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利用人工生態環境養殖食蟹猴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動物養殖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利用人工生態環境養殖食蟹猴的方法。
背景技術:
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原生態主要棲息于熱帶雨林、紅樹林沼澤、潮汝河流沿岸等熱帶島嶼和海濱。因為喜歡在退潮后到海邊覓食螃蟹及貝類,故名食蟹猴。由于食蟹猴生物學特性與人類極其相似,是研究人類疾病和建立人類疾病動物模型的最佳材料,目前已逐漸成為全世界科學研究和藥物研究中使用最多的一種靈長類實驗動物,其需求量越來越大。廣西作為食蟹猴的養殖大省,具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豐富的種源優勢,如何在產業化發展過程中,對蟹猴飼養環境質量與安全控制技術和方法進行科學研究,制定出食 蟹猴飼養環境質量標準和檢測方法,進一步提升廣西實驗用食蟹猴的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水平,為廣西實驗用食蟹猴的產業化發展提供技術支撐,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結合食蟹猴養殖在產業化發展過程中,特別是在傳統的地面或網床設施中養殖往往發生嚴重的消瘦和脫毛癥等問題,通過使用各種方法和藥物治療,改進飼料配方等均不能見效,消瘦和脫毛癥的發生率達30-80%,導致產品不合格甚至不能用于科學研究,嚴重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和效益。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以防止和減少食蟹猴消瘦和脫毛癥發生的養殖方法。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利用人工生態環境模擬自然環境養殖食蟹猴的方法。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至少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利用人工生態環境養殖食蟹猴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步驟一、人工生態園區的建設選址在坐北朝南的緩坡地,用圍墻圍起面積為1000-8000平方米的生態園區,所述生態園區內包括植物、溪流和山石,其中植物覆蓋率不小于90% ;步驟二、養殖將食蟹猴馴養后放入所述園區內進行放養,飼養密度為1(Γ30只/100平方米。優選的是,步驟一中所述園區面積為2000-5000平方米。優選的是,步驟二中的飼養密度為廣2只/10平方米。優選的是,步驟一中所述植物包括喬木、灌木和草本,其比例為4:4:2。優選的是,所述植物包括果樹、牧草和竹子。優選的是,所述圍墻為雙磚墻,高為3. 5^5. 5米,在其O. 5^1. 2米高處設置有面積為O. 5^3平方米的窗口,用鍍鋅鐵網覆蓋。優選的是,所述山石為人工建造的假山,占地面積為10-20平方米,其高度高于所述圍墻O. 5-1. 5米。優選的是,步驟一中所述生態園區還包括投料間,設置在圍墻邊,配備有保溫設施;管理房,設置在所述投料間附近;休息房,其內部設置有棲息架;飲水池,其面積為O. 5-2. 5平米。優選的是,步驟二中所述的馴養過程包括每天定時投給食蟹猴兩次全價混合顆粒飼料和一次青綠飼料,馴養天數為2(Γ40天。
優選的是,在所述步驟二之后還包括步驟三、養護管理I)每天對所述投料間進行沖洗和消毒;2)當室外溫度低于12°C時啟用所述投料間的保溫設施;3)每個月對所述生態園區噴霧消毒一次;4)每個季度對食蟹猴的健康狀況進行一次檢查。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所述的人工生態環境模擬自然環境,在選址過程中,在選址地原有條件下建造人工生態環境,建造過程簡單、造價低且省時省力,同時更有利于食蟹猴的健康成長;本發明所述的人工生態環境可以為動物馴養提供一個良好的動物福利;為食蟹猴提供良好的活動環境、空氣質量、飼料來源、減輕心理壓力,充分表達群體意愿和情感使食蟹猴的健康水平得到提高;豐富的植被可為食蟹猴提高大量的青綠飼料和天然微量元素、維生素的來源。通過本發明所述的利用人工生態環境養殖的食蟹猴其消瘦和脫毛癥等降低到10%以下,效果顯著。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以使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參照本說明書后能夠據以實施。本發明所述的一種利用人工生態環境養殖食蟹猴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步驟一、人工生態園區的建設選址在坐北朝南的緩坡地,向陽避風,避開污染源和低洼地,也不宜在山頂上修建,用圍墻圍起面積為1000-8000平方米的生態園區,所述生態園區內包括植物、溪流和山石,其中植物覆蓋率為90%以上。所述園區面積優選為2000-5000平方米,其中的所述植物、溪流和山石是在選址地原有條件的基礎上人工栽植或建造的,建造工藝簡單,造價低,省時省力,同時更自然的環境有利于食蟹猴的健康成長。所述植物包括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其比例為喬木灌木草本=4:4:2,植物必須是無毒無刺無膠質容易生長的植物,可以是果樹、牧草、竹子等,例如可選擇桃樹、楊桃、柚子樹、梨樹、芭蕉、香蕉等。通過對食蟹猴的生態調查發現,食蟹猴大多數時間都棲息在樹上,特別是熱帶雨林茂密樹枝上,并采食上面的樹葉嫩芽果子昆蟲和鳥蛋等為生。所以在植物選擇上采用了較多的喬木和灌木來適應食蟹猴棲息的生態習性,植物覆蓋率高達90%以上,種植的果樹也較多,可供食蟹猴米食。所述生態園區還包括投料間,設置在圍墻邊,配備有保溫設施,在其附近還設置有管理房、休息房和飲水池,所述飲水池的面積為O. 5-2. 5平米。所述投料間是在把食蟹猴放進生態園區之前馴養和誘捕食蟹猴用的,按15-35只食蟹猴/間設置,每只食蟹猴O. 5-2平方米就可以。另設一間管理用房12-20平方米,用管理人員進行監管使用,投料間設在墻邊是為了便于管理人員的飼養操作,也便于馴練食蟹猴定點采食,同時也便于采食點的清潔和消毒。所述投料間也可以當緩沖間使用,食蟹猴從緩沖間進入和移出園區,有緩沖間操作食蟹猴不容易出逃。所述休息房是給食蟹猴休息的,雨天或下雪天可以在里面休息,其個數按一只食蟹猴有O. 5-1平方米的標準建造,所述休息間冬天要有保溫設施,且里面安裝有棲息架,供食蟹猴棲息使用,適應其棲息的習慣。因為是人工生態環境,模擬自然的生態環境,所以不用再增加其他設施。所述圍墻為雙磚墻,高為3. 5^5. 5米,較高的設計防止食蟹猴逃走,在所述圍墻
O.5^1. 2米高處設置有面積為O. 5^3平方米的窗口,用鍍鋅鐵網覆蓋,便于空氣流通,也方便工作人員觀察食蟹猴,進行監管。所述山石為人工建造的假山,占地面積為10-20平方米,其高度高于所述圍墻O. 5-1. 5米為宜,仿造原生態的自然環境供食蟹猴活動;所述溪流為人工建造的,其從飲水池流下,一直到流出園區外,流出園區外之前做一個深O. 5 1米,面積5 15平方米的水池,供食蟹猴洗澡和戲水用。 步驟二、養殖將食蟹猴馴養后放入所述園區內進行放養,飼養密度為1(Γ30只/100平方米,優選為f 2只/10平方米,采用此密度進行飼養,在滿足食蟹猴健康生長的條件下,可以養殖較多的食蟹猴。其中,所述的馴養過程包括每天定時投給食蟹猴兩次全價混合顆粒飼料和一次青綠飼料(時令水果蔬菜等),馴養天數為2(Γ40天,目的是為了適應園區內的環境,特別是讓食蟹猴熟悉養它和抓它的地方。馴養的方法就是建立一定的條件反射如飼養員投料時配合一定的聲音信號,使用的飼料和投料次數和籠養相似。本發明所述的利用人工生態環境養殖食蟹猴的方法,優選為,在所述步驟二之后還包括步驟三、養護管理I)每天對所述投料間進行沖洗和消毒,保證食蟹猴的飲食健康;2)當室外溫度低于12°C時啟用所述投料間的保溫設施,供食蟹猴取暖使用;3)每個月對所述生態園區噴霧消毒一次,防止和減少疾病的發生;4)每個季度對食蟹猴的健康狀況進行一次檢查,盡早發現疾病并治療,保證食蟹猴的身體健康。本發明首次將人工生態環境技術應用于食蟹猴的馴養繁殖領域,可以為動物馴養提供一個良好的動物福利;人工生態環境可以為食蟹猴提供良好的活動環境、空氣質量、飼料來源、減輕心理壓力,充分表達群體意愿和情感使食蟹猴的健康水平得到提高;豐富的植被可為食蟹猴提高大量的青綠飼料和天然微量元素、維生素的來源。下面是本發明所述方法的具體實施例,供本領域技術人員參考。實施例一一種利用人工生態環境養殖食蟹猴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步驟一、人工生態園區的建設選址在坐北朝南的緩坡地,向陽避風,避開污染源和低洼地,也不宜在山頂上修建,用圍墻圍起面積為5000平方米的生態園區,所述生態園區內包括植物、溪流和山石,其中植物覆蓋率為90%。所述植物包括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其比例為喬木灌木草本=4:4:2,所述植物中包括桃樹、楊桃、柚子樹、牧草、竹子。
所述生態園區還包括投料間,設置在圍墻邊,配備有保溫設施,在其附近還設置有管理房、休息房和飲水池,所述飲水池的面積為I平米。所述投料間按15只食蟹猴/間設置,每只食蟹猴0.5平方米就可以。另設一間管理用房12平方米。所述休息房的個數按一只食蟹猴有O. 5平方米的標準建造,所述休息間冬天要有保溫設施,且里面安裝有棲息架。所述圍墻為雙磚墻,高為3. 5米,其O. 5米高處設置有面積為O. 5平方米的窗口,用鍍鋅鐵網覆蓋。所述山石占地面積為10平方米,其高度高于所述圍墻O. 5米;所述溪流從飲水池流下,一直到流出園區外,流出園區外之前做一個深O. 5米,面積5平方米的水池。步驟二、養殖將食蟹猴馴養后放入所述園區內進行放養,飼養密度為為2只/10平方米。其中,所述的馴養過程包括每天定時投給食蟹猴兩次全價混合顆粒飼料和一次青綠飼料(時令水果蔬菜等),馴養天數為20天,建立一定的條件反射如飼養員投料時配合一定的聲音信號,使用的飼料和投料次數和籠養相似。步驟三、養護管理I)每天對所述投料間進行沖洗和消毒;
·
2)當室外溫度低于12°C時啟用所述投料間的保溫設施;3)每個月對所述生態園區噴霧消毒一次;4)每個季度對食蟹猴的健康狀況進行一次檢查。通過所述方法養殖的食蟹猴其消瘦和脫毛癥等降低到10%以下,效果顯著。實施例二一種利用人工生態環境養殖食蟹猴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步驟一、人工生態園區的建設選址在坐北朝南的緩坡地,向陽避風,避開污染源和低洼地,也不宜在山頂上修建,用圍墻圍起面積為8000平方米的生態園區,所述生態園區內包括植物、溪流和山石,其中植物覆蓋率為95%。所述植物包括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其比例為喬木灌木草本=4:4:2,所述植物中包括桃樹、楊桃、柚子樹、牧草、竹子。所述生態園區還包括投料間,設置在圍墻邊,配備有保溫設施,在其附近還設置有管理房、休息房和飲水池,所述飲水池的面積為2. 5平米。所述投料間按20只食蟹猴/間設置,每只食蟹猴2平方米就可以。另設一間管理用房20平方米。所述休息房的個數按一只食蟹猴有I平方米的標準建造,所述休息間冬天要有保溫設施,且里面安裝有棲息架。所述圍墻為雙磚墻,高為5. 5米,其I. 2米高處設置有面積為3平方米的窗口,用鍍鋅鐵網覆蓋。所述山石占地面積為20平方米,其高度高于所述圍墻I. 5米;所述溪流從飲水池流下,一直到流出園區外,流出園區外之前做一個深I米,面積15平方米的水池。步驟二、養殖將食蟹猴馴養后放入所述園區內進行放養,飼養密度為I只/10平方米。其中,所述的馴養過程包括每天定時投給食蟹猴兩次全價混合顆粒飼料和一次青綠飼料(時令水果蔬菜等),馴養天數為40天,建立一定的條件反射如飼養員投料時配合一定的聲音信號,使用的飼料和投料次數和籠養相似。步驟三、養護管理I)每天對所述投料間進行沖洗和消毒;2)當室外溫度低于12°C時啟用所述投料間的保溫設施;3)每個月對所述生態園區噴霧消毒一次;4)每個季度對食蟹猴的健康狀況進行一次檢查。
通過所述方法養殖的食蟹猴其消瘦和脫毛癥等降低到10%以下,效果顯著。實施例三一種利用人工生態環境養殖食蟹猴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步驟一、人工生態園區的建設選址在坐北朝南的 緩坡地,向陽避風,避開污染源和低洼地,也不宜在山頂上修建,用圍墻圍起面積為2000平方米的生態園區,所述生態園區內包括植物、溪流和山石,其中植物覆蓋率為97%。所述植物包括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其比例為喬木灌木草本=4:4:2,所述植物中包括梨樹、芭蕉、香蕉、牧草、竹子。所述生態園區還包括投料間,設置在圍墻邊,配備有保溫設施,在其附近還設 有管理房、休息房和飲水池,所述飲水池的面積為I平米。所述投料間按20只食蟹猴/間設置,每只食蟹猴I平方米就可以。另設一間管理用房15平方米。所述休息房的個數按一只食蟹猴有I平方米的標準建造,所述休息間冬天要有保溫設施,且里面安裝有棲息架。所述圍墻為雙磚墻,高為4米,其I米高處設置有面積為2平方米的窗口,用鍍鋅鐵網覆蓋。所述山石占地面積為15平方米,其高度高于所述圍墻I米;所述溪流從飲水池流下,一直到流出園區外,流出園區外之前做一個深O. 7米,面積10平方米的水池。步驟二、養殖將食蟹猴馴養后放入所述園區內進行放養,飼養密度為15只/100平方米。其中,所述的馴養過程包括每天定時投給食蟹猴兩次全價混合顆粒飼料和一次青綠飼料(時令水果蔬菜等),馴養天數為30天,建立一定的條件反射如飼養員投料時配合一定的聲音信號,使用的飼料和投料次數和籠養相似。步驟三、養護管理I)每天對所述投料間進行沖洗和消毒;2)當室外溫度低于12°C時啟用所述投料間的保溫設施;3)每個月對所述生態園區噴霧消毒一次;4)每個季度對食蟹猴的健康狀況進行一次檢查。通過所述方法養殖的食蟹猴其消瘦和脫毛癥等降低到10%以下,效果顯著。盡管本發明的實施方案已公開如上,但其并不僅僅限于說明書和實施方式中所列運用,它完全可以被適用于各種適合本發明的領域,對于熟悉本領域的人員而言,可容易地實現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離權利要求及等同范圍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發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細節和這里示出與描述的圖例。
權利要求
1.一種利用人工生態環境養殖食蟹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人工生態園區的建設選址在坐北朝南的緩坡地,用圍墻圍起面積為1000-8000平方米的生態園區,所述生態園區內包括植物、溪流和山石,其中植物覆蓋率不小于90% ; 步驟二、養殖將食蟹猴馴養后放入所述園區內進行放養,飼養密度為1(Γ30只/100平方米。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利用人工生態環境養殖食蟹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一中所述園區面積為2000-5000平方米。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人工生態環境養殖食蟹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二中的飼養密度為f 2只/10平方米。
4.如權利要求I或3所述的利用人工生態環境養殖食蟹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一中所述植物包括喬木、灌木和草本,其比例為4:4:2。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人工生態環境養殖食蟹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包括果樹、牧草和竹子。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人工生態環境養殖食蟹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圍墻為雙磚墻,高為3. 5^5. 5米,在其O. 5^1. 2米高處設置有面積為O. 5^3平方米的窗口,用鍍鋅鐵網覆蓋。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利用人工生態環境養殖食蟹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山石為人工建造的假山,占地面積為10-20平方米,其高度高于所述圍墻O. 5-1. 5米。
8.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利用人工生態環境養殖食蟹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一中所述生態園區還包括 投料間,設置在圍墻邊,配備有保溫設施; 管理房,設置在所述投料間附近; 休息房,其內部設置有棲息架; 飲水池,其面積為O. 5-2. 5平米。
9.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利用人工生態環境養殖食蟹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二中所述的馴養過程包括每天定時投給食蟹猴兩次全價混合顆粒飼料和一次青綠飼料,馴養天數為20 40天。
10.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利用人工生態環境養殖食蟹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二之后還包括 步驟三、養護管理 O每天對所述投料間進行沖洗和消毒; 2)當室外溫度低于12°C時啟用所述投料間的保溫設施; 3)每個月對所述生態園區噴霧消毒一次; 4)每個季度對食蟹猴的健康狀況進行一次檢查。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利用人工生態環境養殖食蟹猴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步驟一、人工生態園區的建設選址在坐北朝南的緩坡地,用圍墻圍起面積為1000-8000平方米的生態園區,所述生態園區內包括植物、溪流和山石,其中植物覆蓋率不小于90%;步驟二、養殖將食蟹猴馴養后放入所述園區內進行放養,飼養密度為10~30只/100平方米。本發明所述的人工生態環境建造過程簡單、造價低且省時省力,同時更有利于食蟹猴的健康成長;本發明所述方法為食蟹猴提供良好的活動環境、空氣質量、飼料來源、減輕心理壓力,充分表達群體意愿和情感使食蟹猴的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其消瘦和脫毛癥等降低到10%以下,效果顯著。
文檔編號A01K67/02GK102885007SQ20121044450
公開日2013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9日
發明者覃玲 申請人:防城港常春生物技術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