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半自動移栽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375441閱讀:524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半自動移栽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農用移栽機械技術領域,具體地說,尤其涉及一種用于農 林、園藝、蔬菜等類幼苗移栽的半自動移栽機。
背景技術
目前,蔬菜、園藝、農林等作物幼苗的移栽主要是靠人工進行,要通過劃 線、走穴、挖洞、取苗、載苗、覆土、澆水等多個步驟才能完成。這個工作需 要多個人協作,不僅勞動強度大、效率低,而且難以達到規?;?、標準化的現 代農業種植要求。
大規模的農業種植一般通過移栽機械來進行,現有的移栽機械主要分為全
自動移栽機和半自動移栽機兩類。中國專利ZL 200720123880. 7于2008年1月 23日公開了一種全自動移栽機,該全自動移栽機主要由骨架、汽油機、氣體壓 縮機和壓力儲存罐、自動送盤機構、移栽機械手、電器控制等六大部分構成, 該機雖然能夠實現農作物幼苗的自動移栽,但存在以下方面的缺點
1、 機構復雜,設備對人操控要求高,同時故障率和維護成本相對較高。
2、 成本較高,單體用戶難以接受,大面積推廣有一定局限。
3、 適用面窄,只適用于特定苗盤的移栽,非特定苗盤移栽困難,難以大范 圍推廣。
4、 自重大,需要較大型的拖拉機作為牽引,小型拖拉機無法使用。
5中國專利ZL 200720004461. 1于2008年1月30日公開了一種半自動滾筒 式移栽機,主要由骨架、苗架、打孔機、懸轉滾筒式投秒器、覆土器等部分構
成,該機雖然結構較為簡單,但也存在以下幾方面的不足
1、 打孔與載苗分離進行,苗受回流土影響會歪斜不正。
2、 旋轉式人工投苗器在工作人員的眼前不斷轉動,時間一長會造成視力疲 勞,進而腦眼昏花,會導致苗的漏投或多投。
3、 適應性差,土地的軟硬和粘性地區間差異較大,入土、覆土、栽苗效果 會有很大差異;沒有可調性也難以大面積推廣。
4、 一個載苗裝置只能一個人投苗,效率較低,不利于完成對一塊田地的快 速移栽,影響后期澆水、施肥。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能一次性完成移栽工作、并 且移栽質量可靠的半自動移栽機。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半自動移栽機,包括骨架、牽引架、輪 胎和機械手,其中輪胎位于骨架的兩側邊,并套裝于輪軸上,在骨架的前端固 定牽引架,其關鍵在于所述機械手安裝在骨架的中部,在機械手的主軸上安 裝鏈輪,該鏈輪通過鏈條與中間軸上的中間鏈輪連接,在中間軸上套裝有從動 鏈輪,該從動鏈輪通過鏈條與輪胎輪軸上的主動鏈輪連接;在所述機械手的上 方設置漏斗,該漏斗安裝在投苗架上,投苗架與機械手連接;在所述機械手的 前方安裝前覆土機構,該前覆土機構與骨架連接,并位于牽引架的下方;所述 機械手的后方還安裝有培土輪機構。
采用以上技術方案,在投苗架的旁邊可安裝盛苗架,以盛裝農作物的幼苗,該幼苗由人工投入漏斗中。本實用新型中的牽引架與拖拉機連接,由拖拉機向 移栽機提供牽引力。移栽機在向前行進的過程中,前覆土機構將土鉤起,并輸 送到栽苗的位置,壘成小土堆,為栽苗后的覆蓋提供土壤。輪胎運轉,輪軸上 的主動鏈輪通過鏈條帶動從動鏈輪及中間軸旋轉,中間軸上的中間鏈輪再通過 鏈條帶動機械手的主軸旋轉,機械手承接由漏斗中落下的農作物幼苗,并將它 栽入苗穴中。培土輪機構運動至覆土機構壘起的小土堆時,對壘起的松土進行 擠壓,將幼苗覆蓋,完成培土工作。
本實用新型除投苗由人工完成外,移栽其余的工作如劃線、打穴、栽苗、 覆土等多個步驟都由機械完成,不僅移栽質量可靠,而且能連續穩定作業,工 作效率高;同時,本實用新型還能適應不同土壤條件、育苗方式和栽培模式。
在上述骨架的中部設置有兩個左右并排的機械手,每個機械手的上方均裝 有投苗架,每個機械手的前方安裝一個前覆土機構,后方安裝一個培土輪機構。 以上結構能同時進行兩行幼苗的移栽工作,不僅效率高,而且有利于完成對一 塊田地的快速移栽,以便及時進行后期的澆水、施肥。
上述機械手由主軸、支撐框、傳動盤、入土器、楔形塊、連接塊、主動盤 和偏心盤構成,其中支撐框與骨架鉸連接,主軸通過軸承支承在支撐框上,主 軸的一端伸出支撐框外,且伸出部分上套裝鏈輪;在支撐框內設有兩個左右并 排的傳動盤,傳動盤固定在主軸上,兩傳動盤之間安裝4 6個按圓周均勻分布 的入土器,該入土器與傳動盤相鉸接,與各入土器相配合的楔形塊固定在對應 的傳動盤上;所述主動盤位于其中一個傳動盤的外側,并通過連接塊與該傳動 盤連接,主動盤套裝在偏心盤上,兩者之間通過軸承支承,而偏心盤通過軸承 套裝在主軸上。機械手的主軸旋轉時,帶動兩個傳動盤一起轉動,主動盤隨傳動盤轉動的 同時,繞偏心盤作偏心旋轉。入土器隨傳動盤做一定弧度的往復圓周運動,并 一直保持豎直狀態,當入土器轉動到最高點時,正好承接由漏斗中落下的農作 物幼苗,入土器轉動到最低點時,正好插入苗穴中,同時入土器的上端受楔形 塊擠壓,使入土器的下端口敞開,將幼苗釋放入土中。傳動盤循環旋轉,入土 器就完成接苗栽苗(閉合張開)的循環。
為了提高投苗效率,并保證入土器旋轉到最高點時幼苗正好從漏斗中自動 落出,在上述投苗架上安裝有前后兩個漏斗,漏斗的下端口為前高后低的斜口, 且斜口處安裝蓋板,蓋板的上端與漏斗鉸接,蓋板能將漏斗的下端口密封,所 述蓋板的動作由撥叉機構控制。
上述撥叉機構由橫桿、豎桿、拉簧和撞塊構成,其中橫桿的前、后兩端分 別與前、后兩塊蓋板鉸接,橫桿的中部與豎桿的上端連接,豎桿的中部鉸接在 投苗架上,豎桿的下端與撞塊配合,撞塊固定在機械手的傳動盤上;所述兩塊
蓋板配備兩根拉簧,其中一根拉簧的前端與橫桿的前端連接,該拉簧的后端與 豎桿的上端連接,另一根拉簧的前端與橫桿的后端連接,該拉簧的后端連接在 投苗架上。
撞塊隨傳動盤一起轉動,當撞塊運動到最高點時,撞塊撞擊豎桿的下端, 使豎桿的上端向前擺動,豎桿帶動橫桿向前運動,橫桿將蓋板打開,使幼苗從
漏斗中落出,同時,拉簧被拉長;當撞塊離開豎桿的下端后,在拉簧彈力的作 用下,各部件復位,兩塊蓋板重新將兩個漏斗的下端口密封。以上結構靈活可 靠、自動化程度高,并能保證幼苗的豎立姿勢,精確控制一穴一苗。
在上述投苗架的前、后方各設有一個乘坐椅,該乘坐椅的下端與骨架固定連接。乘坐椅便于投苗工作人員乘坐,以降低投苗的勞動強度。
上述前覆土機構由"L"形懸臂、鉤土盤、滾筒、滾筒軸和支架構成,其中 滾筒軸通過軸承支承在兩個左右并排的支架上,支架的上端與骨架鉸連接,在
滾筒軸的兩端安裝滾筒,該滾筒內設有3 6塊按圓周均勻分布的葉片,并且滾 筒的外側設置鉤土盤,所述鉤土盤套裝在"L"形懸臂的橫臂上,"L"形懸臂的 豎臂與骨架連接。
鉤土盤將土鉤起,并從滾筒的一端送入,在滾筒旋轉時葉片的引導下,從 滾筒的另一端跌落到栽苗的位置,壘成小土堆,為栽苗后的覆蓋提供土壤。鉤 土盤可以通過壓縮彈簧來實現上下浮動,保證進土量的恒定;改變滾筒在滾筒 軸上的軸向位置,可以調節壘土的行距,以適應不同場合的需要。
上述葉片與滾筒的軸向呈15 60°的夾角,鉤土盤與移栽機前進的方向呈 15 60°的夾角。
上述培土輪機構由車輪支撐架、支撐塊、預緊壓簧、連桿和橡膠輪構成, 其中車輪支撐架的上端與機械手支撐框鉸接,在車輪支撐架的下端并排安裝兩 個橡膠輪;所述連桿的下端鉸接在車輪支撐架上,連桿的上端穿過支撐塊,并 與機械手支撐框連接,在連桿上活套預緊壓簧,所述支撐塊固定在機械手支撐 框上。
兩個橡膠輪轉動時,對壘起的松土進行擠壓,將幼苗覆蓋。預緊壓簧對橡 膠輪施加預緊力,使橡膠輪能夠隨地面起伏,以保障培土的順利進行。
為了進一步提高培土效果,上述兩個橡膠輪呈前大后小的"八"字形分布。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能一次性完成移栽工作,不僅連續穩定,而且移栽效果好,基本不需額
9外人工輔助。
2、 適應性強,具有較強的可調性,能適應各種移栽苗、株距行距、土壤條 件等變化。
3、 人性化設計使得人工工作強度低,并且操作容易。
4、 可提高多種人工數量投苗方案,在增加投苗人員和機械手數量時,能成 倍提高工作效率。
5、 可拆卸性強,設備維護簡單;整機重量輕,能使用中小型拖拉機牽引, 使用成本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左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機械手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的左視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中入土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中漏斗及撥叉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中前覆土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中培土輪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10為圖9的左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輪胎3位于骨架1的兩側邊,并套裝于輪軸上,在骨架1前端的主梁上固定牽引架2,該牽引架2可與拖拉機連接,以便由拖拉
機向本實用新型提供牽引力。在骨架l的中部設置有兩個左右并排的機械手4, 每個機械手4的上方均裝有投苗架11,投苗架11上安裝漏斗10;所述每個機 械手4的前方安裝一個前覆土機構,后方安裝一個培土輪機構。
如圖4、圖5和圖6所示,機械手4由主軸4a、支撐框4b、傳動盤4c、入 土器4d、楔形塊4e、連接塊4f、主動盤4g和偏心盤4h構成,其中支撐框4b 與骨架l鉸連接,主軸4a通過軸承支承在支撐框4b上,主軸4a的一端伸出支 撐框4b外,且伸出部分上套裝鏈輪5,該鏈輪5通過鏈條與中間軸6上的中間 鏈輪7連接,中間軸6位于主軸4a的前方,在中間軸6上套裝有從動鏈輪8, 該從動鏈輪8通過鏈條與輪胎3輪軸上的主動鏈輪9連接。兩個左右并排的傳 動盤4c位于支撐框4b內,并固套在主軸4a上,兩傳動盤4c之間安裝4 6個 按圓周均勻分布的入土器4d,該入土器4d由牙嘴殼、軸承、固定螺栓、旋轉軸 和彈簧等部件構成,各部件的結構及連接方式與現有技術相同,在此不做贅述。 所述入土器4d與傳動盤4c相鉸接,與各入土器4d相配合的楔形塊4e固定在 對應的傳動盤4c上。所述主動盤4g位于其中一個傳動盤4c的外側,并通過連 接塊4f與該傳動盤4c連接,主動盤4g套裝在偏心盤4h上,兩者之間通過軸 承支承,而偏心盤4h通過軸承套裝在主軸4a上。
如圖l、圖7所示,在投苗架ll的前、后方各設有一個乘坐椅17,該乘坐 椅17的下端與骨架1固定連接。在每個投苗架11上均安裝有前后兩個漏斗10, 漏斗10的下端口為前高后低的斜口,且斜口處安裝蓋板12,蓋板12的上端與 漏斗10鉸接,蓋板12能將漏斗10的下端口密封,蓋板12的動作由撥叉機構 控制。所述撥叉機構由橫桿13、豎桿14、拉簧15和撞塊16構成,其中橫桿13的前、后兩端分別與前、后兩塊蓋板12鉸接,橫桿13的中部與豎桿14的上端
連接,豎桿14的中部鉸接在投苗架11上,豎桿14的下端與撞塊16配合,撞 塊16固定在對應的機械手的傳動盤4c上;所述兩塊蓋板12各自配備一根拉簧 15,其中一根拉簧的前端與橫桿13的前端連接,該拉簧的后端與豎桿14的上 端連接,另一根拉簧的前端與橫桿13的后端連接,該拉簧的后端連接在投苗架 11上。
如圖3、圖8所示,前覆土機構位于牽引架2的下方,由"L"形懸臂18、 鉤土盤19、滾筒20、滾筒軸21和支架22構成,其中滾筒軸21通過軸承支承 在兩個左右并排的支架22上,支架22的上端與骨架1鉸連接,在滾筒軸21的 兩端安裝滾筒20,該滾筒20內設有3 6塊按圓周均勻分布的葉片20a,葉片 20a與滾筒20的軸向呈15 60°的夾角,并且滾筒20的外側設置鉤土盤19, 所述鉤土盤19套裝在"L"形懸臂18的橫臂上,鉤土盤19與移栽機前進的方 向呈15 60°的夾角,而"L"形懸臂18的豎臂與骨架1的主梁連接。
如圖9、圖10所示,培土輪機構由車輪支撐架23、支撐塊24、預緊壓簧 25、連桿26和橡膠輪27構成,其中車輪支撐架23的上端與支撐框4b的尾部 鉸接,在車輪支撐架23的下端并排安裝兩個橡膠輪27,兩個橡膠輪27呈前大 后小的"八"字形分布。所述連桿26的下端鉸接在車輪支撐架23上,連桿26 的上端穿過支撐塊24,并與支撐框4b連接,在連桿26上活套預緊壓簧25,所 述支撐塊24固定在支撐框4b上。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工作的
在投苗架的旁邊可安裝盛苗架(圖中未畫出),以盛裝農作物的幼苗,該幼 苗由人工投入漏斗10中。移栽機在向前行進的過程中,鉤土盤19將土鉤起,并從滾筒20的一端送入,在滾筒20旋轉時葉片20a的引導下,從滾筒20的另 一端跌落到栽苗的位置,壘成小土堆,為栽苗后的覆蓋提供土壤。輪胎3運轉, 輪軸上的主動鏈輪9通過鏈條帶動從動鏈輪8及中間軸7旋轉,中間軸7上的 中間鏈輪6再通過鏈條帶動機械手的主軸4a旋轉,機械手的主軸4a旋轉時, 帶動兩個傳動盤4c 一起轉動,撞塊16隨傳動盤4c運動到最高點時,撞塊16 撞擊豎桿14的下端,使豎桿14的上端向前擺動,豎桿14帶動橫桿13向前運 動,橫桿13將蓋板12打開,使幼苗從漏斗10中落出,同時,拉簧15被拉長; 當撞塊16離開豎桿14的下端后,在拉簧15彈力的作用下,各部件復位,兩塊 蓋板12重新將兩個漏斗10的下端口密封。入土器4d隨傳動盤4c做圓周運動, 并一直保持豎直狀態,當入土器4d轉動到最高點時,正好承接由漏斗10中落 下的農作物幼苗,入土器4d轉動到最低點時,正好插入苗穴中,同時入土器4d 的上端受楔形塊4e擠壓,使入土器4d的下端口敞開,將幼苗釋放入土中。傳 動盤4c循環旋轉,入土器4d就完成接苗栽苗(閉合張開)的循環。兩個橡膠 輪27運動至前覆土機構壘起的小土堆時,對壘起的松土進行擠壓,將幼苗覆蓋, 完成培土工作。
權利要求1、一種半自動移栽機,包括骨架(1)、牽引架(2)、輪胎(3)和機械手(4),其中輪胎(3)位于骨架(1)的兩側邊,并套裝于輪軸上,在骨架(1)的前端固定牽引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械手(4)安裝在骨架(1)的中部,在機械手(4)的主軸(4a)上安裝鏈輪(5),該鏈輪(5)通過鏈條與中間軸(6)上的中間鏈輪(7)連接,在中間軸(6)上套裝有從動鏈輪(8),該從動鏈輪(8)通過鏈條與輪胎(3)輪軸上的主動鏈輪(9)連接;在所述機械手(4)的上方設置漏斗(10),該漏斗(10)安裝在投苗架(11)上,投苗架(11)與機械手(4)連接;在所述機械手(4)的前方安裝前覆土機構,該前覆土機構與骨架(1)連接,并位于牽引架(2)的下方;所述機械手(4)的后方還安裝有培土輪機構。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動移栽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骨架(1)的中部設置有兩個左右并排的機械手(4),每個機械手(4)的上方均裝有投苗架(11),每個機械手(4)的前方安裝一個前覆土機構,后方安裝一個培土輪機構。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自動移栽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械手(4)由主軸(4a)、支撐框(4b)、傳動盤(4c)、入土器(4d)、楔形塊(4e)、連接塊(4f)、主動盤(4g)和偏心盤(4h)構成,其中支撐框(4b)與骨架(1)鉸連接,主軸(4a)通過軸承支承在支撐框(4b)上,主軸(4a)的一端伸出支撐框(4b)夕卜,且伸出部分上套裝鏈輪(5);在支撐框(4b)內設有兩個左右并排的傳動盤(4c),傳動盤(4c)固定在主軸(4a)上,兩傳動盤(4c)之間安裝4 6個按圓周均勻分布的入土器(4d),該入土器(4d)與傳動盤(4c)相鉸接,與各入土器(4d)相配合的楔形塊(4e)固定在對應的傳動盤(4c)上;所述主動盤(4g)位于其中一個傳動盤(4c)的外側,并通過連接塊(4f)與該傳動盤(4c)連接,主動盤(4g)套裝在偏心盤(4h)上,兩者之間通過軸承支承,而偏心盤(4h)通過軸承套裝在主軸(4a)上。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半自動移栽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投苗架(11)上安裝有前后兩個漏斗(10),漏斗(10)的下端口為前高后低的斜口,且斜口處安裝蓋板(12),蓋板(12)的上端與漏斗(10)鉸接,蓋板(12)能將漏斗(10) 的下端口密封,所述蓋板(12)的動作由撥叉機構控制。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半自動移栽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撥叉機構由橫桿(13)、豎桿(14)、拉簧(15)和撞塊(16)構成,其中橫桿(13)的前、后兩端分別與前、后兩塊蓋板(12)鉸接,橫桿(13)的中部與豎桿(14)的上端連接,豎桿(14)的中部鉸接在投苗架(11)上,豎桿(14)的下端與撞塊(16)配合,撞塊(16)固定在機械手的傳動盤(4c)上;所述兩塊蓋板(12)配備兩根拉簧(15),其中一根拉簧的前端與橫桿(13)的前端連接,該拉簧的后端與豎桿(14)的上端連接,另一根拉簧的前端與橫桿(13)的后端連接,該拉簧的后端連接在投苗架(11)上。
6、 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半自動移栽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投苗架(11) 的前、后方各設有一個乘坐椅(17),該乘坐椅(17)的下端與骨架(1)固定連接。
7、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半自動移栽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覆土機構由"L"形懸臂(18)、鉤土盤(19)、滾筒(20)、滾筒軸(21)和支架(22)構成,其中滾筒軸(21)通過軸承支承在兩個左右并排的支架(22)上,支架(22)的上端與骨架(1)鉸連接,在滾筒軸(21)的兩端安裝滾筒(20),該滾筒(20)內設有3 6塊按圓周均勻分布的葉片(20a),并且滾筒(20)的外側設置鉤土盤(19),所述鉤土盤(19)套裝在"L"形懸臂(18)的橫臂上,"L"形懸臂(18)的豎臂與骨架(1)連接。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半自動移栽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葉片(20a)與滾筒(20)的軸向呈15 60°的夾角,鉤土盤(19)與移栽機前進的方向呈15 60°的夾角。
9、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自動移栽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土輪機構由車輪支撐架(23)、支撐塊(24)、預緊壓簧(25)、連桿(26)和橡膠輪(27)構成,其中車輪支撐架(23)的上端與機械手支撐框(4b)鉸接,在車輪支撐架(23)的下端并排安裝兩個橡膠輪(27);所述連桿(26)的下端鉸接在車輪支撐架(23)上,連桿(26)的上端穿過支撐塊(24),并與機械手支撐框(4b)連接,在連桿(26)上活套預緊壓簧(25),所述支撐塊(24)固定在機械手支撐框(4b)上。
10、 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半自動移栽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橡膠輪(27)呈前大后小的"八"字形分布。
專利摘要一種半自動移栽機,機械手安裝在骨架的中部,在機械手的主軸上安裝鏈輪,該鏈輪通過鏈條與中間軸上的中間鏈輪連接,在中間軸上套裝有從動鏈輪,該從動鏈輪通過鏈條與輪胎輪軸上的主動鏈輪連接;在所述機械手的上方設置漏斗,該漏斗安裝在投苗架上,投苗架與機械手連接;在所述機械手的前方安裝前覆土機構,該前覆土機構與骨架連接,并位于牽引架的下方;所述機械手的后方還安裝有培土輪機構。本實用新型除投苗由人工完成外,移栽其余的工作如劃線、打穴、栽苗、覆土等多個步驟都由機械完成,不僅移栽質量可靠,而且能連續穩定作業,工作效率高;同時,本實用新型還能適應不同土壤條件、育苗方式和栽培模式。
文檔編號A01C11/02GK201278637SQ200820100210

公開日2009年7月29日 申請日期2008年10月8日 優先權日2008年10月8日
發明者東 劉, 王永泉, 亮 陳 申請人:重慶北卡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剑阁县| 彭阳县| 安塞县| 东方市| 阿克| 柳河县| 邹城市| 佳木斯市| 金寨县| 昌平区| 延川县| 和林格尔县| 高清| 弋阳县| 古蔺县| 水城县| 浮梁县| 保定市| 江都市| 乌海市| 潮州市| 辛集市| 海丰县| 旬邑县| 蒙阴县| 松潘县| 微博| 隆尧县| 桦南县| 灵宝市| 台州市| 拉萨市| 原阳县| 营山县| 乐平市| 滦南县| 平阴县| 随州市| 伊宁市| 故城县| 南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