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支架,尤其涉及一種支架組件以及終端裝置。
背景技術:
1、終端裝置通常設置有支架組件,支架組件用于實現支撐功能,以滿足終端裝置的實際使用需求,例如觀看視頻等。然而支架組件由于其結構的限制,耐壓強度較小,難以支撐用戶使用終端裝置過程中施加于終端裝置的壓力,會影響用戶體驗。
技術實現思路
1、有鑒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耐壓強度高的支架組件以及終端裝置,以解決上述問題。
2、第一方面,本技術提供一種支架組件,包括殼體和支撐件;殼體包括固定軸,固定軸上開設有卡槽;支撐件包括第一卡接部、第二卡接部和支撐部,第一卡接部的一端和第二卡接部的一端連接,第一卡接部的另一端和第二卡接部的另一端間隔設置以形成具有開口的安裝槽,支撐件由開口將固定軸可拆卸地裝配于安裝槽中,支撐件可轉動地連接固定軸,支撐部連接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其中,第一卡接部包括第一凸起,第一凸起可轉動地設置于卡槽中,支撐件能夠在支撐部靠近殼體的第一位置和支撐部遠離殼體的第二位置之間轉換,當支撐件位于第二位置時,第一凸起抵持于卡槽的槽壁。
3、上述結構的設計,當支架組件用于實現支撐功能時,支撐件的第一凸起可抵持于卡槽的槽壁,能夠增加固定軸從開口脫離的難度,進而可增加支架組件的耐壓強度。
4、在本技術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第二卡接部包括第二凸起,第二凸起朝向第一卡接部背離支撐部的端部延伸,以減小開口的尺寸。
5、上述結構的設計,第二凸起用于減小開口的尺寸,即減小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背離支撐部一端的最小距離,有利于增加固定軸從開口脫離的難度;第二凸起還可增加第二卡接部包覆固定軸的包覆面積,進一步增加固定軸從開口脫離的難度,進而可增加支架組件的耐壓強度。
6、在本技術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第二卡接部上開設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位于第二凸起和支撐部之間,第一凹槽由第二卡接部朝向第一卡接部的表面凹陷形成。
7、上述結構的設計,第一凹槽的設置,第二卡接部可在第一凹槽的區域釋放局部應力,以減小第二卡接部的形變量,進而減小第二卡接部的形變對支架組件的外觀的影響。
8、在本技術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第二卡接部上開設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位于第二凸起和第一凹槽之間,第二凹槽由第二卡接部朝向第一卡接部的表面凹陷形成。
9、上述結構的設計,第二凹槽的設置,相當于增加支撐件臨近開口處的尺寸,有利于支撐件的安裝。
10、在本技術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固定軸包括滑動面和凸伸面,滑動面和凸伸面圍設形成固定軸,卡槽開設于滑動面;當支撐件位于第一位置時,凸伸面位于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之間且朝向開口的一側;當支撐件位于第二位置時,凸伸面位于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之間且背離開口的一側。
11、上述結構的設計,凸伸面的設置,當第二卡接部和凸伸面的接觸點超過凸伸面的頂端時,有利于支撐件自動完成轉換過程,無需再額外施加作用力于支撐件。
12、在本技術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支撐件還包括加強筋,連接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背離開口的端部。
13、上述結構的設計,加強筋可增加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的抗疲勞強度,增加支撐件的使用壽命。
14、在本技術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支架組件還包括裝飾件,裝飾件固定于殼體,當支撐件位于第二位置時,支撐件抵持于裝飾件。
15、上述結構的設計,當支撐件位于第二位置時,支撐部朝向背離殼體的方向轉動,直至支撐件抵接于裝飾件,裝飾件可用于起到止位作用。
16、在本技術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殼體開設有收容槽,收容槽包括排列設置的第一區、第二區和第三區,當支撐件位于第一位置時,支撐部收容于第一區,第一卡接部收容于第二區,裝飾件收容于第三區。
17、上述結構的設計,支撐件和裝飾件均收容于收容槽中,有利于減小支架組件的整體厚度,同時,當無需使用支架組件的支撐功能時,支撐件收容于收容槽中,可便于攜帶。
18、第二方面,本技術提供一種支架組件,包括殼體和支撐件;殼體包括固定軸;支撐件包括第一卡接部、第二卡接部和支撐部,第一卡接部的一端和第二卡接部的一端連接、第一卡接部的另一端和第二卡接部的另一端間隔設置以形成具有開口的安裝槽,支撐件由開口將固定軸可拆卸地裝配于安裝槽中,支撐件可轉動地連接固定軸,支撐部連接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其中,支撐件能夠在支撐部靠近殼體的第一位置和支撐部遠離殼體的第二位置之間轉換,第二卡接部包括第二凸起,第二凸起朝向第一卡接部背離支撐部的端部延伸,以減小開口的尺寸。
19、上述結構的設計,第二凸起用于減小開口的尺寸,即減小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背離支撐部一端的最小距離,有利于增加固定軸從開口脫離的難度;第二凸起還可增加第二卡接部包覆固定軸的包覆面積,進一步增加固定軸從開口脫離的難度,進而可增加支架組件的耐壓強度。
20、在本技術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固定軸上開設有卡槽,第一卡接部包括第一凸起,第一凸起可轉動地設置于卡槽中,當支撐件位于第二位置時,第一凸起抵持于卡槽的槽壁。
21、上述結構的設計,當支架組件用于實現支撐功能時,支撐件的第一凸起可抵持于卡槽的槽壁,能夠增加固定軸從開口脫離的難度,進而可增加支架組件的耐壓強度。
22、在本技術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第二卡接部上開設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位于第二凸起和支撐部之間,第一凹槽由第二卡接部朝向第一卡接部的表面凹陷形成。
23、上述結構的設計,第一凹槽的設置,第二卡接部可在第一凹槽的區域釋放局部應力,以減小第二卡接部的形變量,進而減小第二卡接部的形變對支架組件的外觀的影響。
24、在本技術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第二卡接部上開設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位于第二凸起和第一凹槽之間,第二凹槽由第二卡接部朝向第一卡接部的表面凹陷形成。
25、上述結構的設計,第二凹槽的設置,相當于增加支撐件臨近開口處的尺寸,有利于支撐件的安裝。
26、在本技術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固定軸包括滑動面和凸伸面,滑動面和凸伸面圍設形成固定軸;當支撐件位于第一位置時,凸伸面位于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之間且朝向開口的一側;當支撐件位于第二位置時,凸伸面位于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之間且背離開口的一側。
27、上述結構的設計,凸伸面的設置,當第二卡接部和凸伸面的接觸點超過凸伸面的頂端時,有利于支撐件自動完成轉換過程,無需再額外施加作用力于支撐件。
28、在本技術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支撐件還包括加強筋,連接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背離開口的端部。
29、上述結構的設計,加強筋可增加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的抗疲勞強度,增加支撐件的使用壽命。
30、在本技術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支架組件還包括裝飾件,裝飾件固定于殼體,當支撐件位于第二位置時,支撐件抵持于裝飾件。
31、上述結構的設計,當支撐件位于第二位置時,支撐部朝向背離殼體的方向轉動,直至支撐件抵接于裝飾件,裝飾件可用于起到止位作用。
32、在本技術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殼體開設有收容槽,收容槽包括排列設置的第一區、第二區和第三區,當支撐件位于第一位置時,支撐部收容于第一區,第一卡接部收容于第二區,裝飾件收容于第三區。
33、上述結構的設計,支撐件和裝飾件均收容于收容槽中,有利于減小支架組件的整體厚度,同時,當無需使用支架組件的支撐功能時,支撐件收容于收容槽中,可便于攜帶。
34、第三方面,本技術提供一種終端裝置,終端裝置包括支架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