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萵苣栽培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萵苣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萵苣,菊科,萵苣屬,一、二年生草本植物。萵苣可分為葉用和莖用兩類。萵苣的名稱很多,在本草書上稱作“千金菜”,“萵苣”和“石苣”。葉用萵苣又稱春菜、生菜,莖用萵苣又稱萵筍、香筍。我國各地栽培面積萵筍比生菜多。萵筍的肉質嫩,莖可生食、涼拌、炒食、干制或腌潰。生菜主要食葉片或葉球,近年來在各大城市尤其是南方沿海各省的大城市有所發展,成為當前增加花式品種的主要蔬菜。萵苣莖葉中含有萵苣素,味苦,高溫干旱苦味濃,能增強胃液,刺激消化,增進食欲,并具有鎮痛和催眠的作用。萵苣根系淺而密,多分布在20厘米 30厘米土層內。苗期葉片互生于短縮莖上,葉用萵苣葉片數量多而大,以葉片或葉球供食,莖用萵苣隨著植株旺盛生長,短縮莖逐漸伸長和膨大,花芽分化后,莖葉繼續擴展,形成粗壯的肉質莖。萵苣頭狀花序,花黃色,每一花序有花20朵左右,自花授粉,有時也會發生異花授粉。瘦果,果褐或銀白色,附有冠毛。萵苣種子在4度時可以發芽,15度 20度只需3 4天就可發芽,30度以上發芽受阻,高溫期間播種需浸種和低溫催芽。苗期最適溫度為12度 20度,短期可耐零下5度的低溫,莖葉生長時以11度 18度最為適宜。如果日平均溫度達24度以上,夜溫長期在19度以上,易引起未熟抽薹,筍莖細長,失去商品價值。如地表溫度達40度時莖部會被灼傷而死苗。萵苣隨著植株長大,其抗寒力逐漸減弱,抽薹后受凍,莖肉軟綿、糠心,不堪食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之一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萵苣為直根系,入土較淺,根群主要分布在20 30 cm的耕層中,適于在有機質豐富、保水保肥力強的微酸性壤土中栽培。萵苣是需肥較多的作物,在生長初期,生長量和吸肥量均較少,隨生長量的增加,對“三要素”的吸收量也逐漸增大,尤其到結球期吸肥量呈“直線”猛增趨勢。其一生中對鉀需求量最大,氮居中,磷最少。蓮座期和結球期氮對其產量影響最大,結球I個月內,吸收氮素占全生育期吸氮量的84 %。幼苗期缺鉀對萵苣的生長影響最大。萵苣還需鈣、鎂、硫、鐵等中量和微量元素。針對萵苣的需肥特點,施肥應以基肥為主,并掌握好追肥技巧,無論是葉用的還是莖用的,都要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搞好各生育期的按需追肥,以滿足筍莖肥大的需要。栽培時選用土質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作苗芽,施入糞尿,并配施磷肥作基肥,基肥一般每667 m2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4 000 5 000 kg,并摻入過磷酸|丐15 kg,草木灰100 kg ;或每667 m2施餅肥150 kg,過磷酸|丐50 kg和硫酸鉀25 kg。也可每667 m2施用充分腐熟的農家肥3 500 kg,磷酸二銨15 kg。選用飽滿種子,適當稀播,播種后蓋細土一層,再覆草片保濕,經7-8天露芽后,去除草片,追肥2-3次,每分地施糞水50-100公斤或尿素O. 5-1公斤,子葉平展及1-2片真葉時各間苗一次;定植定植前一星期施尿素,拔苗前一天淋水,避免拔苗傷根,大小苗分開定植;行株距為25 X 20厘米,晚熟品種為35 X 25厘米,移植時就帶土護根,定植后澆水追肥,以利迅速還苗和生長;追肥分兩次,第I次在定植后馬上施2 %人糞尿約500 kg,或硫酸銨2 kg對水300 kg澆施,促進移植苗成活,第2次在移植后15 d,每667 m2施10 %人糞尿約600 kg,或硫酸銨4 kg對水600 kg澆施。如土壤肥沃或基肥充足,以后可不再施追肥,而對基肥不足的應增施2次追肥。肥水管理植株小時,少量多次追肥,連座期后,莖開始膨大,應重施追肥,應根據土壤肥力和水分等情況 進行合理的肥水管理;收獲心葉與外葉平時為收獲適期。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將結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的描述;應當理解,優選實施例僅為了說明本發明,而不是為了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選用土質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作苗芽,施入糞尿,并配施磷肥作基肥,基肥一般每667 m2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4 000 5 000 kg,并摻入過磷酸|丐15 kg,草木灰100 kg ;或每667 m2施餅肥150 kg,過磷酸韓50 kg和硫酸鉀25 kg。也可每667 m2施用充分腐熟的農家肥3 500 kg,磷酸二銨15 kg。選用飽滿種子,適當稀播,播種后蓋細土一層,再覆草片保濕,經7-8天露芽后,去除草片,追肥2-3次,每分地施糞水50-100公斤或尿素O. 5-1公斤,子葉平展及1-2片真葉時各間苗一次;定植定植前一星期施尿素,拔苗前一天淋水,避免拔苗傷根,大小苗分開定植;行株距為25 X 20厘米,晚熟品種為35 X 25厘米,移植時就帶土護根,定植后澆水追肥,以利迅速還苗和生長;追肥分兩次,第I次在定植后馬上施2%人糞尿約500 kg,或硫酸銨2 kg對水300 kg澆施,促進移植苗成活,第2次在移植后15d,每667 m2施10 %人糞尿約600 kg,或硫酸銨4 kg對水600 kg燒施。如土壤肥沃或基肥充足,以后可不再施追肥,而對基肥不足的應增施2次追肥。肥水管理植株小時,少量多次追肥,連座期后,莖開始膨大,應重施追肥,應根據土壤肥力和水分等情況進行合理的肥水管理;收獲心葉與外葉平時為收獲適期。
權利要求
1.一種萵苣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育苗選用土質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作苗芽,施入糞尿,并配施磷肥作基肥,選用飽滿種子,適當稀播,播種后蓋細土一層,再覆草片保濕,經7-8天露芽后,去除草片,追肥2-3次,每分地施糞水50-100公斤或尿素O. 5-1公斤,子葉平展及1_2片真葉時各間苗一次; (2)定植定植前一星期施尿素,拔苗前一天淋水,避免拔苗傷根,大小苗分開定植;行株距為25X20厘米,晚熟品種為35 X 25厘米,移植時就帶土護根,定植后澆水追肥,以利迅速還苗和生長; (3)肥水管理植株小時,少量多次追肥,連座期后,莖開始膨大,應重施追肥,應根據土壤肥力和水分等情況進行合理的肥水管理; (4)收獲心葉與外葉平時為收獲適期。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萵苣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基肥一般每667m2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4 000 5 000 kg,并摻入過磷酸|丐15 kg,草木灰100 kg ;或每667 m2施餅肥150 kg,過磷酸鈣50 kg和硫酸鉀25 kg,也可每667 m2施用充分腐熟的農家肥3 500kg,磷酸二銨15 kg。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萵苣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追肥分兩次,第I次在定植后馬上施2 %人糞尿約500 kg,或硫酸銨2 kg對水300 kg澆施,促進移植苗成活,第2次在移植后15 d,每667 m2施10 %人糞尿約600 kg,或硫酸銨4 kg對水600 kg澆施,如土壤肥沃或基肥充足,以后可不再施追肥,而對基肥不足的應增施2次追肥。
全文摘要
一種萵苣栽培方法,栽培時選用土質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作苗芽,施入糞尿,并配施磷肥作基肥,選用飽滿種子,適當稀播,播種后蓋細土一層,再覆草片保濕,經7-8天露芽后,去除草片,追肥2-3次,每分地施糞水50-100公斤或尿素0.5-1公斤,子葉平展及1-2片真葉時各間苗一次,定植前一星期施尿素,拔苗前一天淋水,避免拔苗傷根,大小苗分開定植,心葉與外葉平時為收獲適期。
文檔編號A01G1/00GK102612976SQ201210121910
公開日2012年8月1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25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25日
發明者高健浩 申請人:江蘇田娘農業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