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光傳送網(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OTN)業務測試方法、終端及系統。
背景技術:
OTN系統中涉及多種業務類型,包括同步數字體系(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SDH),如同步傳輸模塊(Synchronous Transfer Module)1、STM4、STM16等多種顆粒度,以及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GE)等業務類型。
在進行OTN業務接入測試時,一般都對其中某一路SDH或者GE業務進行誤碼性能驗證,并且不同業務類型會復用到不同的光通路數據單元(Optical channel Data Unit,ODU)中,涉及到不同的交叉組合,只測試其中一路或者幾路并不能代表所有通路的誤碼性能均正常,所以在嚴格測試要求下應該是所有的業務類型均需要驗證,并且還需要考慮不同業務類型復用到不同時隙的情況。
為此,現有技術通常采用如圖1所示的OTN業務測試環境進行測試。然而,由于該測試方法需要對被測設備101的每個支路接口連接數據測試儀102,使得測試復雜成本高,而且因為是人工手動操作數據測試儀發包進行測試,所以需要大量的時間,從而影響整體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OTN業務測試方法、終端及系統,用于提高OTN業務測試效率和效果。
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光傳送網OTN業務測試方法,應用于由一個測試終端、一個第一被測設備、M個第二被測設備、一個數據測試儀以及OTN網絡所構成的測試架構中;其中,所述第一被測設備、各所述第二被測設備和所述數據測試儀均與所述測試終端建立連接;所述第一被測設備與所述第二被測設備分別設置于OTN網絡的兩側,以通過OTN網絡交互OTN業務;所述數據測試儀與所述M個第二被測設備連接;該方法由所述測試終端執行,包括:
從預先設置的多種OTN業務類型中選擇一種未被測試的業務類型,作為當前測試的目標業務類型;
確定當前測試的目標業務類型中,所述第一被測設備中的N個支路接口與M個所述第二被測設備中的N個支路接口通過OTN網絡一一對應形成N條雙向鏈路,該N條雙向鏈路按照預設串聯順序形成一條自環的雙向測試通道;
遍歷預先設置的各種不同的光通路數據單元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控制所述數據測試儀和所述第一被測設備和所述第二被測設備,對雙向測試通道進行所述目標業務類型的業務流在當前遍歷到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下的傳輸測試。
較佳地,該方法還包括:
所述目標業務類型的業務流在當前遍歷到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下傳輸出現異常后,檢測雙向測試通道的物理連接是否正常;
如果檢測到物理連接異常,則進行構建雙向測試通道的各支路接口的物理連接異常的定位,并確定停止對雙向測試通道進行所述目標業務類型的業務流在其它未遍歷到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下的傳輸測試,以及其它未被測試的業務類型的傳輸測試;
如果檢測到物理連接正常,則進行構建雙向測試通道的各條雙向鏈路的ODU傳輸錯誤定位,并確定不再對雙向測試通道進行其它未被測試的業務類型在當前遍歷到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下的傳輸測試。
較佳地,遍歷預先設置的各種不同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控制所述數據測試儀和所述第一被測設備和所述第二被測設備,對雙向測試通道進行所述目標業務類型的業務流在當前遍歷到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下的傳輸測試之前,該方法還包括:
檢測雙向測試通道的物理連接是否正常;
如果檢測到物理連接異常,則進行構建雙向測試通道的各支路接口的物理連接異常的定位,并確定停止所述目標業務類型以及其它未被測試的業務類型的傳輸測試;
如果檢測到物理連接正常,則遍歷預先設置的各種不同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控制所述數據測試儀和所述第一被測設備和所述第二被測設備,對雙向測試通道進行所述目標業務類型的業務流在當前遍歷到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下的傳輸測試;所述目標業務類型的業務流在當前遍歷到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下傳輸出現異常后,則進行構建雙向測試通道的各條雙向鏈路的ODU傳輸錯誤定位。
較佳地,所述進行構建雙向測試通道的各支路接口的物理連接異常的定位,包括:
檢測各支路接口在業務流傳輸過程中的收發光狀態;如果支路接口的收發光狀態正常,則確定該支路接口的物理連接正常;如果支路接口的收發光狀態異常,則確定該支路接口的物理連接異常。
較佳地,所述進行構建雙向測試通道的各條雙向鏈路的ODU傳輸錯誤定位,包括:
按照所述預設串聯順序將N條雙向鏈路分成K組,其中,K為不大于N的正整數;
從第1組開始檢測,將當前參與檢測的組的各條雙向鏈路按照所述預設串聯順序形成一條自環的雙向檢測通道,并控制所述數據測試儀向該雙向檢測通道發送業務流,檢測傳輸是否出現異常;
如果檢測到傳輸正常,當已檢測組數小于K時,則基于當前參與檢測的組按所述預設串聯順序增加1組雙向鏈路,繼續進行檢測;當已檢測組數等于K時,停止檢測;
如果檢測到傳輸異常,則將當前參與檢測的組中序號最大的一組雙向鏈路中,每條雙向鏈路與順序在前的所有雙向鏈路按照所述預設串聯順序形成一條自環的雙向檢測通道,并控制所述數據測試儀向該雙向檢測通道發送業務流,直到檢測到異常的雙向鏈路;當已檢測組數小于K時,從異常的雙向鏈路所在組的下一組開始,繼續進行檢測;當已檢測組數等于K時,停止檢測。
較佳地,所述第一被測設備中的N個支路接口與M個所述第二被測設備中的N個支路接口通過OTN網絡一一對應形成N條雙向鏈路,該N條雙向鏈路按照預設串聯順序形成一條自環的雙向測試通道,包括:
一個所述第一被測設備和M個所述第二被測設備分別與OTN網絡連接;
所述第一被測設備中的N個支路接口,按照順序每兩個支路接口為一組,每組中兩個支路接口雙向串聯,M個所述第二被測設備的N個支路接口,按照與所述第一被測設備相同的順序,從第二個支路接口開始,每兩個支路接口為一組,每組中兩個支路接口雙向串聯,最后一個支路接口自環,第一個支路接口與所述數據測試儀連接。
較佳地,N=8n;M=1;遍歷預先設置的各種不同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控制所述數據測試儀和所述第一被測設備和所述第二被測設備,對雙向測試通道進行所述目標業務類型的業務流在當前遍歷到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下的傳輸測試,包括:
控制所述數據測試儀發送所述目標業務類型的業務流,控制所述第一被測設備與M個所述第二被測設備在OTN網絡兩側分別進行如下操作:
如果所述目標業務類型為同步傳輸模塊STM1、STM4或者通用電氣GE,按照支路接口的順序與ODU時隙的順序的不同的映射關系進行不同次的傳送操作,其中,至少進行一次第一傳送操作:將N個支路接口的業務先分別封裝到N個不同時隙的ODU0中,然后,將每8個ODU0跨級復用到1個ODU2中封裝,將該ODU2傳送至OTN網絡;以及至少進行一次第二傳送操作:將N個支路接口的業務先分別封裝到N個不同時隙的ODU0中,然后,將每2個ODU0逐級復用到1個ODU1中封裝,再將每4個ODU1逐級復用到1個ODU2中封裝,將該ODU2傳送至OTN網絡;
如果所述目標業務類型為STM16,按照支路接口的順序與ODU時隙的順序的不同的映射關系進行不同次的傳送操作,其中,至少進行一次第三傳送操作:將N個支路接口中的N/2個支路接口的業務先分別封裝到N/2個不同時隙的ODU1中,然后,將每4個ODU1逐級復用到1個ODU2中封裝,將該ODU2傳送至OTN網絡;以及至少進行一次第四傳送操作:將N個支路接口中的其余N/2個支路接口的業務先分別封裝到N/2個不同時隙的ODU1中,然后,將每4個ODU1逐級復用到1個ODU2中封裝,將該ODU2傳送至OTN網絡。
較佳地,N=8n;1<M≤N;遍歷預先設置的各種不同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控制所述數據測試儀和所述第一被測設備和所述第二被測設備,對雙向測試通道進行所述目標業務類型的業務流在當前遍歷到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下的傳輸測試,包括:
控制所述數據測試儀發送所述目標業務類型的業務流,控制所述第一被測設備和M個所述第二被測設備在OTN網絡的兩側分別進行如下操作:
如果所述目標業務類型為STM1、STM4或者GE,按照支路接口的順序與ODU時隙的順序的不同的映射關系進行不同次的傳送操作,其中,至少進行M次第五傳送操作:將N個支路接口的業務先分別封裝到N個不同時隙的ODU0中,然后,將各ODU0跨級復用到1個ODU2中封裝,將該ODU2傳送至OTN網絡;其中,該M次第五傳送操作遍歷M個所述第二被測設備的所有時隙的ODU0;以及進行至少M次第六傳送操作:將N個支路接口的業務先分別封裝到N個不同時隙的ODU0中,然后,將每2個ODU0逐級復用到1個ODU1中封裝,各OUD1信號逐級復用到1個ODU2中封裝,將該ODU2傳送至OTN網絡;其中,該M次第六傳送操作遍歷M個所述第二被測設備的所有時隙的ODU1;
如果所述目標業務類型為STM16,按照支路接口的順序與ODU時隙的順序的不同的映射關系進行不同次的傳送操作,其中,至少進行M次第七傳送操作:將N個支路接口的業務,每4個支路接口的業務先分別封裝到同一被測設備的4個不同時隙的ODU1中,然后,將各ODU1逐級復用到1個ODU2中封裝,將該ODU2傳送至OTN網絡;其中,該M次第七傳送操作遍歷M個所述第二被測設備的所有時隙的ODU1。
較佳地,預先設置的各種不同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中,支路接口的順序與ODU時隙的順序的映射關系包括正序、倒序和隨機其中的一種或者兩種以上映射關系。
較佳地,如果當前遍歷到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下,支路接口的順序與ODU時隙的順序的映射關系為正序映射關系;
該方法還包括:所述目標業務類型的業務流在當前遍歷到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下傳輸出現異常后,確定不再對雙向測試通道進行其它未遍歷到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下的傳輸測試。
一種OTN業務的測試終端,應用于由所述測試終端,一個第一被測設備、M個第二被測設備、一個數據測試儀以及OTN網絡所構成的測試架構中;其中,所述第一被測設備、各所述第二被測設備和所述數據測試儀均與所述測試終端建立連接;所述第一被測設備與所述第二被測設備分別設置于OTN網絡的兩側,以通過OTN網絡交互OTN業務;所述數據測試儀與所述M個第二被測設備連接;該測試終端包括:
目標業務類型確定模塊,用于:從預先設置的多種OTN業務類型中選擇一種未被測試的業務類型,作為當前測試的目標業務類型;
物理連接確定模塊,用于:確定當前測試的目標業務類型中,所述第一被測設備中的N個支路接口與M個所述第二被測設備中的N個支路接口通過OTN網絡一一對應形成N條雙向鏈路,該N條雙向鏈路按照預設串聯順序形成一條自環的雙向測試通道;
測試模塊,用于:遍歷預先設置的各種不同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控制所述數據測試儀和所述第一被測設備和所述第二被測設備,對雙向測試通道進行所述目標業務類型的業務流在當前遍歷到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下的傳輸測試。
較佳地,所述測試模塊還用于:
所述目標業務類型的業務流在當前遍歷到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下傳輸出現異常后,檢測雙向測試通道的物理連接是否正常;
如果檢測到物理連接異常,則進行構建雙向測試通道的各支路接口的物理連接異常的定位,并確定停止對雙向測試通道進行所述目標業務類型的業務流在其它未遍歷到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下的傳輸測試,以及其它未被測試的業務類型的傳輸測試;
如果檢測到物理連接正常,則進行構建雙向測試通道的各條雙向鏈路的ODU傳輸錯誤定位,并確定不再對雙向測試通道進行其它未被測試的業務類型在當前遍歷到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下的傳輸測試。
較佳地,所述測試模塊還用于:
檢測雙向測試通道的物理連接是否正常;
如果檢測到物理連接異常,則進行構建雙向測試通道的各支路接口的物理連接異常的定位,并確定停止所述目標業務類型以及其它未被測試的業務類型的傳輸測試;
如果檢測到物理連接正常,則遍歷預先設置的各種不同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控制所述數據測試儀和所述第一被測設備和所述第二被測設備,對雙向測試通道進行所述目標業務類型的業務流在當前遍歷到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下的傳輸測試;所述目標業務類型的業務流在當前遍歷到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下傳輸出現異常后,則進行構建雙向測試通道的各條雙向鏈路的ODU傳輸錯誤定位。
較佳地,所述測試模塊具體用于:
檢測各支路接口在業務流傳輸過程中的收發光狀態;如果支路接口的收發光狀態正常,則確定該支路接口的物理連接正常;如果支路接口的收發光狀態異常,則確定該支路接口的物理連接異常。
較佳地,所述測試模塊具體用于:
按照所述預設串聯順序將N條雙向鏈路分成k組,其中,k為不大于N的正整數;
從第1組開始檢測,將當前參與檢測的組的各條雙向鏈路按照所述預設串聯順序形成一條自環的雙向檢測通道,并控制所述數據測試儀向該雙向檢測通道發送業務流,檢測傳輸是否出現異常;
如果檢測到傳輸正常,當已檢測組數小于k時,則基于當前參與檢測的組按所述預設串聯順序增加1組雙向鏈路,繼續進行檢測;當已檢測組數等于k時,停止檢測;
如果檢測到傳輸異常,則將當前參與檢測的組中序號最大的一組雙向鏈路中,每條雙向鏈路與順序在前的所有雙向鏈路按照所述預設串聯順序形成一條自環的雙向檢測通道,并控制所述數據測試儀向該雙向檢測通道發送業務流,直到檢測到異常的雙向鏈路;當已檢測組數小于k時,從異常的雙向鏈路所在組的下一組開始,繼續進行檢測;當已檢測組數等于k時,停止檢測。
較佳地,所述第一被測設備中的N個支路接口與M個所述第二被測設備中的N個支路接口通過OTN網絡一一對應形成N條雙向鏈路,該N條雙向鏈路串聯形成一條自環的雙向測試通道,包括:
一個所述第一被測設備和M個所述第二被測設備分別與OTN網絡連接;
所述第一被測設備中的N個支路接口,按照順序每兩個支路接口為一組,每組中兩個支路接口雙向串聯,M個所述第二被測設備的N個支路接口,按照與所述第一被測設備相同的順序,從第二個支路接口開始,每兩個支路接口為一組,每組中兩個支路接口雙向串聯,最后一個支路接口自環,第一個支路接口與所述數據測試儀連接。
較佳地,預先設置的各種不同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中,支路接口的順序與ODU時隙的順序的映射關系包括正序、倒序和隨機其中的一種或者兩種以上映射關系。
較佳地,如果當前遍歷到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下,支路接口的順序與ODU時隙的順序的關系為正序映射關系;
所述測試模塊還用于:所述目標業務類型的業務流在當前遍歷到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下傳輸出現異常后,確定不再對雙向測試通道進行其它未遍歷到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下的傳輸測試。
一種OTN業務測試系統,包括一個測試終端、一個第一被測設備、M個第二被測設備、一個數據測試儀以及OTN網絡;其中,所述第一被測設備、各所述第二被測設備和所述數據測試儀均與所述測試終端建立連接;所述第一被測設備與所述第二被測設備分別設置于OTN網絡的兩側,以通過OTN網絡交互OTN業務測試;所述數據測試儀與所述M個第二被測設備連接;
所述測試終端,用于從預先設置的多種OTN業務類型中選擇一種未被測試的業務類型,作為當前測試的目標業務類型;確定當前測試的目標業務類型中,所述第一被測設備中的N個支路接口與所述M個第二被測設備中的N個支路接口通過OTN網絡一一對應形成N條雙向鏈路,該N條雙向鏈路按照預設串聯順序形成一條自環的雙向測試通道;遍歷預先設置的各種不同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控制所述數據測試儀、所述第一被測設備和所述第二被測設備,對雙向測試通道進行所述目標業務類型的業務流在當前遍歷到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下的傳輸測試;
所述第一被測設備,用于:提供N個支路接口,與所述M個第二被測設備中的N個支路接口通過OTN網絡一一對應形成N條雙向鏈路,該N條雙向鏈路按照預設串聯順序形成一條自環的雙向測試通道;在所述測試終端的控制下,對雙向測試通道進行所述目標業務類型的業務流在當前遍歷到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下的傳輸測試;
所述M個第二被測設備,用于:提供N個支路接口,與所述第一被測設備中的N個支路接口通過OTN網絡一一對應形成N條雙向鏈路,該N條雙向鏈路按照預設串聯順序形成一條自環的雙向測試通道;在所述測試終端的控制下,對雙向測試通道進行所述目標業務類型的業務流在當前遍歷到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下的傳輸測試;
所述數據測試儀,用于在所述測試終端的控制下發送業務流。
本發明實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OTN業務測試方法、終端及系統中,對于選擇的未被測試的目標業務類型,將相應的各鏈路串聯形成自環的雙向測試通道,智能控制數據測試儀、第一被測設備和第二被測設備對雙向測試通道進行目標業務類型的業務流在預先設置的各種不同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下進行傳輸測試,這樣,可以實現對各鏈路在不同的業務類型、在不同的ODU時隙映射及復用情況下進行的業務傳輸同時覆蓋測試,確定OTN系統的穩定和時延情況,提高了測試效率和測試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中的一種OTN業務測試環境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OTN業務測試方法流程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OTN業務測試架構示意圖之一;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OTN業務測試架構示意圖之二;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光交叉處理裝置定位異常的接口連接示意圖之一;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光交叉處理裝置定位異常的接口連接示意圖之二;
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光交叉處理裝置定位異常的接口連接示意圖之三;
圖8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OTN業務測試架構示意圖之三;
圖9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OTN業務測試架構示意圖之四;
圖10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OTN業務的測試終端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提供的一種OTN業務測試方法、終端及系統進行更詳細地說明。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OTN業務測試方法,應用于由一個測試終端、一個第一被測設備、M個第二被測設備、一個數據測試儀以及OTN網絡所構成的測試架構中;其中,第一被測設備、各第二被測設備和數據測試儀均與測試終端建立連接;第一被測設備與第二被測設備分別設置于OTN網絡的兩側,以通過OTN網絡交互OTN業務;數據測試儀與M個第二被測設備連接。其中,該方法由測試終端執行,如圖2所示,該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驟210~步驟230。
步驟210、從預先設置的多種OTN業務類型中選擇一種未被測試的業務類型,作為當前測試的目標業務類型。
其中,多種OTN業務類型至少包括:STM1、STM4、STM16以及GE業務類型。
步驟220、確定當前測試的目標業務類型中,第一被測設備中的N個支路接口與M個第二被測設備中的N個支路接口通過OTN網絡一一對應形成N條雙向鏈路,該N條雙向鏈路按照預設串聯順序形成一條自環的雙向測試通道。
其中,N,M均為正整數。
其中,一條雙向鏈路是由第一被測設備的一個支路接口與第二被測設備中對應的一個支路接口形成的鏈路,業務流從第一被測設備的支路接口發送,由該鏈路中第二被測設備的支路接口接收,并且業務流從第二被測設備的支路接口發送,由該鏈路中第一被測設備的支路接口接收。
步驟230、遍歷預先設置的各種不同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控制數據測試儀、第一被測設備和第二被測設備,對雙向測試通道進行目標業務類型的業務流在當前遍歷到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下的傳輸測試。該測試過程,可具體包括:控制數據測試儀向雙向測試通道發送目標業務類型的業務流,并在業務流在雙向測試通道傳輸的過程中控制各被測設備將傳輸至本被測設備上的支路接口的業務流按照當前所遍歷到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通過ODU進行傳送。
在OTN系統中,以ODU傳送業務流,包括ODU0,ODU1,ODU2,定義的ODU0的容量是1.25Gb/s,ODU1的容量是2.5Gb/s,ODU2的容量是10Gb/s,2個ODU0可以逐級復用1個ODU1,4個ODU1可以逐級復用1個OUD2,8個ODU0可以跨級復用1個ODU2。
其中,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是指,對各支路接口的業務傳送時所采用的ODU,相應的時隙,ODU復用方式。
本發明實施例中,對于選擇的未被測試的目標業務類型,將相應的各鏈路串聯形成自環的雙向測試通道,智能控制數據測試儀、第一被測設備和第二被測設備對雙向測試通道進行目標業務類型的業務流在預先設置的各種不同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下進行傳輸測試,這樣,可以實現對各鏈路在不同的業務類型、在不同的ODU時隙映射及復用情況下進行的業務傳輸同時覆蓋測試,確定OTN系統的穩定和時延情況,提高了測試效率和測試效果。
具體實施時,較佳地,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方法還包括:目標業務類型的業務流在當前遍歷到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下傳輸出現異常后,檢測雙向測試通道的物理連接是否正常;
如果檢測到物理連接異常,則進行構建雙向測試通道的各支路接口的物理連接異常的定位,并確定停止對雙向測試通道進行目標業務類型的業務流在其它未遍歷到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下的傳輸測試,以及其它未被測試的業務類型的傳輸測試;
如果檢測到物理連接正常,則進行構建雙向測試通道的各條雙向鏈路的ODU傳輸錯誤定位,并確定不再對雙向測試通道進行其它未被測試的業務類型在當前遍歷到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下的傳輸測試。
本實施例的方案中,不僅能夠準確實現異常定位,而且可以實時的基于前面測試過程的測試結果,動態地調整后續的測試流程,減少部分不必要的測試操作,在不影響測試效果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測試效率。
以上實施例的方案中,在測試過程中出現異常后,再進行物理連接的檢測,當然,也可以是先檢測物理連接,基于此,相應的,上述步驟230,遍歷預先設置的各種不同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控制數據測試儀、第一被測設備和第二被測設備,對雙向測試通道進行目標業務類型的業務流在當前遍歷到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下的傳輸測試之前,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方法還包括:
檢測雙向測試通道的物理連接是否正常;
如果檢測到物理連接異常,則進行構建雙向測試通道的各支路接口的物理連接異常的定位,并確定停止目標業務類型以及其它未被測試的業務類型的傳輸測試;
如果檢測到物理連接正常,則遍歷預先設置的各種不同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控制數據測試儀、第一被測設備和第二被測設備,對雙向測試通道進行目標業務類型的業務流在當前遍歷到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下的傳輸測試;目標業務類型的業務流在當前遍歷到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下傳輸出現異常后,則進行構建雙向測試通道的各條雙向鏈路的ODU傳輸錯誤定位。
以上相關實施例中,較佳地,進行構建雙向測試通道的各支路接口的物理連接異常的定位,具體實現方式可以是:檢測各支路接口在業務流傳輸過程中的收發光狀態;如果支路接口的收發光狀態正常,則確定該支路接口的物理連接正常;如果支路接口的收發光狀態異常,則確定該支路接口的物理連接異常。
由于被測設備在通過支路接口發送或者接收業務流的過程中,會記錄收發光狀態,因此,以上檢測各支路接口在業務流傳輸過程中的收發光狀態,具體實現方式可以是:獲取第一被測設備和第二被測設備記錄的各支路接口的收發光狀態,根據獲取的各支路接口的收發光狀態進行檢測。
需要說明的是,以上相關實施例中,如果是先檢測物理連接,則需要單獨發送業務流對各支路接口的收發光狀態進行檢測。
本發明實施例中,只是列舉了其中一種物理連接異常的定位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其它的方式,此處不再一一列舉。
以上相關實施例中,較佳地,進行構建雙向測試通道的各條雙向鏈路的ODU傳輸錯誤定位,具體實現方式可以是:
按照上述預設串聯順序將N條雙向鏈路分成K組,其中,K為不大于N的正整數;
從第1組開始檢測,將當前參與檢測的組的各條雙向鏈路按照上述預設串聯順序形成一條自環的雙向檢測通道,并控制數據測試儀向該雙向檢測通道發送業務流,檢測傳輸是否出現異常;
如果檢測到傳輸正常,當已檢測組數小于K時,則基于當前參與檢測的組按預設串聯順序增加1組雙向鏈路,繼續進行檢測;當已檢測組數等于K時,停止檢測;
如果檢測到傳輸異常,則將當前參與檢測的組中序號最大的一組雙向鏈路中,每條雙向鏈路與順序在前的所有雙向鏈路按照上述預設串聯順序形成一條自環的雙向檢測通道,并控制數據測試儀向該雙向檢測通道發送業務流,直到檢測到異常的雙向鏈路;當已檢測組數小于K時,從異常的雙向鏈路所在組的下一組開始,繼續進行檢測;當已檢測組數等于K時,停止檢測。
本實施例的方案中,可以進一步快速定位出異常的鏈路,提高測試效率。實施中,也可以采用其它的方式進行異常鏈路的定位。
具體實施時,較佳地,上述步驟220中,第一被測設備中的N個支路接口與M個第二被測設備中的N個支路接口通過OTN網絡一一對應形成N條雙向鏈路,該N條雙向鏈路按照預設串聯順序形成一條自環的雙向測試通道,具體實現方式可以是:
一個第一被測設備和M個第二被測設備分別與OTN網絡連接;
第一被測設備中的N個支路接口,按照順序每兩個支路接口為一組,每組中兩個支路接口雙向串聯,M個第二被測設備的N個支路接口,按照與第一被測設備相同的順序,從第二個支路接口開始,每兩個支路接口為一組,每組中兩個支路接口雙向串聯,最后一個支路接口自環,第一個支路接口與數據測試儀連接。本實施例中,列舉了其中一種物理連接方式,也可以采用其它的物理連接方式實現自環的雙向測試通道。
本發明實施例的方案,可以應用于點對點(即一個第一被測設備對應一個第二被測設備)的場景,也可以應用于點對多點(即一個第一被測設備對應多個第二被測設備)的場景。下面基于以上列舉的實現自環的雙向測試通道的物理連接方式,分別對這兩種場景進行舉例說明。
一、如圖3所示,第一被測設備(Device under test,DUT)301對應M=1個第二被測設備302,物理連接情況是:測試終端300分別與第一被測設備301、第二被測設備302、數據測試儀303電連接;第一被測設備DUT1中的N個支路接口,按照順序每兩個支路接口為一組,每組中兩個支路接口雙向串聯,第二被測設備DUT2中的N個支路接口,按照與DUT1相同的順序,從第二個支路接口開始,每兩個支路接口為一組,每組中兩個支路接口雙向串聯,最后一個支路接口自環,第一個支路接口與數據測試儀303連接,形成N條雙向鏈路,該N條雙向鏈路串聯形成一條自環的雙向測試通道。本實施例中,DUT2中的N個支路接口是通過設置的光交叉處理裝置304進行連接的,DUT2的所有的支路接口與光交叉處理裝置304分別互連,然后,光交叉處理裝置304將N個支路接口進行連接。本發明實施例中,光交叉處理裝置用于調整光纖的連接方式,可以實現與其連接的被測設備的支路接口的自環、支路接口之間的串聯及任意支路接口與數據測試儀的連接。其中,光交叉處理裝置304與測試終端300電連接。
一般,被測設備中的支路接口的數量N=8n,n為正整數;遍歷預先設置的各種不同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控制數據測試儀和第一被測設備和第二被測設備,對雙向測試通道進行目標業務類型的業務流在當前遍歷到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下的傳輸測試,具體實現方式可以是:控制數據測試儀發送目標業務類型的業務流,控制第一被測設備與M個第二被測設備在OTN網絡兩側分別進行如下操作:
如果目標業務類型為STM1、STM4或者GE,按照支路接口的順序與ODU時隙的順序的不同的映射關系進行不同次的傳送操作,其中,至少進行一次第一傳送操作:將N個支路接口的業務先分別封裝到N個不同時隙的ODU0中,然后,將每8個ODU0跨級復用到1個ODU2中封裝,將該ODU2傳送至OTN網絡;以及至少進行一次第二傳送操作:將N個支路接口的業務先分別封裝到N個不同時隙的ODU0中,然后,將每2個ODU0逐級復用到1個ODU1中封裝,再將每4個ODU1逐級復用到1個ODU2中封裝,將該ODU2傳送至OTN網絡;
如果目標業務類型為STM16,按照支路接口的順序與ODU時隙的順序的不同的映射關系進行不同次的傳送操作,其中,至少進行一次第三傳送操作:將N個支路接口中的N/2個支路接口的業務先分別封裝到N/2個不同時隙的ODU1中,然后,將每4個ODU1逐級復用到1個ODU2中封裝,將該ODU2傳送至OTN網絡;以及至少進行一次第四傳送操作:將N個支路接口中的其余N/2個支路接口的業務先分別封裝到N/2個不同時隙的ODU1中,然后,將每4個ODU1逐級復用到1個ODU2中封裝,將該ODU2傳送至OTN網絡。
二、如圖4所示,第一被測設備對應1<M≤N個第二被測設備,物理連接情況是:測試終端300分別與第一被測設備301、第二被測設備302、數據測試儀303電連接;第一被測設備DUT1的N個支路接口中,按照順序每兩個支路接口為一組,每組中兩個支路接口雙向串聯,第二被測設備DUT2~DUTM+1中的N個支路接口中,按照與DUT1相同的順序,從第二個支路接口開始,每兩個支路接口為一組,每組中兩個支路接口雙向串聯,最后一個支路接口自環,第一個支路接口與數據測試儀303連接,形成N條雙向鏈路,該N條雙向鏈路串聯形成一條自環的雙向測試通道。本實施例中,M個第二被測設備的支路接口的連接同樣通過光交叉處理裝置304實現,DUT2~DUTM+1所有的支路接口分別與光交叉處理裝置互連,然后,光交叉處理裝置304將其中的N個支路接口進行連接。其中,光交叉處理裝置304與測試終端300電連接。
一般,被測設備中的支路接口的數量N=8n,n為正整數;遍歷預先設置的各種不同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控制數據測試儀和第一被測設備和第二被測設備,對雙向測試通道進行目標業務類型的業務流在當前遍歷到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下的傳輸測試,具體實現方式可以是:
控制數據測試儀發送目標業務類型的業務流,控制第一被測設備和M個第二被測設備在OTN網絡的兩側分別進行如下操作:
如果目標業務類型為STM1、STM4或者GE,按照支路接口的順序與ODU時隙的順序的不同的映射關系進行不同次的傳送操作,其中,至少進行M次第五傳送操作:將N個支路接口的業務先分別封裝到N個不同時隙的ODU0中,然后,將各ODU0跨級復用到1個ODU2中封裝,將該ODU2傳送至OTN網絡;其中,該M次第五傳送操作遍歷M個被測設備的所有時隙的ODU0;以及至少進行至少M次第六傳送操作:將N個支路接口的業務先分別封裝到N個不同時隙的ODU0中,然后,將每2個ODU0逐級復用到1個ODU1中封裝,各OUD1信號逐級復用到1個ODU2中封裝,將該ODU2傳送至OTN網絡;其中,該M次第六傳送操作遍歷M個第二被測設備的所有時隙的ODU1;
如果目標業務類型為STM16,按照支路接口的順序與ODU時隙的順序的不同的映射關系進行不同次的傳送操作,其中,至少進行M次第七傳送操作:將N個支路接口的業務,每4個支路接口的業務先分別封裝到同一被測設備的4個不同時隙的ODU1中,然后,將各ODU1逐級復用到1個ODU2中封裝,將該ODU2傳送至OTN網絡;其中,該M次第七傳送操作遍歷M個第二被測設備的所有時隙的ODU1。
本實施例中,由于STM1、STM4,GE可以利用相同的ODU的顆粒度,因而可以采用相同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進行測試。
以上相關實施例中,進行一次傳送操作,也就是完成了一種預設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下的傳輸測試。在實施中,對于每個支路接口來說,每種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下,所覆蓋的時隙都是不同的,設置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種類越多,當然測試覆蓋越全面,但是會影響測試效率,為了提高測試效率,可以選擇具有代表性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進行測試,只要能夠覆蓋各個時隙即可。本發明實施例中,預先設置的各種不同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中,支路接口的順序與ODU時隙的順序的映射關系包括正序、倒序和隨機其中的一種或者兩種以上映射關系。對于N個支路接口、N個時隙的ODUk來說;正序映射關系是指支路接口i與時隙i的ODUk映射,i=1,2,……,N;倒序映射關系是指支路接口i與時隙N-i+1的ODUk映射,i=1,2,……,N;隨機映射關系是指,支路接口i與任意時隙j的ODUk映射,i=1,2,……,N,j=1,2,……,N。其中,k的取值可以是0,1,2。
為了進一步提高測試效率,較佳地,如果當前遍歷到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下,支路接口的順序與ODU時隙的順序的映射關系為正序映射關系;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方法還包括:目標業務類型的業務流在當前遍歷到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下傳輸出現異常后,確定不再對雙向測試通道進行其它未遍歷到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下的傳輸測試。如果預先設置的各種不同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中,支路接口的順序與ODU時隙的順序的映射關系至少包括正序、倒序和隨機三種映射關系,則本實施例中,其它未遍歷到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至少包括倒序映射關系和隨機映射關系對應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
較佳地,基于圖3的測試架構,進行構建雙向測試通道的各條雙向鏈路的ODU傳輸錯誤定位,具體的實現方式可以是:按照上述預設串聯順序將N條雙向鏈路分成N/2組,每組2條雙向鏈路,從第1組開始檢測,將當前參與檢測的組的最后一條雙向鏈路對應的第二被測設備的支路接口自環,以將參與檢測的組的各條雙向鏈路按照上述預設串聯順序形成自環的雙向檢測通道,并控制數據測試儀向該雙向檢測通道發送業務流,檢測傳輸是否出現異常。如果檢測到傳輸正常,當已檢測組數小于N/2時,則基于當前參與檢測的組,按上述預設串聯順序增加2條雙向鏈路,繼續進行檢測;如果檢測到傳輸異常,則對當前參與檢測的組中序號最大的一組雙向鏈路中,第奇數條雙向鏈路對應的第一被測設備的支路接口自環并進行檢測,第偶數條雙向鏈路對應的第二被測設備的支路接口自環并進行檢測,直到檢測到異常的雙向鏈路;當已檢測組數小于N/2時,將下一組雙向鏈路中順序在前的一條雙向鏈路對應的第二被測設備的支路接口與數據測試儀直連,繼續進行檢測;當已檢測組數等于N/2時,停止檢測。
對于第二被測設備的支路接口自環,可以結合上述光交叉處理裝置實現,例如,圖5所示,將第2個支路接口自環,這樣,實現了第1~2條雙向鏈路串聯,以形成自環的雙向檢測通道,如圖6中,將第4個支路接口自環,這樣,實現了第1~4條雙向鏈路串聯,以形成自環的雙向檢測通道。另外,如圖7所示,如果檢測到第1組中第2條雙向鏈路異常,則將第2組雙向鏈路中的第3條雙向鏈路對應的第二被測設備的支路端口更改為與數據測試儀303直連的支路接口。
下面以N=8為例,對以上方案進行舉例說明。
本實施例中,1個第一被測設備對應1個第二被測設備,假設被測設備包括:8個支路接口;8個不同的時隙的ODU0,即ODU0-j(j=1,2,……,8);4個OUD1,即ODU1-m(m=1,2,3,4);1個ODU2,即ODU2-1,對于STM1、STM4和GE業務類型來說,均可以按照表1所示的四種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進行測試,該表中,包括正序、倒序、隨機三組支路接口的順序與ODU時隙的順序的映射關系、ODU跨級復用關系,需要進行三次第一傳送操作,以及包括一組支路接口的順序與ODU時隙的順序的映射關系、ODU逐級復用關系,需要進行一次第二傳送操作。
表1
其中,支路接口1~8分別與時隙1~8的ODU0一一映射,為正序映射,支路接口1~8分別與時隙8,7,……,2,1的ODU0一一映射,為倒序映射。支路接口1~8與任意時隙的ODU0映射,為隨機映射,最好與正序映射和倒序映射完全不同。以表1中的正序映射為例對傳送操作進行說明,8個支路接口的業務分別封裝到8個不同時隙的ODU0-1~ODU0~8中,然后將ODU0-1~ODU0-8跨級復用到1個ODU2中封裝,將該ODU2發送至OTN網絡即可。本實施例中,配置了四組支路接口的順序與ODU時隙的順序的映射、ODU逐級/跨級復用關系,也可以配置更多的支路接口的順序與ODU時隙的順序的映射關系、ODU逐級/跨級復用關系,測試覆蓋更加全面。
對于STM16業務類型來說,所需顆粒度較大,支路接口需要直接通過ODU1進行傳送,只需要將四個支路接口進行連接即可,因此,將8個支路接口分兩組進行測試,可以分別按照表2所示的三種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和表3所示的三種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進行測試,表2中,前4個支路接口處于激活狀態,后4個支路接口處于空閑狀態(Not applicable,N/A),包括正序、倒序、隨機三組支路接口的順序與ODU時隙的順序的映射關系、ODU跨級復用關系,需要進行三次第三傳送操作,表3中,前4個支路接口處于空閑狀態,后4個支路接口處于激活狀態,包括正序、倒序、隨機三組支路接口的順序與ODU時隙的順序的映射關系、ODU逐級復用關系,需要進行三次第四傳送操作。
表2
表3
基于此,測試終端進行自動測試的過程如下:
步驟一、從預先設置的多種OTN業務類型中選擇一種未被測試的類型,作為當前測試的目標業務類型。
步驟二、確定第一被測設備中的N個支路接口與M個第二被測設備中的N個支路接口通過OTN網絡一一對應形成N條雙向鏈路,該N條雙向鏈路按照上述預設串聯順序形成一條自環的雙向測試通道。
具體的,測試STM1、STM4或者GE業務類型時,參照表1進行傳送測試,如圖8所示,OTN網路的一側,將DUT1的8個支路接口,第1個支路接口1和第2個支路接口雙向串聯,第3個支路接口和第4個支路接口雙向串聯,第5個支路接口和第6個支路接口雙向串聯,第7個支路接口和第8個支路接口雙向串聯,OTN網路的另一側,DUT2的8個支路接口,第2個支路接口和第3個支路接口雙向串聯,第4個支路接口和第5個支路接口雙向串聯,第6個支路接口和第7個支路接口雙向串聯,第8個支路接口自環,第1個支路接口與數據測試儀303,形成8條雙向鏈路,該8條雙向鏈路串聯形成一條自環的雙向測試通道。測試STM16業務類型時,參照表2進行傳送測試,需要將DUT1的前4個支路接口進行連接,同樣將DUT2的前4個支路接口進行連接并連接數據測試儀303,形成4條雙向鏈路,該4條雙向鏈路串聯形成一條自環的雙向測試通道;參照表3進行傳送測試,需要將DUT1的后4個支路接口進行連接,同樣將DUT2的后4個支路接口進行連接,形成4條雙向鏈路,該4條雙向鏈路串聯形成一條自環的雙向測試通道。
步驟三、檢測雙向測試通道的物理連接是否正常。對各支路接口的收發光狀態進行檢測,通過該檢測結果,確定在本次所遍歷到的支路接口是否異常。如果檢測到物理連接正常,執行步驟四;如果檢測出異常,執行步驟五。
步驟四、遍歷預先設置的各種不同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控制數據測試儀向雙向測試通道發送目標業務類型的業務流,并控制第一被測設備和第二被測設備在當前遍歷到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下通過ODU進行傳送。
具體的,測試STM1、STM4或者GE業務類型時,依次遍歷表1所示的四種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
測試STM16業務類型時,參照表2進行傳送測試,依次遍歷表2所示的三種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參照表3進行傳送測試,依次遍歷表3所示的三種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
其中,利用數據測試儀303向所連接的DUT2的支路接口1發送業務流時,以STM1、STM4和GE業務類型為例,業務流依次發送到DUT2的支路接口1-DUT1的支路接口1,再通過線纜連接發送到DUT1的支路接口2-DUT2的支路接口2,依次類推,直至發送到DUT2的支路接口8,支路接口8自環,業務流重新反向發送到數據測試儀303接收側。
步驟五、輸出測試報告。
步驟六、根據測試報告判斷測試結果是否正常;
如果正常,判斷是否全部測試完畢,如果是,停止測試;否則,按照步驟四對預先設置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進行下一次遍歷。
如果不正常,停止測試,執行步驟七、進行構建雙向測試通道的各條雙向鏈路的ODU傳輸錯誤定位,并確定不再對雙向測試通道進行其它未被測試的業務類型在當前遍歷到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下的傳輸測試。具體的定位方式可以參照以上相關實施例。
對于一種業務類型異常時跳出測試,輸出報告后需繼續執行其他未被測試的業務類型的測試。
在測試過程中,對于某些異常情況按照如下方式進行處理:
如果測試以上正序映射關系異常,確定不再對雙向測試通道進行其它未遍歷到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下的傳輸測試。
本實施例中,1個第一被測設備(中心設備)對應2個第二被測設備。假設被測設備包括:8個支路接口;8個不同的時隙的ODU0,即ODU0-j(j=1,2,……,8);4個OUD1,即ODU1-m(m=1,2,3,4);1個ODU2,即ODU2-1。
如圖9所示,DUT1與DUT2通過線纜Line1連接到OTN網絡,DUT1與DUT3通過線纜Line2連接到OTN網絡,在OTN網絡的一側,DUT1的8個支路接口中,第1個支路接口和第2個支路接口雙向串聯,第3個支路接口和第4個支路接口雙向串聯,第5個支路接口和第6個支路接口雙向串聯,第7個支路接口和第8個支路接口雙向串聯;在OTN網絡的另一側,由DUT2的前4個支路接口和DUT3的后4個支路接口組成8個支路接口,其中,第2個支路接口1和第3個支路接口雙向串聯,第4個支路接口和第5個支路接口雙向串聯,第6個支路接口和第7個支路接口雙向串聯,第1個支路接口與數據測試儀303連接,第8個支路接口自環,形成8條雙向鏈路,該8條雙向鏈路串聯形成了一條自環的雙向測試通道。或者,在OTN網絡的另一側,由DUT2的后4個支路接口和DUT3的前4個支路接口組成8個支路接口。
對于STM1、STM4和GE業務類型來說,均可以按照表4所示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進行測試,該表中,包括正序、倒序、隨機三組支路接口的順序與ODU時隙的順序的映射關系、ODU跨級復用關系,需要進行三次第五傳送操作,以及包括支路接口的順序與ODU時隙的順序的映射關系、ODU逐級復用關系,需要進行一次第六傳送操作。
表4
對于STM16業務類型來說,可以按照表5所示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進行測試,包括正序、倒序、隨機三組支路接口的順序與ODU時隙的順序的映射關系、ODU跨級復用關系,需要進行三次第七傳送操作。
表5
基于此,測試終端對于一種業務類型進行自動測試的過程可參照以上實施例。
其中,測試STM1、STM4或者GE業務類型時,參照表4進行測試,在OTN網絡的一側,需要將DUT1的8個支路接口連接,在OTN網絡的另一側,DUT2的前4個支路接口和DUT3的后4個支路接口連接并連接數據測試儀,或者DUT2的后4個支路接口和DUT3的前4個支路接口連接并連接數據測試儀,形成8條雙向鏈路,該8條雙向鏈路串聯形成一條自環的雙向測試通道。測試STM16業務類型時,參照表5進行傳送操作,需要將DUT1的8個支路接口進行連接,同樣將DUT2的前4個支路接口與DUT3的后4個支路接口進行連接并連接數據測試儀,形成8條雙向鏈路,該8條雙向鏈路串聯形成一條自環的雙向測試通道。
如果將DUT1的8個支路接口連接,DUT2的前4個支路接口和DUT3的后4個支路接口連接并連接數據測試儀,數據測試儀發送的業務流依次發送到DUT2支路接口1-DUT1支路接口1,再通過線纜連接發送到DUT1支路接口2-DUT2支路接口2,依次類推,直至發送到DUT2支路接口4,通過線纜達到DUT3支路接口5-DUT2支路接口5,依次類推,直到DUT3支路接口8,支路接口8自環,業務流重新反向發送到數據測試儀303接收側。
本發明實施例中,測試終端按照以上方案進行自動測試,并可以將以上測試方式封裝成腳本,每次測試時,直接調用腳本,根據腳本對第一被測設備、第二被測設備、數據測試儀、光交叉處理裝置進行調用和配置即可。
基于同樣的發明構思,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OTN業務的測試終端,應用于由測試終端,一個第一被測設備、M個第二被測設備、一個數據測試儀以及OTN網絡所構成的測試架構中;其中,第一被測設備、各第二被測設備和數據測試儀均與測試終端建立連接;第一被測設備與第二被測設備分別設置于OTN網絡的兩側,以通過OTN網絡交互OTN業務;數據測試儀與M個第二被測設備連接;如圖10所示,該測試終端包括:
目標業務類型確定模塊1001,用于:從預先設置的多種OTN業務類型中選擇一種未被測試的業務類型,作為當前測試的目標業務類型;
物理連接確定模塊1002,用于:確定當前測試的目標業務類型中,第一被測設備中的N個支路接口與M個第二被測設備中的N個支路接口通過OTN網絡一一對應形成N條雙向鏈路,該N條雙向鏈路按照預設串聯順序形成一條自環的雙向測試通道;
測試模塊1003,用于:遍歷預先設置的各種不同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控制數據測試儀和第一被測設備和第二被測設備,對雙向測試通道進行目標業務類型的業務流在當前遍歷到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下的傳輸測試。
較佳地,測試模塊還用于:
目標業務類型的業務流在當前遍歷到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下傳輸出現異常后,檢測雙向測試通道的物理連接是否正常;
如果檢測到物理連接異常,則進行構建雙向測試通道的各支路接口的物理連接異常的定位,并確定停止對雙向測試通道進行目標業務類型的業務流在其它未遍歷到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下的傳輸測試,以及其它未被測試的業務類型的傳輸測試;
如果檢測到物理連接正常,則進行構建雙向測試通道的各條雙向鏈路的ODU傳輸錯誤定位,并確定不再對雙向測試通道進行其它未被測試的業務類型在當前遍歷到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下的傳輸測試。
較佳地,測試模塊還用于:
檢測雙向測試通道的物理連接是否正常;
如果檢測到物理連接異常,則進行構建雙向測試通道的各支路接口的物理連接異常的定位,并確定停止目標業務類型以及其它未被測試的業務類型的傳輸測試;
如果檢測到物理連接正常,則遍歷預先設置的各種不同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控制數據測試儀和第一被測設備和第二被測設備,對雙向測試通道進行目標業務類型的業務流在當前遍歷到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下的傳輸測試;目標業務類型的業務流在當前遍歷到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下傳輸出現異常后,則進行構建雙向測試通道的各條雙向鏈路的ODU傳輸錯誤定位。
較佳地,測試模塊具體用于:
檢測各支路接口在業務流傳輸過程中的收發光狀態;如果支路接口的收發光狀態正常,則確定該支路接口的物理連接正常;如果支路接口的收發光狀態異常,則確定該支路接口的物理連接異常。
較佳地,測試模塊具體用于:
按照預設串聯順序將N條雙向鏈路分成k組,其中,k為不大于N的正整數;
從第1組開始檢測,將當前參與檢測的組的各條雙向鏈路按照預設串聯順序形成一條自環的雙向檢測通道,并控制數據測試儀向該雙向檢測通道發送業務流,檢測傳輸是否出現異常;
如果檢測到傳輸正常,當已檢測組數小于k時,則基于當前參與檢測的組按預設串聯順序增加1組雙向鏈路,繼續進行檢測;當已檢測組數等于k時,停止檢測;
如果檢測到傳輸異常,則將當前參與檢測的組中序號最大的一組雙向鏈路中,每條雙向鏈路與順序在前的所有雙向鏈路按照預設串聯順序形成一條自環的雙向檢測通道,并控制數據測試儀向該雙向檢測通道發送業務流,直到檢測到異常的雙向鏈路;當已檢測組數小于k時,從異常的雙向鏈路所在組的下一組開始,繼續進行檢測;當已檢測組數等于k時,停止檢測。
較佳地,第一被測設備中的N個支路接口與M個第二被測設備中的N個支路接口通過OTN網絡一一對應形成N條雙向鏈路,該N條雙向鏈路按照預設串聯順序形成一條自環的雙向測試通道,包括:
一個第一被測設備和M個第二被測設備分別與OTN網絡連接;
第一被測設備中的N個支路接口,按照順序每兩個支路接口為一組,每組中兩個支路接口雙向串聯,M個第二被測設備的N個支路接口,按照與第一被測設備相同的順序,從第二個支路接口開始,每兩個支路接口為一組,每組中兩個支路接口雙向串聯,最后一個支路接口自環,第一個支路接口與數據測試儀連接。
較佳地,N=8n;M=1;測試模塊,具體用于:
控制數據測試儀發送目標業務類型的業務流,控制第一被測設備與M個第二被測設備在OTN網絡兩側分別進行如下操作:
如果目標業務類型為STM1、STM4或者GE,按照支路接口的順序與ODU時隙的順序的不同的映射關系進行不同次的傳送操作,其中,至少進行一次第一傳送操作:將N個支路接口的業務先分別封裝到N個不同的時隙的ODU0中,然后,將每8個ODU0跨級復用到1個ODU2中封裝,將該ODU2傳送至OTN網絡;以及至少進行一次第二傳送操作:將N個支路接口的業務先分別封裝到N個不同時隙的ODU0中,然后,將每2個ODU0逐級復用到1個ODU1中封裝,再將每4個ODU1逐級復用到1個ODU2中封裝,將該ODU2傳送至OTN網絡;
如果目標業務類型為STM16,按照支路接口的順序與ODU時隙的順序的不同的映射關系進行不同次的傳送操作,其中,至少進行一次第三傳送操作:將N個支路接口中的N/2個支路接口的業務先分別封裝到N/2個不同時隙的ODU1中,然后,將每4個ODU1逐級復用到1個ODU2中封裝,將該ODU2傳送至OTN網絡;以及至少進行一次第四傳送操作:將N個支路接口中的其余N/2個支路接口的業務先分別封裝到N/2個不同時隙的ODU1中,然后,將每4個ODU1逐級復用到1個ODU2中封裝,將該ODU2傳送至OTN網絡。
較佳地,N=8n;1<M≤N;測試模塊,具體用于:
控制數據測試儀發送目標業務類型的業務流,控制第一被測設備和M個第二被測設備在OTN網絡的兩側分別進行如下操作:
如果目標業務類型為STM1、STM4或者GE,按照支路接口的順序與ODU時隙的順序的不同的映射關系進行不同次的傳送操作,其中,至少進行M次第五傳送操作:將N個支路接口的業務先分別封裝到N個不同時隙的ODU0中,然后,將各ODU0跨級復用到1個ODU2中封裝,將該ODU2傳送至OTN網絡;其中,該M次第五傳送操作遍歷M個第二被測設備的所有時隙的ODU0;以及進行至少M次第六傳送操作:將N個支路接口的業務先分別封裝到N個不同時隙的ODU0中,然后,將每2個ODU0逐級復用到1個ODU1中封裝,各OUD1信號逐級復用到1個ODU2中封裝,將該ODU2傳送至OTN網絡;其中,該M次第六傳送操作遍歷M個第二被測設備的所有時隙的ODU1;
如果目標業務類型為STM16,按照支路接口的順序與ODU時隙的順序的不同的映射關系進行不同次的傳送操作,其中,至少進行M次第七傳送操作:將N個支路接口的業務,每4個支路接口的業務先分別封裝到同一被測設備的4個不同時隙的ODU1中,然后,將各ODU1逐級復用到1個ODU2中封裝,將該ODU2傳送至OTN網絡;其中,該M次第七傳送操作遍歷M個第二被測設備的所有時隙的ODU1。
較佳地,預先設置的各種不同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中,支路接口的順序與ODU時隙的順序的映射關系包括正序、倒序和隨機其中的一種或者兩種以上映射關系。
較佳地,如果當前遍歷到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下,支路接口的順序與ODU時隙的順序的關系為正序映射關系;
測試模塊還用于:目標業務類型的業務流在當前遍歷到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下傳輸出現異常后,確定不再對雙向測試通道進行其它未遍歷到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下的傳輸測試。
基于同樣的發明構思,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OTN業務測試系統,包括一個測試終端、一個第一被測設備、M個第二被測設備、一個數據測試儀以及OTN網絡;其中,第一被測設備、各第二被測設備和數據測試儀均與測試終端建立連接;第一被測設備與第二被測設備分別設置于OTN網絡的兩側,以通過OTN網絡交互OTN業務測試;數據測試儀與M個第二被測設備連接;
測試終端,用于從預先設置的多種OTN業務類型中選擇一種未被測試的業務類型,作為當前測試的目標業務類型;確定當前測試的目標業務類型中,第一被測設備中的N個支路接口與M個第二被測設備中的N個支路接口通過OTN網絡一一對應形成N條雙向鏈路,該N條雙向鏈路按照預設串聯順序形成一條自環的雙向測試通道;遍歷預先設置的各種不同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控制數據測試儀和第一被測設備和第二被測設備,對雙向測試通道進行目標業務類型的業務流在當前遍歷到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下的傳輸測試;
第一被測設備,用于:提供N個支路接口,與M個第二被測設備中的N個支路接口通過OTN網絡一一對應形成N條雙向鏈路,該N條雙向鏈路按照預設串聯順序形成一條自環的雙向測試通道;在測試終端的控制下,對雙向測試通道進行目標業務類型的業務流在當前遍歷到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下的傳輸測試;
M個第二被測設備,用于:提供N個支路接口,與第一被測設備中的N個支路接口通過OTN網絡一一對應形成N條雙向鏈路,該N條雙向鏈路按照預設串聯順序形成一條自環的雙向測試通道;在測試終端的控制下,對雙向測試通道進行目標業務類型的業務流在當前遍歷到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下的傳輸測試;
數據測試儀,用于在測試終端的控制下發送業務流。
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OTN測試系統具體可參見以上相關實施例示例的測試架構。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OTN業務測試方法、終端及系統中,對于選擇的未被測試的目標業務類型,將相應的各鏈路串聯形成自環的雙向測試通道,智能控制數據測試儀、第一被測設備和第二被測設備對雙向測試通道進行目標業務類型的業務流在預先設置的各種不同的ODU時隙映射和復用方式下進行傳輸測試,這樣,可以實現對各鏈路在不同的業務類型、在不同的ODU時隙映射及復用情況下進行的業務傳輸同時覆蓋測試,確定OTN系統的穩定和時延情況,提高了測試效率和測試效果。
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應明白,本發明的實施例可提供為方法、系統、或計算機程序產品。因此,本發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實施例、完全軟件實施例、或結合軟件和硬件方面的實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發明可采用在一個或多個其中包含有計算機可用程序代碼的計算機可用存儲介質(包括但不限于磁盤存儲器、CD-ROM、光學存儲器等)上實施的計算機程序產品的形式。
本發明是參照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方法、設備(系統)、和計算機程序產品的流程圖和/或方框圖來描述的。應理解可由計算機程序指令實現流程圖和/或方框圖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圖和/或方框圖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結合。可提供這些計算機程序指令到通用計算機、專用計算機、嵌入式處理機或其他可編程數據處理設備的處理器以產生一個機器,使得通過計算機或其他可編程數據處理設備的處理器執行的指令產生用于實現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框圖一個方框或多個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裝置。
這些計算機程序指令也可存儲在能引導計算機或其他可編程數據處理設備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計算機可讀存儲器中,使得存儲在該計算機可讀存儲器中的指令產生包括指令裝置的制造品,該指令裝置實現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框圖一個方框或多個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這些計算機程序指令也可裝載到計算機或其他可編程數據處理設備上,使得在計算機或其他可編程設備上執行一系列操作步驟以產生計算機實現的處理,從而在計算機或其他可編程設備上執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實現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框圖一個方框或多個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驟。
盡管已描述了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但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一旦得知了基本創造性概念,則可對這些實施例作出另外的變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權利要求意欲解釋為包括優選實施例以及落入本發明范圍的所有變更和修改。
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明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這樣,倘若本發明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發明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則本發明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