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桑黃菌絲的固體發酵培養基及桑黃菌絲的固體發酵培養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桑黃菌人工培養的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桑黃的藥用最早記載于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桑黃味微苦,能利五臟、軟堅、 排毒、止血、活血等?!端幮哉摗分杏涊d,桑黃味微苦,性寒,在我國傳統中藥中用于治療痢疾、盜汗、血崩、血淋、臍腹澀痛、脫肛瀉血、帶下、閉經。據報道,桑黃是目前抗腫瘤能力最高的藥用真菌,桑黃的抗癌功能最早于1968年被日本學者Uekawa等發現,研究表明桑黃野生子實體的提取物對小鼠肉瘤S180的抑制率為96. 7%,后來研究表明桑黃子實體多糖及桑黃菌絲多糖均具有抗癌作用。2006年劉海燕等的研究結果表明桑黃粗多糖高、中、低劑量組對小鼠S180肉瘤均有抑制作用,能明顯提高荷瘤小鼠的腹腔巨噬細胞吞噬指數與吞噬率、外周血淋巴細胞轉化率及血清溶血素水平,并能提高血清中細胞因子TFN — γ含量。張海英學者等的研究發現,桑黃靈芝UE-21 (從真菌桑黃與靈芝中提取的多糖組成的復方制劑)多糖對人卵巢癌細胞和人肝癌細胞基質金屬蛋白酶22和基質金屬蛋白酶四的表達均有抑制作用,并具一定的量效關系。桑黃靈芝UE-21多糖在體外可抑制腫瘤細胞基質金屬蛋白酶的表達,為其抗腫瘤侵襲作用提供實驗依據?,F代研究表明桑黃子實體除含有多糖外,還含有黃酮及其衍生物、香豆素類、甾醇類、氨基酸等化合物;相關藥理研究表明桑黃子實體的熱水提取物在抗腫瘤、抗發炎、抗氧化、抗突變、提高免疫力等方面具有顯著功效尤其是抗腫瘤方面。隨著桑黃開發利用的發展,野生桑黃資源的儲備越來越少,因此發展人工桑黃生產是當前研究和開發的一大熱點。目前開展的桑黃培養主要包括獲得菌絲體的液體深層發酵培養以及袋料栽培,但是由于液體發酵培養菌絲產量較低,人工袋料栽培獲得子實體培養周期較長。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是提出一種可提高桑黃菌絲培養產量和提高黃菌絲的多糖含量的桑黃菌絲的固體發酵培養基。本發明由玉米粉和麩皮組成,玉米粉和麩皮分別占固體發酵培養基總質量的 68 75% 和 25 32%。本發明還提供一種采用以上固體發酵培養基進行發酵培養的方法。本發明包括以下步驟
1)將固體培養基和營養液封裝于培養容器中,于121!高壓滅菌40 60分鐘;
2)接入液體菌種,于環境溫度和避光條件下培養20 30天;
其特點是所述固體培養基由玉米粉和麩皮組成,玉米粉和麩皮分別占固體發酵培養基總質量的68 75%和25 32% ;所述固體培養基和營養液的質量比為1 1. 2 1 1. 4。本發明所述營養液由水、蔗糖、KH2P04、K2HPO4和VB1組成,所述蔗糖、KH2PO4、K2HPO4 和VB1分別占營養液總質量的1. 5 2. 5%、0. 1 0. 2%、0. 1 0. 2%和0. 01 0. 02%。本發明采用常見的價格低廉的原材料(玉米、麩皮)做為桑黃菌絲固體發酵培養基的主要成分,不但可以大量獲得桑黃菌絲體作為野生桑黃的替代品,滿足的市場需求,而且可以提高桑黃多糖、黃酮等活性成分的含量,為保健、醫藥行業提供原料。本發明實現了在較短時間獲得大量桑黃菌體的重要突破,具有低成本高產出的優點,能夠有效地滿足市場對桑黃的大量需求。本發明與現有的人工桑黃培養相比有如下優點
(1)目前桑黃培養主要有液體深層發酵菌絲及袋料栽培子實體。但是由于液體發酵培養菌絲產量較低,人工袋料培養獲得子實體培養周期較長,而本發明實現了在較短培養時間的同時獲得大量桑黃菌體的重要突破。(2)本發明采用固體發酵方法,可以廣口玻璃瓶為發酵用容器,比液體發酵為桑黃菌絲生長提供了一個更有利的生長環境,有利于獲得大量的桑黃菌絲體。(3)采用本發明方法培養的桑黃菌體中多糖和黃酮含量高于每克子實體的粗多糖和黃酮含量。(4)本發明所提供的培養基配方,低成本、工藝簡單,易于投入大規模生產,便于農戶或個人推廣生產。
圖1為培養瓶的俯視圖。圖2為培養瓶的前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1、液體菌種的獲得
(1)液體培養基配方將20g葡萄糖、1. 5g蛋白胨、0. 46gKH2P04、1. OgK2HPO4和 0. 5gMgS04、混均后,調整pH=7. 0,待用。(2)培養基制備將配好的液體培養基分別裝入搖瓶中,每瓶lOOmL,用膜封口, 121°C高壓滅菌20分鐘,再將滅菌好的培養基放入超凈工作臺中,使用臭氧發生器進行滅菌 20min。(3)接種每瓶培養基中接種一塊直徑約5毫米的菌塊O^eBi/ms linteus),操作過程中按無菌操作要求。(4)培養將接種好的菌種靜置一天,第二天放入搖床,培養8 12天,獲得液體菌種,待用。2、固體發酵培養操作步驟
(1)制備營養液分別稱取15 25g蔗糖、1 2g KH2PO4U 2g K2HPO4和0. 1 0. 2g VB1,加入無菌水,定容至1000ml,備用。(2)裝瓶稱取17 18g玉米粉、6 8g麩皮放入每個洗凈的耐高溫高壓的栽培廣口玻璃瓶中,規格瓶口內徑5. 8cm、瓶高10. 7cm、瓶內體積250mL。在每瓶中再加入配制好的營養液40 50mL。用耐高溫高壓的聚丙烯塑料薄膜封住瓶口。用耐高溫的硅膠橡皮圈扎口密封。(3)滅菌將玻璃瓶放入高壓滅菌鍋中,按常規滅菌方法于121 !高壓滅菌40 60分鐘。(4)接種將滅菌后的玻璃瓶冷卻溫度降至30°C以下,放入接種室,對接種室進行紫外燈照射20 30分鐘或臭氧發生器消毒20 30分鐘毒后。在超凈工作臺中按無菌操作要求接入菌種,每瓶接入液體菌種1 2mL。(5)發菌培養將接種后的培養瓶至于恒溫培養箱中進行黑暗避光培養,培養瓶數量較多可置于室內或大棚中進行避光培養。一般培養20 30天即可。如圖1與圖2,可見瓶內有肉黃色桑黃菌絲生成。3、功效實驗
對獲得的桑黃菌絲體檢測其活性成分多糖和黃酮的含量,與桑黃子實體(市售, Phellinus linteus)相比考察其含量的高低。采用苯酚一硫酸法測定粗多糖含量,采用UV法測定總黃酮含量。結果如下表。
權利要求
1.一種桑黃菌絲的固體發酵培養基,其特征在于由玉米粉和麩皮組成,玉米粉和麩皮分別占固體發酵培養基總質量的68 75%和25 32%。
2.一種桑黃菌絲的固體發酵培養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將固體培養基和營養液封裝于培養容器中,于121!高壓滅菌40 60分鐘;2)接入液體菌種,于環境溫度和避光條件下培養20 30天;其特征在于所述固體培養基由玉米粉和麩皮組成,玉米粉和麩皮分別占固體發酵培養基總質量的68 75%和25 32%;所述固體培養基和營養液的質量比為1 1. 2 1 1. 4。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桑黃菌絲的固體發酵培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營養液由水、 蔗糖、KH2PO4, K2HPO4和VB1組成,所述蔗糖、KH2PO4, K2HPO4和VB1分別占營養液總質量的 1. 5 2. 5%、0. 1 0. 2%、0. 1 0. 2% 和 0. 01 0. 02%。
全文摘要
桑黃菌絲的固體發酵培養基及桑黃菌絲的固體發酵培養方法,屬于桑黃菌人工培養的技術領域。本發明以玉米粉、麩皮等為原料配制培養基,用于桑黃菌絲體的固體發酵培養,與目前桑黃菌絲液體發酵及桑黃子實體培養方法相比,該培養方法能夠在經濟、操作方便的同時獲得大量的桑黃菌絲體,且,多糖和黃酮含量高于每克子實體的粗多糖和黃酮含量。
文檔編號C05G3/00GK102491827SQ201110358850
公開日2012年6月13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4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14日
發明者儲呈平, 劉紅錦, 劉芳, 孫道權, 張蘇珍, 王萍, 王道營, 蔣寧, 諸永志, 陳忠立 申請人:江蘇省農業科學院, 鑫緣繭絲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