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防后傾托架以及起重機內的主臂防后傾結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8163059閱讀:249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防后傾托架以及起重機內的主臂防后傾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工程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防后傾托架以及設置該防后傾托架的起重機內的主臂防后傾結構。
背景技術
主臂是履帶起重機內用于承擔重載荷的重要結構件之一。在履帶起重機中,如圖I所示主臂3落下(簡稱落臂)的時候,需要通常為箱型結構的主臂防后傾油缸(簡稱防后傾油缸)4為主臂3提供一定的支撐力,與此同時,主臂防后傾油缸也需要如圖4所示防后傾托架I將其缸筒托著,從而為缸筒也提供一定的支撐力。如圖I、圖2、圖3和圖4所示,主臂防后傾油缸4通常為一對液壓油缸,主臂防后 傾油缸4為主臂3提供的支撐力能夠防止主臂3后翻。在實際工作的時候,起重機內的主臂防后傾結構既要保證如圖4所示的防后傾托架I能處于如圖3所示豎起狀態,從而把主臂防后傾油缸4托起一定高度,并且起臂時位于主臂防后傾油缸4缸筒內的活塞桿能進入轉臺上的防后傾滑道8內,同時也要保證主臂3在如圖2所示運輸狀態時,主臂3的底節臂不超高,此時,為避免主臂防后傾油缸4松動,主臂3以及防后傾油缸4的缸筒上均還固設有如圖2和圖3所示固定座體6,如圖2所示的油缸定位銷軸7貫穿固定座體6上的通孔并將主臂防后傾油缸4的缸筒固定于主臂3上。隨著起重機向大型化發展,如圖2和圖3所示的主臂防后傾油缸4越做越大,重量也隨之越來越重,這就對防后傾托架I提出了更高要求。現有技術中如圖4所示的防后傾托架I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缺陷I、由于如圖2和圖3所示主臂防后傾油缸4越來越重,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防后傾托架I整體所受彎矩也越來越大,導致貫穿防后傾托架I以固定如圖4所示的防后傾托架I的銷軸(圖2中未標識)受力增大,嚴重時會致使銷軸失效而剪斷。2、當如圖2和圖3所示防后傾托架I放下時,主臂防后傾油缸4的缸筒通過圖2所示固定座體6以及貫穿固定座體6上通孔的油缸定位銷軸7固定,在運輸過程中,由路面顛簸產生的震動會導致油缸定位銷軸7振動受損。3、在如圖2和圖3所示防后傾托架I放下后,需要安裝圖2所示油缸定位銷軸7固定防后傾油缸,這必然會增加工作量,同時,由于油缸定位銷軸7安裝過程中需要對孔,也增加了操作的難度。隨著履帶起重機向超大噸位發展,如圖2和圖3所示主臂防后傾油缸4越來越重,雖然也可以通過增粗銷軸或改進銷軸材料的方式來提高銷軸的強度,但是,這都無疑會增加成本。同時,現有技術中在主臂防后傾油缸4處于放下狀態時,需要使用多根油缸定位銷軸7固定主臂防后傾油缸4,這無疑會大大降低起重機內主臂防后傾結構安裝操作的便利性,導致現有的起重機內的主臂防后傾結構安裝操作比較麻煩
實用新型內容
[0010]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種防后傾托架以及設置該防后傾托架的起重機內的主臂防后傾結構。解決了現有技術存在安裝操作比較麻煩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提供的優選技術方案還能減小銷軸所承受的剪切力、提高油缸的安全性并具有成本低廉、通用性好的優點。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防后傾托架,包括呈條狀或桿狀的托架本體、第一支撐部以及第二支撐部,其中所述第一支撐部以及第ニ支撐部均為內凹形,且所述第一支撐部以及所述第二支撐部分別固設于所述托架本體長度方向上的兩端;所述托架本體上接近所述第一支撐部的部分上設置有至少兩個安裝通孔。優選地,所述托架本體上固設有所述第一支撐部的一端呈直角彎頭狀,所述安裝 通孔設置于所述呈直角彎頭狀的一端的彎折處。優選地,所述安裝通孔的數目為至少三個。優選地,所述托架本體為鋼板拼焊而成。優選地,所述第一支撐部以及所述第二支撐部各自均包括安裝板以及與所述安裝板固定連接的耐磨支撐墊,其中所述耐磨支撐墊為內凹形,所述耐磨支撐墊的耐磨性和/或彈性強于所述安裝板,且所述安裝板與所述托架本體相焊接;所述耐磨支撐墊位于所述安裝板背離所述托架本體的ー側。 優選地,所述耐磨支撐墊為尼龍材料制成。優選地,所述耐磨支撐墊與所述安裝板之間通過開設有螺紋的緊固件可拆卸固定連接。優選地,所述第一支撐部內的所述安裝板的延展平面與所述托架本體的長度方向互相平行,所述第二支撐部內的所述安裝板的延展平面與所述托架本體的長度方向之間存在的夾角為30° 60°。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起重機內的主臂防后傾結構,包括本實用新型任ー技術方案提供的防后傾托架,還包括主臂防后傾油缸以及固設于起重機的主臂上且設置有定位孔的定位座,其中所述主臂防后傾油缸內的缸筒上背離所述主臂防后傾油缸內活塞桿的部分與所述主臂相鉸接;所述防后傾托架通過貫穿所述安裝通孔以及所述定位孔的銷軸與所述定位座固定連接;所述定位孔包括定位中心孔以及分布于所述定位中心孔周圍的至少兩個定位邊沿孔;所述銷軸貫穿所述定位邊沿孔中的部分孔(或稱個別孔),并貫穿所述定位中心孔以及所述安裝通孔時所述缸筒嵌于所述第一支撐部的內凹部分內;所述銷軸貫穿所述定位邊沿孔中的部分孔(或稱個別孔)或全部孔(或稱所有定位邊沿孔),并貫穿所述定位中心孔以及所述安裝通孔時所述缸筒嵌于所述第二支撐部的內凹部分內。[0030]優選地,所述缸筒與所述第一支撐部的所述內凹部分或所述第二支撐部的所述內凹部分緊配合。基于上述技術方案中的任一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至少可以產生如下技術效果由于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防后傾托架中,托架本體上接近第一支撐部的部分上設置有至少兩個(優選三個)安裝通孔,將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防后傾托架應用于起重機內的主臂防后傾結構內時,把防后傾托架繞其中的一個定位中心孔以及與定位中心孔同心的安裝通孔轉動至豎起狀態時,使缸筒嵌于第二支撐部的內凹部分內,此時,防后傾托架可以通過第二支撐部為主臂防后傾油缸提供支撐力,從而使主臂防后傾油缸足以把起重機的主臂托起一定高度,而把防后傾托架繞定位中心孔以及與定位中心孔同心的安裝通孔轉動至處于放下狀態時,防后傾托架可以通過第一支撐部隔墊在主臂防后傾油缸與主臂之間,避免運輸過程中主臂防后傾油缸受振動而損壞。因為第一支撐部距離安裝通孔以及銷軸的位置更近,所以其不會把主臂防后傾油缸托起太高。本實用新型中僅需要拆裝貫穿安裝通孔以及定位孔內的部分銷軸,進而更改防后傾托架所處的位置便可以實現對不同位置的主臂防后傾油缸的有效支撐,與現有技術相t匕,本實用新型缸筒嵌于第一支撐部的內凹部分時,第一支撐部的內凹部分對主臂防后傾油缸施加的限位作用已經足夠,無需設置現有技術采用的油缸定位銷軸以及固定座體在運輸過程中對主臂防后傾油缸進行固定,故而也省略了設置固定座體、安裝油缸定位銷軸的操作的步驟,節約了固定座體以及油缸定位銷軸耗費的材料和成本,進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起重機內的主臂防后傾結構的安裝操作步驟更為簡單,成本更低,所以解決了現有技術存在安裝操作比較麻煩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技術方案,具有以下優點I、有效的減小了貫穿在安裝通孔以及定位孔內用以固定防后傾托架的銷軸所承受的剪切力。假定設置有三個銷軸,且防后傾托架受力為F,則每個銷軸承受的剪切力為F/3。現有技術中每個銷軸承受的力為F/2。由此可見,通過改變防后傾托架的結構,充分利用防后傾托架上的安裝通孔可以減弱銷軸所承受的剪切力,提高了銷軸的壽命,改善了產品的安全性、可靠性。2、采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防后傾托架的形式,將防后傾托架從工作狀態(即豎起狀態)切換為非工作狀態(即放下狀態)只需安裝銷軸以固定防后傾托架,而現有技術中不僅要安裝銷軸固定防后傾托架,而且還要安裝油缸定位銷軸固定主臂防后傾油缸。由此可見,本實用新型增加了操作便利性,更節省成本。3、本實用新型中第一支撐部以及第二支撐部上的耐磨支撐墊均為尼龍塊,尼龍塊與主臂防后傾油缸的缸筒接觸,避免了現有技術中鋼材料的支撐部與主臂防后傾油缸的缸筒相抵接對主臂防后傾油缸可能造成的損壞。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0039]圖I為現有技術中起重機內設置防后傾托架、主臂、主臂防后傾油缸以及防后傾滑道的部分的示意圖;圖2為現有技術中處于放下狀態的防后傾托架與主臂、主臂防后傾油缸、油缸定位銷軸之間位置關系的示意圖;圖3為現有技術中處于豎起狀態的防后傾托架與主臂、主臂防后傾油缸、油缸定位銷軸之間位置關系的示意圖;圖4為現有技術中防后傾托架的立體結構的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提供的防后傾托架的立體結構的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起重機內的主臂防后傾結構內設置防后傾托架、主臂以及主臂防后傾油缸的部分的示意圖;·[0045]圖7為圖6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圖;圖8為圖6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附圖圖5 圖8以及列舉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可選實施例的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包括優選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的任何技術特征、任何技術方案均是多種可選的技術特征或可選的技術方案中的一種或幾種,為了描述簡潔的需要,本文件中無法窮舉本實用新型的所有可替代的技術特征以及可替代的技術方案,也不便于每個技術特征的具體實施方式
均單獨強調其為可選的多種實施方式之一,但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知曉本實施例內的任何技術特征以及任何技術方案均不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該包括本領域技術人員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所能想到的任何替代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方便安裝、且安裝完成后可靠性、安全性均比較好的防后傾托架以及設置該防后傾托架的起重機內的主臂防后傾結構。如圖5 圖8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防后傾托架I包括呈條狀或桿狀如圖5所示的托架本體10、第一支撐部11以及第二支撐部12,其中第一支撐部11以及第二支撐部12均為內凹形,第一支撐部11以及第二支撐部12分別固設于托架本體10長度方向上的兩端。托架本體10上接近第一支撐部11的部分上設置有至少兩個(本例中為三個)安裝通孔2。兩個以上個安裝通孔2足以實現對防后傾托架I的固定連接,但三個安裝通孔2的固定效果會更為良好。本例中安裝通孔2位于托架本體10上接近第一支撐部11的部分上,將防后傾托架I豎起使其處于豎起狀態時,使用如圖7和圖8所示銷軸9對其進行固定便可以通過第二支撐部12托起主臂防后傾油缸4。將銷軸9拆掉,并將防后傾托架I放下使其處于放下狀態時,再重新使用銷軸9對其進行固定便可以通過第一支撐部11墊于主臂3以及主臂防后傾油缸4之間,從而對主臂防后傾油缸4起到減振、緩沖的保護作用。本實施例中如圖5所示托架本體10上固設有第一支撐部11的一端呈直角彎頭狀,安裝通孔2設置于呈直角彎頭狀的一端的彎折處。呈直角彎頭狀的結構與主臂3相抵接時會比較平穩,將防后傾托架I通過如圖7和圖8所示銷軸9固定之后,如圖5和圖6所示的防后傾托架I與主臂3的相對位置也會比較穩定。當然,安裝通孔2的數目為三個或更多個(四個以上)的技術方案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本實施例中托架本體10為鋼板拼焊而成。鋼板拼焊而成的托架本體10不僅強度高、便于制造,而且防后傾托架I的長度方向(若防后傾托架I豎起狀態時為防后傾托架I的高度方向)的尺寸容易設置比較長,能夠將主臂防后傾油缸4托起至比較高的位置。當然,將托架本體10或整個防后傾托架I設置為一體式結構或者使用螺栓或螺釘等連接件將鋼板連接為托架本體10或整個防后傾托架I的技術方案也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本實施例中如圖5所示第一支撐部11以及第二支撐部12各自均優選為包括安裝板121以及與安裝板121固定連接的耐磨支撐墊122,本例中耐磨支撐墊122優選為尼龍材料制成,其中耐磨支撐墊122為內凹形,耐磨支撐墊122的耐磨性和/或彈性強于安裝板121,且安裝板121與托架本體10兩者相焊接(兩者也可以為一體式結構或使用螺栓連接在一起)。耐磨支撐墊122位于安裝板121背離托架本體10的一側。耐磨支撐墊122上的內凹部分123與主臂防后傾油缸4的缸筒直接相嚙合,可以對主臂防后傾油缸4起到減震、緩沖的保護作用,還可以防止主臂防后傾油缸4的缸筒磨損。本實施例中如圖5所示耐磨支撐墊122與安裝板121之間通過開設有螺紋的緊固件124 (本例中為螺栓)可拆卸固定連接。這種結構不僅結構簡單、安裝方便,而且成本低廉
MTv o本實施例中如圖5所示第一支撐部11內的安裝板121的延展平面與托架本體10的長度方向互相平行,第二支撐部12內的安裝板121的延展平面與托架本體10的長度方向之間存在的夾角為30° 60° (該角度值也可以為其他角度值,具體角度值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將主臂防后傾油缸4托起的高度和角度來確定)。上述結構中防后傾托架I在豎起狀態時,可以將主臂防后傾油缸4的缸筒托起至比較理想的高度和角度,防后傾托架I在放下狀態時,也可以對主臂防后傾油缸4的缸筒進行有效支撐。如圖5 圖8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起重機內的主臂防后傾結構,包括本實用新型任一技術方案提供的如圖5所示的防后傾托架1,還包括如圖6所示的主臂防后傾油缸4以及固設于起重機的主臂3上且設置有定位孔如圖7或圖8所示的定位座5,其中本例中如圖7或圖8所示定位座5與主臂3之間還設置有用于增加定位座5與主臂3兩者之間連接強度的加強肋51。加強肋51可以通過焊接的方式增加,也可以在制造定位座5或主臂3的同時一并制造出來。本例中如圖6所示主臂防后傾油缸4內的缸筒上背離主臂防后傾油缸4內活塞桿的部分與主臂3相鉸接。防后傾托架I通過貫穿如圖5所示安裝通孔2以及定位孔的如圖7和圖8所示的銷軸9與定位座5固定連接。優選地,銷軸9延伸出定位孔以及安裝通孔2的端頭還貫穿有防止銷軸9沿其軸向松脫的防脫銷子。定位孔包括定位中心孔以及位于定位中心孔周圍的至少兩個定位邊沿孔。銷軸9貫穿定位邊沿孔中的部分孔(或稱個別孔),并貫穿定位中心孔以及安裝通孔2時,主臂防后傾油缸4的缸筒嵌于第一支撐部11上的內凹部分123內(此時防后傾托架I處于放下狀態)。銷軸9貫穿定位邊沿孔中的部分孔(該部分孔可以個別或全部與前述的定位邊沿孔中的部分孔相同,也可以全部與前述的定位邊沿孔中的部分孔不相同)或銷軸9貫穿定位邊沿孔中的全部孔,并貫穿定位中心孔以及安裝通孔2時,主臂防后傾油缸4的缸筒嵌于第二支撐部12上的內凹部分123內(此時防后傾托架I處于豎起狀態)。上述結構中,如圖5所示防后傾托架I繞安裝通孔21(安裝通孔21為如圖5所示多個安裝通孔2內的其中一個孔)以及定位中心孔(圖中未標識)轉動至放下狀態時,第一支撐部11的內凹部分123轉動至與如圖6所示主臂防后傾油缸4的缸筒相嚙合的位置。防后傾托架I繞安裝通孔21以及定位中心孔轉動至豎起狀態時,第二支撐部12的內凹部分123轉動至與主臂防后傾油缸4的缸筒相嚙合的位置。本實施例中,通過轉動如圖6、圖7或圖8所示防后傾托架I的方式,將防后傾托架I在豎起狀態與放下狀態這兩種狀態之間切換時,可以保留貫穿在安裝通孔21以及定位中心孔內的銷軸9不動,而僅將貫穿在其他安裝通孔2以及定位邊沿孔內的銷軸9拆掉,待防·后傾托架I的位置從上述兩種狀態切換完成之后,再重新將銷軸9安裝于未貫穿銷軸9的安裝通孔2以及定位邊沿孔內。當然,使用螺栓以取代如圖7和圖8所示銷軸9的技術方案也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防后傾托架I不通過上述的轉動方式在豎起狀態與放下狀態兩者之間切換的技術方案也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本實施例中如圖5所示第一支撐部11與第二支撐部12上背離托架本體10的一側均設置有內凹部分123,主臂防后傾油缸4的缸筒嵌于第一支撐部11的內凹部分123或第二支撐部12的內凹部分123內且與內凹部分123的底面以及內凹部分123的側壁相抵接。這種結構中第一支撐部11與第二支撐部12上的內凹部分123能對缸筒起到良好的定位效果。本實施例中如圖5所示第一支撐部11的內凹部分123或第二支撐部12的內凹部分123還可以設置為與如圖6所示主臂防后傾油缸4的缸筒緊配合(或稱過盈配合)。此時,內凹部分123還可以有效避免主臂防后傾油缸4的缸筒從內凹部分123內松脫。由于本實施例中,可以根據如圖6所示主臂防后傾油缸4的缸筒的尺寸選擇相應尺寸如圖5所示的內凹部分123以及第一支撐部11、第二支撐部12,無需更改托架本體10的尺寸與結構,所以防后傾托架I還具有通用性好的優點。上述本實用新型所公開或涉及的互相固定連接的零部件或結構件,除另有聲明夕卜,固定連接均可以理解為能夠拆卸地固定連接(例如使用螺栓或螺釘連接),也可以理解為不可拆卸的固定連接(例如鉚接、焊接),當然,互相固定連接也可以為一體式結構(例如使用鑄造工藝一體成形制造出來)所取代(明顯無法采用一體成形工藝除外)。另外,上述本實用新型公開的任一技術方案中所應用的平行、垂直、重合等用于表示幾何位置關系的術語除另有聲明外其含義包括與其近似、類似或接近的狀態,也就是說本實用新型中平行包括大體上平行、近似平行、類似平行以及接近平行,同理,重合也包括大體上重合、近似重合、類似重合以及接近重合。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依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進行修改或者對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其均應涵蓋 本實用新型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1.ー種防后傾托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呈條狀或桿狀的托架本體、第一支撐部以及第ニ支撐部,其中 所述第一支撐部以及所述第二支撐部均為內凹形,且所述第一支撐部以及所述第二支撐部分別固設于所述托架本體長度方向上的兩端; 所述托架本體上接近所述第一支撐部的部分上設置有至少兩個安裝通孔。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防后傾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本體上固設有所述第一支撐部的一端呈直角彎頭狀,所述安裝通孔設置于所述呈直角彎頭狀的一端的彎折處。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防后傾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通孔的數目為至少三個。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防后傾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本體為鋼板拼焊而成。
5.根據權利要求I一 4任一所述的防后傾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撐部以及所述第二支撐部各自均包括安裝板以及與所述安裝板固定連接的耐磨支撐墊,其中 所述耐磨支撐墊為內凹形,所述耐磨支撐墊的耐磨性和/或彈性強于所述安裝板,且所述安裝板與所述托架本體相焊接; 所述耐磨支撐墊位于所述安裝板背離所述托架本體的ー側。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防后傾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支撐墊為尼龍材料制成。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防后傾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支撐墊與所述安裝板之間通過開設有螺紋的緊固件可拆卸固定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防后傾托架,其特征在干,所述第一支撐部內的所述安裝板的延展平面與所述托架本體的長度方向互相平行,所述第二支撐部內的所述安裝板的延展平面與所述托架本體的長度方向之間存在的夾角為30° 60°。
9.一種起重機內的主臂防后傾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I 一 8任一所述的防后傾托架,還包括主臂防后傾油缸以及固設于起重機的主臂上且設置有定位孔的定位座,其中 所述主臂防后傾油缸內的缸筒上背離所述主臂防后傾油缸內活塞桿的部分與所述主臂相鉸接; 所述防后傾托架通過貫穿所述安裝通孔以及所述定位孔的銷軸與所述定位座固定連接; 所述定位孔包括定位中心孔以及分布于所述定位中心孔周圍的至少兩個定位邊沿孔; 所述銷軸貫穿所述定位邊沿孔中的部分孔,并貫穿所述定位中心孔以及所述安裝通孔時所述缸筒嵌于所述第一支撐部的內凹部分內; 所述銷軸貫穿所述定位邊沿孔中的部分孔或全部孔,并貫穿所述定位中心孔以及所述安裝通孔時所述缸筒嵌于所述第二支撐部的內凹部分內。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起重機內的主臂防后傾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筒與所述第一支撐部的所述內凹部分或所述第二支撐部的所述內凹部分緊配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防后傾托架以及起重機內的主臂防后傾結構,涉及工程機械技術領域。解決了現有技術存在安裝操作比較麻煩的技術問題。該防后傾托架包括呈條狀或桿狀的托架本體、第一支撐部以及第二支撐部,第一支撐部以及第二支撐部均為內凹形,且第一支撐部以及第二支撐部分別固設于托架本體長度方向上的兩端;托架本體上接近第一支撐部的部分上設置有至少兩個安裝通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起重機內的主臂防后傾結構,包括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防后傾托架、主臂防后傾油缸以及固設于起重機的主臂上且設置有定位孔的定位座。本實用新型用于提高起重機內的主臂防后傾結構的安全性以及安裝的便利性。
文檔編號B66C23/88GK202558514SQ20122019233
公開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28日
發明者肖猛, 余欽偉 申請人: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乡| 永年县| 读书| 格尔木市| 呼图壁县| 扬州市| 公主岭市| 日喀则市| 新干县| 澄城县| 双辽市| 古浪县| 新密市| 阳城县| 开化县| 巫溪县| 深水埗区| 无为县| 礼泉县| 高清| 和龙市| 四会市| 苍溪县| 曲麻莱县| 秦皇岛市| 垫江县| 金沙县| 名山县| 湄潭县| 辉县市| 固始县| 太康县| 康平县| 文登市| 民丰县| 河北区| 姚安县| 旬阳县| 太湖县| 长阳| 枣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