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制備終身核不育水稻及用該終身核不育水稻培育雜交水稻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項發明涉及一種制備終身核不育水稻及用該不育水稻培育雜交水稻的方法。
背景技術:
1970年,袁隆平、李必湖等在海南野生稻中發現一株雄性不育株,1973年實現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復系的三系配套,雜交水稻逐漸得到大面積推廣,為我國糧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但由于受恢保關系的制約,培育新不育系和父本難度大,水稻資源利用率低于 10%。隨著光溫敏核不育水稻的研究成功,大大加快了不育系和強優勢組合的選育速度,超級雜交早稻、超級雜交中稻和超級雜交晚稻相繼育成,大幅度提高了雜交水稻的產量。但光溫敏核不育水稻存在育性不穩定的問題,在雜交制種時會因環境因素的影響,不育系恢復可育性而導致雜交制種失敗,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發明目的有兩個一是提供一種終身核不育水稻的制備方法,旨在解決現有兩系雜交水稻中不育系的育性不穩定,在雜交制種時會因環境因素的影響,不育系恢復可育性而導致雜交制種失敗的問題;二是提供一種用終身核不育水稻培育雜交水稻的方法,以提高對水稻資源利用率,促進選育出更加高產、優質的雜交水稻品種。本發明提供的這種終身核不育水稻的制備方法是用光溫敏核不育系與低溫敏核不育系雜交得到終身核不育水稻。所述光溫敏核不育系與低溫敏核不育系正交和反交均可。本發明培育雜交水稻的方法是用所述終身核不育水稻與任意常規稻雜交,得到雜交水稻。終身核不育水稻的制備方法能提供一種終身核不育水稻,利用這種終身核不育水稻作為雜交水稻的母本應用于水稻雜種優勢利用既可不受恢保關系制約,克服三系法配組不自由的缺點,水稻資源利用率可提高到95%以上,又可確保雜交制種安全,克服兩系法不育系育性不穩定的缺點。利用這種終身核不育水稻作母本,以常規稻作父本雜交所得的雜交水稻都為正常可育,從而擴大了水稻資源的利用率,易于培育高產優質雜交稻。推動雜交水稻安全、持續的發展。
圖1是本發明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由圖1可以看出,本發明的流程如下先用水稻光溫敏核不育系、低溫敏核不育系自交繁殖得到光溫敏核不育系、低溫敏核不育系。然后用光溫敏核不育系與低溫敏核不育系雜交制得終身核不育水稻,正交或反交不受約束,可根據需要而定。再用終身核不育水稻與常規水稻雜交制得雜交Fl代。本發明提供的水稻終身核不育水稻可以與任何常規水稻進行雜交,且雜交Fl代均正常可育。以下是本發明人作的試驗及結果
試驗一用水稻光溫敏核不育系農墾58S以及用農墾58S核不育基因轉育成的7001S、 培矮64S、長光S、師大S等與水稻低溫敏核不育系G0M3S雜交,雜交后代無論在長日高溫條件下或短日低溫條件下,不育株率為100%,花粉為典敗型不育,不育花粉率為99. 99%,為終身核不育。以此終身核不育水稻為母本、常規水稻為父本制備雜交種子,雜交Fl代正常可育。試驗二 用水稻光溫敏核不育系農墾58S以及用農墾58S核不育基因轉育成的 7001S、培矮64S、長光S、師大S等與低溫敏核不育系FS-I以及用該核不育基因轉育成的 FS-2、FS-3、FS-4等雜交,雜交后代無論在長日高溫條件下或短日低溫條件下,不育株率為100%,花粉為典敗型不育,不育花粉率為99. 99%,為終身核不育。以此終身核不育株為母本、常規水稻為父本制備雜交種子,雜交Fl代正常可育。
權利要求
1.一種終身核不育水稻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用光溫敏核不育系與低溫敏核不育系雜交得到終身核不育水稻。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終身核不育水稻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溫敏核不育系與低溫敏核不育系正交和反交均可。
3.一種用權利要求1所述制備方法得到的終身核不育水稻培育雜交水稻的方法,其特征是用所述終身核不育水稻與任意常規稻雜交,得到雜交水稻。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制備終身核不育水稻及用該終身核不育水稻培育雜交水稻的方法。所述終身核不育水稻的制備方法是用光溫敏核不育系與低溫敏核不育系雜交得到終身核不育水稻。培育雜交水稻的方法是用所述終身核不育水稻與任意常規稻雜交,得到雜交水稻。以終身核不育水稻為母本、常規水稻為父本制備雜交種子,雜交F1代均正常可育。該終身核不育水稻應用于水稻雜種優勢利用既可克服兩系法不育系育性不穩定導致雜交制種失敗的缺點;又由于父本選擇范圍大,與三系法相比更易于培育出優質高產的雜交水稻。
文檔編號A01H1/02GK102499065SQ201110356880
公開日2012年6月20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1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11日
發明者戴小軍, 梁滿中, 田煒, 陳良碧 申請人:湖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