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轉Bt基因棉花抗棉鈴蟲性評價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物防治領域,具體地涉及轉Bt基因棉花抗棉鈴蟲性評價方法。
背景技術:
上世紀九十年代棉鈴蟲連年暴發為害,給我國棉花生產帶來巨大威脅,棉花產量損失達40% 60%,局部棉區達80%以上,甚至絕產,全國棉花損失400多億元。1997年轉基因抗蟲棉在我國大面積應用,有效的控制了棉鈴蟲的暴發為害,促進了我國棉花的持續穩定發展。至2006年,全國抗蟲棉面積已達350萬公頃,占我國棉花面積的66%,其中黃河流域抗蟲棉面積占98%以上,河南、河北、山東、安徽等省抗蟲棉實現100%種植。由于轉Bt基因棉的毒素能在棉株內持續表達,但隨著棉花植株的生長和發育,夕卜源蛋白在植株體內的表達量一般呈現逐步下降的趨勢,同時也和棉田棉鈴蟲發生量和危害 程度呈一致的趨勢。棉花苗期、蕾期和花鈴期外源蛋白表達量在不同棉花材料上表現不一致,且下降幅度也不相同,而棉鈴蟲在二代、三代和四代的發生量和聚集程度呈逐步減輕的程度。因此棉花對棉鈴蟲的抗性評價應根據轉基因棉花外源蛋白的表達量特性和棉鈴蟲的發生和危害程度變化進行綜合評價。由于現有的棉花抗棉鈴蟲性生物測定方法,取樣量和接蟲量均很大,費時費工。現有的棉花抗棉鈴蟲性生物測定方法取樣量最少是設重復20片葉片,三次重復,每葉片接5頭試蟲。因為現有的生測方法是以試蟲的死亡率為評判指標,如果接入試蟲5頭,每死I頭試蟲,死亡率為20%,還有其余4頭,則說明該葉片對試蟲的抗性死亡率為20%,如果每葉片只接I頭,則這個葉片的死亡率為100%,即該葉片對試蟲的抗性死亡率為100%,不能正確、客觀的反應葉片對試蟲的抗性程度。本發明的方法是每葉片接I頭試蟲,調查結果時只登記試蟲的生長的齡期,如果試蟲死亡,則齡期記為0,更能體現在逆境條件下,試蟲的生長非正常情況,從而反映除了棉花對棉鈴蟲的抗性程度。此外,二代、三代和四代棉鈴蟲發生期,棉花植株外源Bt殺蟲蛋白表達量均呈現降低的趨勢,而現有的抗性鑒定方法為同一個判定標準,對于后期棉花外源蛋白整體下降造成評價上的誤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發明人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出并完成了本發明。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采樣量少、方法簡便、易操作且客觀的棉花抗棉鈴蟲性評價方法。本發明的棉花抗棉鈴蟲性評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I、棉花抗棉鈴蟲性評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I)在第二代、第三代和第四代棉鈴蟲發生期,分別采集棉花頂部第二片完全展開葉片,以非轉基因棉花品種為對照材料;(2)將采集的新鮮葉片置于實驗盒內;(3)在放有葉片的實驗盒內接棉鈴蟲初孵幼蟲,擰緊盒蓋,置于室溫下;
(4)接蟲后調查棉鈴蟲幼蟲死亡數和齡期;如果試蟲死亡,則齡期記為O ;(5)進行統計分析,計算棉鈴蟲齡期抑制率,以二、三代和四代棉鈴蟲發生期齡期
抑制率為判定抗性級別指標,其中齡期抑制率計算公式如下
(對照材料棉鈴蟲齡期-轉基因棉花品種棉鈴蟲齡期)
齡期抑制率%= - X 100
非轉基因棉花品種棉鈴蟲齡期根據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的抗蚜性鑒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驟(I)在第二代、第三代和第四代棉鈴蟲發生期,分別采集棉花頂部第二片完全展開·葉10片-20片,以非轉基因棉花品種為對照材料;(2)將采集的新鮮葉片置于具有保鮮作用的實驗盒內,每盒一片;(3)在放有葉片的實驗盒內接I頭Id齡棉鈴蟲初孵幼蟲,擰緊盒蓋,置于室溫下;(4)接蟲后第5d調查棉鈴蟲幼蟲死亡數和齡期;如果試蟲死亡,則齡期記為O ;(5)進行統計分析,計算棉鈴蟲齡期抑制率,以二、三代和四代棉鈴蟲發生期齡期抑制率為判定抗性級別指標。例如,根據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抗性級別的判斷標準如下。
齡期抑制率(%)
抗性判定二代棉鈴蟲發生期三代棉鈴蟲發生期四代棉鈴蟲發生期
高抗》95%》80%》60%
抗大于等于75%,小于95% 大于等于60%,小于80% 大于等于40%,小于60%
中抗大于等于55%,小于75% 大于等于40%,小于60% 大于等于20%,小于40%
不抗小于55%小于40%小于20%根據本發明的方法,采樣量相對較少,可以只接I頭棉鈴蟲,既可以省工,也省試蟲,相當于省工省時。本發明的方法從二代、三代和四代棉鈴蟲發生期單獨進行評價,能準確反應棉花生長發育過程中外源蛋白抗棉鈴蟲的作用和效果,同時對于延長抗蟲棉壽命。該方法用蟲量大幅減少,方法簡便,易操作,準確、客觀、可靠。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I(I)在第二代、第三代和第四代棉鈴蟲發生期,分別采集棉花頂部第二片完全展開葉10片-20片;以非轉基因棉花品種為對照材料;(2)將采集的新鮮葉片置于具有保鮮作用的實驗盒內,每盒一片;(3)在放有葉片的實驗盒內接I頭Id齡棉鈴蟲初孵幼蟲,擰緊盒蓋,置于室溫下;(4)接蟲后第5d調查棉鈴蟲幼蟲死亡數和齡期;如果試蟲死亡,則齡期記為O ;(5)進行統計分析,計算棉鈴蟲齡期抑制率,以二、三代和四代棉鈴蟲發生期齡期抑制率為判定抗性級別指標(參見表I);(6)實驗結果如以下表2所示
表I抗性級別的判斷標準
權利要求
1.轉Bt基因棉花抗棉鈴蟲性評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在第二代、第三代和第四代棉鈴蟲發生期,分別采集棉花頂部第二片完全展開葉片,以非轉基因棉花品種為對照材料; (2)將采集的新鮮葉片置于實驗盒內; (3)在放有葉片的實驗盒內接棉鈴蟲初孵幼蟲,擰緊盒蓋,置于室溫下; (4)接蟲后調查棉鈴蟲幼蟲死亡數和齡期,如果試蟲死亡,則齡期記為O; (5)進行統計分析,計算棉鈴蟲齡期抑制率,以二、三代和四代棉鈴蟲發生期齡期抑制率為判定抗性級別指標,其中齡期抑制率計算公式如下(對照材料棉鈴蟲齡期-轉基因棉花品種棉鈴蟲齡期) 齡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3)中,在放有葉片的實驗盒內接1頭棉鈴蟲初孵幼蟲。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生物防治領域,具體地涉及轉Bt基因棉花抗棉鈴蟲性評價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在第二代、第三代和第四代棉鈴蟲發生期,采集葉片,以非轉基因棉花品種為對照材料;將葉片置于盒內;接棉鈴蟲初孵幼蟲;接蟲后調查棉鈴蟲幼蟲死亡數和齡期,進行統計分析,計算棉鈴蟲齡期抑制率。本發明的方法,采樣量相對較少,可以只接1頭棉鈴蟲,既可以省工,也省試蟲,相當于省工省時。本發明的方法從二代、三代和四代棉鈴蟲發生期單獨進行評價,能準確反應棉花生長發育過程中外源蛋白抗棉鈴蟲的作用和效果,同時對于延長抗蟲棉壽命。該方法用蟲量大幅減少,方法簡便,易操作,準確、客觀、可靠。
文檔編號A01G7/00GK102870612SQ20121033976
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3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3日
發明者雒珺瑜, 崔金杰, 王春義, 張帥, 呂麗敏 申請人: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