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雜交水稻種植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雜交水稻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0002]提高水稻單位面積產量仍是當今人類需要解決的重大課題之一,而目前技術僅限對優良品種的培育,它包括雜交水稻不育系和保持系分別以優良品種的提高及通過制種技術手段而達到高產,水稻的基因技術研究尚取在初級階段(雜交水稻是指選用兩個在遺傳上有一定差異,同時它們的優良性狀又能互補的水稻品種,進行雜交,生產具有雜種優勢的第一代雜交種,用于生產)。
[0003]現有的雜交水稻的單位面積產量低。此外,現有的雜交水稻通常是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育秧,經過約I個月的時間成秧苗,至5月下旬至6月上旬將秧苗插秧于稻田,生長至10月中、上旬成熟。這樣的生長期間,致使雜交水稻一年僅能種植一季,限制了雜交水稻的種植頻次。
【發明內容】
[0004]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雜交水稻種植方法。
[0005]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0006]一種雜交水稻種植方法,步驟如下:
[0007]步驟a,選種,選擇的種子為再生能力強、抗逆性能好、產量高、米質優的“準兩優608”雜交稻品種;
[0008]步驟b,確定播栽期和播種量:育苗移栽的種植戶的適宜播種時間為每年的3月25日?3月30日,播種量以每畝田1.5公斤為宜,秧齡30-35天;機插秧的種植戶的適宜播種期為每年的3月30日?4月2日,播種量以2公斤播種25?28盤移栽一畝田為宜,秧齡20天左右;直播種植戶的適宜播種期為每年的4月5日?4月8日,播種量每畝2公斤;
[0009]步驟C,在播種完畢后,為加快水稻根系生長、促進分蘗、增強水稻抗逆能力,直播種植戶應選用I公斤高效中微量元素緩釋肥與適量復合肥拌勻后撒施;育苗移栽的種植戶和機插秧的種植戶應選用I公斤高效中微量元素緩釋肥與適量除草劑或分蘗肥拌勻后撒施;
[0010]步驟d,頭季稻分蘗初期,為促進水稻有效分蘗和提高分蘗成穗率,縮短水稻節間長度,增強抗倒伏能力,采用微量元素肥20毫升/畝和高效葉面肥20毫升/畝對水稻葉面進行均勻噴灑;
[0011]步驟e,頭季稻孕穗初期,為保證水稻從孕穗至抽穗揚花正常生長發育,減輕不利氣候對水稻授粉的影響,減少空癟粒和畸形粒的產生,采用抗氧化劑50毫升/畝對水稻葉面進行均勻噴灑;
[0012]步驟f,頭季稻收獲前20天,為增強光合作用,提高灌漿速度和質量,達到提前收獲之目的,采用生理調控劑50毫升/畝對水稻葉面進行均勻噴灑,同時按照傳統田間管理的方式做好除草、水漿管理、病蟲害防控等工作,著重對水稻進行紋枯病的防控,保障再生稻萌發。
[0013]步驟g,頭季稻收獲前10天,為保證頭季稻收獲后,再生芽及時快速萌發,每畝用20公斤尿素趁濕均勻撒施;
[0014]步驟h,頭季稻收獲前5天左右,為機械收獲后,留茬稻樁能及時立起,減少淤泥侵染稻樁,促進再生芽快發多發,增加再生稻產量,需要及時給水稻斷水,保證田塊干爽;
[0015]步驟i,收獲頭季稻,為保障再生芽萌發的數量和質量,收獲時確保水稻留茬高度達到35公分;
[0016]步驟j,頭季稻收獲后5天左右,每畝用5?10公斤尿素對再生芽萌發較差地段、葉色較淡地段進行平衡施肥,保障再生稻生長均勻;
[0017]步驟k,再生稻抽穗揚花前采用灌“跑馬水”方式,干濕交替,以濕為主;灌漿到成熟干濕交替,以干為主,收獲前7天斷水;病蟲害防治根據當地植保部門情報和田間發生具體情況及時進行防治。
[0018]有益效果:本發明不僅簡單易操作,而且由于再生稻生長期間溫差大、不用藥或少用藥,所以產出的米質優,食味極好,保證了糧食的安全;另外,該種植方法使得單季稻區變成雙季稻,極大的提高了雜交水稻的單位面積產量和種植戶的生產效益。
【具體實施方式】
[0019]具體實施例一:
[0020]一種雜交水稻種植方法,步驟如下:
[0021]步驟a,選種,選擇的種子為再生能力強、抗逆性能好、產量高、米質優的“準兩優608”雜交稻品種;
[0022]步驟b,確定播栽期和播種量:育苗移栽的種植戶的適宜播種時間為每年的3月25日?3月30日,播種量以每畝田1.5公斤為宜,秧齡30-35天;
[0023]步驟C,在播種完畢后,為加快水稻根系生長、促進分蘗、增強水稻抗逆能力,育苗移栽的種植戶應選用I公斤高效中微量元素緩釋肥與適量除草劑或分蘗肥拌勻后撒施;
[0024]步驟d,頭季稻分蘗初期,為促進水稻有效分蘗和提高分蘗成穗率,縮短水稻節間長度,增強抗倒伏能力,采用微量元素肥20毫升/畝和高效葉面肥20毫升/畝對水稻葉面進行均勻噴灑;
[0025]步驟e,頭季稻孕穗初期,為保證水稻從孕穗至抽穗揚花正常生長發育,減輕不利氣候對水稻授粉的影響,減少空癟粒和畸形粒的產生,采用抗氧化劑50毫升/畝對水稻葉面進行均勻噴灑;
[0026]步驟f,頭季稻收獲前20天,為增強光合作用,提高灌漿速度和質量,達到提前收獲之目的,采用生理調控劑50毫升/畝對水稻葉面進行均勻噴灑,同時按照傳統田間管理的方式做好除草、水漿管理、病蟲害防控等工作,著重對水稻進行紋枯病的防控,保障再生稻萌發。
[0027]步驟g,頭季稻收獲前10天,為保證頭季稻收獲后,再生芽及時快速萌發,每畝用20公斤尿素趁濕均勻撒施;
[0028]步驟h,頭季稻收獲前5天左右,為機械收獲后,留茬稻樁能及時立起,減少淤泥侵染稻樁,促進再生芽快發多發,增加再生稻產量,需要及時給水稻斷水,保證田塊干爽;
[0029]步驟i,收獲頭季稻,為保障再生芽萌發的數量和質量,收獲時確保水稻留茬高度達到35公分;
[0030]步驟j,頭季稻收獲后5天左右,每畝用5?10公斤尿素對再生芽萌發較差地段、葉色較淡地段進行平衡施肥,保障再生稻生長均勻;
[0031]步驟k,再生稻抽穗揚花前采用灌“跑馬水”方式,干濕交替,以濕為主;灌漿到成熟干濕交替,以干為主,收獲前7天斷水;病蟲害防治根據當地植保部門情報和田間發生具體情況及時進行防治。
[0032]具體實施例二:
[0033]一種雜交水稻種植方法,步驟如下:
[0034]步驟a,選種,選擇的種子為再生能力強、抗逆性能好、產量高、米質優的“準兩優608”雜交稻品種;
[0035]步驟b,確定播栽期和播種量:機插秧的種植戶的適宜播種期為每年的3月30日?4月2日,播種量以2公斤播種25?28盤移栽一畝田為宜,秧齡20天左右;
[0036]步驟C,在播種完畢后,為加快水稻根系生長、促進分蘗、增強水稻抗逆能力,機插秧的種植戶應選用I公斤高效中微量元素緩釋肥與適量除草劑或分蘗肥拌勻后撒施;
[0037]步驟d,頭季稻分蘗初期,為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