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開涉及電子設備,具體涉及一種電子設備和攝像頭模組。
背景技術:
1、目前,攝像頭模組的防抖普遍都是移動方向的防抖,無法實現旋轉方向的防抖,即可以補償移動方向的抖動,無法補償旋轉方向的抖動。這就極大的降低了用戶在長曝光場景下,手持或者走路等運動場景下的拍攝體驗。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公開提出一種攝像頭模組,以實現旋轉方向的防抖。
2、本公開的攝像頭模組包括殼體、基板、芯片和壓電驅動單元,所述基板繞光軸可轉動地與所述殼體連接,所述芯片與所述基板連接,所述基板具有與所述光軸相交的摩擦面;所述壓電驅動單元包括壓電部和驅動部,所述壓電部沿與所述光軸相交的方向可伸縮,所述壓電部的兩端分別與所述殼體和所述驅動部連接,所述驅動部與所述摩擦面接觸,以驅動所述基板繞所述光軸轉動。
3、可選地,所述攝像頭模組包括鏡頭,所述鏡頭在所述光軸的延伸方向上設于所述芯片背向所述基板的一側,所述壓電驅動單元在所述光軸的延伸方向上設于所述基板背向所述芯片的一側,所述基板背向所述芯片的表面形成所述摩擦面。
4、可選地,所述殼體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在所述光軸的延伸方向上設于所述壓電驅動單元背向所述基板的一側;所述底座設有槽口朝向所述基板的定位槽,所述壓電部的至少一部分設于所述定位槽內,且所述壓電部背向所述驅動部的一端與所述底座連接。
5、可選地,所述基板設有凹陷部,所述芯片設于所述凹陷部內。
6、可選地,所述殼體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沿所述光軸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部分與所述第一部分相交;所述第二部分設有第一滑動部,所述基板設有第二滑動部,所述第二滑動部繞所述光軸可滑動地與所述第一滑動部配合。
7、可選地,所述第一滑動部為第一滑動槽,所述第二滑動部為第二滑動槽,所述第一滑動槽和所述第二滑動槽均為圓弧形槽;所述攝像頭模組還包括滾珠,所述滾珠可滾動地設于所述第一滑動槽和所述第二滑動槽內。
8、可選地,所述驅動部設有朝向所述摩擦面凸出設置的摩擦凸起,所述摩擦凸起與所述摩擦面接觸。
9、可選地,所述摩擦凸起包括弧形面,所述弧形面與所述摩擦面接觸。
10、可選地,所述壓電驅動單元的數量為多個,多個所述壓電驅動單元環繞所述光軸間隔布置。
11、可選地,所述壓電驅動單元的數量為偶數,所述壓電驅動單元成對布置,成對布置的兩個所述壓電驅動單元布置在所述殼體的相對兩側。
12、本公開還提供一種電子設備。
13、本公開的電子設備包括上述任一項所述的攝像頭模組。
14、本公開的攝像頭模組工作時,給壓電驅動單元的壓電部通第一方向的驅動電壓,基于逆壓電效應,壓電部會沿與光軸相交的方向伸長或縮短,利用驅動部與摩擦面接觸,使得驅動部與摩擦面之間產生摩擦力,且在該摩擦力作用下驅動基板繞光軸轉動,利用芯片與基板連接,從而帶動芯片繞光軸轉動;之后給壓電驅動單元的壓電部快速斷電或者快速通第二方向的驅動電壓,基于逆壓電效應,壓電部會沿與光軸相交的方向快速縮短或伸長,在慣性力作用下,基板的位置保持不變。重復上述步驟,可以使得芯片繞光軸間歇轉動,進而實現旋轉方向的防抖。由此,可以提升用戶在長曝光場景下,手持或者走路等運動場景下的拍攝體驗。
1.一種攝像頭模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頭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攝像頭模組包括鏡頭,所述鏡頭在所述光軸的延伸方向上設于所述芯片背向所述基板的一側,所述壓電驅動單元在所述光軸的延伸方向上設于所述基板背向所述芯片的一側,所述基板背向所述芯片的表面形成所述摩擦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攝像頭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在所述光軸的延伸方向上設于所述壓電驅動單元背向所述基板的一側;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頭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設有凹陷部,所述芯片設于所述凹陷部內。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頭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沿所述光軸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部分與所述第一部分相交;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攝像頭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動部為第一滑動槽,所述第二滑動部為第二滑動槽,所述第一滑動槽和所述第二滑動槽均為圓弧形槽;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頭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部設有朝向所述摩擦面凸出設置的摩擦凸起,所述摩擦凸起與所述摩擦面接觸。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攝像頭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凸起包括弧形面,所述弧形面與所述摩擦面接觸。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頭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壓電驅動單元的數量為多個,多個所述壓電驅動單元環繞所述光軸間隔布置。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攝像頭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壓電驅動單元的數量為偶數,所述壓電驅動單元成對布置,成對布置的兩個所述壓電驅動單元布置在所述殼體的相對兩側。
11.一種電子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1-10中任一項所述的攝像頭模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