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食用菌培養基質及其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食用菌培養基質制作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以筍殼、菌糠為主制備的食用菌培養基質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食用菌產業是一項新興產業和朝陽產業。食用菌產品以其營養豐富、藥用保健、綠色環保的特點,受到各國消費者的歡迎,被國際營養學家推薦為世界十大健康食品之一,市場潛力巨大。食用菌產業也是比較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不受土質、光照等條件的限制,生產周期短,見效快,效益高,非常適合廣大農村經營。發展食用菌產業,對于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改善城鄉人民生活,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近幾年我國的食用菌產業的到快速穩定的發展,隨著食用菌產業的不斷發展壯 大,原材料需求量不斷增加,因此充分利用農業廢棄物作為食用菌生產原料,變廢為寶,在促進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同時減少農業廢棄物隨便堆放、焚燒的對環境造成的污染。筍殼是加工竹筍后剩下大量的廢棄物,是個尚未開發的重要資源,目前普遍采用地下深埋或就近廢棄在河灘、溝邊,不僅造成環境污染,也是一種資源浪費,筍殼的處理已成為困擾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的瓶頸。同樣,食用菌菌渣是食用菌生產后留下的大量的廢棄培養料,隨著食用菌產業的發展壯大,菌渣污染也越來越嚴重起來,逐步成為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之一。特別是2012年2月國務院同意發布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增加了 PM2. 5監測指標以后,對農業廢棄物焚燒監管更嚴的情況下,合理處理、利用農業廢氣物不僅可以給廣大菇農帶來很好的經濟效益,而且可以將農業廢棄物變廢為寶,在降低空氣污染方面也將發揮一定作用。目前農業廢氣物處理、利用方面的研究層出不窮,出現了利用筍殼加工動物飼料、造紙,利用菌渣生產沼氣等,但是利用率很低,而且經濟效益不顯著。由此可見,開辟處理、利用筍殼、菌渣等廢棄物的新途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時食用菌產業又是一個朝陽產業,其發展的勢頭和潛力都很大,能夠與農業廢棄物的處理、利用相結合,將會得到健康、持續的發展。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及食用菌、竹筍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設計提供一種食用菌培養基質的技術方案,能夠有效解決食用菌生產原料緊缺和筍殼、菌渣對環境造成污染的問題。并使食用菌菌袋生產成品率達93%以上,培養時間30-40天。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一種食用菌培養基質,含有下述重量百分比的組分菌禮:20-40 %,笑殼20-30 %,棉桿殼10-30 %,鹿糖I. 1-1.6%,石灰O. 8-1.2%,石骨1-2 %,過磷酸鈣O. 1-2 %,菜餅1-10 %,麩皮2-10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一種食用菌培養基質中各難分的重量百分比為菌渣30-38%,筍殼20-25%,棉籽殼26-29%,蔗糖 I. 1-1. 3%,石灰 1-1. 2%,石膏 I. 2-1. 5%,過磷酸鈣O. 1-1. 5%,菜餅5-10%,麩皮6-10%。上述食用菌培養基質的培養方法,包括以下步驟I)筍殼和菌渣的發酵處理取筍殼充分預濕后堆制發酵3-4周,質地軟化后備用;再取出菇結束的菌渣粉碎后曬干,然后添加菌渣質量50-60%的水,堆制發酵I周備用;2)混合按權利要求I所述含量稱取各組分,混勻,再取組分總質量60-65 %的自來水噴灑于基質原料中,攪拌混合均勻后,再裝入17*33cm的菌料袋;3)滅菌·
裝袋后于滅菌灶內常壓滅菌,滅菌灶內的溫度為100°C,滅菌時間為8-lOh ;4)接種與培養滅菌結束后,待培養基質溫度降至27°C -30°C時,再在無菌接種室內接入食用菌菌種;再將菌袋移入培養室培養,培養溫度為24-27°C,空氣相對濕度為65-72%,經30-40天的培養,菌絲即可長滿整個菌袋。其中,步驟I)中的筍殼需粉碎,或者切成2-3cm的小段,然后堆制發酵3_4周;步驟3)中開始要求以旺火猛攻,使滅菌灶內的溫度盡快上升至100°C,中途不能停火,經常補充熱水以防蒸干;步驟3)中滅菌時間為8-10h,優選9-10h ;步驟4)中培養室溫度控制在25-27 °C,相對濕度維持68_70%。本發明一種食用菌培養基質以筍殼、菌渣為主要成分,在資源開發利用方面有巨大的優勢,可促使食用菌產業健康發展,減少農業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其制作方法簡單、方便,菌袋成品率達93%以上,培養時間30-40天,適用于秀珍菇、姬菇、金福菇等食用菌的栽培。使用方法通俗易懂,推廣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具體實施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配方01 :菌渣40%,筍殼22%,棉籽殼26%,菜餅7%,蔗糖I. 1%,石灰I. 1%,石膏I. 3%,過磷酸I丐I. 5% ;配方02 :菌渣40%,筍殼24%,棉籽殼25%,菜餅6%,蔗糖I. 1%,石灰I. 1%,石膏I. 3%,過磷酸I丐I. 5% ;配方03 :菌渣40%,筍殼22%,棉籽殼27%,菜餅6%,蔗糖I. 1%,石灰I. 1%,石膏I. 3%,過磷酸I丐I. 5% ;配方04 :菌渣35%,筍殼25%,棉籽殼28%,菜餅7%,蔗糖I. 1%,石灰I. 1%,石膏I. 3%,過磷酸I丐I. 5% ;配方05 :菌渣35%,筍殼25%,棉籽殼29%,菜餅6%,蔗糖I. 1%,石灰I. 1%,石膏I. 3%,過磷酸I丐I. 5% ;配方06 :菌渣33%,筍殼25%,棉籽殼29%,麩皮9%,蔗糖I. 3%,石灰I. 2%,石膏 I. 5% ;
配方06 :菌渣27%,筍殼25%,棉籽殼29%,麩皮6%,菜餅5%,蔗糖1.3%,石灰1.2%,石胃 1.5% ;配方07 :菌渣27%,筍殼25%,棉籽殼27%,麩皮10%,菜餅7%,蔗糖1.3%,石灰 I. 2%,石膏 I. 5% ;
配方08 :菌渣25%,筍殼25%,棉籽殼29%,麩皮10%,菜餅7%,蔗糖1.3%,石灰 I. 2%,石膏 I. 5% ;配方09 :菌渣32%,筍殼20%,棉籽殼27%,麩皮10%,菜餅7%,蔗糖1.3%,石灰 I. 2%,石膏 I. 5% ;配方10 :菌渣27%,筍殼23%,棉籽殼29%,麩皮10%,菜餅7%,蔗糖1.3%,石灰 I. 2%,石膏 I. 5%。本發明的食用菌培養基質是以筍殼、菌渣為主的固體培養基質,根據不同食用菌品種對其配方成分需要進行一定的調整。上述配方1-5均適用于金福菇、姬菇等食用菌的培養。配方6-10適用于雞腿燕的培養。制作時包括以下步驟I)先將筍殼充分預濕后堆制發酵3-4周,質地軟化后備用;出菇結束的菌渣先粉碎、曬干,然后添加50-60%的水,堆制發酵I周備用;2)準確稱量基質原料混勻,稱取基質總質量60-65%的自來水噴灑,邊噴邊攪拌,直至配方與水混合均勻為止,即可裝入17*33cm的菌料袋;3)裝袋后采用常壓滅菌,滅菌灶內的溫度盡快上升至100°C,然后保持8-lOh ;4)滅菌結束后,待培養基質溫度降至27°C -30°C時即可在無菌接種室內接入食用菌菌種;接種完成后,將菌袋移入培養室培養,培養溫度24-27°C,空氣相對濕度維持65-72%,經30-40時間的培養,菌絲即可長滿整個菌袋。
權利要求
1.一種食用菌培養基質,其特征在于含有下述重量百分比的組分菌渣20-40%,筍殼20-30%,棉籽殼 10-30%,蔗糖 I. 1-1. 6%,石灰O. 8-1. 2%,石膏 1_2%,過磷酸鈣O. 1-2%,菜餅1_10%,麩皮2-10%。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食用菌培養基質,其特征在于含有下述重量百分比的組分菌禮:30-38 %,笑殼20-25 %,棉桿殼26-29 %,鹿糖I. 1-1. 3 %,石灰1-1. 2 %,石骨I.2-1. 5%,過磷酸鈣 O. 1-1. 5%,菜餅 5-10%,麩皮 6-10%。
3.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食用菌培養基質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筍殼和菌渣的發酵處理 取筍殼充分預濕后堆制發酵3-4周,質地軟化后備用;再取出菇結束的菌渣粉碎后曬干,然后添加菌渣質量50-60%的水,堆制發酵I周備用; 2)混合 按權利要求I所述含量稱取各組分,混勻,再取組分總質量60-65%的自來水噴灑于基質原料中,攪拌混合均勻后,再裝入17*33cm的菌料袋; 3)滅菌 裝袋后于滅菌灶內常壓滅菌,滅菌灶內的溫度為100°C,滅菌時間為8-lOh ; 4)接種與培養 滅菌結束后,待培養基質溫度降至27°C -30°C時,再在無菌接種室內接入食用菌菌種;再將菌袋移入培養室培養,培養溫度為24-27°C,空氣相對濕度為65-72%,經30-40天的培養即可。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食用菌培養基質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I)中的筍殼經粉碎或者切成2-3cm的小段后,再堆制發酵3-4周; 所述步驟3)中的滅菌時間為9-10h ; 所述步驟4)中的培養溫度為25-27°C,相對濕度為68-70%。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食用菌培養基質,其含有下述重量百分比的組分菌渣20-40%,筍殼20-30%,棉籽殼10-30%,蔗糖1.1-1.6%,石灰0.8-1.2%,石膏1-2%,過磷酸鈣0.1-2%,菜餅1-10%,麩皮2-10%。本發明還公開了該培養基質的制作方法。本發明食用菌培養基質以筍殼、菌渣為主要成分,在資源開發利用方面有巨大的優勢,可促使食用菌產業健康發展,減少農業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其制作方法簡單、方便,適用于秀珍菇、姬菇、金福菇等食用菌的栽培。
文檔編號C05G3/00GK102875239SQ20121040216
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22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22日
發明者閆靜, 袁衛東, 周祖法, 王偉科, 陸娜, 宋吉玲 申請人:杭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