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PVC地板技術領域, 具體涉及一種PVC復合覆膜地板的生產設備。
背景技術:
PVC地板是當今世界上非常流行的一種新型輕體地面裝飾材料,也稱為“輕體地材”。是一種在歐美及亞洲的日韓廣受歡迎的產品,風靡國外,從80年代初開始進入中國市場,至今在國內的大中城市已經得到普遍的認可,使用非常廣泛,比如家庭、醫院、學校、辦公樓、工廠、公共場所、超市、商業、體育場館等各種場所。具體就是以聚氯乙烯及其共聚樹脂為主要原料,加入填料、增塑劑、穩定劑、著色劑等輔料,在片狀連續基材上,經涂敷工藝或經壓延、擠出或擠壓工藝生產而成。
PVC地板耐磨性不好,耐磨系數較低,使用過程中防滑性不好,同時PVC地板色彩單一,裝飾性能差,對于公共安全要求較高的公共場所如機場、醫院、幼兒園等地,存在使用限制等技術問題。
為了克服上述困難,一種多層PVC覆膜地板應運而生,其結構為從下至上依次包括一層PVC基層板、一層PVC板用彩膜和一層耐磨膜,其生產工藝主要包括:首先將PVC地板原料進行充分混合,混合完成后,需進行密練、壓延、冷卻、裁片等工序形成PVC基層板,最后將彩膜和耐磨膜通過熱壓機熱壓貼附在PVC基層板上,最終形成多層PVC覆膜地板。其工藝復雜、穩定性不高,直接影響了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的提高。整條生產線涉及的生產設備主要包括密煉機、壓延機、多層壓機等機器,其中為了保證一定的生產效率,熱壓機需要數臺,以密煉室容積為80L的密煉機為例,其理論生產能力為675Kg/h,24小時連續工作的生產量為16.2噸,每臺PVC多層壓機24小時連續工作可壓PVC板2.5噸,一臺密煉機需要配置7臺PVC多層壓機才能達到最大生產能力,一臺密煉機價格大概在80萬左右,一臺PVC多層壓機價格在28萬左右,整條生產線在密煉機和PVC多層壓機上的投入大概需要276萬,再加上鍋爐、壓延機等設備的投入,至少需要400萬,設備投資成本高,生產工藝復雜。并且設備投入繁多,需要的廠房面積的投入巨大,生產成本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提供一種一體化連續生產的PVC復合覆膜地板的生產設備,降低設備投資,簡化生產工藝,同時能確保復合地板的穩定性、平整性、耐磨性和延長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PVC復合覆膜地板的生產設備,它包括將經過壓延后的PVC基層進行冷卻降溫的冷卻輥組,所述冷卻輥組由上自下依次布置,且溫度逐級降低,所述冷卻輥組的出口通過輸送帶與復合輥的前端相連,在所述復合輥的后端分別設置有印刷層導入輥和耐磨層導入輥,所以復合輥的出口通過輸送輥組與加熱裝置相連,從加熱裝置加熱出來后的PVC膜經過壓紋輥在表面形成相應的紋路,所述壓紋輥的出口處設置有用于給PVC膜進行冷卻定型的冷卻定型裝置,由冷卻定型裝置出來的PVC膜經過UV裝置進行表面處理,在UV裝置的后道設置有回火裝置,由回火裝置出來的PVC膜進入裁切機進行裁切,所述冷卻定型裝置包括通有恒溫冷卻水的水槽,在所述水槽內的兩端固定有從動輥和主動輥,在所述從動輥和主動輥上繞有用于輸送PVC膜的輸送網鏈,在所述輸送網鏈的上方設置有多個用于將PVC膜壓緊在輸送網鏈上的壓輥,在所述水槽外的出口位置設置有擠水輥組。
優選地,所述回火裝置包括相互連通的第一烘箱和第二烘箱,在所述第一烘箱和第二烘箱的底部開設有走膜通道,在所述第一烘箱和第二烘箱的頂部均設置有風扇,在所述第一烘箱內部的冷卻風扇下方設置有加熱管,在所述第一烘箱和第二烘箱的底部設置有帶動膜移動的網袋,位于第一烘箱中的風扇將加熱管產生的熱量吹至膜表面。
優選地,在所述裁切機的入口處設置有糾偏裝置,所述糾偏裝置包括與裁切機相連的固定支架,在所述固定支架的前端設置有進料導輥,固定支架的下方設置有展開輥和張力輥,所述張力輥的兩端通過轉動臂與裁切機相鉸接,在所述固定支架上的前后兩側設置有定位輥,所述定位輥可以橫向移動的安裝于固定支架上開設的導向槽內。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
1、設計更合理,工藝簡單且提高了生產效率,且提高了地板尺寸的穩定性和密實度,熱塑性能好,易于被推廣應用。
2、流水線結構簡單且易于制造,同時,還提高了生產效率, 還有實用性強。
3、表面UV處理,耐磨,耐污,清潔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一種PVC復合覆膜地板的生產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冷卻定型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回火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糾偏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參見圖1所示,本實施例中的一種PVC復合覆膜地板的生產設備,包括將經過壓延后的PVC基層進行冷卻降溫的冷卻輥組1,由于從壓延機出來的PVC基層溫度很高,需要對其進行冷卻,而冷卻時又不能瞬間進行,所述冷卻輥組1由上自下依次布置,且溫度逐級降低,分別為180℃、170℃、160℃,以確保PVC基層不會因瞬間冷卻而出現開裂等現象,經過冷卻輥組1降溫后的PVC基層通過輸送帶2輸送至復合輥3的前端,在所述復合輥3的后端分別設置有印刷層導入輥4和耐磨層導入輥5,通過復合輥3將PVC基層、印刷層和耐磨層依次貼合在一起,由于在貼合過程中,溫度會降低,所以將經由復合輥3貼合后的多層結構通過輸送輥組6送入加熱裝置7內,通過加熱裝置7將PVC基層、印刷層和耐磨層的溫度升至150℃,使其處于熔化狀態結合牢固,從加熱裝置7加熱出來后的多層結構經過壓紋輥8在表面形成相應的紋路,此時膜的溫度為90℃左右,還處于不穩定狀態,為了將帶有紋路的多層膜結構經過冷卻定型裝置9進行處理,使得多層膜結構降至30℃左右,由冷卻定型裝置9出來的多層膜結構經過UV裝置10進行表面處理,使結構更加穩定耐磨;在PVC復合覆膜生產過程中,總會產生或大或小的拉伸,使得PVC膜的內在應力無法消除,因此本生產設備在UV裝置10的后道增加一回火裝置11,減少拉伸,起到消除內在應力的作用,最后由回火裝置11出來的多層膜機構進入裁切機12進行裁切,得到合適大小的PVC復合覆膜地板。
如圖2所示,所述冷卻定型裝置9包括水槽9.1,在所述水槽9.1內的兩端固定有從動輥9.2和主動輥9.3,在所述從動輥9.2和主動輥9.3上繞有輸送網鏈9.4,PVC膜置于輸送網鏈9.4上,在從動輥9.2和主動輥9.3的帶動下移動,在所述輸送網鏈9.4的上方設置有多個壓輥9.5,用于將PVC膜壓緊在輸送網鏈9.4上,在水槽9.1內通有40℃的恒溫水,在所述水槽9.1外的出口位置設置有擠水輥組9.6,將PVC膜表面帶有的冷卻水排出。
如圖3所示,所述回火裝置11包括相互連通的第一烘箱11.1和第二烘箱11.2,在所述第一烘箱11.1和第二烘箱11.2的底部開設有走膜通道11.3,在所述第一烘箱11.1和第二烘箱11.2的頂部均設置有風扇11.4,在所述第一烘箱11.1內部的冷卻風扇11.4下方設置有加熱管11.5,在所述第一烘箱11.1和第二烘箱11.2的底部設置有帶動膜移動的網袋11.6。位于第一烘箱11.1中的風扇11.4將加熱管11.5產生的熱量吹至膜表面,經過第一烘箱11.1后的膜溫度升高,然后經過第二烘箱11.2的冷卻風扇冷卻,這樣可以減少膜的拉伸,起到消除內在應力的作用。
如圖4所示,以往PVC膜進入到裁切機時總是出現走偏現象,導致裁切的PVC地板不是很平整,出現很多廢料,提高企業的生產成本,在本設備中,在所述裁切機12的入口處設置有糾偏裝置13,所述糾偏裝置13包括與裁切機12相連的固定支架13.1,在所述固定支架13.1的前端設置有進料導輥13.2,固定支架13.1的下方設置有展開輥13.3和張力輥13.4,所述張力輥13.4的兩端通過轉動臂13.5與裁切機12相鉸接,在所述固定支架13.1上的前后兩側設置有定位輥13.6,所述定位輥13.6安裝于固定支架13.1上開設的導向槽內,PVC膜從定位輥13.6之間穿過,通過調節定位輥13.6之間的距離實現糾偏。
通過壓延機本體系統,使已充分塑化有延展性的PVC膠料,壓薄成所需的PVC薄膜;再經過水洗槽系統急冷、水洗,將膜表面析出的油跡清洗掉;通過壓水輪系統將膜表面的水盡量壓回到水槽中,便于烘干;壓水后的PVC透明膜經過多組預熱烘干輪系統8,將膜表面的水分徹底蒸發干凈,預熱輪內通加熱水或導熱油加熱,配以吸水棉布包扎在預熱輪表面實現吸水、蒸發膜表面的水分;通過邊料分裁系統,將多余邊料裁切掉,得到客戶所需寬度;再通過加壓收卷機系統將膜收卷成卷狀的成品,其是通過預熱輪再加熱,壓鉤鉤住收卷氣帳軸卷取成品,再經過橡膠壓輪趕氣、加壓,最后得到從內到外晶瑩剔透,大于91%的可見光透過率,具有水晶般品質,讓附在背后的展示品更顯清晰,更能突顯展品的真實原貌,可直接能看到紙管,光潔度好,無流水紋的超級透明產品。
除上述實施例外,本實用新型還包括有其他實施方式,凡采用等同變換或者等效替換方式形成的技術方案,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