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智能終端管控技術領域,特別是指一種智能終端的藍牙功能管控檢測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藍牙技術可以使網絡設備互連互通,實現快速靈活的通信。智能終端上的藍牙功能,一方面方便了智能終端用戶的傳輸數據等操作的體驗,使得用戶交互信息等功能更加簡潔方便;另一方面增加了智能終端上的隱私信息通過藍牙傳輸功能泄露的風險。因此,在特定情況下,一些智能終端的藍牙功能的管控機制就發揮了作用,它能夠通過使智能終端的藍牙功能不可用的方式限制智能終端的藍牙功能,保護用戶在智能終端上的隱私信息。
然而智能終端的用戶并不能了解該智能終端的藍牙功能管控機制的實際管控能力和管控效果,可見一種能夠準確檢測藍牙功能受管控的智能終端的對藍牙功能的實際管控效果和能力的檢測方法就顯得極為必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能夠準確檢測管控藍牙功能效果與能力的智能終端的藍牙功能管控檢測方法。
基于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智能終端的藍牙功能管控檢測方法,包括:
獲取智能終端的至少一種藍牙功能預期被管控的狀態;
檢測所述智能終端的所述至少一種藍牙功能實際被管控的狀態;
判斷所述實際被管控的狀態是否與所述預期被管控的狀態相符;
當藍牙功能被管控智能終端的所述至少一種藍牙功能在所述智能終端上的實際被管控的狀態與所述預期被管控的狀態相符,確定所述智能終端中預設的藍牙功能管控機制有效,否則確定所述智能終端中預設的藍牙功能管控機制無效。
進一步的,還包括:
當確定所述智能終端中預設的藍牙功能管控機制無效時,生成預警消息;
在預警消息后預定時間內,所述藍牙功能管控機制仍然處于無效狀態,強制關閉所述智能終端的所有藍牙功能。
進一步的,所述藍牙功能包括:
所述智能終端能否開啟藍牙設備的功能;
以及所述智能終端與另一個智能終端配對的情況下能否進行藍牙信息交互的功能。
所述檢測所述智能終端的所述至少一種藍牙功能實際被管控的狀態包括:
檢測所述智能終端的藍牙設備能否開啟;
檢測所述智能終端與另一個智能終端配對的情況下能否進行藍牙信息交換。
進一步的,所述檢測藍牙設備能否開啟的方法包括:
檢測所述智能終端是否存在藍牙設備;
當所述智能終端中存在所述藍牙設備時,獲取所述藍牙設備,并判斷所述智能終端的藍牙設備是否開啟;
當所述智能終端存在所述藍牙設備但是尚未開啟時,提示用戶藍牙設備未開啟,并主動開啟所述藍牙設備,然后判斷所述藍牙設備是否成功開啟;
當所述智能終端已開啟藍牙設備時,或當所述藍牙設備成功開啟時,確定所述智能終端能開啟藍牙設備;當藍牙設備不能成功開啟時,或當所述智能終端不存在所述藍牙設備時,確定所述智能終端不能開啟藍牙設備。
進一步的,所述檢測所述智能終端與另一個智能終端配對的情況下能否進行藍牙信息交換的方法包括:
待測智能終端與用于測試的智能終端通過藍牙功能建立連接,所述用于測試的智能終端的藍牙功能正常;
在通過藍牙功能建立連接的兩個智能終端之間,建立信息通道;
所述待測智能終端通過所述信息通道向所述用于測試的智能終端發送加密信息;
所述待測智能終端接收所述用于測試的智能終端回傳的所述加密信息,并判斷所述回傳的加密信息是否合法;
若所述加密信息合法,確定所述待測智能終端可以進行藍牙信息交換,否則,確定所述待測智能終端不可以進行藍牙信息交換。
另一方面,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智能終端的藍牙功能管控檢測系統,包括:
獲取預期狀態單元,用于獲取智能終端的至少一種藍牙功能預期被管控的狀態;
檢測單元,用于檢測所述智能終端的所述至少一種藍牙功能實際被管控的狀態;
判斷單元,用于判斷所述實際被管控的狀態是否與所述預期被管控的狀態相符;
確定單元,用于當藍牙功能被管控智能終端的所述至少一種藍牙功能在所述智能終端上的實際被管控的狀態與所述預期被管控的狀態相符,則確定所述智能終端中預設的藍牙功能管控機制有效。
進一步的,還包括:
生成預警消息單元,用于當確定所述智能終端中預設的藍牙功能管控機制無效時,生成預警消息;
功能關閉單元,用于在預警消息后預定時間內,所述藍牙功能管控機制仍然處于無效狀態,強制關閉所述智能終端的所有藍牙功能。
進一步的,所述檢測單元包括:
功能檢測模塊,用于檢測所述智能終端的藍牙設備能否開啟;
信息交換檢測模塊,用于檢測所述智能終端與另一個智能終端配對的情況下能否進行藍牙信息交換。
進一步的,所述功能檢測模塊包括:
設備檢測子模塊,用于檢測所述智能終端是否存在藍牙設備;
第一判斷子模塊,用于當所述智能終端中存在所述藍牙設備時,獲取所述藍牙設備,并判斷所述智能終端的藍牙設備是否開啟;
第二判斷子模塊,用于當所述智能終端存在所述藍牙設備但是尚未開啟時,提示用戶藍牙設備未開啟,并主動開啟所述藍牙設備,然后判斷所述藍牙設備是否成功開啟;
第一確定子模塊,用于當所述智能終端已開啟藍牙設備時,或當所述藍牙設備成功開啟時,確定所述智能終端能開啟藍牙設備;以及用于當藍牙設備不能成功開啟時,或當所述智能終端不存在所述藍牙設備時,確定所述智能終端不能開啟藍牙設備。
進一步的,所述信息交換檢測模塊包括:
連接測試子模塊,用于與用于測試的智能終端通過藍牙功能建立連接,所述用于測試的智能終端的藍牙功能正常;
建立信息通道子模塊,用于在通過藍牙功能建立連接的兩個智能終端之間,建立信息通道;
發送信息子模塊,用于所述用于測試的智能終端通過所述信息通道向所述待測智能終端發送密鑰信息;
第三判斷子模塊,用于待測智能終端接收所述密鑰信息,并判斷所述密鑰信息是否合法;
第二確定子模塊,用于若所述密鑰信息合法,確定所述待測智能終端可以進行藍牙信息交換,否則,確定所述待測智能終端不可以進行藍牙信息交換。
從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發明提供的智能終端的藍牙功能管控檢測方法以及系統,通過對比藍牙功能被管控的智能終端的至少一種藍牙功能在所述智能終端的預期被管控的狀態和實際被管控的態是否相符,判斷所述智能終端中預設的藍牙功能管控機制是否有效,解決現有技術用戶無法獲知智能終端的藍牙功能管控機制的管控效果而導致用戶信息通過藍牙連接其它設備泄露的問題,通過檢測藍牙管控功能管控藍牙的使用狀態,對所述藍牙功能管控機制的管控效果和能力給出客觀評價,便于用戶了解智能終端的藍牙功能管控能力,從而保護用戶所使用的智能終端的信息安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提供的智能終端的藍牙功能管控檢測方法的實施例流程;
圖2為本發明提供的智能終端的藍牙功能管控檢測方法的另一個實施例流程;
圖3為本發明提供的檢測藍牙設備能否開啟的方法的實施例流程圖;
圖4為本發明提供的檢測智能終端與另一個智能終端配對的情況下能否進行藍牙信息交換的方法的實施例流程圖;
圖5為本發明提供的智能終端的藍牙功能管控檢測方系統的一個實施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提供的智能終端的藍牙功能管控檢測方系統的另一個實施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提供的智能終端的藍牙功能管控檢測方系統的又一個實施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并參照附圖,對本發明進一步詳細說明。
需要說明的是,本發明實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為了區分兩個相同名稱非相同的實體或者非相同的參量,可見“第一”“第二”僅為了表述的方便,不應理解為對本發明實施例的限定,后續實施例對此不再一一說明。
如圖1所示,為本發明提供的智能終端的藍牙功能管控檢測方法的一個實施例流程圖,具體包括:
步驟101,獲取藍牙功能被管控的智能終端的至少一種藍牙功能在所述智能終端的預期使用狀態,也就是用戶設置的狀態;
步驟102,檢測所述藍牙功能被管控智能終端的所述至少一種藍牙功能在所述智能終端上的實際使用狀態;
步驟103,判斷所述實際使用狀態是否與所述預期使用狀態相符;
步驟104,當所述藍牙功能被管控智能終端的所述至少一種藍牙功能在所述智能終端上的實際使用狀態與所述預期使用狀態相符,則確定所述智能終端中預設的藍牙功能管控機制有效;否則確定所述智能終端中預設的藍牙功能管控機制無效。
其中,所述藍牙功能包括:所述智能終端能否開啟藍牙設備的功能;以及所述智能終端與另一個智能終端配對的情況下能否進行藍牙信息交互的功能。
步驟102,所述檢測所述藍牙功能被管控智能終端的所述至少一種藍牙功能在所述智能終端上的實際使用狀態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檢測所述智能終端的藍牙設備能否開啟;
檢測所述智能終端與另一個智能終端配對的情況下能否進行藍牙信息交換。
例如,當藍牙功能的預期被管控的狀態為能夠開啟藍牙設備,實際被管控的狀態為藍牙設備不能開啟,確定藍牙功能管控機制無效;當藍牙功能的預期被管控的狀態為能夠進行信息交換,實際被管控的狀態為能夠進行信息交換,確定藍牙功能管控機制有效;只要藍牙的任意一項功能的預期的管控狀態與實際的管控狀態不相符時都可以確定藍牙功能管控機制無效。
可見本發明提供的智能終端的藍牙功能管控檢測方法通過對比藍牙功能被管控的智能終端的至少一種藍牙功能在所述智能終端的預期被管控的狀態和實際被管控的狀態是否相符,判斷所述智能終端中預設的藍牙功能管控機制是否有效,解決現有技術用戶無法獲知智能終端的藍牙功能管控機制的管控效果而導致用戶信息通過藍牙連接其它設備泄露的問題,通過檢測藍牙管控功能管控藍牙的使用狀態,對所述藍牙功能管控機制的管控效果和能力給出客觀評價,便于用戶了解智能終端的藍牙功能管控能力,從而保護用戶所使用的智能終端的信息安全。
進一步的,如圖2所示,為本發明提供的智能終端的藍牙功能管控檢測方法的另一個實施例流程圖,該藍牙功能管控檢測方法在包括實施例1步驟的基礎上還還包括:
步驟105,當確定所述智能終端中預設的藍牙功能管控機制無效時,所述智能終端生成預警消息,所述預警消息自動彈出,用于提醒用戶藍牙藍牙功能管控機制無效。
步驟106,在預警消息后預定時間內,所述藍牙功能管控機制仍然處于無效狀態,強制關閉所述智能終端的所有藍牙功能。
進一步的,如圖3所示為本發明提供的檢測藍牙設備能否開啟的方法的實施例流程圖示意圖,步驟102中,所述檢測藍牙設備能否開啟的方法的步驟包括:
步驟201,檢測所述智能終端是否存在藍牙設備;
步驟202,判斷是藍牙設備是否開啟;
步驟203,判斷藍牙設備能否開啟;
步驟204,得出藍牙設備能否開啟的結論;
其中,步驟202包括:
步驟202a,獲取所述藍牙設備的狀態;
步驟202b,判斷所述智能終端的藍牙設備是否開啟;
步驟203包括:
步驟203a,提示用戶藍牙設備未開啟,并主動開啟所述藍牙設備;
步驟203b,判斷所述藍牙設備是否成功開啟;
步驟204包括:
204a,確定所述智能終端能開啟藍牙設備;
204b,確定所述智能終端不能開啟藍牙設備;
更詳細的,所述檢測藍牙設備能否開啟的方法具體執行過程為:
首先執行步驟201,檢測所述智能終端是否存在藍牙設備;
當不存在藍牙設備時,執行步驟204b,確定所述智能終端不能開啟藍牙設備
當存在藍牙設備時,執行步驟202a,獲取所述藍牙設備的狀態;然后執行步驟202b,判斷所述智能終端的藍牙設備是否開啟;
當所述智能終端已開啟藍牙設備時,執行步驟204a,確定所述智能終端能開啟藍牙設備;
當所述智能終端存在所述藍牙設備但是尚未開啟時,執行步驟203a,提示用戶藍牙設備未開啟,并主動開啟所述藍牙設備;然后執行步驟203b,判斷所述藍牙設備是否成功開啟;
當所述藍牙設備成功開啟時,執行步驟204a,確定所述智能終端能開啟藍牙設備;
當藍牙設備不能成功開啟時,執行步驟204b,確定所述智能終端不能開啟藍牙設備。
通過首先檢測所述智能終端是否存在藍牙設備,當存在藍牙設備時再檢測所述藍牙設備能否成功開啟,準確確定所述智能終端藍牙設備的可用性,便于與用戶預期的使用狀態進行比對。
進一步的,如圖4所示,為本發明提供的檢測智能終端與另一個智能終端配對的情況下能否進行藍牙信息交換的方法的實施例流程圖。
步驟102中,檢測所述智能終端與另一個智能終端配對的情況下能否進行藍牙信息交換的方法包括:
步驟301,待檢測智能終端與用于測試的智能終端通過藍牙功能建立連接,所述用于測試的智能終端的藍牙功能正常;
步驟302,在通過藍牙功能建立連接的兩個智能終端之間,建立信息通道;
步驟303,所述待測智能終端通過所述信息通道向所述用于測試的智能終端發送加密信息;
步驟304,所述待測智能終端接收所述用于測試的智能終端回傳的所述加密信息,并判斷所述回傳的加密信息是否合法;可選的,通過對比回傳的加密信息與發送的加密信息判斷其合法性,當回傳的加密信息與是發送的加密信息相同時,判定為合法信息。
步驟305,得出智能終端是否可以進行藍牙信息交換的結論。
其中,步驟305具體包括:
若所述回傳的加密信息合法,執行步驟305a,確定所述待測智能終端可以進行藍牙信息交換,若所述回傳的加密信息不合法,或者沒有接收到所述回傳的加密信息執行步驟305a,確定所述待測智能終端不可以進行藍牙信息交換。
在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待測智能終端存放用于加密傳輸信息的密鑰,所述密鑰對隨機生成的傳輸信息進行加密變換后生成加密信息,所述加密信息通過所述信息通道傳輸給所述用于測試的智能終端;
所述用于測試的智能終端接收所述加密信息后將信息回傳給所述智能終端;
所述待測智能終端接收回傳的加密信息,通過存儲的密鑰對回傳的加密信息進行解密變換得到回傳信息;
將回傳信息與生成的傳輸信息進行比對,當回傳信息與傳輸信息相同時,確定所述回傳的加密信息合法,從而可以確定所述待測智能終端可以進行藍牙信息交換;
當回傳信息與傳輸信息不相同時,確定所述回傳的加密信息不合法,確定所述待測智能終端不可以進行藍牙信息交換;當待測智能終端與用于測試的智能終端建立藍牙連接后,一定時間內沒有接收到回傳的加密信息,確定所述待測智能終端不可以進行藍牙信息交換。
通過在所述待測智能終端與用于檢測智能終端傳輸的信息進行加密,防止所述待測智能終端接收到其他設備發送的干擾信息,進而影響判斷藍牙信息傳輸功能是否有效。
進一步的,當確定所述智能終端中預設的藍牙功能管控機制無效時,所述智能終端生成預警消息并彈出,提示用戶藍牙管控機制失效;
每間隔一段時間(例如10分鐘)彈出一次預警消息,用戶可采取措施對藍牙管控機制進行修復,可以通過重啟系統或者修復工具進行修復;
累計多次(例如5次)彈出預警消息,用戶不對藍牙管控機制進行修復的,強制關閉藍牙功能。
通過強制關閉藍牙功能進一步保證所述智能終端所在藍牙管控機制失效的情況下的信息安全。
當采用本發明提供的智能終端的藍牙功能管控檢測方法對所述智能終端的藍牙功能管控機制的實際管控效果進行評估時,可以根據用戶確定的藍牙功能管控需求數據評估結論。當用戶確定的任意一項藍牙功能管控需求未被滿足時,即所述藍牙功能被管控的智能終端上的實際藍牙功能被管控的狀態與用戶期望的所述藍牙功能被管控的狀態不符時,則確定所述智能終端中的藍牙功能管控機制的實際管控能力與所述藍牙功能管控機制的預期管控能力不相符。例如:若用戶預期的管控效果為“智能終端的藍牙功能能夠正常開啟,但不能通過藍牙功能與其他設備進行信息交換”,而實際在智能終端上的管控效果為“智能終端的藍牙功能能夠正常開啟,可以通過藍牙功能與其他設備進行信息交換”,說明所述智能終端內預設的管控機制對所述智能終端的藍牙功能的實際管控能力未達到預期的管控效果。
可見本發明提供的智能終端的藍牙功能管控檢測方法通過對比藍牙功能被管控的智能終端的至少一種藍牙功能在所述智能終端的預期被管控的狀態和實際被管控的狀態是否相符,判斷所述智能終端中預設的藍牙功能管控機制是否有效,解決現有技術用戶無法獲知智能終端的藍牙功能管控機制的管控效果而導致用戶信息通過藍牙連接其它設備泄露的問題,通過檢測藍牙管控功能管控藍牙的使用狀態,對所述藍牙功能管控機制的管控效果和能力給出客觀評價,便于用戶了解智能終端的藍牙功能管控能力,從而保護用戶所使用的智能終端的信息安全。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智能終端的藍牙功能管控檢測系統,如圖5所示為本發明提供的智能終端的藍牙功能管控檢測方系統的一個實施例示意圖。
該系統包括:
獲取預期狀態模塊401,用于獲取藍牙功能被管控的智能終端的至少一種藍牙功能在所述智能終端的預期使用狀態;
檢測模塊402,用于檢測所述藍牙功能被管控的智能終端的所述至少一種藍牙功能在所述智能終端上的實際使用狀態;
判斷模塊403,用于判斷所述實際使用狀態是否與所述預期使用狀態相符;
確定模塊404,用于當所述藍牙功能被管控智能終端的所述至少一種藍牙功能在所述智能終端上的實際使用狀態與所述預期使用狀態相符,則確定所述智能終端中預設的藍牙功能管控機制有效。
進一步的,如圖6所示,為本發明提供的智能終端的藍牙功能管控檢測方系統的另一個實施例示意圖,該系統還包括:
生成預警消息單元405,用于當確定所述智能終端中預設的藍牙功能管控機制無效時,生成預警消息;
功能關閉單元406,用于在預警消息后預定時間內,所述藍牙功能管控機制仍然處于無效狀態,強制關閉所述智能終端的所有藍牙功能。
進一步的,如圖7所示為本發明提供的智能終端的藍牙功能管控檢測方系統的又一個實施例示意圖。
檢測模塊402包括:
功能檢測單元402a,用于檢測所述智能終端的藍牙設備能否開啟;
信息交換檢測單元402b,用于檢測所述智能終端與另一個智能終端配對的情況下能否進行藍牙信息交換。
進一步的,功能檢測單元402a包括:
設備檢測子單元,用于檢測所述智能終端是否存在藍牙設備;
第一判斷子單元,用于當所述智能終端中存在所述藍牙設備時,獲取所述藍牙設備,并判斷所述智能終端的藍牙設備是否開啟;
第二判斷子單元,用于當所述智能終端存在所述藍牙設備但是尚未開啟時,提示用戶藍牙設備未開啟,并主動開啟所述藍牙設備,然后判斷所述藍牙設備是否成功開啟;
第一確定子單元,用于當所述智能終端已開啟藍牙設備時,或當所述藍牙設備成功開啟時,確定所述智能終端能開啟藍牙設備;
以及用于當藍牙設備不能成功開啟時,或當所述智能終端不存在所述藍牙設備時,確定所述智能終端不能開啟藍牙設備。
進一步的,信息交換檢測單元402b包括:
連接測試子單元,用于與用于測試的智能終端通過藍牙功能建立連接,所述用于測試的智能終端的藍牙功能正常;
建立信息通道子單元,用于在通過藍牙功能建立連接的兩個智能終端之間,建立信息通道;
發送信息子單元,用于所述用于測試的智能終端通過所述信息通道向所述待測智能終端發送密鑰信息;
第三判斷子單元,用于待測智能終端接收所述密鑰信息,并判斷所述密鑰信息是否合法;
第二確定子單元,用于若所述密鑰信息合法,確定所述待測智能終端可以進行藍牙信息交換,否則,確定所述待測智能終端不可以進行藍牙信息交換。
可見本發明提供的智能終端的藍牙功能管控檢測方法及系統通過對比藍牙功能被管控的智能終端的至少一種藍牙功能在所述智能終端的預期被管控的狀態和實際被管控的狀態是否相符,判斷所述智能終端中預設的藍牙功能管控機制是否有效,解決現有技術用戶無法獲知智能終端的藍牙功能管控機制的管控效果而導致用戶信息通過藍牙連接其它設備泄露的問題,通過檢測藍牙管控功能管控藍牙的使用狀態,對所述藍牙功能管控機制的管控效果和能力給出客觀評價,便于用戶了解智能終端的藍牙功能管控能力,從而保護用戶所使用的智能終端的信息安全。
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以上任何實施例的討論僅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開的范圍(包括權利要求)被限于這些例子;在本發明的思路下,以上實施例或者不同實施例中的技術特征之間也可以進行組合,步驟可以以任意順序實現,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發明的不同方面的許多其它變化,為了簡明它們沒有在細節中提供。
另外,為簡化說明和討論,并且為了不會使本發明難以理解,在所提供的附圖中可以示出或可以不示出與集成電路(IC)芯片和其它部件的公知的電源/接地連接。此外,可以以框圖的形式示出裝置,以便避免使本發明難以理解,并且這也考慮了以下事實,即關于這些框圖裝置的實施方式的細節是高度取決于將要實施本發明的平臺的(即,這些細節應當完全處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的理解范圍內)。在闡述了具體細節(例如,電路)以描述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的情況下,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顯而易見的是,可以在沒有這些具體細節的情況下或者這些具體細節有變化的情況下實施本發明。因此,這些描述應被認為是說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盡管已經結合了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描述,但是根據前面的描述,這些實施例的很多替換、修改和變型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例如,其它存儲器架構(例如,動態RAM(DRAM))可以使用所討論的實施例。
本發明的實施例旨在涵蓋落入所附權利要求的寬泛范圍之內的所有這樣的替換、修改和變型。因此,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