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豆野螟人工飼料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昆蟲人工飼料及其制備方法,具體地指一種豆野螟人工飼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豆野螟Maruca testulalis (Geyer),屬鱗翅目,螟蛾科,俗稱紅豆螟和紅豆鉆心蟲,是世界范圍內豆類蔬菜上的一種重要鉆蛀性害蟲(Singh et al.,1978 ;柯禮道等,1985)。在我國的分布范圍極其廣泛,從吉林、內蒙古至南部各省及香港、臺灣等地均有發生(柯禮道等,1985)。自21世紀以來,該蟲的發生呈逐年加重趨勢,且發生面積大,范圍廣,為害重,一般年份豇豆豆莢受害率可達到20% 35%,嚴重可達55% 90%。由于豆野螟幼蟲具鉆蛀習性,使化學防治很難達到理想效果,因此,如何減輕其危害也成為了豆類蔬菜生 產中長期存在的難題(Jackai, 1995)。目前,豆野螟綜合防治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型生物農藥研發、抗蟲品種選育及性信息素的研究等方面。這些都需要大規模、發育一致的豆野螟幼蟲或成蟲作為供試蟲源。在野外,豆野螟低齡幼蟲(I 2齡)主要取食寄主植物(紅豆[Vigna unguiculata]、菜豆(四季豆)[Phaseolus vulgaris]和扁豆[Lablab purpureus]等)的花器官,高齡幼蟲蛀食豆莢(Taylor,1967)。而目前豆野螟的室內飼養大多是以豇豆(花)、扁豆(花)等天然寄主進行飼養,由于天然飼料易腐爛、變質,使試蟲極易感染病原菌,這使得室內飼養的蟲源受到季節性的限制且必須頻繁更換天然寄主。所以采用天然寄主難以擴大豆野螟飼養的規模并達到蟲源發育一致,這也限制了后續許多研究工作的開展。鑒于此,研制豆野螟人工飼料以及摸索其關鍵的飼養技術,以實現該試蟲長期大規模的繼代飼養,從而為開展其綜合防治技術研究提供充足的蟲源顯得尤為重要。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國內外就已有關于豆野螟人工飼料開發的研究和報道。Jackai & Raulston (1982)首次成功利用大豆粉人工飼料進行豆野螟人工飼養;Jackai
&Raulston (1988)采用大豆粉獲得了能在室內連續飼養豆野螟的人工飼料;Onyango &Ochieng^Odero (1993)基于豆野螟喜取食豇豆花蕾和豆莢的習性,開發出了以大豆粉和豇豆花干粉的半人工飼料;Chi et al. (2004)采用豇豆粉與商品化昆蟲培養基INSECTAF-II組配,開發了豆野螟人工飼料;Liu & Hwang (2006)用田菁種子粉與新鮮葉片以及毛豆仁為主要天然成分,取代豇豆花粉,制備了該蟲的半人工飼料;肖芬等(2008)以綠豆粉和長豇豆粉為主要營養物質開發出豆野螟半人工飼料;金佳鑫等在2009年研究了豆野螟在人工飼料上的發育和繁殖情況。上述關于人工飼料方面的工作確實從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科研工作中對豆野螟蟲源的需求這一問題,但是配方均不能實現豆野螟試蟲的大批量的、繼代飼養,主要存在如下問題(1)飼料的某些組成成分不常見或是難于獲得,如豇豆花干粉(Onyango &Ochieng’-Odero, 1993)、商品化昆蟲培養基 INSECTAF-II (Chi et al. , 2004)、田菁種子粉與毛豆仁(Liu & Hwang, 2006) ; (2)幼蟲存活率較低(Onyango & Ochieng’-Odero,1993),特別是低齡幼蟲(金佳鑫等,2009),或是飼料不適合I 2齡幼蟲取食(肖芬等,2008),這與飼料的營養不平衡,缺乏取食刺激素或者飼料的含水量不適宜等方面的因素有關。因此在開展新型生物農藥的藥效試驗時,供試幼蟲較低的存活率將會干擾結果,而使得試驗結果的誤差較大;(3)不能獲得足夠的交配成蟲(Jackai & Raulston, 1988)、成蟲交配活力不夠(Onyango & Ochieng’ -Odero, 1993)或是連續多代飼養后豆野螟的生活力下降(Jackai & Raulston, 1988), (4)除Liu&Hwang (2006)研究之外,其他的飼養條件均為單頭或5頭以下。這些均為限制開展豆野螟室內繼代飼養的關鍵因素。基于上述信息,提高卵孵化率和初孵幼蟲存活率,增強成蟲的交配活力以及連續多代飼養后幼蟲的生活力等,都是開發豆野螟人工飼料的關鍵。因此,為保證豆野螟綜合防治研究的開展不再受到供試蟲源問題的限制,開發一種適宜于大規模建立豆野螟實驗種群的人工飼料十分有必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豆野螟飼養過程中卵孵化率和初孵幼蟲存活率不高,人工飼料的營養不平衡、且飼料組分難于獲得的缺陷,提供一種成分相對簡單、原料易于獲取、適宜于建立豆野螟實驗種群的豆野螟人工飼料及其制備方法,從而實現該試蟲在室內 的繼代飼養。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設計的豆野螟人工飼料,其組成及重量百分比如下水62. 5 70. 0%、瓊脂2. 5 3. 0%、熟大豆粉15. O 20. 0%、熟麥胚粉4. O 6. 0%、蔗糖I. O
2.0%、酵母粉I. O I. 5%、輔料3. O 5. 0% ;其中所述輔料包括抗壞血酸、氯化膽堿、對羥基苯甲酸甲酯、山梨酸鉀、甲醛、韋氏鹽、復合維生素。優選地,所述輔料中各組分的重量百分比為抗壞血酸12. O 16. 0%、氯化膽堿
3.5 6. 5%、對羥基苯甲酸甲酯5. O 10. 0%、山梨酸鉀3. O 6. 5%、甲醛O. I 3. 2%、韋氏鹽60. O 75. 0%、復合維生素I. O I. 6%ο優選地,所述復合維生素中各組分的重量百分比為煙酸23. O 35. 0%、泛酸鈣25. O 40. 0%、核黃素10. O 16. 0%、維生素B^. O 12. 0%、維生素Β66· O 15. 0%、葉酸8. O 10. 0%、生物素O. 02 O. 15%、維生素B12O. 02 O. 15%。需要說明的是,本發明也可以采用市售的復合維生素,上述復合維生素配比為較優選方案。優選地,所述水為蒸餾水。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上述豆野螟人工飼料的制備方法,其步驟如下(I)稱取熟大豆粉、熟麥胚粉、蔗糖、酵母粉、對羥基苯甲酸甲酯和山梨酸鉀,加入用水總量的60%的水攪拌均勻作為第一組分待用;(2)稱取固體瓊脂加用水總量的30%的水,待瓊脂溶解均勻后作為第二組分待用;(3)將第一、第二組分分別滅菌30min ;(4)稱取韋氏鹽、抗壞血酸、氯化膽堿和復合維生素于燒杯中,加用水總量的10%的水,溶解并攪拌均勻作為第三組分待用;(5)將滅菌完成后的第一、第二組分混合并攪拌均勻得到混合組分,當混合組分冷卻至55 65°C時加入第三組分攪拌,最后加入甲醛并充分攪拌均勻,得到所述豆野螟人工飼料。優選地,所述步驟(I)中所述熟大豆粉的制備方法為將大豆放入100°C烘箱中烘熟并粉碎成粉末即得;所述熟麥胚粉的制備方法為將麥胚放入100°c烘箱中烘熟并粉碎成粉末即得。優選地,所述步驟(3)中滅菌在121°C、15磅壓力條件下進行。優選地,所述水為蒸餾水。本發明中的人工飼料是在Onyango & Ochieng’ -Odero (1993)飼料配方的基礎上研制開發的。飼料以普通、容易獲得的大豆粉和麥胚粉為主要的營養物質,并對配方中的組分和含量進行了調整降低了飼料的含水量;增加了瓊脂的含量;去掉了不容易獲得的豇豆花粉;增加了主要營養物質大豆粉和麥胚粉的含量。飼料中的對羥基苯甲酸甲酯、山梨酸鉀和甲醛保證了飼料的防腐效果;抗壞血酸和甲醛保證了飼料抗菌效果。在此飼料的飼養中可以完成豆野螟幼蟲一個世代或是跨世代發育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并且可以保證在幼蟲的整個發育歷期中只需要更換一次飼料。連續16代的飼養結果表明,本發明所開發的飼料適宜于豆野螟幼蟲取食,豆野螟的各項生物學參數并無下降的趨勢。與Onyango &Ochieng’ -Odero (1993)所述飼料的飼養效果相比,本發明所述的飼料能夠提高成蟲產卵 量、卵孵化率以及初孵幼蟲的存活率,而且該飼料的防腐時間長、抗菌效果好,一個世代只需要更換一次飼料。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有如下幾點其一,豆野螟人工飼料中的配方簡單、價格低廉、經濟適用,原材料均為常見物質,容易獲得,主要營養組分為大豆粉和麥胚粉(市場上均有出售)。該飼料的制作程序簡便,4°C的低溫冰箱就能滿足飼料的儲藏,且保質期較長(至少2個月以上)。由于本發明飼料的防腐抗菌效果較好,因此,在豆野螟幼蟲的整個世代只需更換一次飼料,避免了用天然寄主飼養時繁瑣的更換飼料過程,既節約了成本,又節省了人力;其二,豆野螟人工飼料能很好滿足豆野螟整個世代的營養需要。豆野螟幼蟲取食后生長發育均正常,在溫度25°C ±2°C、光照周期14L :10D,相對濕度60%±10%的環境條件下飼養,豆野螟的各項生物學參數在連續飼養16代以后均未見下降;其三,豆野螟人工飼料具有配制簡單,豆野螟喜取食,整個幼蟲期只需更換一次飼料等特點,適用于實驗室大規模、繼代飼養豆野螟幼蟲,從而為科研工作提供連續的標準試蟲。對豆野螟的生物學、生態學、殺蟲劑的生測、新型生物農藥開發的藥效測定、轉基因抗性作物的選育、以及該蟲性信息素等方面研究工作的開展都具有重要意義。綜上所述,本發明所提供的豆野螟人工飼料以及其制備方法,克服了受季節性限制的天然寄主(如豇豆、扁豆等)的短缺問題,實現了室內豆野螟標準蟲源的大批量、繼代飼養。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實施例I按照下表準備豆野螟人工飼料的原料飼料配方中組成成分及含量
權利要求
1.一種豆野螟人工飼料,其特征在于組成及重量百分比如下水62. 5 70%、瓊脂·2.5 3. 0%、熟大豆粉15. O 20. 0%、熟麥胚粉4. O 6. 0%、蔗糖L O 2. 0%、酵母粉L O I. 5%、輔料3. O 5. 0% ;其中所述輔料包括抗壞血酸、氯化膽堿、對羥基苯甲酸甲酯、山梨酸鉀、甲醛、韋氏鹽、復合維生素。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豆野螟人工飼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輔料中各組分的重量百分比為抗壞血酸12. O 16. 0%、氯化膽堿3. 5 6. 5%、對羥基苯甲酸甲酯5. O 10. 0%、 山梨酸鉀3. O 6. 5%、甲醛O. I 3. 2%、韋氏鹽60. O 75. 0%、復合維生素I. O I. 6%。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豆野螟人工飼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復合維生素中各組分的重量百分比為煙酸23. O 35. 0%、泛酸鈣25. O 40. 0%、核黃素10. O 16. 0%、維生素B^. O 12. 0%、維生素Β66· O 15. 0%、葉酸8. O 10. 0%、生物素O. 02 O. 15%、維生素 B12O. 02 O. 15%ο
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豆野螟人工飼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為蒸餾水。
5.一種權利要求I所述豆野螟人工飼料的制備方法,其步驟如下(1)稱取熟大豆粉、熟麥胚粉、蔗糖、酵母粉、對羥基苯甲酸甲酯和山梨酸鉀,加入用水總量的60%的水攪拌均勻作為第一組分待用;(2)稱取固體瓊脂加用水總量的30%的水,待瓊脂溶解均勻后作為第二組分待用;(3)將第一、第二組分分別滅菌30min;(4)稱取韋氏鹽、抗壞血酸、氯化膽堿和復合維生素于燒杯中,加用水總量的10%的水, 溶解并攪拌均勻作為第三組分待用;(5)將滅菌完成后的第一、第二組分混合并攪拌均勻得到混合組分,當混合組分冷卻至55 65°C時加入第三組分攪拌,最后加入甲醛并充分攪拌均勻,得到所述豆野螟人工飼料。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豆野螟人工飼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I)中所述熟大豆粉的制備方法為將大豆放入100°c烘箱中烘熟并粉碎成粉末即得;所述熟麥胚粉的制備方法為將麥胚放入100 V烘箱中烘熟并粉碎成粉末即得。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豆野螟人工飼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中滅菌在121°C、15磅壓力條件下進行。
8.根據權利要求5或6或7所述豆野螟人工飼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為蒸餾水。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豆野螟人工飼料及其制備方法,豆野螟人工飼料的組成及重量百分比如下水62.5~70%、瓊脂2.5~3.0%、熟大豆粉15.0~20.0%、熟麥胚粉4.0~6.0%、蔗糖1.0~2.0%、酵母粉1.0~1.5%、輔料3.0~5.0%;其中所述輔料包括抗壞血酸、氯化膽堿、對羥基苯甲酸甲酯、山梨酸鉀、甲醛、韋氏鹽和復合維生素。本發明配方簡單、價格低廉、經濟適用,原材料均為常見物質,容易獲得,克服了受季節性限制的天然寄主,如豇豆、扁豆的短缺問題,實現了室內豆野螟標準蟲源的大批量、繼代飼養。
文檔編號A23K1/16GK102919589SQ20121043186
公開日2013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1日
發明者王攀, 王小平, 雷朝亮 申請人:華中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