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野生稻發生技術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控制野生稻發生技術,主要是利用作物騰茬間隙,人為創造田間適宜種子發芽環境(主要是指土埌墑情),誘發田間殘留稻粒發芽、出苗,整地時利用機械旋耕滅茬并覆滅自生稻苗,或采取提前上水泡田(一般泡田時間確保5—7天)實現泡田悶種(芽)來控制野生稻發生,控制野生稻發生的有效控制率比正常不控制田塊高出3000多倍,這樣可以在同一塊田中連年進行直播栽培。該發明簡便易行,能有效地控制野生稻發生,解決直播稻栽培中存在的問題,補充和充實水稻輕簡栽培技術內容。
【專利說明】控制野生稻發生技術
[0001](一)【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控制野生稻發生技術,主要是利用作物騰茬間隙,人為創造田間適宜種子發芽環境,誘發田間殘留稻粒發芽、出苗,整地時利用機械旋耕滅茬并覆滅自生稻苗,或采取提前上水泡田(一般泡田時間確保5— 7天)實現泡田悶種(芽)來控制野生稻發生。這樣可以在同一塊田中連年進行直播稻栽培,持續實現省工、節本、增產、增效。
[0002](二)【背景技術】
水稻是我國和南方地區的重要糧食作物,為確保糧食生產安全,國家出臺了保護耕地、良種補貼、糧食直補等一系列激勵糧食生產政策。在長期的水稻生產實踐中,勞動人民和科技人員積累并創造了多種形式的水稻種植方式,主要有移栽、機插秧、拋秧、直播等。
[0003]近年來,隨著機械化收割田間殘留稻谷增多,加之農村青壯勞動力的轉移、隨著水稻種植方式的改革,為改變農民過去“面朝黃土背朝天”、減輕勞動強度,水稻輕簡栽培技術越來越受到農民的歡迎,尤其是水稻直播栽培技術,可節省大量的用工和農本投入。根據我們調查核算育秧栽培僅育秧和移栽需化費工本1855元/hm2左右,而直播栽培僅需工本550元/hm2左右,節本達1305元/hm2,且勞動強度大大減輕。
[0004]隨著本地區直播稻面積的不斷擴大,且連年種植,稻田中開始出現“非粳似秈、桿粗葉披、株型松散”的野生稻株(又稱異型稻、變異稻、紅稻、稆稻等)。據我們試驗觀察,連續種植2-3年且沒有采取控制措施的田塊,一般野生稻株發生率為15-30%,且逐年加重,個別嚴重田塊達70%。針對這一問題,我們早在幾年前就開始了控制野生稻發生技術的試驗,通過幾年來在本地區的試驗、示范,實踐證明此種技術能有效地控制自生稻的發生,且效果明顯,控制有效率從15-30%下降至1-2%。,從而為直播稻栽培技術的連年應用起到了保障作用。
[0005](三)發明內 容
本發明所依據的理論是:(I)誘發種子發芽。根據種子發芽所需的溫、氣、水條件,人為創造適宜種子發芽環境,促使土瑯殘留種子提早發芽、出苗,結合整地用機械旋耕覆滅;(2)抑制種子發芽。創造限制種子發芽條件,讓殘留種子在泡水無氧條件下產生悶種(芽)。
[0006]本發明所實現的是:在作物騰茬間隙,根據種子發芽對溫、氣、水條件的需求,人為設置條件,誘發或抑制種子發芽能力,最終實現控制野生稻的發生,同時可以確保直播稻栽培技術的連年應用,實現省工、節本、增產、增效。
[0007]本發明的優點是:(I)實施過程在前茬作物收獲后到播種之間,時間較為寬裕,能有效地緩解勞力、季節等矛盾;(2)人為設置誘發或抑制種子發芽的環境條件,誘發的稻粒發芽與出苗相對整齊、抑制時段相對一致,控制野生稻發生效果好;(3)采用此法可以有效控制野生稻發生,確保直播稻能連年種植。
[0008](四)【具體實施方式】
下述的實施舉例僅就
【發明內容】
作進一步闡述,不表明發明的全部內容。
[0009][實施例1]2006年句容市白兔鎮解塘村開始小面積示范直播稻,當年示范一舉取得成功,平均產量9705kg/ hm2,2007年開始面積大幅上升,2008年已達全村面積的93%。連年直播特別是旱直播稻田,野生稻隨著種植年限的增加而逐年加重,2008年絕大多數田塊自生稻株率都達到15-30%,嚴重田塊達70%左右。2009年夏種我們在解塘村進行了控制野生稻發生的示范,總面積9 hm2,其中誘發發芽示范面積4.5 hm2,抑制發芽示范面積4.5hm2。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時在誘發示范區田內上水濕潤土瑯,誘其發芽、出苗,6月上旬播種前用機械旋耕滅苗、滅草,然后播種,播種后按正常方式管理,8月上旬調查,自生稻株率只有1%。;同時在抑制示范區也進行了試驗,5月26日上水(水深以不露田塊高點為宜),5月29日機械旋耕,6月I日平田,6月3日放水,6月5-6日播種,泡田時間8天,8月上旬調查,自生稻株率同樣只有1%。左右。而兩示范區外的對照田塊野生稻株率卻高達28%。
[0010][實施例2]2009年在全市連年直播稻區的7個鎮布設了多個示范區,示范面積近450 hm2,采取同樣的操作方法,8月15日對示范區內的自生稻株率進行了田間調查,結果是自生稻株率完全能控制在I %。左右。
[0011][實施例3]2010年在全市范圍內進一步擴大示范,示范應用面積近1000 hm2,8月11日調查,示范區內的自生稻株率仍然只有近1%。。
[0012]用本發明的技術控制野生稻發生的有效控制率比正常不控制田塊高出3000多
倍,效果非常明顯。
【權利要求】
1.本發明涉及控制野生稻發生技術,其技術特征在于:該技術在作物騰茬間隙,人為創造適宜種子發芽環境,誘發土瑯中殘留稻粒發芽、出苗,或采取泡田悶種(芽)來控制野生稻發生,確保在同一塊田中連年進行直播稻栽培。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野生稻發生技術,充分利用作物騰茬間隙,人為創造田間適宜的土瑯墑情,在適溫和通透的情況下促使田間上年殘留稻粒及早發芽、出苗,同時利用整地時的機械旋耕滅茬并覆滅自生稻苗。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野生稻發生技術,可以在播種前5—7天上水泡田,在泡水的環境中旋耕、整地,泡田時間確保5— 7天,使上年殘留在土瑯中的稻粒在缺氧的條件下無法正常發芽,實現悶種(芽)。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直播稻田自生稻發生方法,可以在同一塊田中連年進行直播稻栽培,持續實現省工、節 本、增產、增效。
【文檔編號】A01M21/00GK103749422SQ201210318206
【公開日】2014年4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20日
【發明者】梁明華 申請人:句容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