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纖維制品,具體涉及一種干爽防反滲的復合無紡布。
背景技術:
1、無紡布,是一種不需要紡紗織布而構成的織物,僅僅將紡織短纖維或長絲進行定向或隨機撐列,構成纖網構造,然后選用機械、熱粘或化學等辦法加固而成,它不是由一根一根的紗線交錯、編結在一起的,而是將纖維直接經過物理的辦法粘合在一起的。
2、現有的無紡布中結構存在缺陷,現有的無紡布組成大都采用單一的拒水纖維布,或者采用單一親水纖維布,使用單種類型纖維制成的無紡布可以在對應纖維特性的某種性能中得到較好的效果,但無紡布的其余性能則會相對弱化,故單層的無紡布已經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使用需求;
3、現在人們使用最多的是由多層復合而成的無紡布,比如公開號為cn217863112u的專利申請文件中提供的一種復合無紡布,通過設置防水層和吸水層,保證無紡布基布層的整體干爽,避免內外潮濕的侵入。但是,該技術方案中吸水層內部所設置的通孔會方便其吸附的水通過該通孔移動到面層上,即容易反滲,使得面層變得潮濕無法保持干爽的觸感,影響使用者的使用體驗。
技術實現思路
1、針對背景技術中存在的技術缺陷,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干爽防反滲的復合無紡布,解決了上述技術問題以及滿足了實際需求,具體的技術方案如下所示:
2、一種干爽防反滲的復合無紡布,包括無紡布本體,所述無紡布本體包括防粘無紡布層和熱風親水布層,所述防粘無紡布層和熱風親水布層之間呈上下堆疊設置,所述防粘無紡布層和熱風親水布層之間夾設有粘接層,所述粘接層由若干條等間距涂設在所述熱風親水布層端面的粘接帶組成,所述防粘無紡布層包括由上至下設置的表層和防反滲層,所述表層和所述防反滲層均由聚酯纖維和聚丙烯纖維中的一種或兩種組合梳理成型,所述表層和所述防反滲層的纖維均呈縱向和橫向交錯排列,所述表層通過梳理形成的孔隙尺寸大于所述防反滲層梳理形成的孔隙尺寸。
3、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防粘無紡布層的上端面設有壓花層,所述壓花層的壓花位置和所述粘接層的粘接位置相對應。
4、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防粘無紡布層由所述聚酯纖維和聚丙烯纖維組成的并列型雙組分纖維制成,所述聚酯纖維和聚丙烯纖維組合形成截面呈啞鈴形狀的并列型雙組分纖維。
5、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防粘無紡布層的基重為5g—8g/㎡,所述熱風親水布層的基重為15g—30g/㎡,所述熱風親水布層的纖維細度為0.8d—2d。
6、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防粘無紡布層和熱風親水布層通過pur膠粘接復合,所述粘接層由pur膠沿熱風親水布層的端面等間距刮涂形成的若干條粘接帶組成。
7、本實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在于:使用克重較低聚酯纖維和聚丙烯纖維梳理形成所述防粘無紡布層,通過將所述聚酯纖維和聚丙烯纖維橫向和縱向梳理在所述防粘無紡布層上形成若干個透氣孔,并通過改變所述表層和防漏層的纖維密度和纖維類型使得液體易從表層朝向熱風親水布層單向滲透,所述熱風親水布層貼合在防反滲層上,通過親水纖維的毛細作用引導所述防粘無紡布層另一側端面上的水分單向穿過孔隙吸引到自己纖維層中,保持表層的干爽性,同時起到具有較好的防反滲和不起毛的技術效果。
1.一種干爽防反滲的復合無紡布,其特征在于,包括無紡布本體(1),所述無紡布本體(1)包括防粘無紡布層(2)和熱風親水布層(3),所述防粘無紡布層(2)和熱風親水布層(3)之間呈上下堆疊設置,所述防粘無紡布層(2)和熱風親水布層(3)之間夾設有粘接層(4),所述粘接層(4)由若干條等間距涂設在熱風親水布層(3)端面的粘接帶組成,所述防粘無紡布層(2)包括由上至下設置的表層(201)和防反滲層(202),所述表層(201)和所述防反滲層(202)均由聚酯纖維(5)和聚丙烯纖維(6)中的一種或兩種組合梳理成型,所述表層(201)和所述防反滲層(202)的纖維均呈縱向和橫向交錯排列,所述表層(201)通過梳理形成的孔隙尺寸大于所述防反滲層(202)梳理形成的孔隙尺寸。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干爽防反滲的復合無紡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粘無紡布層(2)的上端面設有壓花層,所述壓花層的壓花位置和所述粘接層(4)的粘接位置相對應。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干爽防反滲的復合無紡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粘無紡布層(2)的基重為5g—8g/㎡,所述熱風親水布層(3)的基重為15g—30g/㎡,所述熱風親水布層(3)的纖維細度為0.8d—2d。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干爽防反滲的復合無紡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粘無紡布層(2)和熱風親水布層(3)通過pur膠粘接復合,所述粘接層(4)由pur膠沿熱風親水布層(3)的端面等間距刮涂形成的若干條粘接帶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