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蝦蟹池塘養殖循環水系統的構建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水處理方法,尤其是一種可以在淡水池塘中利用循環水養殖蝦蟹的方法。
背景技術:
Mfi {Eriocheir Sinensis\^\if·貓紙 iMarcrobrachium / i/7/70/7<9/7·^)禾口克氏原螯蝦(Z^oca 如ras chriii)是我國主要的淡水養殖品種,目前已形成了產業化的生產體系。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和養殖密度的提高,飼料投喂量也隨之成倍增加,對水質的污染也日益加重,目前除了用生態養殖技術調控水域生態以外,大量更換水已成為改善池塘水質重要的技術措施,而排出的廢水不但加重了水源水的污染,而且不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近年來國家和地方政府已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限制排污,并限定重要水源的周邊地區在2020 年之前要實現養殖廢水達標排放或循環利用,以保護和節約水資源。為實現這一目標,推廣效率高、投資少和適用性好的養殖廢水處理方法已成當務之急。為解決養殖廢水達標排放或循環利用的問題,目前常見的處理方法有①消毒; ②利用水生植物吸收氮磷;③潑灑生物制劑;④投放螺螄清理池底有機質和殘餌;⑤多級濕地凈化。前4種方法大多存在成本高,效率低或適用性差的問題,多級濕地凈化效果雖然好,但在養殖區大面積配備濕地缺乏可操作性,且多級濕地凈化耗能高,也不經濟。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種蝦蟹池塘養殖循環水系統的構建方法,該方法可以凈化淡水池塘蝦蟹養殖廢水;利用蝦蟹養殖池邊的水溝構建濕地,并通過溢流管或溢流槽與池塘組合成水體微循環系統,溝內和池塘中的擋水板可以延長水的流程, 防止進水與出水發生短路,以提高水處理效果,同時養殖廢水在循環過程中可以經由濕地而得到凈化。按照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一種蝦蟹池塘養殖循環水系統的構建方法,采用以下構建步驟
(1)蝦蟹循環水養殖系統的構建
蝦蟹循環水養殖系統由進水泵、循環泵、循環溝、擋水板、蝦蟹養殖池和水草組成;進水泵用于抽取外河水,其功率為1. 1 - 5. 0千瓦/臺,循環水泵用作水溝和池塘間水循環的動力,其功率為0. 5 — 3. 0千瓦/臺;循環溝內設有非對稱的第一擋水板,蝦蟹養殖池池內設置第二擋水板,蝦蟹養殖池的一端與循環溝相連,循水溝和蝦蟹養殖池內種植水草;水草的覆蓋率為60% — 80% ;
(2)水的循環
由進水泵從外河提水向循環溝和蝦蟹養殖池注水,待水位達到0. 2 — 2. 0米時關閉進水泵1 ;由循環水泵從循環溝的末端向池塘提水,水流從池塘的一端順著第二擋水板隔成的通道流向另一端,水在池塘中循環后通過第一溢水管或溢水槽、第二溢水管或溢水槽、第三溢水管或溢水槽、第四溢水管或溢水槽回流到循環溝,在循環溝內順著第一擋水板隔成的通道流向循環水泵;水在循環流動過程中經水草的吸收、微生物的分解和自然曝氣后得到濕地凈化水流入池塘用于蝦蟹養殖。所述循環溝為長條形,寬為5. 0 — 20米,長為30 — 1000米。所述第一擋水板長度是溝寬的3/5 - 2/3,高度為1. 5 — 2. 5米,第一擋水板的間隔為10 — 60米。所述蝦蟹養殖池為長方形。所述第二擋水板長度是蝦蟹養殖池寬的3/5 - 2/3,高度為1. 5 — 2. 5米,第二擋水板的間隔為20 - 80米。所述第一擋水板或第二擋水板用聚丙烯編織布、玻璃鋼瓦、塑料板、塑料薄膜或鋁箔材料制成,所述第一擋水板或第二擋水板底端埋入泥中20 - 30厘米,頂端比最高水位高出10 — 20厘米,第一擋水板或第二擋水板由竹樁固定,樁距為2 — 5米。所述第二擋水板當循環水泵的功率小于0. 75千瓦時,蝦蟹養殖池內減少第二擋水板數量或不設第二擋水板。所述溢水管或溢水槽是連接循環水溝與蝦蟹養殖池、蝦蟹養殖池與蝦蟹養殖池之間水流循環的通道。所述水草主要有伊樂藻、輪葉黑藻、苦草、馬來眼子菜、菹草、水花生、水葫蘆或浮萍,或由上述幾種水草混合種植,冬春季以耐低溫的伊樂藻為主,夏季以耐高溫的輪葉黑藻和苦草為主。所述蝦蟹養殖是指河蟹、日本沼蝦或克氏原螯蝦的養殖;所述循環水溝內放養日本沼蝦。以增加養殖收益。利用微流水可以刺激蝦蟹蛻殼,加快其生長速度,從而使養成規格和產量得到提高。所述水位在冬春季或水草生長初期以淺水位為宜,在夏季或水草生長旺期以深水位為宜。本發明所提供的方法具有如下優點1、將與蝦蟹養殖池配套的水溝改作循環溝, 不需另建濕地,有利于提高土地和水面和利用率,降低投資成本;2、利用一臺水泵就可以實現蝦蟹養殖池與循環溝的水流循環并自成體系,能耗低;3、利用擋水板構建的水流通道可以防止進水與出水短路并延長水的流程,使循環溝可以達到大面積濕地同樣的凈水效果; 4、由于擋水板的阻隔,可以防止對水流十分敏感的蝦蟹逆水上行后造成局部水體密度過高的問題;5、利用微流水刺激蝦蟹蛻殼,有利于養成大規格商品蝦蟹和提高養殖產量。由于本發明具有上述五大優點,因此,應用本發明進行蝦蟹養殖具有養殖成規格大、產量高和經濟效益好的特點。
圖1為本發明蝦蟹池塘養殖循環水系統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本發明將結合附圖中的實施例作進一步描述
如圖1所示,包括進水泵1、循環水泵2,第一溢水管或溢水槽3、第二溢水管或溢水槽 4、第三溢水管或溢水槽5、第四溢水管或溢水槽6、循環溝7、第一擋水板8、蝦蟹養殖池9、濕地凈化水流入池塘10、池塘養殖廢水流進濕地11、第二擋水板12。實施例一
4本發明的一種蝦蟹池塘養殖循環水系統的構建方法,采用以下構建步驟 (1)蝦蟹循環水養殖系統的構建
蝦蟹循環水養殖系統由水泵、循環溝7、第一擋水板8、蝦蟹養殖池9和水草組成。水泵分為進水泵1和循環泵2兩種,進水泵1用于抽取外河水,其功率為2. 2千瓦/臺,循環水泵2用作水溝和池塘間水循環的動力,其功率為1. 1千瓦/臺。循環溝7為長條形,寬為 8. 0米,長為100米,循環溝7內有非對稱的第一擋水板8,第一擋水板8長度4. 8米,高度為1. 7米,擋水板的間隔為30米。蝦蟹養殖池9為長方形,池內設置第二擋水板12,第二擋水板12長度是池塘寬的2/3,高度為1. 7米,第二擋水板12的間隔為40米。蝦蟹養殖池9 的一端與循環溝7相連,循水溝7和蝦蟹養殖池9內種植水草,水草的覆蓋率為60% - 80%。(2)水的循環
由進水泵1從外河提水向循環溝和池塘注水,待水位達到1. 5米時關閉進水泵1。由循環水泵2從循環溝的末端向池塘提水,水流從池塘的一端順著第二擋水板隔成的通道流向另一端,水在池塘中循環后通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溢水管3、4、5、6回流到循環溝7,在循環溝7內順著第一擋水板隔成的通道流向循環水泵2。水在循環流動過程中經水草的吸收、微生物的分解和自然曝氣后得到凈化,濕地凈化水流入池塘10,池塘養殖廢水流進濕地 11。第一擋水板8、第二擋水板12由聚丙烯編織布制成,底端埋入泥中25厘米,頂端比最高水位高出20厘米。聚丙烯編織布由竹樁固定,樁距為3米。循環溝和池塘中種植的水草為伊樂藻、輪葉黑藻、苦草、水花生、水葫蘆和浮萍等品種,或由上述幾種水草混合種植,冬春季以耐低溫的伊樂藻為主,夏季以耐高溫的輪葉黑藻和苦草為主。冬春季或水草生長初期水位為0.3 — 1.0米,在夏季或水草生長旺期水位為 1. 5 — 2. 0米。在循環水溝內可以放養日本沼蝦,以增加養殖收益。利用微流水可以刺激蝦蟹蛻殼和加快其生長速度,從而使養成規格和產量得到提高。實施例二
本發明的一種蝦蟹池塘養殖循環水系統的構建方法,采用以下構建工藝步驟 (1)蝦蟹循環水養殖系統的構建
蝦蟹循環水養殖系統由水泵、循環溝7、第一擋水板8、蝦蟹養殖池9和水草組成。水泵分為進水泵1和循環泵2兩種,進水泵1用于抽取外河水,其功率為3. 0千瓦/臺,水泵2用作水溝和池塘間水循環的動力,其功率為2. 2千瓦/臺。循環溝7為長條形,寬為10. 0米, 長為200米,溝內有非對稱的第一擋水板8,第一擋水板8長度6. 6米,高度為2. 0米,第一擋水板的間隔為40米。蝦蟹養殖池9為長方形,池內設置第二擋水板12,第二擋水板長度是池塘寬的2/3,高度為2. 0米,第二擋水板的間隔為60米。蝦蟹養殖池9的一端與循環溝 7相連,水溝和池塘內種植水草,水草的覆蓋率為60% - 80%。(2)水的循環
由進水泵1從外河提水向循環溝和池塘注水,待水位達到1. 8米時關閉進水泵1。由循環水泵2從循環溝的末端向池塘提水,水流從池塘的一端順著第二擋水板12隔成的通道流向另一端,水在池塘中循環后通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溢水槽3、4、5、6回流到循環溝7, 在循環溝7內順著第一擋水板8隔成的通道流向循環水泵2。水在循環流動過程中經水草的吸收、微生物的分解和自然曝氣后得到凈化。第一、第二擋水板8、12由聚丙烯編織布制成,底端埋入泥中25厘米,頂端比最高水位高出20厘米。聚丙烯編織布由竹樁固定,樁距為4米。循環溝和池塘中種植的水草為伊樂藻、輪葉黑藻、苦草、水花生、水葫蘆和浮萍等品種,冬春季以伊樂藻為主,夏季以輪葉黑藻和苦草為主。冬春季或水草生長初期水位為0.3 — 1.0米,在夏季或水草生長旺期水位為 1. 5 — 2. 0米。在循環水溝內可以放養日本沼蝦,以增加養殖收益。利用微流水可以刺激蝦蟹蛻殼和加快其生長速度,從而使養成規格和產量得到提高。實施例三
本發明的一種蝦蟹池塘養殖循環水系統的構建方法,采用以下構建工藝步驟 (1)蝦蟹循環水養殖系統的構建
蝦蟹循環水養殖系統由水泵、循環溝7、第一擋水板8、蝦蟹養殖池9和水草組成。水泵分為進水泵1和循環泵2兩種,進水泵1用于抽取外河水,其功率為2. 2千瓦/臺,循環水泵2用作水溝和池塘間水循環的動力,其功率為1. 1千瓦/臺。循環溝7為長條形,寬為12 米,長為80米,溝內有非對稱的第一擋水板8,第一擋水板長度8. 0米,高度為1. 7米,第一擋水板的間隔為60米。蝦蟹養殖池9為長方形,池內設置第二擋水板12,第二擋水板長度是池塘寬的2/3,高度為1. 7米,第二擋水板的間隔為60米。蝦蟹養殖池9的一端與循環溝 7相連,水溝和池塘內種植水草,水草的覆蓋率為60% - 80%。(2)水的循環
由進水泵1從外河提水向循環溝和池塘注水,待水位達到1. 5米時關閉進水泵1。由循環水泵2從循環溝的末端向池塘提水,水流從池塘的一端順著第二擋水板12隔成的通道流向另一端,水在池塘中循環后通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溢水管3、4、5、6回流到循環溝7, 在循環溝7內順著第一擋水板8隔成的通道流向循環水泵2。水在循環流動過程中經水草的吸收、微生物的分解和自然曝氣后得到凈化。第一、第二擋水板8、12由聚丙烯編織布制成,底端埋入泥中25厘米,頂端比最高水位高出20厘米。聚丙烯編織布由竹樁固定,樁距為3米。循環溝和池塘中種植的水草為伊樂藻、輪葉黑藻、苦草、水花生、水葫蘆和浮萍等品種,冬春季以伊樂藻為主,夏季以輪葉黑藻和苦草為主。冬春季或水草生長初期水位為0.3 — 1.0米,在夏季或水草生長旺期水位為 1. 5 — 2. 0米。在循環水溝內可以放養日本沼蝦,以增加養殖收益。利用微流水可以刺激蝦蟹蛻殼,以加快其生長速度,從而使養成規格和產量得到提高。實施例四
本發明一種蝦蟹池塘養殖循環水系統的構建方法,采用以下構建工藝步驟 (1)蝦蟹循環水養殖系統的構建
蝦蟹循環水養殖系統由水泵、循環溝7、第一擋水板8、蝦蟹養殖池9和水草組成。水泵分為進水泵1和循環泵2兩種,進水泵1用于抽取外河水,其功率為3. 0千瓦/臺,循環水泵2用作水溝和池塘間水循環的動力,其功率為1. 1千瓦/臺。循環溝7為長條形,寬為10 米,長為100米,溝內有非對稱的第一擋水板8,第一擋水板8長度6. 6米,高度為1. 8米,第一擋水板的間隔為40米。蝦蟹養殖池9為長方形,池內設置第二擋水板12,第二擋水板12長度是池塘寬的2/3,高度為1.8米,第二擋水板12的間隔為50米。蝦蟹養殖池9的一端與循環溝7相連,水溝和池塘內種植水草,水草的覆蓋率為60% - 80%。(2)水的循環
由進水泵1從外河提水向循環溝和池塘注水,待水位達到1. 6米時關閉進水泵1。由循環水泵2從循環溝的末端向池塘提水,水流從池塘的一端順著第二擋水板12隔成的通道流向另一端,水在池塘中循環后通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溢水管3、4、5、6或溢水槽回流到循環溝7,在循環溝內順著第一擋水板8隔成的通道流向循環水泵2。水在循環流動過程中經水草的吸收、微生物的分解和自然曝氣后得到凈化。第一、二擋水板8、12由聚丙烯編織布制成,底端埋入泥中25厘米,頂端比最高水位高出20厘米。聚丙烯編織布由竹樁固定,樁距為2. 5米。循環溝和池塘中種植的水草為伊樂藻、輪葉黑藻、苦草、水花生、水葫蘆和浮萍等品種,冬春季以伊樂藻為主,夏季以輪葉黑藻和苦草為主。冬春季或水草生長初期水位為0.3 — 1.0米,在夏季或水草生長旺期水位為 1. 5 — 2. 0米。在循環水溝內可以放養日本沼蝦,以增加養殖收益。利用微流水可以刺激蝦蟹蛻殼,以加快其生長速度,從而使養成規格和產量得到提高。
權利要求
1.一種蝦蟹池塘養殖循環水系統的構建方法,采用以下構建步驟(1)蝦蟹循環水養殖系統的構建蝦蟹循環水養殖系統由進水泵、循環泵、循環溝、擋水板、蝦蟹養殖池和水草組成;進水泵用于抽取外河水,其功率為1. 1 - 5. 0千瓦/臺,循環水泵用作水溝和池塘間水循環的動力,其功率為0. 5 — 3. 0千瓦/臺;循環溝內設有非對稱的第一擋水板,蝦蟹養殖池內設置第二擋水板,蝦蟹養殖池的一端與循環溝相連,循水溝和蝦蟹養殖池內種植水草;水草的覆蓋率為60% - 80% ;(2)水的循環由進水泵從外河提水向循環溝和蝦蟹養殖池注水,待水位達到0. 2 — 2. 0米時關閉進水泵1 ;由循環水泵從循環溝的末端向池塘提水,水流從蝦蟹養殖池的一端順著第二擋水板隔成的通道流向另一端,水在池塘中循環后通過第一溢水管或溢水槽、第二溢水管或溢水槽、第三溢水管或溢水槽、第四溢水管或溢水槽回流到循環溝,在循環溝內順著第一擋水板隔成的通道流向循環水泵;水在循環流動過程中經水草的吸收、微生物的分解和自然曝氣后得到濕地凈化水流入池塘用于蝦蟹養殖。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蝦蟹池塘養殖循環水系統的構建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循環溝為長條形,寬為5. 0 — 20米,長為30 - 1000米。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蝦蟹池塘養殖循環水系統的構建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擋水板長度是溝寬的3/5 - 2/3,高度為1. 5 — 2. 5米,第一擋水板的間隔為10 — 60米。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蝦蟹池塘養殖循環水系統的構建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蝦蟹養殖池為長方形。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蝦蟹池塘養殖循環水系統的構建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擋水板長度是蝦蟹養殖池寬的3/5 - 2/3,高度為1. 5 — 2. 5米,第二擋水板的間隔為 20 - 80 米。
6.如權利要求3或5所述的一種蝦蟹池塘養殖循環水系統的構建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擋水板或第二擋水板用聚丙烯編織布、玻璃鋼瓦、塑料板、塑料薄膜或鋁箔材料制成,所述第一擋水板或第二擋水板底端埋入泥中20 - 30厘米,頂端比最高水位高出10 -20厘米,第一擋水板或第二擋水板由竹樁固定,樁距為2 — 5米。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蝦蟹池塘養殖循環水系統的構建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擋水板當循環水泵的功率小于0. 75千瓦時,蝦蟹養殖池內減少第二擋水板數量或不設第二擋水板。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蝦蟹池塘養殖循環水系統的構建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溢水管或溢水槽是連接循環水溝與蝦蟹養殖池、蝦蟹養殖池與蝦蟹養殖池之間水流循環的通道。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蝦蟹池塘養殖循環水系統的構建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水草主要有伊樂藻、輪葉黑藻、苦草、馬來眼子菜、菹草、水花生、水葫蘆或浮萍,或由上述幾種水草混合種植,冬春季以耐低溫的伊樂藻為主,夏季以耐高溫的輪葉黑藻和苦草為主。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蝦蟹池塘養殖循環水系統的構建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蝦蟹養殖是指河蟹、日本沼蝦或克氏原螯蝦的養殖;所述循環水溝內放養日本沼蝦。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蝦蟹池塘養殖循環水系統的構建方法,采用以下構建步驟包括蝦蟹循環水養殖系統的構建和水的循環;所述蝦蟹循環水養殖系統由進水泵、循環泵、循環溝、擋水板、蝦蟹養殖池和水草組成;循環溝內設有非對稱的第一擋水板,蝦蟹養殖池內設置第二擋水板,蝦蟹養殖池的一端與循環溝相連,循水溝和蝦蟹養殖池內種植水草;水在循環流動過程中經水草的吸收、微生物的分解和自然曝氣后得到濕地凈化水流入池塘用于蝦蟹養殖。本發明可使養殖廢水在循環過程中得到凈化,且所需濕地面積小,投資成本和運行能耗低,養成的蝦蟹規格大,經濟效益顯著。
文檔編號A01K61/00GK102356760SQ20111028527
公開日2012年2月22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3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23日
發明者周鑫, 徐增洪, 水燕, 趙朝陽 申請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