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灘涂貝類與蝦蟹混合養殖的海水圍塘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水產養殖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灘涂貝類與蝦蟹混合養殖圍塘系統,具體是一種利用尼龍網分隔貝類與蝦蟹養殖區域以保持不同養殖區水域的相對穩定,從而避免在陰雨天貝類生物量比較大時水體中餌料微藻全被消耗,以保證在整個養殖期灘涂貝類都能獲得足夠餌料的混合養殖圍塘體系。
背景技術:
目前海水養殖圍塘中,大多以蝦、蟹、貝混養為主,蝦、蟹類產量占25-30%,其他 70-75%的產量來自于貝類養殖。如何充分利用現存海水圍塘,健康高效提高單位面積水產品特別是貝類的產量和質量,已成為海洋水產養殖業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浮游微藻群落作為蝦、蟹、貝混養為主的海水圍塘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著養殖對象的健康安全性和養殖產量一方面,蝦、蟹的殘餌和糞便起到肥水作用, 促進了水體內微藻的繁殖,提供了養殖貝類的餌料來源;另一方面,貝類攝食了水體微藻后,降低了水體的富營養水平,保證了水體的健康安全性。所以,現在已經出現了有關海水圍塘中蝦蟹貝混養技術,如中國專利文獻數據庫中“一種海水池塘蝦蟹貝立體化精養技術 (CN101347106) ”。但是,由于蝦蟹貝以及餌料微藻群落都生活在一個養殖系統中,在貝類生長比較旺盛的季節遭遇連續陰雨,有可能水體中的餌料微藻被貝類全部攝食,即使天氣馬上晴朗起來因缺少微藻種源,水體中微藻群落也將無法迅速恢復,從而會使得貝類長期處于饑餓狀態,同時由于餌料微藻降低水體富營養水平能力的消失,蝦蟹養殖也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所以有必要建立一種灘涂貝類與蝦蟹混合養殖的海水圍塘系統,使得餌料微藻培養區域跟貝類養殖區域相對隔離開來,并通過日常管理給貝類養殖區域連續供給微藻餌料,避免在陰雨天貝類生物量比較大時水體中餌料微藻全被消耗,以保證在整個養殖期灘涂貝類都能獲得足夠餌料,同時保證蝦蟹養殖有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域生態環境。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保證在整個養殖期灘涂貝類都能獲得足夠餌料,同時保證蝦蟹養殖有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域生態環境的海水圍塘系統。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灘涂貝類與蝦蟹混合養殖的海水圍塘系統,其特征在于整個海水圍塘用尼龍網隔成貝類養殖區和蝦蟹養殖區兩個部分,同時在蝦蟹養殖區域靠近貝類養殖區域一邊安置增氧機。本發明所述蝦蟹養殖區同時具備貝類餌料微藻群落培養功能,水深大于lm。本發明所述貝類養殖區占總圍塘養殖面積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優選三分之一),養殖貝類的涂面水深控制在50-70cm。本發明所述增氧機為葉輪式增氧機,在增氧的同時能夠產生足夠的水流,增氧時水流方向流向貝類養殖區。
本發明開動增氧機的時間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一般每天中午和后半夜開機 l-2h,每次開機要保證整池水流動充分,并使得貝類養殖區水色跟蝦蟹養殖區水色接近。當出現養殖蝦浮頭或者貝類養殖區透明度大于50cm時需立即開動增氧機,一方面補充溶解氧,一方面對貝類養殖區補充餌料微藻。本發明所述的海水圍塘在蝦蟹養殖區域設置進排水閘門,閘門進水口設置防害網,網孔徑小于4mm,當圍塘水環境不能滿足蝦蟹或貝類養殖時能夠及時換水并阻止自然海區中其他生物及雜物進入。本發明用來分隔貝類養殖區和蝦蟹養殖區的尼龍網大部分網孔控制在2_3mm,一方面防止養殖蝦蟹從蝦蟹養殖區進入貝類養殖區鉗食貝類,另一方面可以保持蝦蟹養殖區和貝類養殖區水體的相對穩定,否則如果蝦蟹養殖區與貝類養殖區水體交換良好,在貝類生長旺盛的季節一旦遭遇連續陰雨,有可能整個水體中的餌料微藻均會被貝類全部攝食, 即使天氣再晴朗起來因缺少微藻種源水體中微藻群落也將無法迅速恢復。作為改進,所述的尼龍網靠近增氧機增氧時的水流方向,留出不大于ail寬度設置的網孔直徑為4-5mm,方便開動增氧機時蝦蟹養殖區的水流快速進入貝類養殖區。作為再改進,在蝦蟹養殖區葉輪增氧機外圍2. 8-3. 2米半徑處增加網孔2_3mm的攔蝦用尼龍網,防止增氧時飛轉的葉輪傷害到養殖蝦類,也防止養殖蝦類隨水流沖擊到分隔網上進入貝類養殖區。作為更進一步改進,本系統中的分隔網、攔蝦網和防害網均高出最高水面30cm,每隔半個月對本系統中所有尼龍網上粘附物進行清理。本發明所述的貝類養殖區設置有寬20-30cm深10-20cm深的槽溝,可以將該養殖區再分隔成不同的區域,一方面便于養殖戶在日常管理涂面行走時不會踩到養殖貝類,另一方面不同養殖區塊可以養殖不同品種的灘涂貝類便于日常管理和分不同品種分別收獲。本發明所述的灘涂貝類品種涉及泥蚶、毛蚶、青蛤、縊蟶等,所述蟹為三疣梭子蟹, 所述蝦涉及南美白對蝦、凡納賓對蝦、脊尾白蝦等。本發明所述的蝦蟹養殖過程中,針對不同養殖品種,主要投喂相應品種的商用配合餌料,同時也可投喂部分冰鮮餌料,這些餌料在保證養殖蝦蟹生長足夠的營養外,其殘餌和養殖蝦蟹的糞便可以作為餌料微藻的營養鹽,滿足養殖貝類的餌料需求。作為優選,本發明所用的圍塘面積最好控制在10畝左右,最好是在10畝以下,使用1. 5KW-3KW增氧機,保證開機Ih左右可以使整池水流動充分。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于1)本發明中葉輪式增氧機同時具備兩個功能一是給蝦蟹養殖水體增加溶解氧; 二是給貝類養殖區輸送餌料微藻。2)合適網孔的分隔網也具有兩個功能一是避免養殖蝦蟹對養殖貝類的鉗食;二是將整個池塘分隔成相對獨立的貝類養殖區和蝦蟹養殖區,由于蝦蟹養殖區同時具備貝類餌料培養的功能,可保證在任何氣候條件下蝦蟹養殖區的餌料微藻不可能被貝類消耗盡。 而以前養殖體系中,貝類養殖區和蝦蟹養殖區公用同一水域,在貝類生長旺盛的季節一旦遭遇連續陰雨,有可能整個水體中的餌料微藻均會被貝類全部攝食,即使天氣再晴朗起來因缺少微藻種源水體中微藻群落也將無法迅速恢復,從而將在相當長的時期抑制貝類的正常生長。
3)整體海水圍塘系統更加合理實用,適合貝類養殖和蝦蟹養殖。
圖1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海水圍塘系統的結構平面圖。圖2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海水圍塘系統的側面剖面圖。圖3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海水圍塘系統的正面剖面圖。圖4本發明實施例中蝦蟹養殖區與貝類養殖區的分隔網。其中,A-蝦蟹養殖區,B-貝類養殖區;1-進排水閘門,2-進水口防害網,3-孔徑 2-3mm的分隔網,4-孔徑5mm的分隔網,5-攔蝦網,6-葉輪式增氧機,7-貝類養殖涂面,8-管理用槽溝。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如圖1所示,一種灘涂貝類與蝦蟹混合養殖的海水圍塘系統,包括有蝦蟹養殖區 A、貝類養殖區B,蝦蟹養殖區控制水深大于lm,貝類養殖區涂面水深控制在50-70cm。兩區由孔徑2-3mm的尼龍網3和孔徑5mm的尼龍網4分隔而成,使貝類養殖區占總圍塘養殖面積的三分之一。蝦蟹養殖區建造進排水間門1,并設置葉輪式增氧機6,增氧機6靠近貝類養殖區域一邊;進水口設置孔徑小于4mm的防害進水網2,在增氧機外圍3米半徑處增加網孔2-3mm的攔蝦網5。貝類養殖區用寬25cm深15cm的槽溝8將整個區域分成若干個涂面 7。該系統中的分隔網、攔蝦網和防害網均高出最高水面30cm。本發明實施例中,采用一種灘涂貝類與蝦蟹混合養殖的海水圍塘系統,按照圖1 建造進排水閘門1,安裝進水口防害網2、攔蝦網5、分隔網3、4,建造槽溝8,整理涂面7。以上工作完成后清塘消毒,開進水閘門進自然海水,使蝦蟹養殖區A水深大于lm,貝類養殖區 B涂面水深50-70cm,安裝葉輪式增氧機6。向蝦蟹養殖區A投放蝦苗和蟹苗,按照蝦蟹苗數量每天投喂適量商用配合餌料, 每天中午開機1-池,保證全池水體流轉充分。看天氣情況經過數天培養,當水體透明度小于 30cm時向貝類養殖區投放貝類苗種。整個養殖管理涉及餌料投喂、增氧機開關和換排水。餌料投喂量以稍有剩余為限; 養殖前期可以少換水,當后期發現水體老化,水體顏色一直呈現藍綠色則適當增加換水量, 如果后期換水量增加,可在剛換水后向蝦蟹養殖區域施入適當的氮肥和磷肥補充餌料微藻繁殖所需營養;前期開動增氧機的時間和次數一天一次即可,當后期蝦蟹生長到一定大小, 每天需要在中午和后半夜開動增氧機,并適當延長開機持續時間,而當出現養殖蝦浮頭或者貝類養殖區透明度大于50cm時需立即開動增氧機,一方面補充溶解氧,一方面對貝類養殖區補充餌料微藻。養殖后期注意及時收捕養殖成蝦和養殖成蟹,一般貝類等到冬天蝦蟹收捕結束后再進行采收。
權利要求
1.一種灘涂貝類與蝦蟹混合養殖的海水圍塘系統,其特征在于整個海水圍塘用尼龍網隔成貝類養殖區和蝦蟹養殖區兩個部分,同時在蝦蟹養殖區域靠近貝類養殖區域一邊安置增氧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海水圍塘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蝦蟹養殖區同時具備貝類餌料微藻群落培養功能,水深大于l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海水圍塘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貝類養殖區占總圍塘養殖面積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養殖貝類的涂面水深控制在50-70c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海水圍塘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氧機為葉輪式增氧機, 10畝左右的圍塘功率為1.5KW-3KW,在增氧的同時能夠產生足夠的水流,增氧時水流方向流向貝類養殖區。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海水圍塘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氧機使用方式是開動增氧機的時間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一般每天中午和后半夜開機l_2h,每次開機要保證整池水流動充分,并使得貝類養殖區水色跟蝦蟹養殖區水色接近;當出現養殖蝦浮頭或者貝類養殖區透明度大于50cm時需立即開動增氧機,一方面補充溶解氧,一方面對貝類養殖區補充餌料微藻。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海水圍塘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蝦蟹養殖區域設置進排水閘門,閘門進水口設置防害網,網孔徑小于4mm,當圍塘水環境不能滿足蝦蟹或貝類養殖時能夠及時換水并阻止自然海區中其他生物及雜物進入。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海水圍塘系統,其特征在于用來分隔貝類養殖區和蝦蟹養殖區的所述尼龍網,大部分網孔控制在2-3mm,一方面防止養殖蝦蟹從蝦蟹養殖區進入貝類養殖區鉗食貝類,另一方面可以保持蝦蟹養殖區和貝類養殖區水體的相對穩定;在靠近增氧機增氧時的水流方向,留出不大于an寬度設置的網孔直徑為4-5mm,方便開動增氧機時蝦蟹養殖區的水流快速進入貝類養殖區。
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海水圍塘系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葉輪增氧機外圍 2. 8 3. 2米半徑處增加網孔2-3mm的攔蝦用尼龍網,防止增氧時飛轉的葉輪傷害到養殖蝦類,也防止養殖蝦類隨水流沖擊到粗網孔分隔網上進入貝類養殖區。
9.根據權利要求1或6或7或8所述的海水圍塘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隔網、攔蝦網或防害網,均高出最高水面30cm,每隔半個月需對尼龍網上粘附物進行清理。
10.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海水圍塘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貝類養殖區設置有寬20-30cm深10-20cm深的槽溝,可以將該養殖區再分隔成不同的區域,一方面便于養殖戶在日常管理涂面行走時不會踩到養殖貝類,另一方面不同養殖區塊可以養殖不同品種的灘涂貝類便于日常管理和分不同品種分別收獲。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灘涂貝類與蝦蟹混合養殖的海水圍塘系統,整個海水圍塘用尼龍網隔成貝類養殖區和蝦蟹養殖區兩個部分,同時在蝦蟹養殖區域靠近貝類養殖區域一邊安置增氧機。分隔貝類養殖區和蝦蟹養殖區的尼龍網大部分網孔控制在2-3mm,靠近增氧機方向留出不大于2m寬度設置網孔直徑為4-5mm,一方面防止養殖蝦蟹從蝦蟹養殖區進入貝類養殖區鉗食貝類,另一方面可以保持蝦蟹養殖區和貝類養殖區水體的相對穩定,并方便開動增氧機時蝦蟹養殖區的水流快速進入貝類養殖區補充貝類餌料。本發明結構簡單,建造方便,可避免在陰雨天貝類生物量比較大時水體中餌料微藻全被消耗,能保證在整個養殖期灘涂貝類都能獲得足夠餌料,同時保證蝦蟹養殖有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域生態環境。
文檔編號A01K61/00GK102524155SQ20121004884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29日
發明者嚴小軍, 周海波, 徐善良, 徐正貴, 徐繼林, 楊帆, 邵波 申請人:寧波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