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計算機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事件資源分配方法和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在事件處理平臺中處理某個事件時,通常需要對事件資源進行分配,但是,相關技術在對事件資源進行分配時,一般采用預先固定待分配的事件資源的總量,允許用戶對其進行預訂,其中,先登錄事件處理平臺的用戶可以優先預訂事件資源,且所能夠預定的事件資源的數量可以為小于待分配的事件資源的總量的任意值。上述事件資源分配方式將會導致先登錄事件處理平臺的用戶可以預定到事件資源,后登錄事件處理平臺的用戶所能夠預定的事件資源比較少或者后登錄事件處理平臺的用戶無法預定到事件資源,進而將會造成事件資源的分配不均衡。
針對上述的問題,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事件資源分配方法和裝置,以至少解決相關技術中先登錄事件處理平臺的用戶可以優先預定事件資源,后登錄事件處理平臺的用戶無法預定到事件資源,造成事件資源分配不均衡的技術問題。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事件資源分配方法,包括:獲取執行目標事件所實際得到的第一事件資源和通過執行目標事件所計劃得到的第二事件資源,其中,第一事件資源為在執行目標事件過程中屬于目標類別的目標對象所預定的事件資源的總和,第二事件資源為計劃分配給目標類別的事件資源;獲取事件資源分配比例,其中,事件資源分配比例為第二事件資源與第一事件資源的比值;按照事件資源分配比例將目標對象所預定的事件資源中的目標事件資源分配給目標對象,其中,所有的目標對象分配到的目標事件資源的總和為第二事件資源。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另一方面,還提供了一種事件資源分配裝置,包括:第一獲取單元,用于獲取執行目標事件所實際得到的第一事件資源和通過執行目標事件所計劃得到的第二事件資源,其中,第一事件資源為在執行目標事件過程中屬于目標類別的目標對象所預定的事件資源的總和,第二事件資源為計劃分配給目標類別的事件資源;第二獲取單元,用于獲取事件資源分配比例,其中,事件資源分配比例為第二事件資源與第一事件資源的比值;第一分配單元,用于按照事件資源分配比例將目標對象所預定的事件資源中的目標事件資源分配給目標對象,其中,所有的目標對象分配到的目標事件資源的總和為第二事件資源。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采用獲取執行目標事件所實際得到的第一事件資源和通過執行目標事件所計劃得到的第二事件資源,其中,第一事件資源為在執行目標事件過程中屬于目標類別的目標對象所預定的事件資源的總和,第二事件資源為計劃分配給目標類別的事件資源;獲取事件資源分配比例,其中,事件資源分配比例為第二事件資源與第一事件資源的比值;按照事件資源分配比例將目標對象所預定的事件資源中的目標事件資源分配給目標對象,其中,所有的目標對象分配到的目標事件資源的總和為第二事件資源的方式,通過按照事件資源分配比例從目標對象所預定的事件資源中獲取目標事件資源并將獲取到的目標事件資源分配給目標對象,達到了避免先登錄事件處理平臺的用戶預定的事件資源較多,后登錄事件處理平臺的用戶預定的事件資源較少或無法預定到事件資源的目的,進而解決了相關技術中先登錄事件處理平臺的用戶可以優先預定事件資源,后登錄事件處理平臺的用戶無法預定到事件資源,造成事件資源分配不均衡的技術問題,從而實現了保證事件資源分配的均衡性的技術效果。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事件資源分配方法的硬件環境的示意圖;
圖2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可選的事件資源分配方法的流程圖;
圖3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可選的向目標對象分配目標事件資源的流程圖;
圖4是根據本發明優選實施例的募集期產品發布流程的示意圖;
圖5是根據本發明優選實施例的用戶認購募集期產品的流程的示意圖;
圖6是根據本發明優選實施例的理財平臺分配募集期產品的流程的示意圖;
圖7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可選的事件資源分配裝置的示意圖;
圖8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另一種可選的事件資源分配裝置的示意圖;
圖9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另一種可選的事件資源分配裝置的示意圖;
圖10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另一種可選的事件資源分配裝置的示意圖;
圖11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另一種可選的事件資源分配裝置的示意圖;
圖12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另一種可選的事件資源分配裝置的示意圖;
圖13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另一種可選的事件資源分配裝置的示意圖;
圖14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另一種可選的事件資源分配裝置的示意圖;
圖15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另一種可選的事件資源分配裝置的示意圖;以及
圖16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終端的結構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明方案,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的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應當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需要說明的是,本發明的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及上述附圖中的術語“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區別類似的對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順序或先后次序。應該理解這樣使用的數據在適當情況下可以互換,以便這里描述的本發明的實施例能夠以除了在這里圖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順序實施。此外,術語“包括”和“具有”以及他們的任何變形,意圖在于覆蓋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驟或單元的過程、方法、系統、產品或設備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驟或單元,而是可包括沒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對于這些過程、方法、產品或設備固有的其它步驟或單元。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事件資源分配方法的方法實施例。
可選地,在本實施例中,上述事件資源分配方法可以應用于如圖1所示的由服務器102和終端104所構成的硬件環境中。如圖1所示,服務器102通過網絡與終端104進行連接,上述網絡包括但不限于:廣域網、城域網或局域網,終端104并不限定于PC、手機、平板電腦等。本發明實施例的事件資源分配方法可以由服務器102來執行,也可以由終端104來執行,還可以是由服務器102和終端104共同執行。其中,終端104執行本發明實施例的事件資源分配方法也可以是由安裝在其上的客戶端來執行。
圖2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可選的事件資源分配方法的流程圖,如圖2所示,該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S202,獲取執行目標事件所實際得到的第一事件資源和通過執行目標事件所計劃得到的第二事件資源,其中,第一事件資源為在執行目標事件過程中屬于目標類別的目標對象所預定的事件資源的總和,第二事件資源為計劃分配給目標類別的事件資源;
步驟S204,獲取事件資源分配比例,其中,事件資源分配比例為第二事件資源與第一事件資源的比值;
步驟S206,按照事件資源分配比例將目標對象所預定的事件資源中的目標事件資源分配給目標對象,其中,所有的目標對象分配到的目標事件資源的總和為第二事件資源。
通過上述步驟S202至步驟S206,通過按照事件資源分配比例從目標對象所預定的事件資源中獲取目標事件資源并將獲取到的目標事件資源分配給目標對象,達到了避免先登錄事件處理平臺的用戶預定的事件資源較多,后登錄事件處理平臺的用戶預定的事件資源較少或無法預定到事件資源的目的,進而解決了相關技術中先登錄事件處理平臺的用戶可以優先預定事件資源,后登錄事件處理平臺的用戶無法預定到事件資源,造成事件資源分配不均衡的技術問題,從而實現了保證事件資源分配的均衡性的技術效果。
在步驟S202提供的技術方案中,本發明實施例對目標事件的類型不做具體限定,目標事件可以是在游戲領域中執行某個具體任務,也可以是在金融領域中進行理財等。執行目標事件可以得到事件資源,例如,在游戲中執行打怪獸任務后可以得到某個武器裝備,或者進行募集后可以得到募集資金。執行目標事件所實際得到的事件資源可以為在執行目標事件過程中所有對象所預定的事件資源的總和,此處需要說明的是,對象在執行目標事件的過程中,對象可以預定一定量的事件資源,其中,本發明實施例對對象所能夠預定的事件資源的數量不做具體限定。本發明實施例可以根據實際需求將執行目標事件所實際得到的事件資源分為多個類別,優選地,本發明實施例可以根據對象屬性對執行目標事件所實際得到的事件資源分為多個類別,其中,這些類別可以包括目標類別,也即目標類別是這些類別中的任意一個或者多個。需要說明的是,對象屬性可以包括但并不限于對象等級,按照對象等級可以將所有對象分為多個類別,其中,屬于目標類別的對象可以為目標對象,屬于目標類別的目標對象可以包括一個,也可以包括多個,屬于目標類別的目標對象所預定的事件資源的總和可以為第一事件資源,也即本發明實施例中的第一事件資源可以為在執行目標事件過程中屬于任意一個目標類別的所有的目標對象所預定的事件資源的總和。在實際應用場景中,在執行目標事件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記錄每個對象所預定的事件資源,然后通過預先分類策略,例如按照對象等級分類,從上述所有的對象中確定屬于目標類別的所有的目標對象,并通過計算所有的目標對象所預定的事件資源來獲取第一事件資源。
上述獲取第一事件資源的過程可以通過以下公式表述:
其中,i為目標類別,Bij為屬于目標類別的第j個目標對象所預定的事件資源,M為目標類別中的目標對象的數量,Mi為在執行目標事件中屬于目標類別的所有目標對象所預定的事件資源的總和,也即第一事件資源。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第二事件資源可以為通過執行目標事件所計劃總共得到的事件資源中的、計劃分配給目標類別的事件資源,此處需要說明的是,第二事件資源的數量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預先計劃,獲取第二事件資源也即如何根據實際需求從通過執行目標事件所計劃總共得到的事件資源中確定計劃分配給目標類別的事件資源,具體地: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例,在獲取第二事件資源之前,該實施例還可以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S200,獲取通過執行目標事件所計劃總共得到的事件資源。
在步驟S200提供的技術方案中,該實施例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預先計劃通過執行目標事件所能夠得到的事件資源,通過執行目標事件所計劃總共得到的事件資源可以根據目標事件的類型、執行目標事件的對象個數、執行目標事件的時間周期等因素確定。此處需要說明的是,執行目標事件所實際總共得到的事件資源可以大于或等于通過執行目標事件所計劃總共得到的事件資源。
步驟S201,將計劃總共得到的事件資源分配給多個目標類別,其中,所有的目標類別分配到的事件資源的總和為計劃總共得到的事件資源。
在步驟S201提供的技術方案中,該實施例可以按照預設分配規則將通過執行目標事件所計劃總共得到的事件資源分配給多個目標類別,所有的目標類別分配到的事件資源的總和可以為通過執行目標事件所計劃總共得到的事件資源。此處需要說明的是,本發明實施例對預設分配規則不做具體限定,例如預設分配規則可以為對象屬性。
上述步驟可以通過以下公式表述:
其中,Sum為通過執行目標事件所計劃總共得到的事件資源,N為目標類別的數量,Si為計劃分配第i個目標類別的事件資源,也即第二事件資源。此處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參數均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預先設定,本發明實施例對其不做具體限定。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例,步驟S201中按照預設分配規則將計劃總共得到的事件資源分配給多個目標類別可以包括以下步驟中的任意之一:
步驟S2011,分配給第一目標類別的事件資源大于分配給第二目標類別的事件資源,其中,多個目標類別包括第一目標類別和第二目標類別,第一目標類別中的目標對象登錄事件處理平臺的次數小于第二目標類別中的目標對象登錄事件處理平臺的次數。
在步驟S2011提供的技術方案中,第一目標類別和第二目標類別均是按照預設分配規則所劃分的多個目標類別中的類別,其中,第一目標類別和第二目標類別為不同的兩個類別,第一目標類別中的目標對象以及第二目標類別中的目標對象均可以登錄事件處理平臺以執行目標事件,其中,事件處理平臺可以為執行目標事件的平臺。第一目標類別中的目標對象登錄事件處理平臺的次數小于第二目標類別中的目標對象登錄事件處理平臺的次數,也即第一目標類別中的目標對象相對于第二目標類別中的目標對象來說為事件處理平臺的新對象,則按照預設分配規則該實施例可以確定分配給第一目標類別的事件資源大于分配給第二目標類別的事件資源,這樣能夠實現提高新對象登錄事件處理平臺執行目標事件的積極性,進而增加目標對象所預定的事件資源的總量的目的。
步驟S2012,分配給第一目標類別的事件資源大于分配給第二目標類別的事件資源,其中,第一目標類別中的目標對象的等級高于第二目標類別中的目標對象的等級。
在步驟S2012提供的技術方案中,第一目標類別中的目標對象的等級高于第二目標類別中的目標對象的等級,此處的對象等級可以由對象在事件處理平臺上的注冊時間、或者對象在事件平臺中所預定的事件資源的數量等因素確定,例如,在事件處理平臺上注冊時間較長的對象的等級要高于注冊時間較短的對象的等級,在事件處理平臺中所預定的事件資源的數量大的對象的等級要高于所預定的事件資源的數量小的對象的等級。此處需要說明的是,對象等級還可以由其他因素確定,此處不再一一舉例說明。該實施例按照預設分配規則可以確定分配給等級高的目標對象的事件資源大于分配給等級低的目標對象的事件資源,這樣能夠實現刺激對象提高等級,進而促進對象在執行目標事件過程中增加所預定的事件資源的目的。
步驟S2013,分配給第一目標類別的事件資源大于分配給第二目標類別的事件資源,其中,分配給第一目標類別的事件資源轉移至事件處理平臺的時間早于分配給第二目標類別的事件資源轉移至事件處理平臺的時間。
在步驟S2013提供的技術方案中,在為對象分配一定量的事件資源之后,所分配的事件資源可以被轉移至事件處理平臺,該實施例中分配給第一目標類別的事件資源轉移至事件處理平臺的時間早于分配給第二目標類別的事件資源轉移至事件處理平臺的時間,相應地,該實施例在按照預設分配規則對通過執行目標事件所計劃總共得到的事件資源進行分配時,可以將分配給第一目標類別的事件資源大于分配給第二目標類別的事件資源,這樣能夠實現鼓勵對象將所預定的事件資源轉移至事件處理平臺,進而增加事件處理平臺中的事件資源總量的目的。
需要說明的是,本發明實施例在對通過執行目標事件所計劃總共得到的事件資源進行分配時,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采用上述步驟中的任意一個步驟所示的分配規則。還需要說明的是,本發明實施例還可以采用其他的分配規則,此處不再一一舉例說明。
在按照上述任意一種預設分配規則將通過執行目標事件所計劃總共得到的事件資源分配給多個目標類別之后,該實施例可以獲取到每個目標類別所分配到的事件資源,其中包括第二事件資源,這樣便可以實現獲取第二事件資源的目的。
該實施例通過設定預設分配規則,按照預設分配規則將通過執行目標事件所計劃總共得到的事件資源分配給多個目標類別,以此來確定第二事件資源,預設分配規則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進行設定,這樣可以使得獲取到的第二事件資源更加符合實際需求。
在步驟S204提供的技術方案中,在獲取到第一事件資源和第二事件資源之后,本發明實施例可以依據所獲取到的第一事件資源和第二事件資源獲取事件資源分配比例,其中,該事件資源分配比例可以為第二事件資源與第一事件資源的比值。
獲取事件資源分配比例的過程可以通過以下公式描述:
其中,i表示目標類別,Mi為第一事件資源,Si為第二事件資源,Ri為事件資源分配比例。
需要說明的是,按照獲取到的第一事件資源和第二事件資源獲取事件資源分配比例,目的是為了利用該獲取到的事件資源分配比例從目標對象所預定的事件資源中獲取一定量的事件資源,并將其分配給目標對象,這樣能夠使得分配給每個目標對象的事件資源能夠更加均衡。
在步驟S206提供的技術方案中,在獲取到事件資源分配比例之后,本發明實施例可以利用該事件資源分配比例從目標對象所預定的事件資源中獲取目標事件資源,并將獲取到的目標事件資源分配給目標對象,其中,所有的目標對象分配到的目標事件資源的總和為第二事件資源。此處需要說明的是,目標事件資源可以為目標對象所預定的事件資源中的部分或者全部事件資源。本發明實施例通過利用事件資源分配比例從目標對象所預定的事件資源中獲取目標事件資源分配給目標對象,能夠滿足通過執行目標事件所計劃得到的第二事件資源的需求。下面將重點介紹如何利用事件資源分配比例從目標對象所預定的事件資源中獲取到目標事件資源并將其分配給目標對象的過程,具體地: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例,如圖3所示,步驟S206按照事件資源分配比例將目標對象所預定的事件資源中的目標事件資源分配給目標對象可以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S2061,按照以下公式獲取第三事件資源:
Tij=Bij×Ri
其中,Bij為屬于目標類別的第j個目標對象所預定的事件資源,Ri為事件資源分配比例,Tij為預計分配給屬于目標類別的第j個目標對象的事件資源。此處需要說明的是,目標事件資源可能與第三事件資源相同,也可能不同,目標事件資源的數量是否與第三事件資源相同取決于步驟S2062所示的判斷條件。
步驟S2062,判斷第三事件資源是否小于第一閾值。
此處需要說明的是,第一閾值可以根據實際需求設定,該實施例中允許目標對象預定的事件資源應該大于預先設置的第一閾值。在獲取第三事件資源之后,該實施例可以首先判斷第三事件資源是否小于第一閾值,如果第三事件資源小于第一閾值,則說明不符合允許目標對象預定的事件資源應該大于預先設置的第一閾值這一條件,此時可以執行步驟S2063;如果第三事件資源不小于第一閾值,則說明符合允許目標對象預定的事件資源應該大于預先設置的第一閾值這一條件,此時可以執行步驟S2064。
步驟S2063,在第三事件資源小于第一閾值的情況下,為目標對象分配的目標事件資源為0。
在該步驟中,如果第三事件資源小于第一閾值,該實施例向目標對象分配的事件資源的數量為0,也即并不向目標對象分配時間資源,也即目標對象所預定的事件資源中不存在目標事件資源。
步驟S2064,在第三事件資源不小于第一閾值的情況下,判斷第三事件資源與第一閾值的差值是否是第二閾值的整數倍。
此處需要說明的是,第一閾值和第二閾值可以為根據需求預先設定的數值,其中,允許目標對象預定的事件資源應該大于預先設置的第一閾值,允許目標對象以第二閾值為單位預定事件資源。判斷第三事件資源與第一閾值的差值是否是第二閾值的整數倍可以理解為第三事件資源與第一閾值的差值除以第二閾值之后所得到的商是否為整數,如果所得到的商為整數,則可以確定第三事件資源與第一閾值的差值是第二閾值的整數倍;如果所得到的商為分數,則可以確定第三事件資源與第一閾值的差值不是第二閾值的整數倍。
在判斷第三事件資源與第一閾值的差值是否是第二閾值的整數倍之后,如果第三事件資源與第一閾值的差值是第二閾值的整數倍,則可以執行步驟S2065;如果第三事件資源與第一閾值的差值不是第二閾值的整數倍,則可以執行步驟S2066至步驟S2068。
步驟S2065,在第三事件資源與第一閾值的差值是第二閾值的整數倍的情況下,將第三事件資源作為目標事件資源分配給目標對象。
此處需要說明的是,在判斷第三事件資源與第一閾值的差值是否是第二閾值的整數倍之后,如果判斷出第三事件資源與第一閾值的差值是第二閾值的整數倍,該實施例可以確定步驟S2061所獲取到的第三事件資源即為目標事件資源,則可以從目標對象所預定的事件資源中獲取到第三事件資源,并將獲取到的第三事件資源分配給目標對象。
還需要說明的是,如果屬于目標類別中的每個目標對象所預定的事件資源均滿足上述步驟S2065所示的情況,則從這些目標對象所預定的事件資源中所獲取到的目標事件資源的總和即為第二事件資源。
步驟S2066,在第三事件資源與第一閾值的差值不是第二閾值的整數倍的情況下,按照以下公式獲取第四事件資源:
Fij=Min+ROUNDDOWN((Tij-Min)/A)×A
其中,Min為第一閾值,A為第二閾值,ROUNDDOWN表示舍棄余數函數,Tij為第三事件資源,Fij為第四事件資源。利用該步驟所示的公式所獲取到的第四事件資源可以理解為第三事件資源中的、除去第三事件資源與第一閾值的差值除以第二閾值得到的余數之后的事件資源。
步驟S2067,將第四事件資源分配給目標對象。
需要說明的是,在獲取到第四事件資源之后,該實施例可以首先從目標對象所預定的事件資源中獲取到第四事件資源,并將獲取到的第四事件資源首先分配給目標對象,但是,由于第四事件資源小于第三事件資源,向目標對象分配第四事件資源之后,所有的目標對象所分配到的事件資源的總和還小于第二事件資源,則該實施例還需要進行再次分配,以滿足為所有的目標對象所分配到的目標事件資源的總和為第二事件資源的需求。
此處需要說明的是,該實施例中的事件資源的再分配的具體過程可以參見以下步驟S2068,將剩余事件資源分配給一個或者多個目標對象。
在步驟S2068提供的技術方案中,剩余事件資源按照以下公式計算:
其中,M為目標類別中目標對象的個數,Si為第二事件資源,Fij為第四事件資源,Li為剩余事件資源。
在獲取到剩余事件資源之后,該實施例可以按照以下步驟將剩余事件資源分配給一個或者多個目標對象:
步驟S20681,按照目標對象所預定的事件資源與第四事件資源的差對目標類別中的多個目標對象進行排序。
此處需要說明的是,該實施例可以按照目標對象所預定的事件資源與第四事件資源的差按照由大到小的順序對屬于目標類別的多個目標對象進行排序,并按照排序所指示的順序對這些目標對象中的每個目標對象依次執行以下步驟所示的事件資源分配流程,直至剩余事件資源全部分配完畢:
步驟S20682,判斷分配給目標對象的目標事件資源是否為0。
此處需要說明的是,為目標對象進行事件資源的初次分配,也即為目標對象分配目標事件資源,由上述步驟S2061至步驟S2067可知為目標事件資源所初次分配的目標事件資源可以為0、第三事件資源或者第四事件資源,此處可以通過步驟S20682判斷為目標對象初次分配的目標事件資源是否為0,可選地,該步驟S20682可以包括:按照步驟S20681所示的排序依次判斷分配給每個目標對象的目標事件資源是否為0。
步驟S20683,在分配給目標對象的目標事件資源為0的情況下,從剩余事件資源中獲取第五事件資源分配給目標對象。
步驟S20684,在分配給目標對象的目標事件資源不為0的情況下,從剩余事件資源中獲取第六事件資源分配給目標對象。
此處需要說明的是,在分配給目標對象的目標事件資源為0的情況下,該實施例為目標對象進行事件資源的再次分配時,可以將第五事件資源分配給目標對象,其中,第五事件資源可以與第一閾值相同。在分配給目標對象的目標事件資源不為0的情況下,該實施例為目標對象進行事件資源的再次分配時,可以將第六事件資源分配給目標對象,其中,第六事件資源可以與第二閾值相同。
通過上述步驟S20682至步驟S20684,可以實現對屬于目標類別中的多個目標對象中的任意一個目標對象進行事件資源的再次分配,由于剩余事件資源可能不足以再次分配給所有的目標對象,故該實施例可以通過步驟S20681對多個目標對象進行排序,并按照排序依次為每個目標對象進行事件資源的再次分配,此處需要說明的是,該實施例可以為目標對象進行事件資源的再次分配可以滿足為屬于目標類別中的所有的目標對象所分配的事件資源為第二事件資源的需求。且為目標對象進行事件資源的再次分配時利用目標對象所預定的事件資源與第四事件資源的差值進行排序,對順序靠前的目標對象優先進行事件資源的再次分配,可以實現保證屬于目標類別的多個目標對象所分配到的事件資源較為均衡的效果。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例,在步驟S206按照事件資源分配比例將目標對象所預定的事件資源中的目標事件資源分配給目標對象之后,該實施例還可以包括:
步驟S207,將目標事件資源轉移至第一賬號,其中,第一賬號為計劃獲取第二事件資源的賬號。
需要說明的是,在為目標對象分配目標事件資源,且所有的目標對象所分配到的目標事件資源的總和為第二事件資源的情況下,該實施例可以將屬于目標類別的所有的目標對象中的每個目標對象所分配到的目標事件資源均轉移至第一賬號,其中,第一賬號可以為計劃獲取到第二事件資源的賬號,這樣在第一賬號中的事件資源即為第二事件資源。為目標對象分配的目標事件資源可以理解為允許目標對象所轉移的事件資源,當目標對象所預定的事件資源大于為目標對象所分配到的目標事件資源時,該實施例可以將目標對象所預定的事件資源中的目標事件資源轉移至第一賬號,而將目標對象所預定的事件資源中除去目標事件資源后所剩余的剩余事件資源退還給目標對象,這樣能夠實現避免目標對象所預定的事件資源較多,使得其他目標對象能夠預定的事件資源較少或者預定不到事件資源,進而使得每個目標對象所分配到的事件資源比較均衡。
需要說明的是,本發明實施例的事件資源分配方法可以應用于游戲領域,用于對游戲中的游戲幣、武器裝備等的分配;本發明實施例的事件資源分配方法還可以應用于金融領域,用于金融產品的認購。下面將以金融產品的認購為例對本發明實施例的事件資源分配方法在實際應用場景中應用過程進行詳細介紹: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優選實施例,該優選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募集產品的認購方案,其中,募集是金融機構在指定時間,籌集指定金額的活動。因此它有2個特性:(1)指定時間,即金融機構會委托理財平臺在指定時間給金融機構募集資金;(2)指定金額,即金融機構要求理財平臺只籌集指定金額的資金,不要多也不要少。
該優選實施例描述了超募規則由理財平臺來控制的方案,這樣金融機構就只需要關注在指定時間募集指定金額;而理財平臺可以使用各種策略對超募金額進行控制,比如理財平臺為了吸引新用戶,可以在募集資金的分配中,多傾向給新用戶,少分配給老用戶;或者理財平臺為了吸引新資金,在募集資金分配中,多傾向給新入的資金,少分配給存量資金;上述所列舉的策略由理財平臺來決定。
該優選實施例的募集產品的認購流程可以包括以下部分:
1、募集期產品發布
如圖4所示,理財平臺收到金融機構的募集期產品的通告后,可以將相關信息錄入系統,其中,募集信息可以包括募集時間,募集金額。理財平臺在接收到金融機構通知的募集信息之后,可以在頁面上發布新產品公告,讓用戶對募集期產品進行預約。
2、用戶認購募集期產品
如圖5所示,理財平臺允許用戶提早一段時間對募集產品進行認購,以保證可以成功募集到足夠的資金。假設用戶向理財平臺認購B,理財平臺可以供用戶選擇支付方式,可選地,用戶可以有以下兩種方式來對募集產品B進行認購:一種是用戶先購買一個金融產品如A(該產品A可以在募集期間產生收益),然后再使用A來認購B,具體過程可以包括用戶向理財平臺申購A以此來認購B,理財平臺可以從支付機構中扣款,所扣的款為申購A所需要的款,理財平臺扣款成功后向金融機構申購A,并在申購成功時凍結A的份額,記錄使用A來支付B。另一種是使用用于已購買的金融產品A(該產品A在募集期間繼續產生收益)來認購B,具體過程可以包括理財平臺直接凍結A的份額,記錄使用A來支付B。
需要說明的是,理財平臺為了吸引更多資金參與募集,可以不設置認購上限。理財平臺為了控制募集資金的分配,在用戶募集期間并不需要發送指令給金融機構B(募集產品的金融機構)
3、理財平臺分配募集期產品,并發送認購文件給募集期產品機構
如圖6所示,在募集結束后,理財平臺可以統計參與募集的總金額。理財平臺可以將金融機構給的募集金額進行不同用途的分類,比如,按新老用戶分配不同金額;或者按新老資金分配不同金額等。理財平臺可以依據分類結果計算分配比例,并按照規則計算用戶參與的募集金額,也即按理財平臺的規則計算后,用戶能真實購買的金額。最后理財平臺可以按照計算得到的募集金額贖回用戶在產品A中的資產(等于購買募集產品B的金額),同時解凍剩余的份額,并用贖回產品A的金額來認購募集產品B。
此處需要說明的是,理財平臺的募集分配策略可以包括但并不限于以下所列舉的策略:
策略1:按新老用戶來分配
把金融機構給的募集資金,按理財平臺的新老用戶進行區別,分別針對新用戶分配一定比例的資金,老用戶分配一定比例的資金,可以起到拉新用戶的作用或者激勵老用戶等作用。
策略2:按新老資金來分配
把金融機構給的募集資金,按理財平臺用戶認購的資金進行區別,分別針對新資金(先購買再認購)分配一定比例的資金,老資金(存量產品認購)分配一定比例的資金,可以起到拉新資金的作用或者激勵用戶留存資金等作用。
策略3:按用戶等級來分配
把金融機構給的募集資金,按理財平臺用戶的等級進行區別,分別針對不同等級分配不同的資金,可以起到刺激用戶提高用戶等級的作用。
本發明的募集資金分配策略包含上面幾種,但是不限上面提到的幾種策略。
還需要說明的是,按規則計算用戶的真實認購金額,也即計算用戶的分配資金的方法可以描述為:
金融機構給理財平臺指定的募集資金為Sum,理財平臺按不同類別對募集資金進行分配:
其中,Si是類別i分到的資金。
用戶參與募集的資金為:其中,Mi是類別i的所有認購資金,Bij是類別i中的第j個單筆認購資金。
在類別i中對用戶認購金額進行比例計算:
用戶單筆認購的金額:Tij=Bij×Ri,其中,Tij是用戶分配到的認購金額,Bij是用戶實際認購金額,Ri是認購分配比例。
計算的Tij不一定滿足募集產品的規則,比如最低起購金額Min,累加購買金額A,因此還需要根據產品規則進行以下計算:
如果Tij<Min,則該筆認購分配到的金額為0。
如果Tij>Min,Tij-Min必須是A的整數倍,如果不是則取最大倍數,Fij=Min+ROUNDDOWN((Tij-Min)/A)×A,其中,ROUNDDOWN為舍棄小數,
經過上面計算后,對Mi分配出了的資金,應該還會有剩余資金沒有分配出去,對剩余沒分配的資金需再次分配給認購單,認購單的沒認購金額為Bij-Tij,對沒認購金額進行由大到小的排序,將剩余沒分配資金分別給這些認購單累加金額A元(如果該筆分配到的認購金額是0,則需分配給起購金額Min元),直到全部金額分配完畢。
需要說明的是,對于前述的各方法實施例,為了簡單描述,故將其都表述為一系列的動作組合,但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知悉,本發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動作順序的限制,因為依據本發明,某些步驟可以采用其他順序或者同時進行。其次,本領域技術人員也應該知悉,說明書中所描述的實施例均屬于優選實施例,所涉及的動作和模塊并不一定是本發明所必須的。
通過以上的實施方式的描述,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據上述實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軟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臺的方式來實現,當然也可以通過硬件,但很多情況下前者是更佳的實施方式。基于這樣的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本質上或者說對現有技術做出貢獻的部分可以以軟件產品的形式體現出來,該計算機軟件產品存儲在一個存儲介質(如ROM/RAM、磁碟、光盤)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臺終端設備(可以是手機,計算機,服務器,或者網絡設備等)執行本發明各個實施例所述的方法。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用于實施上述事件資源分配方法的事件資源分配裝置。圖7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可選的事件資源分配裝置的示意圖,如圖7所示,該裝置可以包括:
第一獲取單元22,用于獲取執行目標事件所實際得到的第一事件資源和通過執行目標事件所計劃得到的第二事件資源,其中,第一事件資源為在執行目標事件過程中屬于目標類別的目標對象所預定的事件資源的總和,第二事件資源為計劃分配給目標類別的事件資源;第二獲取單元24,用于獲取事件資源分配比例,其中,事件資源分配比例為第二事件資源與第一事件資源的比值;第一分配單元26,用于按照事件資源分配比例將目標對象所預定的事件資源中的目標事件資源分配給目標對象,其中,所有的目標對象分配到的目標事件資源的總和為第二事件資源。
需要說明的是,該實施例中的第一獲取單元22可以用于執行本申請實施例1中的步驟S202,該實施例中的第二獲取單元24可以用于執行本申請實施例1中的步驟S204,該實施例中的第一分配單元26可以用于執行本申請實施例1中的步驟S206。
此處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模塊與對應的步驟所實現的示例和應用場景相同,但不限于上述實施例1所公開的內容。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模塊作為裝置的一部分可以運行在如圖1所示的硬件環境中,可以通過軟件實現,也可以通過硬件實現。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例,如圖8所示,第一分配單元26可以包括:第一獲取模塊261,用于按照以下公式獲取第三事件資源:Tij=Bij×Ri,其中,i為目標類別,Ri為事件資源分配比例,Bij為目標類別中的第j個目標對象所預定的事件資源,Tij為第三事件資源;第一判斷模塊264,用于判斷第三事件資源與第一閾值的差值是否是第二閾值的整數倍,其中,允許目標對象預定的事件資源大于預先設置的第一閾值,允許目標對象以第二閾值為單位預定事件資源;第一分配模塊265,用于在第三事件資源與第一閾值的差值是第二閾值的整數倍的情況下,將第三事件資源作為目標事件資源分配給目標對象。
需要說明的是,該實施例中的第一獲取模塊261可以用于執行本申請實施例1中的步驟S2061,該實施例中的第一判斷模塊264可以用于執行本申請實施例1中的步驟S2064,該實施例中的第一分配模塊265可以用于執行本申請實施例1中的步驟S2065。
此處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模塊與對應的步驟所實現的示例和應用場景相同,但不限于上述實施例1所公開的內容。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模塊作為裝置的一部分可以運行在如圖1所示的硬件環境中,可以通過軟件實現,也可以通過硬件實現。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例,如圖9所示,第一分配單元26還可以包括:第二獲取模塊266,用于在第三事件資源與第一閾值的差值不是第二閾值的整數倍的情況下,按照以下公式獲取第四事件資源:Fij=Min+ROUNDDOWN((Tij-Min)/A)×A,其中,Min為第一閾值,A為第二閾值,ROUNDDOWN表示舍棄余數函數,Fij為第四事件資源;第二分配模塊267,用于將第四事件資源分配給目標對象;第三分配模塊268,用于將剩余事件資源分配給一個或者多個目標對象,其中,剩余事件資源按照以下公式計算:其中,M為目標類別中目標對象的個數,Si為第二事件資源,Li為剩余事件資源。
需要說明的是,該實施例中的第二獲取模塊266可以用于執行本申請實施例1中的步驟S2066,該實施例中的第二分配模塊267可以用于執行本申請實施例1中的步驟S2067,該實施例中的第三分配模塊268可以用于執行本申請實施例1中的步驟S2068。
此處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模塊與對應的步驟所實現的示例和應用場景相同,但不限于上述實施例1所公開的內容。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模塊作為裝置的一部分可以運行在如圖1所示的硬件環境中,可以通過軟件實現,也可以通過硬件實現。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例,如圖10所示,第三分配模塊268可以包括:第二判斷模塊2682,用于判斷分配給目標對象的目標事件資源是否為0;第三獲取模塊2683,用于在分配給目標對象的目標事件資源為0的情況下,從剩余事件資源中獲取第五事件資源分配給目標對象;第四獲取模塊2684,用于在分配給目標對象的目標事件資源不為0的情況下,從剩余事件資源中獲取第六事件資源分配給目標對象。
需要說明的是,該實施例中的第二判斷模塊2682可以用于執行本申請實施例1中的步驟S20682,該實施例中的第三獲取模塊2683可以用于執行本申請實施例1中的步驟S20683,該實施例中的第四獲取模塊2684可以用于執行本申請實施例1中的步驟S20684。
此處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模塊與對應的步驟所實現的示例和應用場景相同,但不限于上述實施例1所公開的內容。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模塊作為裝置的一部分可以運行在如圖1所示的硬件環境中,可以通過軟件實現,也可以通過硬件實現。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例,如圖11所示,第三分配模塊266還可以包括:排序模塊2681,用于在判斷分配給目標對象的目標事件資源是否為0之前,按照目標對象所預定的事件資源與第四事件資源的差對目標類別中的多個目標對象進行排序。相應地,第二判斷模塊2682可以包括:判斷子模塊26821,用于按照排序依次判斷分配給每個目標對象的目標事件資源是否為0。
需要說明的是,該實施例中的排序模塊2681可以用于執行本申請實施例1中的步驟S20681,該實施例中的判斷子模塊26821可以用于執行本申請實施例1中的步驟S206821。
此處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模塊與對應的步驟所實現的示例和應用場景相同,但不限于上述實施例1所公開的內容。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模塊作為裝置的一部分可以運行在如圖1所示的硬件環境中,可以通過軟件實現,也可以通過硬件實現。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例,如圖12所示,第一分配單元26還可以包括:第三判斷模塊262,用于在獲取第三事件資源之后,判斷第三事件資源是否小于第一閾值;第四分配模塊263,用于在第三事件資源小于第一閾值的情況下,為目標對象分配的目標事件資源為0;在第三事件資源不小于第一閾值的情況下,跳轉至第一判斷模塊264執行判斷第三事件資源與第一閾值的差值是否是第二閾值的整數倍。
需要說明的是,該實施例中的第三判斷模塊262可以用于執行本申請實施例1中的步驟S2062,該實施例中的第四分配模塊263可以用于執行本申請實施例1中的步驟S2063。
此處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模塊與對應的步驟所實現的示例和應用場景相同,但不限于上述實施例1所公開的內容。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模塊作為裝置的一部分可以運行在如圖1所示的硬件環境中,可以通過軟件實現,也可以通過硬件實現。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例,如圖13所示,該實施例還可以包括:第三獲取單元20,用于在獲取通過執行目標事件所計劃得到的第二事件資源之前,獲取通過執行目標事件所計劃總共得到的事件資源;第二分配單元21,用于將計劃總共得到的事件資源分配給多個目標類別,其中,所有的目標類別分配到的事件資源的總和為計劃總共得到的事件資源。
需要說明的是,該實施例中的第三獲取單元20可以用于執行本申請實施例1中的步驟S200,該實施例中的第二分配單元21可以用于執行本申請實施例1中的步驟S201。
此處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模塊與對應的步驟所實現的示例和應用場景相同,但不限于上述實施例1所公開的內容。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模塊作為裝置的一部分可以運行在如圖1所示的硬件環境中,可以通過軟件實現,也可以通過硬件實現。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例,如圖14所示,第二分配單元21可以包括以下之一:第五分配模塊211,用于分配給第一目標類別的事件資源大于分配給第二目標類別的事件資源,其中,多個目標類別包括第一目標類別和第二目標類別,第一目標類別中的目標對象登錄事件處理平臺的次數小于第二目標類別中的目標對象登錄事件處理平臺的次數;第六分配模塊212,用于分配給第一目標類別的事件資源大于分配給第二目標類別的事件資源,其中,第一目標類別中的目標對象的等級高于第二目標類別中的目標對象的等級;第七分配模塊213,用于分配給第一目標類別的事件資源大于分配給第二目標類別的事件資源,其中,分配給第一目標類別的事件資源轉移至事件處理平臺的時間早于分配給第二目標類別的事件資源轉移至事件處理平臺的時間。
需要說明的是,該實施例中的第五分配模塊211可以用于執行本申請實施例1中的步驟S2011,該實施例中的第六分配模塊212可以用于執行本申請實施例1中的步驟S2012,該實施例中的第七分配模塊213可以用于執行本申請實施例1中的步驟S2013。
此處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模塊與對應的步驟所實現的示例和應用場景相同,但不限于上述實施例1所公開的內容。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模塊作為裝置的一部分可以運行在如圖1所示的硬件環境中,可以通過軟件實現,也可以通過硬件實現。
作為一種可選的實施例,如圖15所示,該實施例還可以包括:轉移單元27,用于在按照事件資源分配比例將目標對象所預定的事件資源中的目標事件資源分配給目標對象之后,將目標事件資源轉移至第一賬號,其中,第一賬號為計劃獲取第二事件資源的賬號。
需要說明的是,該實施例中的轉移單元27可以用于執行本申請實施例1中的步驟S207。
此處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模塊與對應的步驟所實現的示例和應用場景相同,但不限于上述實施例1所公開的內容。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模塊作為裝置的一部分可以運行在如圖1所示的硬件環境中,可以通過軟件實現,也可以通過硬件實現。
通過上述模塊,可以解決了相關技術中先登錄事件處理平臺的用戶可以優先預定事件資源,后登錄事件處理平臺的用戶無法預定到事件資源,造成事件資源分配不均衡的技術問題,進而達到保證事件資源分配的均衡性的技術效果。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用于實施上述事件資源分配方法的終端。
圖16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終端的結構框圖,如圖16所示,該終端可以包括:一個或多個(圖中僅示出一個)處理器201、存儲器203、以及傳輸裝置205,如圖16所示,該終端還可以包括輸入輸出設備207。
其中,存儲器203可用于存儲軟件程序以及模塊,如本發明實施例中的事件資源分配方法和裝置對應的程序指令/模塊,處理器201通過運行存儲在存儲器203內的軟件程序以及模塊,從而執行各種功能應用以及數據處理,即實現上述的事件資源分配方法。存儲器203可包括高速隨機存儲器,還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儲器,如一個或者多個磁性存儲裝置、閃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態存儲器。在一些實例中,存儲器203可進一步包括相對于處理器201遠程設置的存儲器,這些遠程存儲器可以通過網絡連接至終端。上述網絡的實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聯網、企業內部網、局域網、移動通信網及其組合。
上述的傳輸裝置205用于經由一個網絡接收或者發送數據。上述的網絡具體實例可包括有線網絡及無線網絡。在一個實例中,傳輸裝置205包括一個網絡適配器(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NIC),其可通過網線與其他網絡設備與路由器相連從而可與互聯網或局域網進行通訊。在一個實例中,傳輸裝置205為射頻(Radio Frequency,RF)模塊,其用于通過無線方式與互聯網進行通訊。
其中,具體地,存儲器203用于存儲應用程序。
處理器201可以調用存儲器203存儲的應用程序,以執行下述步驟:獲取執行目標事件所實際得到的第一事件資源和通過執行目標事件所計劃得到的第二事件資源,其中,第一事件資源為在執行目標事件過程中屬于目標類別的目標對象所預定的事件資源的總和,第二事件資源為計劃分配給目標類別的事件資源;獲取事件資源分配比例,其中,事件資源分配比例為第二事件資源與第一事件資源的比值;按照事件資源分配比例將目標對象所預定的事件資源中的目標事件資源分配給目標對象,其中,所有的目標對象分配到的目標事件資源的總和為第二事件資源。
處理器201還用于執行下述步驟:按照以下公式獲取第三事件資源:Tij=Bij×Ri,其中,i為目標類別,Ri為事件資源分配比例,Bij為目標類別中的第j個目標對象所預定的事件資源,Tij為第三事件資源;判斷第三事件資源與第一閾值的差值是否是第二閾值的整數倍,其中,允許目標對象預定的事件資源大于預先設置的第一閾值,允許目標對象以第二閾值為單位預定事件資源;在第三事件資源與第一閾值的差值是第二閾值的整數倍的情況下,將第三事件資源作為目標事件資源分配給目標對象。
處理器201還用于執行下述步驟:在第三事件資源與第一閾值的差值不是第二閾值的整數倍的情況下,按照以下公式獲取第四事件資源:Fij=Min+ROUNDDOWN((Tij-Min)/A)×A,其中,Min為第一閾值,A為第二閾值,ROUNDDOWN表示舍棄余數函數,Fij為第四事件資源;將第四事件資源分配給目標對象;將剩余事件資源分配給一個或者多個目標對象,其中,剩余事件資源按照以下公式計算:其中,M為目標類別中目標對象的個數,Si為第二事件資源,Li為剩余事件資源。
處理器201還用于執行下述步驟:判斷分配給目標對象的目標事件資源是否為0;在分配給目標對象的目標事件資源為0的情況下,從剩余事件資源中獲取第五事件資源分配給目標對象;在分配給目標對象的目標事件資源不為0的情況下,從剩余事件資源中獲取第六事件資源分配給目標對象。
處理器201還用于執行下述步驟:在判斷分配給目標對象的目標事件資源是否為0之前,按照目標對象所預定的事件資源與第四事件資源的差對目標類別中的多個目標對象進行排序;按照排序依次判斷分配給每個目標對象的目標事件資源是否為0。
處理器201還用于執行下述步驟:在獲取第三事件資源之后,判斷第三事件資源是否小于第一閾值;在第三事件資源小于第一閾值的情況下,為目標對象分配的目標事件資源為0;在第三事件資源不小于第一閾值的情況下,執行判斷第三事件資源與第一閾值的差值是否是第二閾值的整數倍。
處理器201還用于執行下述步驟:在獲取通過執行目標事件所計劃得到的第二事件資源之前,獲取通過執行目標事件所計劃總共得到的事件資源;將計劃總共得到的事件資源分配給多個目標類別,其中,所有的目標類別分配到的事件資源的總和為計劃總共得到的事件資源。
處理器201還用于執行下述步驟:分配給第一目標類別的事件資源大于分配給第二目標類別的事件資源,其中,多個目標類別包括第一目標類別和第二目標類別,第一目標類別中的目標對象登錄事件處理平臺的次數小于第二目標類別中的目標對象登錄事件處理平臺的次數;分配給第一目標類別的事件資源大于分配給第二目標類別的事件資源,其中,第一目標類別中的目標對象的等級高于第二目標類別中的目標對象的等級;分配給第一目標類別的事件資源大于分配給第二目標類別的事件資源,其中,分配給第一目標類別的事件資源轉移至事件處理平臺的時間早于分配給第二目標類別的事件資源轉移至事件處理平臺的時間。
處理器201還用于執行下述步驟:在按照事件資源分配比例將目標對象所預定的事件資源中的目標事件資源分配給目標對象之后,將目標事件資源轉移至第一賬號,其中,第一賬號為計劃獲取第二事件資源的賬號。
采用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事件資源分配方案。通過按照事件資源分配比例從目標對象所預定的事件資源中獲取目標事件資源并將獲取到的目標事件資源分配給目標對象,達到了避免先登錄事件處理平臺的用戶預定的事件資源較多,后登錄事件處理平臺的用戶預定的事件資源較少或無法預定到事件資源的目的,進而解決了相關技術中先登錄事件處理平臺的用戶可以優先預定事件資源,后登錄事件處理平臺的用戶無法預定到事件資源,造成事件資源分配不均衡的技術問題,從而實現了保證事件資源分配的均衡性的技術效果。
可選地,本實施例中的具體示例可以參考上述實施例1和實施例2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實施例在此不再贅述。
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圖16所示的結構僅為示意,終端可以是智能手機(如Android手機、iOS手機等)、平板電腦、掌上電腦以及移動互聯網設備(Mobile Internet Devices,MID)、PAD等終端設備。圖16其并不對上述電子裝置的結構造成限定。例如,終端還可包括比圖16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組件(如網絡接口、顯示裝置等),或者具有與圖16所示不同的配置。
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上述實施例的各種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驟是可以通過程序來指令終端設備相關的硬件來完成,該程序可以存儲于一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中,存儲介質可以包括:閃存盤、只讀存儲器(Read-Only Memory,ROM)、隨機存取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盤或光盤等。
本發明的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存儲介質。可選地,在本實施例中,上述存儲介質可以用于執行事件資源分配方法的程序代碼。
可選地,在本實施例中,上述存儲介質可以位于上述實施例所示的網絡中的多個網絡設備中的至少一個網絡設備上。
可選地,在本實施例中,存儲介質被設置為存儲用于執行以下步驟的程序代碼:
S1,獲取執行目標事件所實際得到的第一事件資源和通過執行目標事件所計劃得到的第二事件資源,其中,第一事件資源為在執行目標事件過程中屬于目標類別的目標對象所預定的事件資源的總和,第二事件資源為計劃分配給目標類別的事件資源;
S2,獲取事件資源分配比例,其中,事件資源分配比例為第二事件資源與第一事件資源的比值;
S3,按照事件資源分配比例將目標對象所預定的事件資源中的目標事件資源分配給目標對象,其中,所有的目標對象分配到的目標事件資源的總和為第二事件資源。
可選地,存儲介質還被設置為存儲用于執行以下步驟的程序代碼:按照以下公式獲取第三事件資源:Tij=Bij×Ri,其中,i為目標類別,Ri為事件資源分配比例,Bij為目標類別中的第j個目標對象所預定的事件資源,Tij為第三事件資源;判斷第三事件資源與第一閾值的差值是否是第二閾值的整數倍,其中,允許目標對象預定的事件資源大于預先設置的第一閾值,允許目標對象以第二閾值為單位預定事件資源;在第三事件資源與第一閾值的差值是第二閾值的整數倍的情況下,將第三事件資源作為目標事件資源分配給目標對象。
可選地,存儲介質還被設置為存儲用于執行以下步驟的程序代碼:在第三事件資源與第一閾值的差值不是第二閾值的整數倍的情況下,按照以下公式獲取第四事件資源:Fij=Min+ROUNDDOWN((Tij-Min)/A)×A,其中,Min為第一閾值,A為第二閾值,ROUNDDOWN表示舍棄余數函數,Fij為第四事件資源;將第四事件資源分配給目標對象;將剩余事件資源分配給一個或者多個目標對象,其中,剩余事件資源按照以下公式計算:其中,M為目標類別中目標對象的個數,Si為第二事件資源,Li為剩余事件資源。
可選地,存儲介質還被設置為存儲用于執行以下步驟的程序代碼:判斷分配給目標對象的目標事件資源是否為0;在分配給目標對象的目標事件資源為0的情況下,從剩余事件資源中獲取第五事件資源分配給目標對象;在分配給目標對象的目標事件資源不為0的情況下,從剩余事件資源中獲取第六事件資源分配給目標對象。
可選地,存儲介質還被設置為存儲用于執行以下步驟的程序代碼:在判斷分配給目標對象的目標事件資源是否為0之前,按照目標對象所預定的事件資源與第四事件資源的差對目標類別中的多個目標對象進行排序;按照排序依次判斷分配給每個目標對象的目標事件資源是否為0。
可選地,存儲介質還被設置為存儲用于執行以下步驟的程序代碼:在獲取第三事件資源之后,判斷第三事件資源是否小于第一閾值;在第三事件資源小于第一閾值的情況下,為目標對象分配的目標事件資源為0;在第三事件資源不小于第一閾值的情況下,執行判斷第三事件資源與第一閾值的差值是否是第二閾值的整數倍。
可選地,存儲介質還被設置為存儲用于執行以下步驟的程序代碼:在獲取通過執行目標事件所計劃得到的第二事件資源之前,獲取通過執行目標事件所計劃總共得到的事件資源;將計劃總共得到的事件資源分配給多個目標類別,其中,所有的目標類別分配到的事件資源的總和為計劃總共得到的事件資源。
可選地,存儲介質還被設置為存儲用于執行以下步驟的程序代碼:分配給第一目標類別的事件資源大于分配給第二目標類別的事件資源,其中,多個目標類別包括第一目標類別和第二目標類別,第一目標類別中的目標對象登錄事件處理平臺的次數小于第二目標類別中的目標對象登錄事件處理平臺的次數;分配給第一目標類別的事件資源大于分配給第二目標類別的事件資源,其中,第一目標類別中的目標對象的等級高于第二目標類別中的目標對象的等級;分配給第一目標類別的事件資源大于分配給第二目標類別的事件資源,其中,分配給第一目標類別的事件資源轉移至事件處理平臺的時間早于分配給第二目標類別的事件資源轉移至事件處理平臺的時間。
可選地,存儲介質還被設置為存儲用于執行以下步驟的程序代碼:在按照事件資源分配比例將目標對象所預定的事件資源中的目標事件資源分配給目標對象之后,將目標事件資源轉移至第一賬號,其中,第一賬號為計劃獲取第二事件資源的賬號。
可選地,本實施例中的具體示例可以參考上述實施例1和實施例2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實施例在此不再贅述。
可選地,在本實施例中,上述存儲介質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盤、只讀存儲器(ROM,Read-Only Memory)、隨機存取存儲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動硬盤、磁碟或者光盤等各種可以存儲程序代碼的介質。
上述本發明實施例序號僅僅為了描述,不代表實施例的優劣。
上述實施例中的集成的單元如果以軟件功能單元的形式實現并作為獨立的產品銷售或使用時,可以存儲在上述計算機可讀取的存儲介質中。基于這樣的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本質上或者說對現有技術做出貢獻的部分或者該技術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軟件產品的形式體現出來,該計算機軟件產品存儲在存儲介質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臺或多臺計算機設備(可為個人計算機、服務器或者網絡設備等)執行本發明各個實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驟。
在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中,對各個實施例的描述都各有側重,某個實施例中沒有詳述的部分,可以參見其他實施例的相關描述。
在本申請所提供的幾個實施例中,應該理解到,所揭露的客戶端,可通過其它的方式實現。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裝置實施例僅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單元的劃分,僅僅為一種邏輯功能劃分,實際實現時可以有另外的劃分方式,例如多個單元或組件可以結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個系統,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執行。另一點,所顯示或討論的相互之間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連接可以是通過一些接口,單元或模塊的間接耦合或通信連接,可以是電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為分離部件說明的單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開的,作為單元顯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單元,即可以位于一個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個網絡單元上。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選擇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單元來實現本實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發明各個實施例中的各功能單元可以集成在一個處理單元中,也可以是各個單元單獨物理存在,也可以兩個或兩個以上單元集成在一個單元中。上述集成的單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實現,也可以采用軟件功能單元的形式實現。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