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蠟質芽孢桿菌在香蕉上的應用技術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蠟質芽孢桿菌在香蕉上的應用技術。
背景技術:
香蕉為芭蕉科(Musaceae)芭蕉屬(Musa)植物,又指其果實,熱帶地區廣泛栽培食用。香蕉味香、富于營養,終年可收獲,在溫帶地區也很受重視。植株結果后枯死,由根狀莖長出的吸根繼續繁殖,每一根株可活多年。近年來,隨著香蕉組培苗工廠化生產的迅速發展,香蕉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復種指數不斷增加,大棚營養杯苗土帶病,苗期發病早,受害嚴重,移栽時直接把線蟲帶入大田,導致香蕉根結線蟲病普遍發生,國內主要分布在廣東、廣西、海南、福建、云南、臺灣等省區。發病率一般達20 % 30 %,嚴重的達60 %以上,減產40 % 60 %,苗期發病則嚴重影響出圃率。同時根結線蟲的侵染還與香蕉束頂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對香蕉生產造成嚴重威脅。香蕉根結線蟲主要為害根部。在細根上形成大大小小的根瘤(根結),在粗根的術端膨大成鼓槌狀或呈縱長彎曲狀,須根少,黑褐色,嚴重時表皮腐爛。切開病根可鏡檢到白色、褐色梨形雌蟲和充滿卵粒的膠質卵囊,受侵部位形成巨型細胞,韌皮部大量組織壞死,木質部特別膨大,導管阻塞。地上部初期癥狀不明顯,一般表現為葉黃,植株矮小,似缺水缺肥狀,后期嚴重者葉片黃化、枯萎,抽蕾困難,果實瘦小,植株早衰。香蕉根結線蟲病由根結線蟲屬的多種線蟲寄生所致,其中以南方根結線蟲和爪哇根結線蟲為優勢種群,在各香蕉產區均有分布。香蕉根結線蟲的寄主范圍很廣,除香蕉外,還侵染柑桔、西瓜、黃瓜、茄子、番茄、芹菜等1000多種植物。香蕉根結線蟲主要以卵、2齡幼蟲及雌蟲在土壤和病根內越冬,以2齡幼蟲侵染香蕉嫩根,寄生于根部皮層與中柱之間,刺激細胞過度生長和分裂,致使根部形成大小不等的根結,幼蟲在根內發育成3、4齡幼蟲和雌、雄成蟲,成熟雌蟲產卵到露在根外的膠質卵囊中,卵囊遇水破裂,卵散落到土壤中,成為再侵染源。病苗和病土是遠距離傳播的主要途徑,水流是近距離傳播的重要媒介,帶病肥料、農具以及人畜活動等是傳病的要素。香蕉根結線蟲病的發生發展與土壤質地、溫度、濕度、前作、香蕉生長期和果園的栽培管理水平有很大關系。一般砂質土發病比粘質土重;溫度在25°C 30°C、土壤濕度在40% 60%病害發生重;前作是番爺、黃瓜、西瓜等感病作物的發病重,前作是水稻、玉米的發病輕;香蕉苗期發病重,成株期發病輕;果園管理粗放,植株抗耐病能力差,發病重。目前在香蕉種植中防治根結線蟲的方法為培育無病苗、輪作、翻耕曬土、化學藥劑防治及在蕉園內混種驅線蟲植物降低根結線蟲的群體數量。香蕉枯萎病從苗期到成株期都能染病,但只在植株將要抽蕾時癥狀才變得明顯。病株開始是在下層葉片及靠外的葉鞘變黃色,先從葉片基部逐漸向上、或從葉緣向中脈遂漸變黃,以后整張葉片變黃、凋萎、下垂,由黃變褐色干枯。有些葉片未變黃即下垂、或雖發黃但不下垂,有的病株是心葉壞死,基部的假莖縱裂,整株葉片均凋萎下垂。切開病株球莖和假莖,里面的維管束呈現紅棕色或褐色斑點狀或線條狀,越近莖基部變色越深,最外層葉鞘的維管束也變褐色。病株的根系最終變黑死亡。主要的防治方法為使用無病種苗、輪作、加強田間管理及使用化學藥劑。目前還沒有利用蠟質芽孢桿菌防治香蕉根結線蟲和枯萎病的報道,因此蠟質芽孢桿菌在香蕉上的使用技術及使用效果是無法預料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的使用技術包括防治范圍、施藥方法、施藥時期等。本發明的防治范圍防治香蕉根結線蟲病、香蕉枯萎病。本發明提供的施藥方法及施藥時期如下首先在香蕉第二次假植前,配制育苗營養土時,用適量蠟質芽孢桿菌兌水30公斤用噴壺均勻地噴入有機肥中,再與土拌勻,然后放入杯中,將苗植入。
在香蕉移栽時每畝用適量蠟質芽孢桿菌兌水20公斤均勻噴到有機肥中,混合均勻成堆,保持5天,然后施入移栽坑(或溝)中。或在挖好的溝或坑里,施有機肥后,每畝用適量的蠟質芽孢桿菌與40-50公斤水稀釋,均勻噴灑到有機肥中,要求肥表面潮濕,然后覆土、移栽。在香蕉抽蕾施有機混合肥時用適量蠟質芽孢桿菌兌水20公斤稀釋,均勻噴到肥料中,與有機肥同時施入。本發明提供的施藥技術用于防治香蕉根結線蟲病和枯萎病,防效可以達到75%以上,增產效果可達20%以上,同時使用農本較低,而且本發明所提供的蠟質芽孢桿菌菌株來源于土壤,在防治病害的同時能有效地改良土壤,同時相對化學藥劑而言,具有環保,無殘留特點。
實施例以下實施例詳細說明了本發明。實施例主要是用來說明本發明,而非用來限制本發明。
藥劑名稱用量或稀釋濃施藥時期根結線蟲防效枯萎病防效%
度%
蠟質芽孢桿菌IO8/毫升香蕉第二次假__植
蠟質芽孢桿菌IO8/毫升移栽前9290
蠟質芽孢桿菌IO8/毫升抽蕾期
3%米樂爾顆粒45 60kg/公移栽前7550
劑頃
權利要求
1.一種蠟質芽孢桿菌在香蕉上的應用技術,其應用技術主要包括防治范圍、施藥方法、施藥時期。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蠟質芽孢桿菌在香蕉上的應用技術,其特征在于防治防治范圍為香蕉根結線蟲病、香蕉枯萎病。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蠟質芽孢桿菌在香蕉上的應用技術,其特征在于施藥方法及施藥時期如下 首先在香蕉第二次假植前,配制育苗營養土時,用適量蠟質芽孢桿菌兌水30公斤用噴壺均勻地噴入有機肥中,再與土拌勻,然后放入杯中,將苗植入。
在香蕉移栽時每畝用適量蠟質芽孢桿菌兌水20公斤均勻噴到有機肥中,混合均勻成堆,保持5天,然后施入移栽坑(或溝)中。或在挖好的溝或坑里,施有機肥后,每畝用適量的蠟質芽孢桿菌與40-50公斤水稀釋,均勻噴灑到有機肥中,要求肥表面潮濕,然后覆土、移栽。
在香蕉抽蕾施有機混合肥時用適量蠟質芽孢桿菌兌水20公斤稀釋,均勻噴到肥料中,與有機肥同時施入。
全文摘要
本發明為一種蠟質芽孢桿菌在香蕉上的應用技術,把蠟質芽孢桿菌與水稀釋后分別于香蕉第二次假植、移栽前及在香蕉抽蕾時施藥,對香蕉的根結線蟲病和枯萎病均達到優異的防治效果,由于蠟質芽孢桿菌為分離自土壤中的活體制劑,相對于化學藥劑,蠟質芽孢桿菌具有使用安全、無污染,無殘留的特點。
文檔編號A01G7/06GK102742448SQ20121026521
公開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30日
發明者尹小根, 張志高 申請人:尹小根, 張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