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電子元件的極性選擇轉向定位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子元件的極性選擇轉向定位機構。
背景技術:
在對具有正負極的電子器件(如LED等),在進行自動化裝配時,需要調整好兩個引腳的方向后再進行輸送,目前還沒有一種這樣的選擇定位機構。
發明內容
鑒于目前還沒有一種用于對電子元件進行極性識別從而進行引腳方向調整的裝置,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子元件的極性選擇轉向定位機構。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電子元件的極性選擇轉向定位機構, 包括底座,還包括電源電路,所述底座的上端面上設有電源正極連接片和電源負極連接片, 所述電源正極連接片與所述電源電路的正極端連接,所述電源負極連接片與所述電源電路的負極端連接;
還包括一位于所述底座上方的轉動體,所述的轉動體包括轉軸,所述轉軸的上端設有支架體,所述的支架體上鉸接有軸向布置的第一夾爪和軸向布置的第二夾爪,所述的第一夾爪上設有第一齒輪,所述的第二夾爪上設有第二齒輪,所述的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嚙合;
所述第一夾爪的下部和第二夾爪的下部通過壓簧連接從而使第一夾爪的上部和第二夾爪的上部具有相互靠攏的趨勢,所述的第一夾爪和/或第二夾爪連接有使得該第一夾爪和第二夾爪克服所述壓簧的彈性力而張開并且亦可復位的擴張機構;
所述的轉軸上還設有轉套,所述的轉套上插設有軸向貫通的第一接觸柱和軸向貫通的第二接觸柱,所述的第一夾爪上穿設有第一接觸軸和第二接觸軸,所述的第一接觸軸在第一夾爪的內側面形成第一觸點,所述第二接觸軸在第一夾爪的內側面形成第二觸點;所述的第一接觸柱與所述的第一接觸軸通過第一導線連接,所述的第二接觸柱與所述的第二接觸軸通過第二導線連接;
所述的轉軸穿過所述的底座后與驅動其轉動的驅動機構連接從而可使得第一接觸柱擇一與電源正極連接片或電源負極連接片接觸、第二接觸柱擇一與電源正極連接片或電源負極連接片接觸。進一步,所述轉軸的上部設有鏤空部,所述的壓簧位于所述的鏤空部內。進一步,所述的驅動機構包括設于所述轉軸下端的從動齒輪,還包括驅動氣缸,所述驅動氣缸的活塞桿上設有齒條,所述的齒條與所述的從動齒輪嚙合。進一步,所述的擴張機構包括擴張氣缸,所述的擴張氣缸的活塞桿與所述的第一夾爪的外側面連接。本發明的工作原理是擴張機構動作使第一夾爪和第二夾爪張開,電子元件進入第一夾爪和第二夾爪之間,然后擴張機構復位使得第一夾爪和第二夾爪再次夾攏,使得電子元件的兩個引腳分別貼在第一觸點和第二觸點上。若電子元件的正極引腳通過第一接觸軸(或第二接觸軸)、第一導線(或第二導線)、第一接觸柱(或第二接觸柱)與電源正極連接片連接,電子元件的負極引腳通過第二接觸軸(或第一接觸軸)、第二導線(或第一導線)、第二接觸柱(或第一接觸柱)與電源負極連接片連接,則通過電子元件在第一觸點和第二觸點之間的導通從而形成回路,此時電子元件的兩個引腳的方向是正確的,在回路內有電流通過, 從而向外部的工控機發出信號,維持轉軸不轉動;如情況相反,即電子元件的正極引腳與電源負極片連接,電子元件的負極引腳與電源正極連接片連接,則不形成回路,工控機接到無電流電信后指令驅動機構驅動轉軸轉動,從而使得第一接觸柱、第二接觸柱與電源正極連接片、電源負極連接片的接觸換位,從而再次達到電子元件的正極引腳與電源正極連接片連接、電子元件的負極引腳與電源負極連接片連接的效果,以使電子元件的兩個引腳的方向正確。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對電子元件進行極性識別從而進行引腳方向調整的裝置可對電子元件進行極性選擇轉向定位。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底座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參照圖1、圖2,一種電子元件的極性選擇轉向定位機構,包括底座1,還包括電源電路,所述底座1的上端面上設有電源正極連接片2和電源負極連接片3,所述電源正極連接片2與所述電源電路的正極端連接,所述電源負極連接片3與所述電源電路的負極端連接。還包括一位于所述底座1上方的轉動體,所述的轉動體包括轉軸4,所述轉軸的上端設有支架體5,所述的支架體5上鉸接有軸向布置的第一夾爪6和軸向布置的第二夾爪 7,所述的第一夾爪6上設有第一齒輪8,所述的第二夾爪7上設有第二齒輪9,所述的第一齒輪8和第二齒輪9嚙合。所述第一夾爪6的下部和第二夾爪7的下部通過壓簧連接從而使第一夾爪6的上部和第二夾爪7的上部具有相互靠攏的趨勢,所述轉軸4的上部設有鏤空部,所述的壓簧位于所述的鏤空部內。所述的第一夾爪6連接有使得該第一夾爪6和第二夾爪7克服所述壓簧的彈性力而張開并且亦可復位的擴張機構,本實施例中所述的擴張機構包括擴張氣缸,所述的擴張氣缸的活塞桿與所述的第一夾爪的外側面連接。當然作為擴張機構的擴張氣缸也可以與第二夾爪連接,可實現相同的功能。另外擴張機構還可是其他的結構形式,如液壓缸等。所述的轉軸上還設有轉套10,所述的轉套10上插設有軸向貫通的第一接觸柱11 和軸向貫通的第二接觸柱12 ;所述的第一夾爪6上穿設有第一接觸軸13和第二接觸軸14, 所述的第一接觸軸13在第一夾爪6的內側面形成第一觸點,所述第二接觸軸14在第一夾爪6的內側面形成第二觸點;所述的第一接觸柱11與所述的第一接觸軸13通過第一導線
4連接,所述的第二接觸柱12與所述的第二接觸軸14通過第二導線連接。所述的轉軸4穿過所述的底座1后與驅動其轉動的驅動機構連接從而可使得第一接觸柱11擇一與電源正極連接片2或電源負極連接片3接觸、第二接觸柱12擇一地與電源正極連接片2或電源負極連接片3接觸。本實施例中所述的驅動機構包括設于所述轉軸 4下端的從動齒輪15,還包括驅動氣缸,所述驅動氣缸的活塞桿上設有齒條,所述的齒條與所述的從動齒輪嚙合。本發明的工作原理是擴張機構動作使第一夾爪和第二夾爪張開,電子元件(如 LED)進入第一夾爪6和第二夾爪7之間,然后擴張機構復位使得第一夾爪6和第二夾爪7 再次夾攏,使得電子元件的兩個引腳分別貼在第一觸點和第二觸點上。若電子元件(如LED) 的正極引腳通過第一接觸軸13(或第二接觸軸)、第一導線(或第二導線)、第一接觸柱11(或第二接觸柱)與電源正極連接片2連接,電子元件(如LED)的負極引腳通過第二接觸軸14 (或第一接觸軸)、第二導線(或第一導線)、第二接觸柱12(或第一接觸柱)與電源負極連接片 3連接,則通過電子元件在第一觸點和第二觸點之間的導通從而形成回路,此時電子元件的兩個引腳的方向是正確的,在回路內有電流通過,從而向外部的工控機發出信號,維持轉軸 4不轉動;如情況相反,即電子元件(如LED)的正極引腳與電源負極連接片3連接,電子元件的負極引腳與電源正極連接片2連接,則不形成回路,工控機接到無電流電信后指令驅動機構驅動轉軸4轉動,從而使得第一接觸柱11、第二接觸柱12與電源正極連接片2、電源負極連接片3的接觸換位,從而再次達到電子元件的正極引腳與電源正極連接片2連接、電子元件的負極引腳與電源負極連接片3連接的效果,以使電子元件的兩個引腳的方向正確。
權利要求
1.一種電子元件的極性選擇轉向定位機構,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電源電路, 所述底座的上端面上設有電源正極連接片和電源負極連接片,所述電源正極連接片與所述電源電路的正極端連接,所述電源負極連接片與所述電源電路的負極端連接;還包括一位于所述底座上方的轉動體,所述的轉動體包括轉軸,所述轉軸的上端設有支架體,所述的支架體上鉸接有軸向布置的第一夾爪和軸向布置的第二夾爪,所述的第一夾爪上設有第一齒輪,所述的第二夾爪上設有第二齒輪,所述的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嚙合;所述第一夾爪的下部和第二夾爪的下部通過壓簧連接從而使第一夾爪的上部和第二夾爪的上部具有相互靠攏的趨勢,所述的第一夾爪和/或第二夾爪連接有使得該第一夾爪和第二夾爪克服所述壓簧的彈性力而張開并且亦可復位的擴張機構;所述的轉軸上還設有轉套,所述的轉套上插設有軸向貫通的第一接觸柱和軸向貫通的第二接觸柱;所述的第一夾爪上穿設有第一接觸軸和第二接觸軸,所述的第一接觸軸在第一夾爪的內側面形成第一觸點,所述第二接觸軸在第一夾爪的內側面形成第二觸點;所述的第一接觸柱與所述的第一接觸軸通過第一導線連接,所述的第二接觸柱與所述的第二接觸軸通過第二導線連接;所述的轉軸穿過所述的底座后與驅動其轉動的驅動機構連接從而可使得第一接觸柱擇一與電源正極連接片或電源負極連接片接觸、第二接觸柱擇一與電源正極連接片或電源負極連接片接觸。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元件的極性選擇轉向定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軸的上部設有鏤空部,所述的壓簧位于所述的鏤空部內。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子元件的極性選擇轉向定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驅動機構包括設于所述轉軸下端的從動齒輪,還包括驅動氣缸,所述驅動氣缸的活塞桿上設有齒條,所述的齒條與所述的從動齒輪嚙合。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子元件的極性選擇轉向定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擴張機構包括擴張氣缸,所述的擴張氣缸的活塞桿與所述的第一夾爪的外側面連接。 全文摘要
一種電子元件的極性選擇轉向定位機構,包括底座,底座的上端面上設有電源正極連接片和電源負極連接片,電源正極連接片、負極連接片分別與電源電路的正極端、負極端連接;還包括轉動體,轉動體包括轉軸,轉軸的上端鉸接有和第二夾爪;第一夾爪的下部和第二夾爪的下部通過壓簧連接,第一夾爪和/或第二夾爪連接有擴張機構;轉軸上還設有轉套,轉套上插設有第一接觸柱和第二接觸柱;第一夾爪上穿設有第一接觸軸和第二接觸軸;第一接觸柱與第一接觸軸連接,第二接觸柱與第二接觸軸連接;轉軸穿過底座后與驅動其轉動的驅動機構連接。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對電子元件進行極性識別從而進行引腳方向調整的裝置可對電子元件進行極性選擇轉向定位。
文檔編號H05K13/00GK102448280SQ20111036359
公開日2012年5月9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7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17日
發明者夏育平, 陳靖 申請人:寧波市新澤谷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