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手機部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手機保護套。
背景技術:
手機的應用越來越普遍,但是由于手機的尺寸小,經常手機在手中握持,或在衣袋里防放置,由于拿握不穩會造成手機摔落的情況,手機多是塑料材質,當與較硬的地面撞擊時會造成手機收到嚴重損壞。因此,通過在手機上安裝保護套以實現對手機的保護,防止手機損壞。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手機保護套,能夠為起到下落緩沖作用,防止手機受損。
為達此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手機保護套,包括罩殼部、上蓋部和邊角部,所述罩殼部為與手機的底板和側邊配合的硬質塑料層,所述上蓋部為與手機屏幕配合的硬質塑料層,所述邊角部為膠墊,罩殼部包括底部和側壁,所述側壁上設置第一連接部,所述邊角部的內壁上設置有第二連接部,第一連接部與第二連接部配合連接。
作為上述手機保護套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第一連接部為凸起,所述第二連接部為凹槽,所述凸起與凹槽相互配合連接。
作為上述手機保護套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邊角部為閉合的膠墊構成,套設在所述罩殼部的側壁上。
作為上述手機保護套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邊角部為四塊弧面的膠墊,連接在側壁的四個拐角處。
作為上述手機保護套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罩殼部的底部包括手機支架,所述手機支架包括與底部轉動連接的支撐板,所述罩殼部的底部上設置有與所述支撐板配合的鏤空結構,所述支撐板置于該鏤空結處,所述支撐板的外表面與底部的外表面相平齊。
作為上述手機保護套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罩殼部還連接有套環。
作為上述手機保護套的一種優選方案,還包括熒光層,所述熒光層涂覆在所述罩殼部、上蓋部和/或邊角部。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手機保護套,通過罩殼部和上蓋部對手機的主體部分進行保護,手機較容易磕碰損壞的側邊和拐角處通過較軟的邊角部保護,能夠起到緩沖作用,通過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的配合使得邊角部與罩殼部實現穩定連接,避免邊角部的掉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手機保護套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罩殼部;2、上蓋部;3、邊角部;4、支撐板;5、套環;6、鏤空結構;
11、底部;12、側壁。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如圖1所示,本實施方式保護一種手機保護套,包括罩殼部1、上蓋部2和邊角部3,所述罩殼部1為與手機的底板和側邊配合的硬質塑料層,上蓋部2為與手機屏幕配合的硬質塑料層,邊角部3為膠墊,罩殼部1包括底部11和側壁12,側壁12上設置第一連接部,邊角部3的內壁上設置有第二連接部,第一連接部與第二連接部配合連接。
該手機保護套通過罩殼部1和上蓋部2對手機的主體部分進行保護,手機較容易磕碰損壞的側邊和拐角處通過較軟的邊角部3保護,能夠起到緩沖作用,通過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的配合使得邊角部3與罩殼部1實現穩定連接,避免邊角部3的掉落。
具體的,第一連接部為凸起,第二連接部為凹槽,凸起與凹槽相互配合連接,使得邊角部3與罩殼部1實現牢固的連接,對手機起到更好的保護作用,同時,邊角部3如果磨損嚴重后,可以進行單獨更換,避免換掉整個保護套,節省消費。
邊角部3的結構可以為:邊角部3為閉合的膠墊構成,套設在罩殼部1的側壁12上,保護范圍較廣,保護效果較好;或者,邊角部3為四塊弧面的膠墊,連接在側壁12的四個拐角處,能夠重點保護拐角處,減少材料的使用量,節約成本。
本實施方式的手機保護套的罩殼部1的底板包括手機支架,手機支架包括與罩殼部1的底部11轉動連接的支撐板4,罩殼部1的底部11上設置有與支撐板4配合的鏤空結構6,支撐板4置于該鏤空結構6處,支撐板4的外表面與底部的外表面相平齊,在不使用手機支架時,不會給保護套增加體積,同時還能起到保護手機的作用,在需要對手機支撐的時候,直接轉動支撐板4,使得支撐板4與底部11呈一定角度,即可實現支撐作用。
罩殼部1還連接有套環5,套環5可以直接套在用戶手指上,或者連接掛繩,便于攜帶,防止掉落。
本實施方式的手機保護套還包括熒光層,熒光層涂覆在罩殼部1、上蓋部2和/或邊角部3,能夠在黑暗的環境下,觀察到手機的位置,容易找到。
注意,上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會理解,本實用新型不限于這里所述的特定實施例,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能夠進行各種明顯的變化、重新調整和替代而不會脫離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雖然通過以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不僅僅限于以上實施例,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情況下,還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實施例,而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范圍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