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繁殖和收集寄生性昆蟲的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繁殖和收集昆蟲的裝置,特別涉及一種繁殖和收集寄生性 昆蟲的裝置。
背景技術:
寄生性昆蟲是多種農林害蟲的天敵,大規模人工生產寄生性昆蟲并將其釋放到 田間用以控制害蟲的發生,是進行生物防治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寄生性昆蟲將卵產 在害蟲體內或體外,然后通過孵化的幼蟲汲取害蟲體液或組織,從而最終將害蟲殺 死。
選用寄生性昆蟲來防治農林害蟲,可以避免傳統農藥方法帶來的負面影響,使 生產出來的作物更加天然,也有利于環保。寄生性昆蟲的繁殖和收集是其中的一個 必不可少的環節,也是能否將寄生性昆蟲投入實際應用的關鍵所在。
一直以來,寄生性昆蟲的田間應用存在著許多技術難題。當前采用的收集器主 要是用一玻璃吸瓶,封口處伸出兩根吸管,收集時, 一吸管對準昆蟲,另一吸管對 準人口,通過人的吸氣,將昆蟲吸進玻璃吸瓶內,此收集器使用起來既不方便,又 不衛生,并且效率極低,很難滿足對蟲源的大量需求。與此同時,傳統的繁殖、收 集方法還存在以下諸多弊端
1. 繁殖量小,傳統使用瓶瓶罐罐的方法,容量小,每次繁殖數量受到寄主投 放量的限制,繁殖量不超過100-500頭,僅能用于保種和少量釋放。
2. 寄生不均勻,由于寄主在繁殖空間內的分布不均勻,寄生性昆蟲的尋找寄 主又受到氣流、光線的影響,造成寄生率不高。
3. 以植物為載體提供寄主的繁殖過程中,植物的干縮、發霉腐爛等導致寄主 昆蟲的提前死亡,進而導致子代昆蟲(蜂)數量降低或斷種。
4. 收集時如單純依靠寄生性昆蟲的趨光、趨上特性讓其自然爬入收集的試管 等器具,收集速度較慢且量少,效率低。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繁殖和收集寄生性昆蟲的裝置。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繁殖和收集寄生性昆蟲的裝置,包括繁殖箱體、收集容器
和真空獲得設備;所述繁殖箱體與所述收集容器通過管路相連接,所述收集容器與 所述真空獲得設備通過管路相連接。
為了便于調節箱體內的濕度保證植物正常生長以防止植物過早腐爛和提高收 集效率,可以將所述繁殖箱體的頂面設計為可拆換的網蓋,再在所述網蓋的上方罩 有可拆換的密封蓋。其中,所述網蓋具體可為紗網蓋;所述密封蓋具體可為透明的 倒漏斗形狀的蓋。
在繁殖寄生性昆蟲的過程中,當箱體內的濕度較低時,則在所述網蓋的上方罩 上所述密封蓋,以防止箱體內水分喪失;當箱體內的濕度較高時,則將所述密封蓋 拿走,只留有網蓋以便通風。網蓋保證箱內空氣新鮮,還避免了由于水分的蒸發導 致箱體內壁結露甚至形成水滴的現象。由于寄生性昆蟲在繁殖過程中并不飛翔,不 會從網蓋的孔中逃逸,因此該階段對網蓋的孔徑大小無特別要求。
在收集寄生性昆蟲時,可以根據待收集昆蟲的大小來更換不同孔徑的網蓋,以 其孔徑不允許寄主昆蟲通過為準,然后在網蓋上方罩上所述密封蓋,在箱體四周罩 上黑布罩,并在箱體的上方接通外接光源,以最大程度的利用寄生性昆蟲的趨光性 和向上性,將昆蟲收集到由網蓋和密封蓋圍成的腔體中。網蓋慮去了植物葉片、寄 主昆蟲等其它雜質,同時網蓋的面積比較大,能允許較多的寄生性昆蟲快速的通過 網蓋,從而提高收集效率。
所述連接繁殖箱體與收集容器的管路開口于所述密封蓋腔內。具體可以在所述 密封蓋的頂端設置一個切換管,管路與切換管連接,進而連通密封蓋腔。其中,切 換管具體可為下粗上細的管,其直徑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調整。
為了防止寄主植物過早的萎蔫干枯,延長寄生性昆蟲的寄生時間,可以在所述 繁殖箱體的底部設一可抽拉的水槽,再在水槽的上方設一可拆換的帶孔的隔板與其 相對,為了便于抽拉,可以在水槽的兩側設置手扣。
在實際應用中,可以根據寄主植物的不同特點來選擇培養方式,優選為水培。 如果寄主植物是水培植物,則可在水槽中裝入培養液或者水,然后將植物植株或者 枝條通過隔板上的孔插入水槽內,或者將植物置于育苗杯中后再通過隔板上的孔插 入水槽內,這樣就可以使植物不斷的吸收營養,長期存活不干枯;如果是用植物新 鮮葉片作寄主植物,則先在隔板上放一層吸水材料(如l-2cm厚的海綿)或者只在 隔板孔處放置吸水材料,并在孔處使吸水材料底端延伸出一吸水材料線,使其穿過 有孔隔板末端浸沒在水槽中,或者將吸水材料的一端浸搭在水槽中,然后將新鮮植
物葉片置于有孔隔板上,這樣吸水材料就通過虹吸作用將水分吸上來,從而保證植 物不斷吸收水分。而且在培養過程中水槽中的營養液或水分都可以不斷得到補充。 水槽和隔板的設置使植物能夠不斷的吸收水分,不會很快枯死,這樣寄主昆蟲就可 以在葉片內繼續取食發育,直到寄主昆蟲被寄生并發育到蛹或成蟲階段,為寄生性 昆蟲對受寄昆蟲的寄生提供了充足的時間。
為了使昆蟲寄生均勻,可以在繁殖箱體內設置光源,如可調節的日光燈管等, 具體可設在繁殖箱體內的四個角處,這樣通過調節光源使箱內各部位受光程度均勻 一致,保證寄生性昆蟲在各部位的分布和運動方向沒有集中點,不會造成扎堆現象。 為了進一步使昆蟲寄生均勻,還可以用玻璃來制作繁殖箱體。再加上網蓋的設計就 使得植物葉片的通風、光照條件相同,致使寄生性昆蟲發現每一個寄主昆蟲的機率 是一樣的,很少出現部分寄主隱蔽而漏寄生的現象。
可調節式光源的設計還可以根據繁殖的寄生性昆蟲的不同習性給予不同程度 光照,使用比較靈活。
為了便于取放植物或清理箱內垃圾等,可以在所述繁殖箱體的一側面設置可開 關的門。
為了便于向箱內接蟲,可以在所述繁殖箱體的一側面設有一通孔,孔上罩有可 開關的網門。
上述收集容器可為廣口瓶或者自制的瓶都可以。
在實際應用中,瓶口封閉,如可以用膠塞封閉,塞上可以設置孔,供管路通過 進而與繁殖箱體和真空獲得設備連接。
所述連接收集容器與所述真空獲得設備的管路,在開口于所述收集容器的一端 用網狀物封口;所述網狀物的孔徑不允許待收集昆蟲通過,以免昆蟲被吸入管路中。
上述真空獲得設備具體可以為真空泵或軸流式抽風機等,通過真空獲得設備進
行抽吸,使收集容器內形成負壓環境,使昆蟲更容易從繁殖箱內落入收集容器內, 工作效率高、安全、衛生、簡便。
為了攜帶方便,還可以將所述收集容器和所述真空獲得設備及管路等組裝在一 個箱體中組成一個收集箱體。
上述繁殖箱體和收集箱體的形狀可以是多樣的,如長方體、正方體、球體等, 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選擇。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裝置,具有繁殖量大的優點,例如體積為50X30X45cm
的繁殖箱一次可繁殖寄生性昆蟲2500-5000頭以上;本實用新型裝置還具有寄生效 率高的優點,如通過調節繁殖箱體內的濕度和水槽供水使寄主植物葉片不易干枯, 從而為寄生性昆蟲的寄生提供了充足的時間,再如通過光源的設置使箱體內光照均 勻充分從而使寄生性昆蟲寄生均勻;另外本裝置中的收集結構還具有收集效率高、 安全、衛生、簡便的優點。因此本實用新型裝置簡單實用,適用于多種寄生性昆蟲 的詞養、繁殖、收集和釋放。
圖1為繁殖和收集寄生性昆蟲的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繁殖箱體的分體圖。 圖3為收集箱體的分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本實用新型的繁殖和收集寄生性昆蟲的裝置的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繁殖和收集寄生性昆蟲的裝置的結構如圖1所示,包括繁殖箱體 1和收集箱體14。
繁殖箱體1的結構如圖1和圖2所示
繁殖箱體1是一個50X30X45cm的長方體,其四周是用無色透明玻璃圍成的,
并且用鋁合金邊框鑲邊,底面由塑料等硬質材料制成,底部四角設有支撐腳。箱體 1的一個側面為一個可開關的側門2 (45X30cm),側門2上設有拉手3;箱體l
的另一個側面上設有一接蟲孔7,其上罩有可開關的紗網門,接蟲孔的直徑為10cra, 紗網的孔徑以不允許待收集昆蟲通過為準;箱體1的底部設置一個可抽拉的水槽4 (48X28X8cm),其兩側各設有一手扣5,水槽4通過箱體側面下部的孔洞放置于 箱體內,水槽的大小應和箱體側面下部的孔洞相匹配,以防昆蟲逃逸(當水槽的面 積和繁殖箱體底面的面積一致時,也可以把水槽直接當作繁殖箱體的底面,不再加 設繁殖箱體底面);水槽4上方設置一可拆換的有孔隔板6 (50X30Xlcm),孔數 為50-60個;箱體l的頂面為可拆裝的紗網蓋10 (50X30cm),在收集時,該紗網 蓋的孔徑僅允許待收集昆蟲通過;在紗網蓋10的上方罩有一個可自由拆裝的透明 材質的密封漏斗蓋ll (50X30X20cm),漏斗蓋11的頂端設有一個切換管12,該 管的一端開口于漏斗蓋腔內,另一端與吸蟲管13相連,切換管12的直徑從下往上 由5cm逐漸變成2cm;在箱體l的內部,與側門2相鄰的兩個側面的左右兩側分 別設有光源8,為功率為2-4瓦的可調節的日光燈管,共4個燈管,燈管向外接電
源線9。
收集箱體14的結構如圖1和圖3所示
收集箱體14 (35X30X35cm)為長方體,木質,在箱體底部四角設有支撐腳。 收集箱體14的一側設有可開關的門15 (35X35cm),門上有拉手16,門上有散熱 孔17;箱體14的頂部設有提手18 (10X3cm),還設有通管孔19 (直徑2cm); 箱體14的另一側設有通線孔20;箱體14內部固定收集瓶21 (1000ml的廣口瓶), 瓶口設有穿孔膠塞23 (直徑大于6cm),其上有兩個孔, 一個孔用于接吸蟲管13, 另一個孔用于接吸氣管24;箱體14內部還固定有真空泵22,其上有吸氣筒25和 電源線26;吸蟲管13 (直徑2cm)的一端通過穿孔膠塞23的一個孔插入收集瓶21 內,另一端穿過通管孔19與繁殖箱1的切換管12相連接;吸氣管24 (直徑2cm) 通過穿孔膠塞23的另一個孔插入收集瓶21內,另一端與吸氣筒25相連接,其開 口于收集瓶21的一端有紗網封口,紗網的孔徑不允許待收集昆蟲通過。
本實用新型的裝置適合于多種寄生性昆蟲的繁殖和收集,如膜翅目、雙翅目各 種寄生蜂、寄生蠅的繁殖和收集,具體如枸杞木虱嚙小蜂、枸杞癭螨姬小蜂的繁殖 和收集。
在上述實施例中,繁殖箱體1與水槽4是分離的,此時,繁殖箱體1的底面是 有孔隔板6,繁殖箱體1直接放置在水槽4上。具體是否需要水槽和什么樣的水槽, 可以根據實際飼養的昆蟲而定。
實施例2、利用本實用新型的裝置進行繁殖和收集寄生性昆蟲
1、 將繁殖箱體的光源接通;在水槽中加入營養液或者水;
2、 如果寄主植物是水培植物,則在有孔隔板的孔內插入水培植物的植株或枝 條,或者將水培植物放于育苗杯中后再置于隔板上;然后在植物上接種齡期一致寄 主昆蟲;由接蟲孔接入寄生性昆蟲進行飼養。
如果寄主植物是植物新鮮葉片,則先在有孔隔板的孔上放l-2cm厚海綿,并使 隔板孔處的海綿由底端延伸出一吸水海棉條,穿過隔板上的孔,末端浸沒在水槽中; 然后將新鮮植物葉片置于有孔隔板上;再在植物上接入齡期合適的寄主昆蟲;最后 由接蟲孔接入寄生性昆蟲進行飼養。
3、 在繁殖過程中,繁殖箱體內濕度較小時,則在紗網蓋上罩上漏斗蓋,以防 止水分散失;濕度較大時,則取走漏斗蓋,由紗網蓋進行通風;與此同時調節箱體 內的光源以控制光照。
4、 當寄生性昆蟲進入羽化期時,更換合適的紗網蓋,其孔徑不允許寄主昆蟲 通過,用以過濾掉植物葉片及其它雜質。
5、 加漏斗蓋,連通切換管、吸蟲管及其它收集裝置。
6、 關閉繁殖箱體內光源,且在箱體上罩黑布罩,然后在繁殖箱體頂部外接光源。
7、 接通真空泵電源,使收集瓶內形成負壓環境,通過吸蟲管將寄生性昆蟲吸 入收集瓶。
權利要求1、一種繁殖和收集寄生性昆蟲的裝置,包括繁殖箱體、收集容器和真空獲得設備;所述繁殖箱體與所述收集容器通過管路相連接,所述收集容器與所述真空獲得設備通過管路相連接。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繁殖箱體的頂面為可拆換 的網蓋;所述網蓋的上方罩有可拆換的密封蓋。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收集時,所述網蓋的孔 徑不允許寄主昆蟲通過。
4、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蓋為透明的倒漏斗形 狀的蓋;所述連接繁殖箱體與收集容器的管路開口于所述密封蓋腔內。
5、 根據權利要求l、 2或4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繁殖箱體的底部設 有一可抽拉的水槽;所述水槽的上方設有一可拆換的帶孔的隔板。
6、 根據權利要求l、 2或4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繁殖箱體內設有光源。
7、 根據權利要求l、 2或4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繁殖箱體的一側面 設有可開關的門。
8、 根據權利要求l、 2或4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繁殖箱體的一側面 設有一通孔;所述孔上罩有可開關的網門。
9、 根據權利要求l、 2或4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收集容器與所 述真空獲得設備的管路,在開口于所述收集容器的一端用網狀物封口;所述網狀物 的孔徑不允許所述待收集昆蟲通過。
10、 根據權利要求l、 2或4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獲得設備為 真空泵或抽風機。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繁殖和收集寄生性昆蟲的裝置。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繁殖和收集寄生性昆蟲的裝置,包括繁殖箱體、收集容器和真空獲得設備;所述繁殖箱體與所述收集容器通過管路相連接,所述收集容器與所述真空獲得設備通過管路相連接。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裝置,具有繁殖量大、寄生效率高、收集安全、衛生、簡便、高效的優點,適用于多種寄生性昆蟲的飼養、繁殖、收集和釋放。
文檔編號A01M1/06GK201185613SQ2008200799
公開日2009年1月28日 申請日期2008年4月11日 優先權日2008年4月11日
發明者桐 劉, 劉愛萍, 張禮生, 徐林波, 王俊清, 陳紅印 申請人:中國農業科學院草原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