所在基站的每一個扇區為干擾源,確定對該非共站強鄰區的干擾最大的扇區;第二處理模塊2302,用于當所述待分析扇區的所規劃的非共站強鄰區中、對非共站強鄰區的干擾最大的扇區是除所述待分析扇區之外的其它扇區的非共站強鄰區的數目與所述非共站強鄰區的總數目的比值達到預先設定的第一門限時,確定所述待分析扇區的饋線接錯。其中,本發明實施例的診斷饋線接錯的裝置中,所述第一處理模塊進一步用于:從以該非共站強鄰區為服務小區的終端上報的測量報告中,獲得所述終端在其服務小區中的測量電平強度和所述終端在作為干擾源的每一個扇區中的測量電平強度;根據所獲得的測量電平強度確定該非共站強鄰區受到的所述作為干擾源的每一個扇區的干擾值。其中,所述第一門限大于或等于70 %。其中,本發明實施例的診斷饋線接錯的裝置中,所述第一處理模塊通過記數器來統計對非共站強鄰區的干擾最大的扇區是除所述待分析扇區之外的其它扇區的非共站強鄰區的數目。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診斷饋線接錯的裝置,包括:第一處理模塊,用于針對待分析扇區的所規劃的非共站強鄰區中的每一個,確定在預定的時間長度內以該非共站強鄰區為服務小區的終端從該非共站強鄰區切換至所述待分析扇區所在基站的每一個扇區的切換次數中、切換次數最多的扇區;第二處理模塊,用于當所述待分析扇區的所規劃的所有非共站強鄰區中、以各非共站強鄰區為服務小區的終端從其服務小區切換至所述待分析扇區所在基站的每一個扇區的切換次數中、切換次數最多的扇區為除所述待分析扇區之外的其它扇區的非共站強鄰區的數目與所述非共站強鄰區的總數目的比值達到預先設定的第二門限時,確定所述待分析扇區的饋線接錯。其中,所述第二門限大于或等于70 %。其中,本發明實施例的診斷饋線接錯的裝置中,所述第一處理模塊通過記數器來統計所述待分析扇區的所規劃的所有非共站強鄰區中、以各非共站強鄰區為服務小區的終端從其服務小區切換至所述待分析扇區所在基站的每一個扇區的切換次數中、切換次數最多的扇區為除所述待分析扇區之外的其它扇區的非共站強鄰區的數目。本發明的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診斷饋線接錯的裝置,該裝置包括:第一處理模塊,用于確定在預定的不同的角度范圍內,以所述待分析扇區為服務小區的終端的數目;第二處理模塊,用于將以所述待分析扇區為服務小區的終端的數目最大的扇區方向確定為所述待分析扇區用戶的實際分布方向;第三處理模塊,用于根據所述待分析扇區用戶的實際分布方向與規劃待分析方向是否一致確定所述待分析扇區的饋線是否接錯。進一步地,本發明實施例的診斷饋線接錯的裝置中,所述第一處理模塊還用于根據終端上報的服務小區標識信息和定位信息來確定在預定的不同的角度范圍內,以所述待分析扇區為服務小區的終端的數目。進一步地,本發明實施例的診斷饋線接錯的裝置中,所述第一處理模塊還用于:針對所規劃的每一個扇區方向,確定在該扇區方向的預定角度的范圍內、以所述待分析扇區為服務小區的終端的數目。進一步地,本發明實施例的診斷饋線接錯的裝置中,所述第一處理模塊還用于:按照選定的方向、以預先設定的角度量、從預定的角度開始順序統計預定的角度范圍內、以所述待分析扇區為服務小區的終端的數目。進一步地,本發明實施例的診斷饋線接錯的裝置中,所述第三處理模塊進一步用于執行如下步驟中的至少一個:當所述待分析扇區的用戶的實際分布方向與所述待分析扇區所在基站的第二扇區的用戶的實際分布方向互反、并且所述待分析扇區和第二扇區的主分集接收用戶信號的差異都不超過預定的差異門限時,確定所述待分析扇區和第二扇區之間存在扇區交叉饋線.
當所述待分析扇區的用戶的實際分布方向與所述第二扇區的用戶的實際分布方向互反、并且所述待分析扇區和第二扇區的主分集接收用戶信號的差異都超過預定的差異門限時,確定所述待分析扇區主集和所述第二扇區的主集接反,所述待分析扇區的分集和所述第二扇區的分集正常;當所述待分析扇區和所述第二扇區的用戶的實際分布方向均為所規劃的所述待分析扇區的用戶的分布方向、并且所述待分析扇區和第二扇區的主分集接收用戶信號的差異都超過預定的差異門限時,確定所述待分析扇區的主集與所述第二扇區的分集接反,所述待分析扇區的主集和所述第二扇區的分集正常;當所述待分析扇區和所述第二扇區的主集沒有接錯,但是所述待分析扇區和所述第二扇區的主分集接收用戶信號都超過預定的差異門限時,確定所述待分析扇區的分集和所述第二扇區的分集接反,所述待分析扇區的主集和所述第二扇區的主集正常。上述第二扇區是與待分析扇區不同的另一個扇區。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上述診斷饋線接錯的裝置可以利用軟件、硬件或者軟硬件結合的方式來實現。相應的處理模塊可以由被配置成處理相應功能的處理器來實現。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上面所公開的各個實施例可以在不偏離發明實質的情況下做出各種改變和修改,這些改變和修改都應當落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當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來限定。
權利要求
1.一種診斷饋線接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針對待分析扇區的所規劃的非共站強鄰區中的每一個,以所述待分析扇區所在基站的每一個扇區為干擾源,確定對該非共站強鄰區的干擾最大的扇區; 當所述待分析扇區的所規劃的非共站強鄰區中、對非共站強鄰區的干擾最大的扇區是除所述待分析扇區之外的其它扇區的非共站強鄰區的數目與所述非共站強鄰區的總數目的比值達到預先設定的第一門限時,確定所述待分析扇區的饋線接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待分析扇區所在基站的每一個扇區為干擾源,確定對非共站強鄰區的干擾最大的扇區的步驟包括: 從以該非共站強鄰區為服務小區的終端上報的測量報告中,獲得所述終端在其服務小區中的測量電平強度和所述終端在作為干擾源的每一個扇區中的測量電平強度; 根據所述終端在其服務小區中的測量電平強度和所述終端在作為干擾源的每一個扇區中的測量電平強度的差值來確定該非共站強鄰區受到的所述作為干擾源的每一個扇區的干擾值。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如下步驟來確定所述待分析扇區的所規劃的非共站強 鄰區:利用正態分布函數進行建模,計算所述待分析扇區與其候選強鄰區的方位修正因子;利用所述方位修正因子對所述待分析扇區與所述候選強鄰區之間的距離進行修正;按照所述待分析扇區與所述候選強鄰區之間的修正后的距離從小到大的順序,將所述修正后的距離最小的預定數目個候選強鄰區確定為所述待分析扇區的所規劃的非共站強鄰區。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門限大于或等于70%。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記數器來統計對非共站強鄰區的干擾最大的扇區是除所述待分析扇區之外的其它扇區的非共站強鄰區的數目。
6.一種診斷饋線接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針對待分析扇區的所規劃的非共站強鄰區中的每一個,確定在預定的時間長度內以該非共站強鄰區為服務小區的終端從該非共站強鄰區切換至所述待分析扇區所在基站的每一個扇區的切換次數中、切換次數最多的扇區; 當所述待分析扇區的所規劃的所有非共站強鄰區中、以各非共站強鄰區為服務小區的終端從其服務小區切換至所述待分析扇區所在基站的每一個扇區的切換次數中、切換次數最多的扇區為除所述待分析扇區之外的其它扇區的非共站強鄰區的數目與所述非共站強鄰區的總數目的比值達到預先設定的第二門限時,確定所述待分析扇區的饋線接錯。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如下步驟來確定所述待分析扇區的所規劃的非共站強鄰區:利用正態分布函數進行建模,計算所述待分析扇區與其候選強鄰區的方位修正因子;利用所述方位修正因子對所述待分析扇區與所述候選強鄰區之間的距離進行修正;按照所述待分析扇區與所述候選強鄰區之間的修正后的距離從小到大的順序,將所述修正后的距離最小的預定數目個候選強鄰區確定為所述待分析扇區的所規劃的非共站強鄰區。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門限大于或等于70%。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記數器來統計所述待分析扇區的所規劃的所有非共站強鄰區中、以各非共站強鄰區為服務小區的終端從其服務小區切換至所述待分析扇區所在基站的每一個扇區的切換次數中、切換次數最多的扇區為除所述待分析扇區之外的其它扇區的非共站強鄰區的數目。
10.一種診斷饋線接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確定在預定的不同的角度范圍內,以所述待分析扇區為服務小區的終端的數目; 將以所述待分析扇區為服務小區的終端的數目最大的扇區方向確定為所述待分析扇區用戶的實際分布方向; 根據所述待分析扇區用戶的實際分布方向與規劃待分析方向是否一致確定所述待分析扇區的饋線是否接錯。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據終端上報的服務小區標識信息和定位信息來確定在預定的不同的角度范圍內、以所述待分析扇區為服務小區的終端的數目。
12.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確定在預定的不同的角度范圍內,以所述待分析扇區為服務小區的終端的數目包括: 針對所規劃的每一個扇區方向,確定在該扇區方向的預定的角度范圍內、以所述待分析扇區為服務小區的終端的數目
13.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確定在預定的不同的角度范圍內,以所述待分析扇區為服務小區的終端的數目包括: 按照選定的方向、以預先設定的角度量、從預定的角度開始順序統計預定的角度范圍內、以所述待分析扇區為服務小區的終端的數目。
14.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如下步驟中的至少一個: 當所述待分析扇區的用戶的實際分布方向與所述待分析扇區所在基站的第二扇區的用戶的實際分布方向互反、并且所述待分析扇區和第二扇區的主分集接收用戶信號的差異都不超過預定的差異門限時,確定所述待分析扇區和第二扇區之間存在扇區交叉饋線; 當所述待分析扇區的用戶的實際分布方向與所述第二扇區的用戶的實際分布方向互反、并且所述待分析扇區和第二扇區的主分集接收用戶信號的差異都超過預定的差異門限時,確定所述待分析扇區主集和所述第二扇區的主集接反,所述待分析扇區的分集和所述第二扇區的分集正常; 當所述待分析扇區和所述第二扇區的用戶的實際分布方向均為所規劃的所述待分析扇區的用戶的分布方向、并且所述待分析扇區和第二扇區的主分集接收用戶信號的差異都超過預定的差異門限時,確定所述待分析扇區的主集與所述第二扇區的分集接反,所述待分析扇區的主集和所述第二扇區的分集正常; 當所述待分析扇區和所述第二扇區的主集沒有接錯,但是所述待分析扇區和所述第二扇區的主分集接收用戶信號都超過預定的差異門限時,確定所述待分析扇區的分集和所述第二扇區的分集接反,所述待 分析扇區的主集和所述第二扇區的主集正常。
15.一種診斷饋線接錯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處理模塊,用于針對待分析扇區的所規劃的非共站強鄰區中的每一個,以所述待分析扇區所在基站的每一個扇區為干擾源,確定對該非共站強鄰區的干擾最大的扇區;第二處理模塊,用于當所述待分析扇區的所規劃的非共站強鄰區中、對非共站強鄰區的干擾最大的扇區是除所述待分析扇區之外的其它扇區的非共站強鄰區的數目與所述非共站強鄰區的總數目的比值達到預先設定的第一門限時,確定所述待分析扇區的饋線接錯。
16.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處理模塊進一步用于: 從以該非共站強鄰區為服務小區的終端上報的測量報告中,獲得所述終端在其服務小區中的測量電平強度和所述終端在作為干擾源的每一個扇區中的測量電平強度; 根據所獲得的測量電平強度確定該非共站強鄰區受到的所述作為干擾源的每一個扇區的干擾值。
17.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第一門限大于或等于70%。
18.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處理模塊通過記數器來統計對非共站強鄰區的干擾最大的扇區是除所述待分析扇區之外的其它扇區的非共站強鄰區的數目。
19.一種診斷饋線接錯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處理模塊,用于針對待分析扇區的所規劃的非共站強鄰區中的每一個,確定在預定的時間長度內以該非共站強鄰區為服務小區的終端從該非共站強鄰區切換至所述待分析扇區所在基站的每一個扇區的切換次數中、切換次數最多的扇區; 第二處理模塊,用于當所述待分析扇區的所規劃的所有非共站強鄰區中、以各非共站強鄰區為服務小區的終端從其服務小區切換至所述待分析扇區所在基站的每一個扇區的切換次數中、切換次數最 多的扇區為除所述待分析扇區之外的其它扇區的非共站強鄰區的數目與所述非共站強鄰區的總數目的比值達到預先設定的第二門限時,確定所述待分析扇區的饋線接錯。
20.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門限大于或等于70%。
21.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處理模塊通過記數器來統計所述待分析扇區的所規劃的所有非共站強鄰區中、以各非共站強鄰區為服務小區的終端從其服務小區切換至所述待分析扇區所在基站的每一個扇區的切換次數中、切換次數最多的扇區為除所述待分析扇區之外的其它扇區的非共站強鄰區的數目
22.一種診斷饋線接錯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處理模塊,用于確定在預定的不同的角度范圍內,以所述待分析扇區為服務小區的終端的數目; 第二處理模塊,用于將以所述待分析扇區為服務小區的終端的數目最大的扇區方向確定為所述待分析扇區用戶的實際分布方向; 第三處理模塊,用于根據所述待分析扇區用戶的實際分布方向與規劃待分析方向是否一致確定所述待分析扇區的饋線是否接錯。
23.根據權利要求2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處理模塊還用于: 根據終端上報的服務小區標識信息和定位信息來確定在預定的不同的角度范圍內,以所述待分析扇區為服務小區的終端的數目。
24.根據權利要求2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處理模塊還用于: 針對所規劃的每一個扇區方向,確定在該扇區方向的預定角度的范圍內、以所述待分析扇區為服務小區的終端的數目。
25.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處理模塊還用于: 按照選定的方向、以預先設定的角度量、從預定的角度開始順序統計預定的角度范圍內、以所述待分析扇區為服務小區的終端的數目。
26.根據權利要求2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處理模塊進一步用于執行如下步驟中的至少一個: 當所述待分析扇區的用戶的實際分布方向與所述待分析扇區所在基站的第二扇區的用戶的實際分布方向互反、并且所述待分析扇區和第二扇區的主分集接收用戶信號的差異都不超過預定的差異門限時,確定所述待分析扇區和第二扇區之間存在扇區交叉饋線; 當所述待分析扇區的用戶的實際分布方向與所述第二扇區的用戶的實際分布方向互反、并且所述待分析扇區和第二扇區的主分集接收用戶信號的差異都超過預定的差異門限時,確定所述待分析扇區主集和所述第二扇區的主集接反,所述待分析扇區的分集和所述第二扇區的分集正常; 當所述待分析扇區和所述第二扇區的用戶的實際分布方向均為所規劃的所述待分析扇區的用戶的分布方向、并且所述待分析扇區和第二扇區的主分集接收用戶信號的差異都超過預定的差異門限時,確定所述待分析扇區的主集與所述第二扇區的分集接反,所述待分析扇區的主集和所述第二扇區的分集正常; 當所述待分析扇區和所述第二扇區的主集沒有接錯,但是所述待分析扇區和所述第二扇區的主分集接收用戶信號都超過預定的差異門限時,確定所述待分析扇區的分集和所述第二扇區的分集接反,所述待分析扇區的主集和所述第二扇區的主集正常。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診斷饋線接錯的方法及裝置,該方法包括針對待分析扇區的所規劃的非共站強鄰區中的每一個,以待分析扇區所在基站的每一個扇區為干擾源,確定對該非共站強鄰區的干擾最大的扇區;當待分析扇區的所規劃的非共站強鄰區中、對非共站強鄰區的干擾最大的扇區是除待分析扇區之外的其它扇區的非共站強鄰區的數目與非共站強鄰區的總數目的比值達到預先設定的第一門限時,確定待分析扇區的饋線接錯。利用該方法或裝置,可以確定扇區饋線是否接錯。
文檔編號H04W24/04GK103096359SQ201110363870
公開日2013年5月8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4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4日
發明者郭寬新, 常瑞娜, 錢蘇敏, 陳旭峰 申請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远县| 凌海市| 湖北省| 麻城市| 七台河市| 黑山县| 海丰县| 都江堰市| 睢宁县| 平利县| 临城县| 繁昌县| 甘泉县| 建昌县| 偃师市| 西昌市| 平凉市| 潍坊市| 广宁县| 青神县| 从江县| 务川| 库伦旗| 洛阳市| 松滋市| 禹州市| 民权县| 滁州市| 常熟市| 安国市| 炎陵县| 修水县| 进贤县| 秭归县| 资中县| 宁乡县| 巴塘县| 巴南区| 盐亭县| 双流县| 青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