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高效率的水稻育種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作物育種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高效率的水稻育種方法。
背景技術:
雜交育種是培育水稻新品種的主要途徑,正確選擇親本并予以合理組配是 雜交育種成敗的關鍵。長期以來,如何選配雜交親本方面的研究顯得十分薄弱, 雜交育種依然沿用幾十年前形成的經典親本選配原則,雜交育種面臨著工作量 大、盲目性大、育種成功率低等問題。
核心種質是指具有綜合農藝性狀優良、遺傳基礎廣泛和配合力好等特征的 品種或者中間材料,利用核心種質進行育種可以減少雜交育種的工作量、減少 育種工作的盲目性,可以提高育種效率。
豐華占是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培育的具備核心種質特性的水稻品 種,豐華占已分別通過廣東、國家、江西和湖南品種審定。它具有(1)綜合農 藝性狀優良,米質外觀好,心腹白少,飯性軟,食味好。豐華占精米率、整精 米率、粒長、粒長寬比、堊白度、堿消值、膠稠度七項指標達農業部部頒布優 質米一級標準,糙米率、堊白率、透明度、直鏈淀粉含量四項指標達部頒優質 米二級標準。豐華占中抗稻瘟病,抗白葉枯病和白背飛虱;(2)遺傳基礎廣泛, 它帶有特高產品種特青、早晚兼用型品種青六矮1號、中秈品種中秈3588、華 南晚秈品種晚華矮1號、特優質品種七絲占2號、銀絲占、工RRI優良材料 IR37704-131-2-1-3-2的血緣;(3)配合力強等特征。豐華占苗期生長壯旺, 葉姿翠綠,分蘗力中等,中后期葉直,穗子中等偏大,后期熟色好,青枝蠟稈, 結實率高,抗倒性強,抗寒性強,適應性廣。豐華占是一個集合了優良外觀品 質、碾米品質、蒸煮品質和食味品質,抗稻瘟病、白葉枯病、白背飛虱、豐產 穩產的優質水稻新品種。
豐絲占是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培育的具備核心種質特性的水稻品 種,它具有(1)綜合農藝性狀優良。豐絲占2004年通過廣東品種審定。豐絲 占稻米外觀品質鑒定為早季一級,整精米率57. 0% 57. 8%,堊白粒率13% 20°/D, 堊白度3. 9% 7. 0°/。,直鏈淀粉13. 77% 14. 46%,膠稠度55 80毫米。高抗稻 瘟病,中抗白葉枯病;(2)遺傳基礎廣泛,帶有特高產品種特青、早晚兼用型 品種青六矮l號、廣適性優質稻品種珍桂矮1號、中秈品種中秈3588、特優質 品種七絲軟占、IRRI優良材料IR37704-131-2-l-3-2的血緣;(3)配合力強等 特征。豐絲占矮桿、耐肥抗倒、葉色淡,前期葉姿較彎,中、后期轉直,分蘗 力中等,穗中等大小,后期青葉數多,熟色結實好;中抗白葉枯病(3級),高 抗稻瘟病。
以豐華占和豐絲占作為核心種質進行水稻育種,有可能培育出一系列優良 的新品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是為克服過去水稻雜交育種方法中的盲目性,提供一種高效的 水稻育種方法。利用該方法可以快速、高效地培育水稻新品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高效的水稻育種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 以水稻品種豐華占或豐絲占為親本,與另一與豐華占或豐絲占性狀互 補的品種雜交,得F,代種子;
(2) 種植F代種子,按照組合收獲,得F2代種子;
(3) 種植F2代種子,種植1000 2000株,選擇多穗型、大穗型或多穗和大
穗兼顧型的單株,按照單株收獲,得F:i代種子;
(4) 將F3代種子按照單株種植,每小區種植100 200株,同時在稻瘟病 高發區種植,每小區12-18株,以鑒定材料的稻瘟病抗性,在孕穗期鑒定白葉 枯病抗性和稻瘟病抗性;選擇多穗型、大穗型或多穗和大穗兼顧型的,并且抗 稻瘟病和白葉枯病的株系,再從所選的株系中選擇優良單株,按照單株收獲, 得^代種子;
(5) 將R代種子按照單株種植,每小區為100 200株,同時對F,代種子 進行直鏈淀粉含量檢測,在孕穗期進行白葉枯病抗性和稻瘟病抗性鑒定,在稻 瘟病高發區進行稻瘟病抗性鑒定,選擇符合育種目標的綜合農藝性狀優良、抗 稻瘟病和白葉枯病、直鏈淀粉含量中等(17-21%)或偏低(低于17%)的株系, 然后再從所選株系中選擇優良單株;按照單株收獲,得F5代種子;
(6) 按照步驟(5)的方式種植^代種子,按照步驟(5)的相同選擇標準 和食味品質鑒定結果選擇單株,混合收獲所選單株種子,即得育成的新品種。
上述育種方法步驟(1)中所述的水稻品種豐華占或豐絲占;它們是已通過 審定推廣的品種,可以從市場上直接購買或者從國家種質庫中公開得到。
上述育種方法步驟(l)中所述的豐華占,綜合農藝性狀優良,具有產量高、 抗性好、品質優,遺傳基礎廣泛等優點,其遺傳基礎來源可見系譜圖(見圖l)。
上述育種方法步驟(1)中所述的與豐華占性狀互補的品種可以是黃新占、 粵豐占、中二軟占、矮秀占、廣超絲苗等。
上述的黃新占、粵豐占、中二軟占、矮秀占和廣超絲苗等品種或品系可以 直接從市場上購買或從國家種質庫中得到。
上述育種方法中步驟(1)所述的豐絲占,其綜合農藝性狀優良,具有產量 高、抗性好(高抗稻瘟病、中抗白葉枯病)、品質優,遺傳基礎廣泛,其遺傳基 礎來源可見系譜圖(見圖2)。
上述育種方法步驟(1)所述的與豐絲占互補的品種可以是茉莉新占、美香 占、富清占4號、矮秀占、粵農占、齊粒絲苗等。
上述茉莉新占、七豐占、中二軟占、美香占、粵豐占、富清占4號、矮秀 占、粵農占和齊粒絲苗等都可直接從市場上購買或從國家種質庫中得到。
上述育種方法歩驟(1)中所述的性狀互補屬于本領域技術人員常識,即在 主要性狀上優良性狀可以相同,而在需要改進的性狀上互補。
上述育種方法中所述的白葉枯病抗性鑒定可以采用在孕穗期進行白葉枯病 接種,然后進行鑒定的方法,這屬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熟知的知識。
上述育種方法中所述的稻瘟病抗性鑒定可以采用在稻瘟病高發區種植的方 式鑒定材料的稻瘟病抗性,這屬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熟知的知識。
本發明利用核心種質豐華占、豐絲占為主體親本,分別與遺傳距離較遠的 品種(系)進行雜交配組,對雜交后代進行理想高產株型塑造、食味品質和中 等直鏈淀粉含量的篩選、稻瘟病抗性和白葉枯病的篩選,進而培育出一系列優 質、高產、抗病水稻新品種。
本發明優點和有益效果(1)本發明方法育種效率高。在7年內,禾l」用優 質稻核心種質豐華占已培育7個水稻新品種;利用優質稻核心種質豐絲占己培 育8個水稻新品種,本發明方法育種效率高;(2)育成品種的綜合性狀優良, 適種范圍廣,適種范圍從豐華占的5省(區)到黃華占的8省(區)以上;(3) 育成品種類型多,適應了不同生態類型和不同需求地區的大面積生產需要。以
豐絲占育成的豐秀占耐肥株型好,適合華南稻區高肥地區種植;以豐絲占育成 的美絲占,食味品質好,抗稻瘟病,適應了珠江三角區等高消費地區的需要; 以豐絲占育成的豐富占,高抗稻瘟病,適合華南稻區喜愛硬米人群地區和中等、 中下肥力低產田種植;以豐絲占育成的茉莉絲苗,高抗稻瘟病,適合喜愛軟米 人群地區和中等中下肥力低產田種植。
圖1為豐華占的系譜示意圖。
圖2為豐絲占的系譜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1
黃華占品種的培育
(1) 2000年早季在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以黃新占為母本,以豐 華占為父本雜交,得F,代種子;其中母本黃新占豐產性一般、直鏈淀粉含量高、 感稻瘟病,帶有粳稻血緣,但千粒重比豐華占大2克,后期耐寒性好,與豐華占 遺傳距離較大。
(2) 2000年晚季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大豐基地種植Fi代12株,單株收獲, 得K代種子;
(3) 2001年早季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大豐基地種植R代1000株,選擇大穗
型的單株,按照單株收獲,得Fa代種子;
(4) 2001年晚季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大豐基地將F3代種子按照每株種植成 小區,每小區種植100株,孕穗期時,接種白葉枯病菌進行白葉枯病抗性鑒定, 在稻瘟病高發區一廣州市呂田鎮鑒定稻瘟病抗性,首先選擇農藝性狀、大穗型 等農藝性狀和產量性狀優良的株系,并結合選擇稻瘟病抗性和白葉枯病抗性, 在豐產性好和抗性好的株系中選擇單株,按照單株收獲,得R代種子;
(5) 2002年早季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大豐基地按株種植F4代,同時將F,代
種子進行近紅外技術檢測直鏈淀粉含量,孕穗期時,接種白葉枯病菌進行白葉 枯病抗性鑒定,稻瘟病高發區一廣州市呂田鎮鑒定稻瘟病抗性,首先選擇豐產 性好、抗性好、直鏈淀粉含量中等或偏低的株系,然后從中選擇單株,得Fs代 種子;同時對所選的F4小區進行混合全收,種子加工成精米后用于食味品質鑒 定。
(6) 2002年晚季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大豐基地按照步驟(5)的方式種植Fs
代種子,按照步驟(5)的相同選擇標準和食味品質鑒定結果,選擇單株,得 Fs代種子,F6代表現整齊一致,混合收獲,即為育成的水稻新品種,定名為黃華占。
黃華占于2005年通過廣東省品種審定。黃華占出糙率80. 1%、整精米率 69.5%,堊白粒率7%,堊白度0.9%,直鏈淀粉含量17. 3%,膠稠度85咖,粒型 3.4,黃華占抗稻瘟病和白葉枯病。黃華占從豐華占遺傳了稻瘟病抗性和優良品 質,整合了黃新占的千粒重性狀,產量比豐華占提高了4.5%。 2007黃華占年通 過了湖北、湖南省品種審定。 實施例2
華新占品種的培育
(1) 1999年早季在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以粵豐占為母本,豐華 占為父本雜交,得F,代種子;其中母本粵豐占2001年通過廣東省品種審定,穗 大粒多,每穗總粒數為134-139粒,粵豐占直鏈淀粉含量24.8%,淀粉含量高, 飯性太硬,中感稻瘟病,中抗白葉枯病,其產量和每穗總粒數均高于豐華占, 與豐華占有較好互補性。
(2) 2000年早季在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大豐基地種植F,代12株,收獲F2
代種子;
(3) 2000年晚季在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大豐基地種植F2代1000株,選擇大 穗型的單株,按照單株收獲,得F:,代種子;
(4) 2001年早季在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大豐基地將F:,代種子按照單株種植 成小區,每小區種植100株,孕穗期時,接種白葉枯病菌進行白葉枯病抗性鑒 定,在稻瘟病高發區一廣州市呂田鎮鑒定稻瘟病抗性,成熟期時,首先按照農 藝性狀和產量性狀、并結合稻瘟病抗性和白葉枯病抗性選擇株系,再在豐產性
好、抗性好的株系中選擇單株,按照單株收獲,得F4代種子;
(5) 2001年晚季在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大豐基地按單株種植F4代,同時將 F4代種子進行近紅外技術檢測直鏈淀粉含量,孕穗期時,接種白葉枯病菌進行 白葉枯病抗性鑒定,稻瘟病高發區一廣州市呂田鎮鑒定稻瘟病抗性,首先選擇 豐產性好、抗性好、直鏈淀粉含量中等或偏低的株系,再在所選株系中選擇單 株,得Fs代種子;同時對所選的F4小區進行混合全收,種子加工成精米后用于 食味品質鑒定。
(6) 2002年早季在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大豐基地按照步驟(5)的方式種植
Fs代種于,按照步驟(5)的相同標準和食味品質鑒定結果,選擇單株,得F 代種子。
(7) 2002年晚季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大豐基地按照步驟(5)的方式種植Fh 代種子,按照步驟(5)的相同選擇標準和食味品質鑒定結果進行選擇,選擇單 株,F7代表現整齊一致,混合收獲所選單株種子,即為育成的水稻新品種,定 名為華新占。
華新占于2006年通過廣東省品種審定。華新占每穗總粒數為133-137粒; 米質外觀品質為早季特二級,主要理化指標整精米率39.8% 41.8%,堊白粒 率19°/。 27%,堊白度3.8% 12. 5%,直鏈淀粉含量13. 3% 16. 2%,膠稠度75 80毫米。抗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華新占從豐華占遺傳了稻瘟病抗性和中等 直鏈淀粉含量的性狀,整合了粵豐占大穗和高產性狀,華新占比豐華占每穗總 粒數增加了 9-13粒,產量提高了 11%。 實施例3
豐中占品種的培育
(1) 2001年早季在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以中二軟占為母本,豐 華占為父本雜交,得F,代種子;其中母本中二軟占2001年通過廣東省品種審定, 中二軟占食味好,中感稻瘟病,中抗白葉枯病,每穗總粒數比豐華占平均多13 粒。
(2) 2001年晚季在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大豐基地種植F,代12株,收獲F2 代種子;
(3) 2002年早季在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大豐基地種植F2代1000株,按照理 想株型模式、適當放寬選擇尺度,選擇多種類型大穗型的單株,按照單株收獲 F:,代種子;
(4) 2002年晚季在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大豐基地將F:,代種子按照每株種植 成小區,每小區種植100株,孕穗期時,接種白葉枯病菌進行白葉枯病抗性鑒 定,同時將F3植株種植在稻瘟病高發地區,進行稻瘟病抗性鑒定,成熟期時, 首先比較株系的豐產性,確定豐產性好的候選株系,結合稻瘟病抗性和白葉枯 病結果,在豐產性好、抗性好的株系中選擇單株,得F4代種子;
(5) 2003年早季在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大豐基地按株種植h代,同時將F4 代種子進行近紅外技術檢測直鏈淀粉含量,孕穗期時,接種白葉枯病菌進行白 葉枯病抗性鑒定,同時將F4植株種植在稻瘟病高發地區,進行稻瘟病抗性鑒定,
成熟期時,首先比較株系的豐產性,確定豐產性候選株系,結合稻瘟病抗性和 白葉枯病結果,在豐產性好、抗性好、直鏈淀粉含量中等或偏低的株系中選擇 單株,得Fs代種子;同時對所選的R小區進行混合全收,種子加工成精米后用 于食味品質鑒定。
(6) 2003年晚季在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大豐基地按照步驟(5)的方式種植 F;代種子,按照步驟(5)的相同標準和食味品質鑒定結果,Ff;代表現整齊一致,
混合收獲,即為育成的水稻新品種,定名為豐中占。
豐中占于2006年通過廣東省品種審定。豐中占平均產量5919千克/公頃, 每穗總粒數為137. 0-137. 1粒;直鏈淀粉16. 1% 16. 9%,膠稠度64 78毫米, 長寬比3. 1 3.2。中抗稻瘟病;中抗白葉枯病(3級)。豐中占從豐華占遺傳了 稻瘟病抗性,從中二軟占遺傳了大穗性狀,每穗總粒數提高了13粒,產量比豐 華占增加了 4. 9%。
實施例4
茉莉絲苗品種的培育
(1) 2000年早季在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以茉莉新占為母本,豐 絲占為父本雜交,得R代種子;茉莉新占2001年通過廣東省品種審定。茉莉新 占直鏈淀粉含量偏高,飯偏硬,中感稻瘟病,中抗白葉枯病,但每穗總粒數平 均138.8粒,與豐絲占(每穗總粒數平均116.2粒)有較好互補性。
(2) 2000年晚季在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大豐基地種植F,代12株,收獲F2 代種子;
(3) 2001年早季在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大豐基地種植F2代1000株,按照理 想株型模式、適當放寬選擇尺度,選擇大穗型的單株,按照單株收獲F:;代種子;
(4) 2001年晚季在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大豐基地將F:;代種子按照每株種植 成小區,每小區種植100株,孕穗期時,接種白葉枯病菌進行白葉枯病抗性鑒 定,同時將F3植株種植在稻瘟病高發地區,進行稻瘟病抗性鑒定,成熟期時, 首先比較株系的豐產性,確定豐產性好的候選株系,結合稻瘟病抗性和白葉枯 病結果,在豐產性好、抗性好的株系中選擇單株,得F4代種子;
(5) 2002年早季在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大豐基地按株種植R代,同時將F4 代種子進行近紅外技術檢測直鏈淀粉含量,孕穗期時,接種白葉枯病菌進行白 葉枯病抗性鑒定,同時將^植株種植在稻瘟病高發地區,進行稻瘟病抗性鑒定,
成熟期時,首先比較株系的豐產性,確定豐產性候選株系,結合稻瘟病抗性和 白葉枯病結果,在豐產性好、抗性好、直鏈淀粉含量中等或偏低的株系中選擇 單株,得Fs代種子;同時對重點的R小區進行混合全收,種子加工成精米后用 于食味品質鑒定。
(6) 2003年晚季在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大豐基地按照步驟(5)的方式種植 K代種子,Fs代表現整齊一致,混合收獲,即為育成的水稻新品種,定名為茉
莉絲苗。
茉莉絲苗廣東省區試平均產量6847千克/公頃,每穗總粒數121. 7 131粒, 比豐絲占增加了 5. 5 14. 8粒,增產了 3. 42%,直鏈淀粉含量14. P/o 15. 0%, 高抗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茉莉絲苗從豐絲占遺傳了稻瘟病抗性和低直鏈淀 粉含量性狀,獲得了茉莉新占的大穗和高產性狀。茉莉絲苗占2005年通過廣東 省品種審定。
實施例5
美絲占品種的培育
(1) 2001年晚季在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以美香占2號為母本, 豐絲占為父本雜交,得h代種子;其中母本美香占2號于2006年通過廣東省品 種審定,千粒重18. 1-18.5克,直鏈淀粉含量15% 17,6%,膠稠度72 77毫 米,中感稻瘟病和白葉枯病,但食味很好,有香味。
(2) 2002年早季在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大豐基地種植F,代12株,收獲得F2
代種子;
(3) 2002年晚季在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大豐基地種植F2代1000株,按照理
想株型模式、適當放寬選擇尺度,選擇大穗型的單株,按照單株收獲F:,代種子;
(4) 2003年早季在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大豐基地將F:,代種子按照每株種植 成小區,每小區種植100株,孕穗期時,接種白葉枯病菌進行白葉枯病抗性鑒 定,同時將F3植株種植在稻瘟病高發地區,進行稻瘟病抗性鑒定,成熟期時, 首先比較株系的豐產性,確定豐產性好的候選株系,結合稻瘟病抗性和白葉枯 病結果,在豐產性好、抗性好的株系中選擇單株,得F,代種子;
(5) 2003年晚季在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大豐基地按株種植h代,同時將F4 代種子進行近紅外技術檢測直鏈淀粉含量,孕穗期時,接種白葉枯病菌進行白 葉枯病抗性鑒定,同時將F^植株種植在稻瘟病高發地區,進行稻瘟病抗性鑒定,
成熟期時選擇豐產性,其中的F,代表現整齊一致,即為育成的水稻新品種,命 名為美絲占。
美絲占省區試平均產量5814千克/公頃,千粒重17.7 18.9克,比豐絲占 下降了 3. 5-2. 3克。直鏈淀粉含量13. 3% 15. 8%,膠稠度78 85毫米,抗稻 瘟病,中抗白葉枯病。美絲占從豐絲占遺傳了稻瘟病抗性和白葉枯病抗性,從 美香占遺傳了優良的食味品質,較小的千粒重,產量有所下降,2006年通過廣 東省品種審定。
實施例6
豐富占品種的培育
(1) 1998年早季在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以豐絲占為母本,富清 占4號為父本雜交,得Fi代種子;其中富清占4號為是直鏈淀粉含量偏高、感 稻瘟病的水稻品系,但每穗總粒數比豐絲占多5粒,千粒重比豐絲占大l克, 是穗數穗重型材料。
(2) 1998年晚季在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大豐基地種植F,代12株,混收獲得
F2代種子;
(3) 1999年早季在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大豐基地種植R代1000株,選擇大
穗型的爭株,按照單株收獲,得F3代種子;
(4) 1999年晚季在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大豐基地將F3代種子按照單株種植 成小區,每小區種植100株,孕穗期時,接種白葉枯病菌進行白葉枯病抗性鑒 定,同時將F3植株種植在稻瘟病高發地區,進行稻瘟病抗性鑒定,成熟期時, 首先比較株系的豐產性,確定豐產性好的株系,結合稻瘟病抗性和白葉枯病結 果,在豐產性好、抗性好的株系中選擇單株,得F4代種子;
(5) 2000年早季在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大豐基地按株種植F^代,同時將F4 代種子進行近紅外技術檢測直鏈淀粉含量,孕穗期時,接種白葉枯病菌進行白 葉枯病抗性鑒定,同時將F4直株種植在稻瘟病高發地區,進行稻瘟病抗性鑒定, 成熟期時,首先比較株系的豐產性,確定豐產性的株系,結合稻瘟病抗性和白 葉枯病結果,在豐產性好、抗性好、直鏈淀粉含量中等或偏低的株系中選擇單 株,得K代種子;同時對所選的F,小區進行混合全收,種子加工成精米后用于 食味品質鑒定。
(6) 2000年晚季在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大豐基地按照步驟(5)的方式種植 F5代種子,Fs代表現整齊一致,混合收獲&代種子,即為育成的水稻新品種,
命名為豐富占。
豐富占區試平均產量6029千克/公頃,每穗總粒數118-123粒,千粒重 21.8-22.2克。直鏈淀粉23.27%,膠稠度30毫米,高抗稻瘟病,中抗白葉枯病。 豐富占從豐絲占遺傳了稻瘟病抗性,每穗總粒數比豐絲占增加了 2-7粒,千粒 重增加了 0.6-1克,產量比豐絲占提高了 6%。豐富占2004年通過廣東省品種 審定,2006年通過國家品種審定。
實施例7
豐秀占品種的培育
(1) 2001年早季在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以豐絲占為母本,以矮 秀占為父本雜交,得F,代種子;其中母本矮秀占2003年通過廣東省品種審定。 直鏈淀粉含量高,高抗稻瘟病,中抗白葉枯病,但每穗總粒數143.2粒,株型 好,與豐絲占有較好互補性。
(2) 2001年晚季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大豐基地種植F,代12株,收獲&代種
子;
(3) 2002年早季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大豐基地種植F2代1000株,按照理想 株型模式、適當放寬選擇尺度,選擇大穗型的單株,按照單株收獲,得F:,代種 子;
(4) 2002年晚季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大豐基地將F:,代種子按照每株種植成 小區,每小區種植100株,孕穗期時,接種白葉枯病菌進行白葉枯病抗性鑒定, 同時將F3植株種植在稻瘟病高發地區,進行稻瘟病抗性鑒定,成熟期時,首先 比較株系的豐產性,確定豐產性好的株系,結合稻瘟病抗性和白葉枯病結果, 在豐產性好、抗性好的株系中選擇單株,得F4代種子;
(5) 2003年早季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大豐基地按株種植F4代,同時將R代
種子進行近紅外技術檢測直鏈淀粉含量,孕穗期時,接種白葉枯病菌進行白葉 枯病抗性鑒定,同時將F4植株種植在稻瘟病高發地區,進行稻瘟病抗性鑒定, 成熟期時,首先比較株系的豐產性,確定豐產性候選株系,結合稻瘟病抗性和 白葉枯病結果,在豐產性好、抗性好、直鏈淀粉含量中等或偏低的株系中選擇 單株,得Fs代種子;同時對重點的F4小區進行混合全收,種子加工成精米后用 于食味品質鑒定。
(6) 2003年晚季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大豐基地按照步驟(5)的方式種植Fs
代種子,按照步驟(5)的相同標準和食味品質鑒定結果,選擇單株,得Fe代種 子,FK代表現整齊一致,混合收獲,即為育成的水稻新品種,命名為豐秀占。
豐秀占于2006年通過廣東省品種審定。豐秀占區試平均產量6045千克/ 公頃,直鏈淀粉含量16.3%,膠稠度82毫米,抗稻瘟病,中抗白葉枯病。豐秀 占從豐絲占遺傳了中等直鏈淀粉含量特性,整合了矮秀占的大穗和高產性狀, 產量比豐絲占提高了 7.77%。
實施例8
豐粵占品種的培育
(1) 2000年早季在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以豐絲占為母本,粵農 占為父本雜交,得R代種子;其中母本粵農占2003年通過廣東省品種審定。直 鏈淀粉含量高,感稻瘟病,中抗白葉枯病,但大穗高產,與豐絲占有較好互補 性。
(2) 2000年晚季在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大豐基地種植F,代12株,收獲& 代種子;
(3) 2001年早季在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大豐基地種植R代1000株,按照理 想株型模式、適當放寬選擇尺度,選擇大穗型的單株,按照單株收獲F:,代種子;
(4) 2001年晚季在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大豐基地將F:,代種子按照每株種植 成小區,每小區種植100株,孕穗期時,接種白葉枯病菌進行白葉枯病抗性鑒 定,同時將F3植株種植在稻瘟病高發地區,進行稻瘟病抗性鑒定,成熟期時, 首先比較株系的豐產性,確定豐產性好的候選株系,結合稻瘟病抗性和白葉枯 病結果,在豐產性好、抗性好的株系中選擇單株,得F4代種子;
(5) 2002年早季在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大豐基地按株種植Fi代,同時將F4 代種子進行近紅外技術檢測直鏈淀粉含量,孕穗期時,接種白葉枯病菌進行白 葉枯病抗性鑒定,同時將F4植株種植在稻瘟病高發地區,進行稻瘟病抗性鑒定, 成熟期時,首先比較株系的豐產性,確定豐產性候選株系,結合稻瘟病抗性和 白葉枯病結果,在豐產性好、抗性好、直鏈淀粉含量中等或偏低的株系中選擇 單株,得Fs代種子;同時對重點的F4小區進行混合全收,種子加工成精米后用 于食味品質鑒定。
(6) 2002年晚季在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大豐基地按照步驟(5)的方式種植 F5代種子,按照步驟(5)的相同標準和食味品質鑒定結果,選擇單株,得FH
代種子。
(7) 2003年早季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大豐基地按照步驟(5)的方式種植Fs 代種子,按照步驟(5)的相同標準和食味品質鑒定結果,選擇單株,F7代表現 整齊一致,混合收獲,即為育成的水稻新品種,命名為豐粵占。
豐粵占省區試平均產量6336千克/公頃,直鏈淀粉含量16. 6%,膠稠度72 毫米,中抗稻瘟病和白葉枯病。豐粵占從豐絲占遺傳了稻瘟病抗性和低直鏈淀 粉含量特性,整合了粵農占的大穗豐產性,產量比豐絲占提高了 5.21%。 2007 年通過廣東省品種審定。
權利要求
1、一種高效的水稻育種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以水稻品種豐華占或豐絲占為親本,與另一與豐華占或豐絲占性狀互補的品種雜交,得F1代種子;(2)種植F1代種子,按照組合收獲,得F2代種子;(3)種植F2代種子,種植1000~2000株,選擇多穗型、大穗型或多穗和大穗兼顧型的單株,按照單株收獲,得F3代種子;(4)將F3代種子按照單株種植,每小區種植100~200株,同時在稻瘟病高發區種植,每小區12-18株,鑒定材料的稻瘟病抗性;在孕穗期鑒定白葉枯病抗性;選擇多穗型、大穗型或多穗和大穗兼顧型的,并且抗稻瘟病和白葉枯病的株系,并在所選的株系中選擇優良單株,按照單株收獲,得F4代種子;(5)將F4代種子按照單株種植,每小區為100~200株,同時對F4代種子進行直鏈淀粉含量檢測,在孕穗期進行白葉枯病抗性鑒定,在稻瘟病高發區進行稻瘟病抗性鑒定,選擇符合育種目標的綜合農藝性狀優良、抗稻瘟病和白葉枯病、直鏈淀粉含量中等或偏低的株系,然后再從所選株系中選擇優良單株;按照單株收獲,得F5代種子;(6)按照步驟(5)的方式種植F5代種子,按照步驟(5)的相同選擇標準和食味品質鑒定結果選擇單株,混合收獲所選單株種子,即得育成的新品種。
2、 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稻品種是豐華占。
3、 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稻品種是豐絲占。
4、 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所述的與豐華占性狀互補的品種是黃新占、粵豐占、中二軟占、矮秀占、廣超絲苗等品種。
5、 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所述的與豐絲占 互補的品種是茉莉新占、美香占、富清占4號、矮秀占、粵農占、齊粒絲苗等 品種。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高效率的水稻育種方法,屬于水稻育種領域。本發明利用所選核心種質豐華占、豐絲占為主體親本,通過與其遺傳距離較遠的性狀互補的品種雜交,對雜交后代農藝性狀、食味品質和中等直鏈淀粉含量的篩選、稻瘟病抗性和白葉枯病的篩選,進而培育出一系列優質、高產、抗病水稻新品種。本發明育種效率高,縮短了育種時間,節約了育種費用。
文檔編號A01H1/02GK101185420SQ200710303969
公開日2008年5月28日 申請日期2007年12月24日 優先權日2007年12月24日
發明者盧德城, 周少川, 宏 李, 繆若維, 賴穗春, 黃道強 申請人: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