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大葉櫟容器育苗畦面墊施基肥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植物繁育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大葉櫟容器育苗畦面墊施基肥的方法。
背景技術:
大葉櫟(Castanopsis fissa Rehd. et Wils.),別名黧蒴栲、閩粵栲、大葉蒴、裂殼錐、木葉錐栗、裂斗錐等,為殼斗科櫟屬常綠大喬木。分布于我國中亞熱帶以南各省(區)的山區,它適應范圍廣,對立地條件要求不嚴,繁殖容易,萌芽力強,生長快速,生物量高,落葉易腐,近地表層根系發達,有截持降雨,減少地表徑流的作用,適于短輪伐期經營,且具有良好的生態價值,是優良的多種材用樹種,是營造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和紙材兩用林的優良鄉土樹種。培育大葉櫟優質容器苗是大力推廣種植大葉櫟速生豐產林的根本保證,容器育苗的基肥施用是苗木培育的基礎條件,也是決定苗木質量的關鍵因素。傳統的大葉櫟容器育 苗基肥施放技術,是將鈣鎂磷、過磷酸鈣或草木灰等基肥混入基質中。郝海坤、韋曉娟等研究公開的《不同基肥對黎蒴栲容器育苗效果的影響》,西南林業大學學報2011. 31 (S)0實驗是以鈣鎂磷肥、過磷酸鈣、火燒土為基肥,分別和黃心土進行不同質量比的混合,得到15個培育基質。實驗的結果是基質中添加10%火燒土的處理效果最好,苗高為24. 7cm,比對照提高38. 8%,地徑為2. 43mm,比對照提高32. 8% ;當添加火燒土大于20%、過磷酸鈣大于O. 8%、鈣鎂磷肥大于O. 6%時,黎蒴栲苗高生長受到明顯抑制。傳統的基肥施用方法存在的技術問題是費時,費力,工效低;基肥攪拌不均勻,易產生肥害;育苗成本較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針對傳統的基肥施用方法存在的不足,旨在提供一個大葉櫟容器育苗基肥畦面墊施的新方法。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本發明是利用植物吸收礦物質元素是植物蒸藤運動時,礦物質隨著水分子一起向上輸送、且總是由濃度高的一方向濃度低的一方滲透這一原理,在育苗容器袋的下面墊一層基肥,苗木淋水后,基肥溶解釋放出肥效分子、礦物質離子,隨著水分從育苗容器袋小孔一起往上輸送,供給苗木營養,從而促進苗木的生長,具有方法簡單,操作容易,撒施均勻,省時省力,提高工效而又不減少肥料效果的特點。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大葉櫟容器育苗畦面墊施基肥的方法,包括苗床整理、基質裝填、芽苗移栽、苗木培育出圃工序;其待征在于基肥的施放是將育苗基肥施放在育苗畦面上,再將育苗容器安置育苗畦面上,具體操作步驟如下(I)苗床整理苗圃地要深耕細整,耙平、清除草根、石塊、打碎土塊,起畦;(2)基肥施放將一定量的基肥,均勻施放在育苗畦面上;
(3)基質裝填選用黃心土作為基質裝入容器袋,芽苗移栽前一天,清水淋透基質備用;(4)芽苗移栽將按常規方法處理后的種子播在常規的沙床內催芽,覆土 O. 5
I.0cm,待芽苗長至4 6cm高,將芽苗移植于整齊擺放在已墊放有基肥的育苗畦面上的裝有基質的容器杯中,淋足定根水,移苗后I個月內,蓋上薄膜保溫保濕,加蓋一層遮蔭60%的遮蔭網;(5)苗木管理移苗I個月后淋施含有O. 3%復合肥(N、P、K比例各占15%)及O. 1%尿素的混合液,以后每隔20天淋施一次,復合肥濃度分別由O. 3%、0. 4%逐漸增加到O. 6%,淋肥后用清水洗凈葉子,期間保持基質的濕潤,苗木生長后期適量施鉀肥,定期噴殺菌劑防治病害,發現有蟲害時用殺蟲劑噴殺,待苗木高25 40cm,幼苗根系穿出容器杯外并扎入泥土時,移動容器杯進行切根練苗,待苗木生長恢復穩定后可出圃造林。
以上所述的起畦是按苗床高5 15cm、畦面寬100cm、長10 15m的規格起畦,畦面平整,步道寬O. 3 O. 4m。以上所述的基肥為鈣鎂磷肥、炭化木糠和發酵桐麩一種以上,其單獨使用量分別為鈣鎂磷肥90 110g/m2,發酵桐麩700 900g/m2,炭化木糠500 700g/m2。以上所述的發酵桐麩其發酵過程是將干的桐麩餅塊用水充分淋透、拌入少量肥泥或豬糞尿水做菌種、壘成堆,蓋上農膜,四周用泥壓實堆慪自然升溫發酵,堆慪兩個月后發酵桐麩呈松散顆粒狀供施肥使用。以上所述的殺菌劑為多菌靈、3%甲霜二霉靈的綠亨和30%醚菌酯一種以上,按常規方法便用。以上所述的殺蟲劑為10%氯氟氫菊酯的勁步、25%的吡蟲靈和O. 3%苦參堿的甲將軍一種以上,按常規方法便用。本發明相對于現有的技術具有以下優點I、本發明大葉櫟畦面墊基肥容器育苗方法,將育苗基肥直接施放在育苗容器袋下面,方法簡單、操作容易,施肥均勻,省時省力,工效高,育苗成本較低,經濟效益較好。2、采用本方法育苗,利用植物吸收礦物質元素是植物蒸藤運動時,礦物質隨著水分子一起向上輸送、且總是由濃度高的一方向濃度低的一方滲透這一原理,在育苗容器袋的下面墊一層基肥,苗木淋水后,基肥溶解釋放出肥效分子、礦物質離子,隨著水分從育苗容器袋小孔一起往上輸送,供給苗木營養,從而促進苗木的生長,避免幼苗根系直接接觸肥料,減少肥害;并具有不降低肥效、肥力緩慢釋放等特點。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大葉櫟容器育苗畦面墊施基肥的方法進一步描述。實施例I苗圃地深耕細整,耙平、清除草根、石塊、打碎土塊,按苗床高5 8cm、畦面寬100cm、長10 Ilm的規格起畦,畦面平整,步道寬O. 4m,于2月下旬,按100g/m2的量將鈣鎂磷肥均勻撒在平整好的畦面上,用IOX 14cm容器袋裝填純黃心土基質后按16個/行整齊擺放在巳墊施好基肥的畦面,芽苗移栽前一天,清水淋透基質備用。待播在苗床上的幼苗高有3cm時,移栽至容器內,覆土 O. 5 O. 6cm,淋足定根水,移苗后I個月內,蓋上薄膜保溫保濕,加蓋一層遮蔭60%的遮蔭網,定期噴施多菌靈1000倍預防病害,第I個月在按常規方法噴殺菌劑時加O. 2%的磷酸二氫鉀葉面肥以增加營養。移苗I個月后淋施含有O. 3%復合肥(N、P、K比例各占15%)及O. 1%尿素的混合液,以后每隔20天淋施一次,復合肥濃度分別由O. 3%,O. 4%逐漸增加到O. 6%,淋肥后用清水洗凈葉子。期間保持基質的濕潤,苗木生長后期適量加施鉀肥,發現有蟲害時用勁步(10%氯氟氫菊酯)600 800倍噴殺,待苗高35cm以上,苗木根系巳穿出營養杯外并扎入泥土時,移動營養杯進行切根練苗,等苗木恢復穩定后可出圃造林。實施例2苗圃地深耕細整,耙平、清除草根、石塊、打碎土塊,按苗床高9cm 12cm、畦面寬100cm、長12 13m的規格起畦,畦面平整,步道寬O. 3m,于2月下旬,將桐麩和炭化木糠按400g/m2、350g/m2的肥料混合均勻,然后均勻撒在平整好的畦面上,用IOX 14cm容器袋裝填純黃心土基質后按15個/行整齊擺放在巳墊放好基肥的畦面,芽苗移栽前一天,清水淋透基質備用。待播在苗床上的幼苗高有4cm時,移栽至容器內,覆土 O. 7 O. 8cm,淋足定根 水,移苗后I個月內,I個月后淋施含有O. 3%復合肥(N、P、K比例各占16%)及O. 1%尿素的混合液,以后每隔20天淋施一次,復合肥濃度分別由O. 3%,O. 4%逐漸增加到O. 6%,蓋上薄膜保溫保濕,加蓋一層遮蔭65%的遮蔭網,定期噴綠亨4號(3%甲霜二霉靈)殺菌劑預防病害,第I個月在殺菌劑時加O. 2%的磷酸二氫鉀葉面肥以增加營養。淋肥后用清水洗凈葉子。期間保持基質的濕潤,苗木生長后期適量加施鉀肥,發現有蟲害時用25%的吡蟲靈600 800倍噴殺,待苗高25cm以上,苗木根系穿出容器杯外并扎入泥土時,移動容器杯進行切根練苗,等苗木恢復穩定后可出圃造林。實施例3苗圃地深耕細整,耙平、清除草根、石塊、打碎土塊,按苗床高14 15cm、畦面寬100cm、長14 15m的規格起畦,畦面平整,步道寬O. 35m,于2月下旬,將鈣鎂磷肥70g/m2和炭化木糠按200g/m2的肥料混合均勻,然后均勻撒在平整好的畦面上,用10X14cm容器袋裝填純黃心土基質后按15個I行整齊擺放在巳墊放好基肥的畦面,芽苗移栽前一天,清水淋透基質備用。待播在苗床上的幼苗高有5cm時,移栽至容器內,覆土 O. 8 1.0cm,淋足定根水,移苗后I個月內,蓋上薄膜保溫保濕,加蓋一層遮蔭70%的遮蔭網,定期噴30%醚菌酯1000倍液預防病害,第I個月在噴殺菌劑時加O. 2%的磷酸二氫鉀葉面肥以增加營養。移苗I個月后淋施含有O. 3%復合肥(N、P、K比例各占15%)及O. 1%尿素的混合液,以后每隔20天淋施一次,復合肥濃度分別由O. 3%,O. 4%逐漸增加到O. 6%,淋肥后用清水洗凈葉子。期間保持基質的濕潤,苗木生長后期適量加施鉀肥,發現有蟲害時用甲將軍(O. 3%苦參堿)1200 1500倍噴殺,待苗高35 40cm以上、苗木根系穿出容器杯外并扎入泥土時,移動容器杯進行切根練苗,等苗木恢復穩定后可出圃造林。
權利要求
1.一種大葉櫟容器育苗畦面墊施基肥的方法,包括苗床整理、基質裝填、芽苗移栽、苗木培育出圃工序;其待征在于基肥的施放是將育苗基肥施放在育苗畦面上,再將育苗容器安置育苗畦面上,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苗床整理苗圃地要深耕細整,耙平、清除草根、石塊、打碎土塊,起畦; (2)基肥施放將一定量的基肥,均勻施放在育苗畦面上; (3)基質裝填選用黃心土作為基質裝入容器袋,芽苗移栽前一天,清水淋透基質備用; (4)芽苗移栽將按常規方法處理后的種子播在常規的沙床內催芽,覆土0. 5 I. Ocm,待芽苗長至4 6cm高,將芽苗移植于整齊擺放在已墊放有基肥的育苗畦面上的裝有基質的容器杯中,淋足定根水,移苗后I個月內,蓋上薄膜保溫保濕,加蓋一層遮蔭60%的遮蔭網; (5)苗木管理移苗I個月后淋施含有0.3%復合肥(N、P、K比例各占15%)及0. 1%尿素的混合液,以后每隔20天淋施一次,復合肥濃度分別由0. 3%,0. 4%逐漸增加到0. 6%,淋肥后用清水洗凈葉子,期間保持基質的濕潤,苗木生長后期適量施鉀肥,定期噴殺菌劑防治病害,發現有蟲害時用殺蟲劑噴殺,待苗木高25 40cm,幼苗根系穿出容器杯外并扎入泥土時,移動容器杯進行切根練苗,待苗木生長恢復穩定后可出圃造林。
2.根椐權利要求I所述的大葉櫟容器育苗畦面墊施基肥的方法,其待征在于所述的起畦是按苗床高5 15cm、畦面寬100cm、長10 15m的規格起畦,畦面平整,步道寬0. 3 0.4mo
3.根椐權利要求I所述的大葉櫟容器育苗畦面墊施基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肥為鈣鎂磷肥、炭化木糠和發酵桐麩一種以上,其單獨使用量分別為鈣鎂磷肥90 110g/m2,發酵桐麩700 900g/m2,炭化木糠500 700g/m2。
4.根椐權利要求3所述的大葉櫟容器育苗畦面墊施基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發酵桐麩其發酵過程是將干的桐麩餅塊用水充分淋透、拌入少量肥泥或豬糞尿水做菌種、壘成堆,蓋上農膜,四周用泥壓實堆慪自然升溫發酵,堆慪兩個月后發酵桐麩呈松散顆粒狀供施肥使用。
5.根椐權利要求I所述的大葉櫟容器育苗畦面墊施基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殺菌劑為多菌靈、3%甲霜二霉靈的綠亨和30%醚菌酯一種以上,按常規方法便用。
6.根椐權利要求I所述的大葉櫟容器育苗畦面墊施基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殺蟲劑為10%氯氟氫菊酯的勁步、25%的吡蟲靈和0. 3%苦參堿的甲將軍一種以上,按常規方法便用。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大葉櫟容器育苗畦面墊施基肥的方法,其待征在于基肥的施放是將育苗基肥施放在育苗畦面上,再將育苗容器安置育苗畦面上;所述的育苗畦高5~15cm、畦面寬100cm、長10~15m,步道寬0.3~0.4m;所述的基肥為鈣鎂磷肥、炭化木糠和發酵桐麩一種以上,其單獨使用量分別為鈣鎂磷肥90~110g/m2,發酵桐麩700~900g/m2,炭化木糠500~700g/m2。將按常規方法催芽培育高4~6cm的芽苗,移植于整齊擺放在墊施了基肥的育苗畦面上裝有基質的容器杯中。本育苗方法簡單、操作容易,施肥均勻,省時省力工效高,避免幼苗根系直接接觸肥料,減少肥害,并具有不降低肥效,肥力緩慢釋放等特點,育苗成本較低,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文檔編號A01G1/00GK102696391SQ20121022766
公開日2012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3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3日
發明者何琴飛, 彭玉華, 曹艷云, 申文輝, 陸國導, 黃志玲 申請人: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