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拋秧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04231閱讀:934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拋秧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農業水稻種植機械,特別涉及一種拋秧機。
背景技術
水稻是南方常見的一種主要農作物,其栽培主要是以拋秧為主。傳統的拋秧方式主要是以人工為主,但是人工拋秧勞動強度大,效率低,秧苗之間的間距和規整度較差,不利于對秧苗的生長。因此人們發明了拋秧機代替了人工拋秧的作業方式,目前市面上存在多種拋秧機,其中以為機動拋秧機為主,但是機動型拋秧機體積較大,難以運用到小規模的農田上,并且燃燒的燃料會給環境帶來污染,最重要的是,由于機動型拋秧機價格昂貴,很難廣泛推廣運用到農村當中。在拋秧工具方面上,我們檢索到了以下一些公開文獻,但是都相應存在一些使用局限性。例如
1、中國專利,申請號CN200810072100.X,名稱一種水稻缽體苗拋秧機,摘要一種水稻缽體苗拋秧機,包括主動輪,包括同步轉動的第一左同步輪和第一右同步輪,其中之一的內側設有驅動其轉動的步進電機;從動輪,包括同步轉動的第二左同步輪和第二右同步輪,二者之間設有朝前的推秧頭和驅動該推秧頭往復運動的氣缸;上述第一左同步輪、第一右同步輪和第二左同步輪、第二右同步輪分別通過左同步帶、右同步帶傳動連接;秧盤,其左右兩端分別定位于所述左同步帶和右同步帶上,該秩盤上設有左右方向排列的鉢槽,鉢槽底部設有與所述推秧頭對應的推秧孔;導秧筒,設于所述從動輪前側下方。但該發明體積較大,很難廣泛推廣運用在小面積的稻田上。
2、中國專利,申請號CN93208896.1,名稱一種機械手式水稻拋秧機,摘要一種機械手式水稻拋秧機,是水稻拋植秧苗的栽種機械。它包括動力底盤架,拋秧機構,秧盤機構和供秧傳動機構。拋秧機構為機械手式,在一轉筒轂上裝有彈性拋秧指;機動秧盤為帶秧缽斗的矩形盤,兩側有傳動孔眼;供秧傳動其縱向為雙作用式,由柱銷式步進機構和棘輪式步進機構的聯動作用完成;秧盤供秧橫向傳動由一個帶圓柱凸輪軸的傳動工作箱進行,該拋秧機結構復雜,維修起來難度較大。3、中國專利,申請號CN95226850. 7名稱離心式水稻拋秧機摘要離心式水稻拋秧機是一種農業機械,用于水稻拋秧作業。該機是由旋轉曲面型甩盤、拖板、機架、牽引裝置、護罩、喂秧斗和秧箱構成。但是該發明采用離心式拋秧,容易對水稻本身產生一定損害,同時會使得拋出的秧苗之間距離不均勻。
這就需要一種制作成本低,體積小,無碳環保,拋秧后秧苗距離均勻適合的拋秧機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不足。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拋秧機,以克服現有技術中拋秧機制作成本高,體積龐大的缺點,達到降低能耗,降低制作成本,方便人工作業目的。
本發明的方案是通過這樣實現的一種拋秧機,包括機架、葉片輪和料倉,所述料倉上大下小,料倉包括頂部的進料口和底部的出料口,所述料倉固定在機架的頂部,弧形的軌道與料倉底面螺接,所述軌道包括軌道頭部、軌道中部和軌道尾部,軌道頭部和軌道尾部比軌道中部寬;所述與葉片輪連接的同心軸上固定有夾秧器,所述夾秧器設置在出料口的下端,所述夾秧器包括夾秧臂和夾秧臂固定座,夾秧臂固定在夾秧臂固定座上,同心軸穿過夾秧臂固定座,并與秧臂固定座固定連接。本發明的工作原理如下將拋秧機拉入稻田中,把秧苗放入料倉中,秧苗堆積到料倉底部,葉片輪通過同心軸帶動夾秧器轉動,夾秧器轉動的過程中,夾秧臂進入到軌道頭部,夾秧臂此時是張開狀態,秧苗正好在夾秧臂的中間,此時夾秧臂進入到軌道的中部,隨著軌道變窄,夾秧臂被軌道夾壓緊,其將秧苗夾起,并順著軌道一起運動;夾秧臂轉動到軌道的尾部,尾部的軌道比中部軌道要寬,夾秧臂也隨之張開并脫離軌道,此時夾秧臂松開秧苗,秧苗落入稻田中,隨著拋秧機一路前行,秧苗不斷的被夾秧臂夾起然后拖入稻田中。以上所述料倉底部位置固定有推秧器,所述的推秧器包括推秧臂和動力臂,動力臂設在料倉外部,位于軌道頭部的上方。所述推秧臂包括連桿A,連桿B和連桿C,所述連桿 A固定在料倉底部,連桿A、連桿B、連桿C和動力臂依次鉸接;所述連桿C和動力臂的鉸接點上設有復位彈簧。所述的動力臂尾部固定有頂板,動力臂和頂板之間的角度為70 130 度。推秧臂的作用是保證落到料倉底部的秧苗能到準確達出料口處。動力臂設在料倉外部,作為推動推秧臂的動力源,推秧臂工作時保證每次只能出來一顆秧苗。裝秧苗時,料倉上大下小,秧苗因重力堆積到料倉底部,其中一顆秧苗落入連桿B和連桿C的前方,當夾秧臂通過軌道的時候,接觸并向前推動動力臂,動力臂上的頂板接觸到連桿B,連桿B和連桿C 彎曲,其將一顆秧苗推至出料口,而另一顆秧苗落在推秧臂上;位于出料口上的秧苗被夾秧臂夾起,當夾秧臂與動力臂脫離接觸后,復位彈簧將動力臂復位,頂板脫離接觸連桿B,此時連桿B和連桿C也復位,位于推秧臂上的秧苗落入連桿B和連桿C的前方。以上所述的軌道頭部和軌道尾部寬度比夾秧臂張開時的寬度寬;所述軌道中部比夾秧臂張開時的寬度窄,比夾秧臂夾緊時的寬度寬。軌道頭部和軌道尾部寬度比夾秧臂張開時的寬度寬,可以保證夾秧臂在張開狀態的時候進出軌道;軌道中部比夾秧臂張開時的寬度窄,比夾秧臂完全夾緊時的寬度寬,能夠保證夾秧臂能夠夾緊秧苗并能順利在軌道運行。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I.本發明結構簡單,制作成本低,體積小巧,環保,便于廣大農村推廣使用。2.本發明播種時,不傷及秧苗,秧苗與秧苗之間的行距和間距均勻,有利于秧苗返青和生長。3.本發明與人工拋秧相比,效率提高4倍以上,可以方便的運用到小塊的稻田上。4.本發明中,通過變夾秧臂數量,可以改變播種秧苗之間的距離,以適應不同稻田與秧苗播種的需要。數量減少,秧苗距離增加,拖行距離越遠。數量曾多,秧苗距離減小,拖行距離越短。


圖I是本發明拋秧機的主視圖;圖2是本發明拋秧機工作時的示意圖3是本發明拋秧機的俯視圖4是本發明拋秧機的側視圖5是本發明拋秧機料倉的結構示意圖6是本發明拋秧機推秧器的俯視圖7是本發明拋秧機推秧器的主視圖8是發明拋秧機軌道的結構示意圖。圖中零部件名稱
機架I、葉片輪2、料倉3、軌道4、同心軸5、夾秧器6、推秧器7 ;
進料口 3. I、出料口 3. 2 ;
軌道頭部4. I、軌道中部4. 2、軌道尾部4. 3 ;
夾秧臂6. I、夾秧臂固定座6. 2 ;
連桿A 7. I、連桿B 7. 2、連桿C 7. 3、動力臂7. 4、頂板7. 5,復位彈簧7. 6。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方式描述本發明拋秧機
實施例I :
如圖1-7所示,本發明中,包括機架I和葉片輪2,料倉3固定安裝在機架I的頂部, 料倉3上大下小,其包括頂部的進料口 3. I和出料口 3. 2,料倉3的底部螺接有弧形的軌道 4,弧形的軌道4包括軌道頭部4. I、軌道中部4. 2和軌道尾部4. 3,軌道頭部4. I和軌道尾
4.3部比軌道中部4. 2寬,與葉片輪2連接的同心軸5上固定有夾秧器6,夾秧器6設置在出料口 3. 2的下端,所述夾秧器6包括夾秧臂6. I和夾秧臂固定座6. I,夾秧器6固定在夾秧臂固定座6. 2上,同心軸5穿過夾秧臂固定座6. 2,并與夾秧臂固定座6. 2固定連接。料倉3底部位置固定有推秧器7,所述的推秧器7包括推秧臂和動力臂7. 4,動力臂7. 4設在料倉外部,位于軌道頭部4. I的上方。推秧臂包括包括連桿A7. 1,連桿B7. 2和連桿C7. 3, 所述連桿A7. I固定在料倉3底部,連桿A7. I、連桿B7. 2、連桿C7. 3和動力臂7. 4次鉸接, 連桿C7. 3與動力臂7. 4的鉸接點固定在料倉3底部,所述連桿C7. 3和動力臂7. 4鉸接點上設有復位彈簧7. 6,動力臂7. 4尾部固定有頂板7. 5,動力臂7. 4和頂板7. 5之間的角度為90。。動力臂7. 4在未被接觸推動時,連桿B7. 2和連桿C7. 3形成一條直線,并與連桿 A7. I成90°角。其中,軌道頭部4. I和軌道尾部4. 3最大寬度為2. 4cm,夾秧臂6. I張開寬度為2cm ;軌道中部4. 2寬度為0. 4cm,夾秧臂6. I完全夾緊時寬度為0. 3cm,所述的夾秧臂6. I由一片彈性鐵皮彎曲而成,類似鑷子狀。操作時,將拋秧機拉入稻田中,把秧苗放入料倉3中,秧苗堆積到料倉3底部,料倉
3上大下小,秧苗因重力堆積到料倉3底部,最底部一顆秧苗下落到連桿B7. 2和連桿C7. 3 的前方,葉片輪2通過同心軸5帶動夾秧器6轉動,夾秧器6轉動的過程中,其夾秧臂6. I 進入到軌道頭部4. 1,夾秧臂6. I此時是張開狀態,夾秧臂6. I接觸并向前推動動力臂7. 4, 動力臂7. 4上的頂板7. 6接觸到連桿B7. 2,連桿B7. 2和連桿C7. 3彎曲,將一顆秧苗推至出料口 3. 2,秧苗正好在夾秧臂6. I的中間;料倉3中的一顆秧苗也落連桿B7. 2和連桿C7. 3 上,在此時夾秧臂6. I進入到軌道中部4. 2,夾秧臂6. I逐漸與動力臂7. 4脫離接觸,復位彈簧7. 6將連桿B7. 2和連桿C7. 3復位形成直線.動力臂7. 4也復位,頂板7. 5脫離接觸連桿B7. 2。此時,位于推秧臂上的秧苗落入連桿B7. 2和連桿C7. 3的前方。隨著軌道4變窄, 夾秧臂6. I被軌道4夾壓緊,其將秧苗夾緊,并順著軌道4 一起運動;夾秧臂6. I轉動到軌道尾部4. 3,軌道尾部4. 3的比軌道中部4. 2要寬,夾秧臂6. I也隨之張開并脫離軌道4,此時夾秧臂6. I松開秧苗,秧苗落入稻田中,隨著拋秧機一路前行,秧苗不斷的被夾秧臂6. I 拖出然后拋入稻田中。本實施例實驗數據如下
采用5個料倉3并聯,并安裝在相應的料倉3下安裝一個對應的夾秧器6,夾秧器6上安裝有6個夾秧臂6. 1,將每個料倉均放入150顆秧苗,將拋秧機在稻田中拖行,大約拖行 37米即將750顆秧苗全部拋入稻田中,每顆秧苗的前后距離約為25公分。實施例2:
與實施例I不同的地方在于,動力臂7. 4和頂板7. 5之間的角度為70° ;軌道頭部 (4. I)和軌道尾部(4. 3)最大寬度為2.4cm,夾秧臂(6. I)張開寬度為2cm ;軌道中部(4. 2) 寬度為0. 4cm,夾秧臂(6. I)完全夾緊時寬度為0. 3cm,其它工作原理與實施例I相同。本實施例實驗數據如下
采用5個料倉3并聯,并安裝在相應的料倉3下安裝一個對應的夾秧器6,夾秧器6上安裝有5個夾秧臂6. 1,將每個料倉均放入150顆秧苗,將拋秧機在稻田中拖行,大約拖行 45米即將750顆秧苗全部拋入稻田中,每顆秧苗的前后距離約為30公分。實施例3:
與實施例I不同的地方在于,動力臂7. 4和頂板7. 5之間的角度為130°,其他工作原理與實施例I相同.軌道頭部(4. I)和軌道尾部(4. 3)最大寬度為2. 4cm,夾秧臂(6. I)張開寬度為2cm ;軌道中部(4. 2)寬度為0. 4cm,夾秧臂(6. I)完全夾緊時寬度為0. 3cm,其它工作原理與實施例I相同。本實施例實驗數據如下
采用5個料倉3并聯,并安裝在相應的料倉3下安裝一個對應的夾秧器6,夾秧器6上安裝有7個夾秧臂6. 1,將每個料倉均放入150顆秧苗,將拋秧機在稻田中拖行,大約拖行 31米即將750顆秧苗全部拋入稻田中,每顆秧苗的前后距離約為21公分。
權利要求
1.一種拋秧機,包括機架(I),葉片輪(2)和料倉(3),所述料倉(3)上大下小,料倉(3) 包括頂部的進料口(3. I)和底部的出料口(3. 2),其特征在于所述料倉(3)固定在機架(I) 的頂部,弧形的軌道(4)與料倉(3)底面螺接,所述軌道(4)包括軌道頭部(4. I)、軌道中部 (4. 2)和軌道尾部(4. 3),軌道頭部(4. I)和軌道尾部(4. 3)比軌道中部(4. 2)的軌道寬; 所述與葉片輪(2)連接的同心軸(5)上固定有夾秧器(6),所述夾秧器(6)設置在出料口 (3. 2 )的下端,所述夾秧器(6 )包括夾秧臂(6. I)和夾秧臂固定座(6. 2 ),夾秧器(6. I)固定在夾秧臂固定座(6. 2)上,同心軸(5)穿過夾秧臂固定座(6. 2),并與秧臂固定座(6. 2)固定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拋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料倉(3)底部位置固定有推秧器(7),所述的推秧器(7)包括推秧臂和動力臂(7. 4),動力臂(7. 4)設在料倉(3)外部,位于軌道頭部(4. I)的上方。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拋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秧臂包括連桿A(7.1),連桿B (7. 2)和連桿C (7. 3),所述連桿A (7. I)固定在料倉(3)底部,連桿A (7. I)、連桿B (7. 2)、 連桿C (7. 3)和動力臂(7. 4)依次鉸接;所述連桿C7. 3)和動力臂(7. 4)的鉸接點上設有復位彈簧(7. 6)。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拋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動力臂(7.4)尾部固定有頂板 (7. 5),動力臂(7. 4)和頂板(7. 5)之間的角度為70 130度。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拋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軌道頭部(4.I)和軌道尾部 (4. 3)寬度比夾秧臂(6. I)張開時的寬度寬;所述軌道中部(4. 2)比夾秧臂(6. I)張開時的寬度窄,比夾秧臂夾(6. I)完全緊時的寬度寬。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一種拋秧機,包括機架(1),葉片輪(2)和料倉(3),所述料倉(3)上大下小,料倉(3)包括頂部的進料口(3.1)和底部的出料口(3.2),其特征在于所述料倉(3)固定在機架(1)的頂部,弧形的軌道(4)與料倉(3)底面螺接,所述軌道(4)包括軌道頭部(4.1)、軌道中部(4.2)和軌道尾部(4.3),軌道頭部(4.1)和軌道尾部(4.3)比軌道中部(4.2)的軌道寬。本發明結構簡單,制作成本低,體積小巧,環保,便于廣大農村推廣使用。
文檔編號A01C11/02GK102577720SQ20121010757
公開日2012年7月18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13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13日
發明者張洪建 申請人:張洪建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桐乡市| 调兵山市| 会宁县| 白玉县| 交城县| 旌德县| 遂川县| 武川县| 塔河县| 颍上县| 佳木斯市| 谢通门县| 景泰县| 韶山市| 乌兰浩特市| 治县。| 沛县| 基隆市| 仙桃市| 西城区| 六枝特区| 新余市| 巴塘县| 贵南县| 登封市| 错那县| 合作市| 永靖县| 榆林市| 高雄县| 黔西| 永靖县| 喜德县| 鄄城县| 万州区| 临洮县| 保康县| 光泽县| 舒兰市| 天水市| 安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