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小麥調質溫控新工藝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小麥調質溫控的新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1)增加小麥水分,使各個麥粒之間水分均勻分布;(2)通過步驟(1)小麥進入調質潤麥倉調節水分,皮層首先吸水膨脹,糊粉層和胚乳隨后吸水膨脹;(3)對步驟(2)進行倉溫控制、水溫控制;(4)經過16-35小時出倉。發明積極效果:增加小麥水分,且使小麥的水分均勻分布,在水分調節過程中,皮層首先吸水膨脹,糊粉層和胚乳隨后吸水膨脹,韌性增加。采用倉溫、水溫協同增效調質法,毛麥倉、潤麥倉四周的墻壁鋪設φ60的鍍鋅管道用于倉內控溫,面粉白度提高,面粉灰分降低,出粉率增高,保證面粉質量,低碳環保,在北方面粉廠具有較大的推廣價值。
【專利說明】一種小麥調質溫控新工藝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小麥調質的加工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小麥調質溫控新工藝。
【背景技術】
[0002]小麥調質處理,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小麥水分調節,它是制粉工藝中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影響小麥水分調節的因素有三個:即小麥因素、時間因素、溫度因素。在這三個因素中,溫度因素控制較難,也常常被許多粉廠所忽略。
[0003]目前,我國大部分面粉廠,都沒有采用小麥調質即水分調節溫度控制技術,采用的都是隨氣候自然變化的常溫方式。由于南方地區氣候較溫暖濕潤,故潤麥調質基本能潤透,受氣候條件影響較小。北方地區在夏季也不會出現問題,但在冬季就會出現一些棘手問題。北方地區很多粉廠,在冬季就會發生:在質量方面出現面粉顏色欠佳、灰分增加的問題;在制粉過程方面出現皮層剝刮不清、心磨物料不純的問題。有的粉廠以為是工藝和操作出了問題,于是采取加密平篩篩絹和放松磨粉機軋距的方法,結果是不僅粉色未見好轉、灰分未見降低,反而造成在制品好料后推、出粉率下降。有的粉廠以為是小麥加水量太少,于是提高潤麥水分,甚至達到18%或19%以上,結果是不僅造成物料篩理和流動堵塞,嚴重影響正常生產,而且造成成品面粉水分超標。也有的粉廠以為是所使用的面粉添加劑添加量太小或有質量問題,于是就盲目加大添加劑用量或更換供貨廠家,造成面粉添加劑含量增加或因隨意更換添加劑品種而致使面粉質量出現波動。
[0004]出現上述現象的原因,由于北方地區冬季較為寒冷,夜間溫度都在0°C以下,常溫潤麥時,附著在小麥表面的水分向內部滲透的速度非常緩慢,如果是硬質率較高的玻璃質小麥,水分滲透更加困難。我們做過一組實驗數據,當環境溫度為0°c,潤麥水溫為10°C,原始水分為12.5%的硬質小麥潤麥水分為17.0 %時,潤麥30小時后,測得小麥皮層水分為16.8%,胚乳水分為13.3%。由于水分很難滲透到小麥內部,使得小麥胚乳與麩皮不易分離,且麩皮韌性不夠強,研磨時易碎,成品面粉中細小麩星增多,面粉粉色不佳。即使延長潤麥時間到40小時,也未能達到理想效果。且由于潤麥時間過度延長,使得潤麥倉周轉數量不足,延誤正常生產。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小麥調質溫控新工藝,其目的是利用采用倉溫、水溫協同增效調質法,實現水分進入小麥胚乳的速度加快,小麥麥粒之間水分均勻度提高,面粉白度提高,面粉灰分降低,出粉率增高,低碳環保,在北方面粉廠具有較大的推廣價值。
[0006]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研制了一種小麥調質溫控新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0007](I)增加小麥水分,使各個麥粒之間水分均勻分布;
[0008](2)通過步驟(I)小麥進入調質潤麥倉在水分調節過程中,皮層首先吸水膨脹,糊粉層和胚乳隨后吸水膨脹;
[0009](3)對步驟⑵進行倉溫控制、水溫控制;
[0010](4)經過16-35小時出倉。
[0011]所述潤麥倉四周的墻壁,鋪設Φ60厘米的鍍鋅管道于倉內控溫。
[0012]所述倉內控溫為10_15°C,潤麥水溫為10_25°C。
[0013]發明的積極效果是:增加小麥水分,且使小麥的水分均勻分布,在水分調節過程中,皮層首先吸水膨脹,糊粉層和胚乳隨后吸水膨脹,皮層吸水后,韌性增加,提高了其抗機械破壞的能力,因此在研磨過程中,便于保持麩片完整、刮凈麩片上的胚乳。采用倉溫、水溫協同增效調質法,毛麥倉、潤麥倉四周的墻壁鋪設Φ60的鍍鋅管道用于倉內控溫,循環泵循環加溫,面粉白度提高,面粉灰分降低,出粉率增高,保證面粉質量,低碳環保,在北方面粉廠具有較大的推廣價值。
[0014]而由于本發明工藝是在現有工藝過程基礎上的簡化改進,并未對設備機械等進行改進,因此可直接應用于現有生產工藝中,簡單易行。
【具體實施方式】
[0015]為便于對本發明進一步理解,現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描述。
[0016]實施例1
[0017]將小麥增加水分,使各個麥粒之間水分均勻分布,小麥進入調質潤麥倉調節水分,皮層,吸水膨脹,糊粉層和胚乳隨后吸水膨脹在,在進行倉溫控制、水溫控制,當室外環境溫度為0°c,倉內溫度為10°C,使用熱水潤麥水溫為25°C,原始水分為12.5%的硬質小麥潤麥水分為17.0%時,潤麥30小時后,測得小麥皮層水分為16.7%,胚乳水分為13.9%,小麥麥粒之間水分均勻度為4.5%。實驗證明,水分進入小麥胚乳的速度加快,小麥麥粒之間水分均勻度提高,潤麥30小時后磨粉,制備出的面粉白度為77.0,面粉灰分為0.73%,出粉率為70.0%,每噸小麥電耗58.9kwh。
[0018]實施例2
[0019]將小麥增加水分,使各個麥粒之間水分均勻分布,小麥進入調質潤麥倉調節水分,皮層,吸水膨脹,糊粉層和胚乳隨后吸水膨脹在,在進行倉溫控制、水溫控制,當室外環境溫度為0°C,使用熱水加溫后倉內溫度為15°C,潤麥水溫為10°C,原始水分為12.5%的硬質小麥潤麥水分為17.0%時,潤麥30小時后,測得小麥皮層水分為16.9%,胚乳水分為13.8%,小麥麥粒之間水分均勻度為5.1%。實驗證明,水分進入小麥胚乳的速度加快,小麥麥粒之間水分均勻度提高,潤麥30小時后磨粉,制備出的面粉白度為77.5,面粉灰分為0.72%,出粉率為70.5%,每噸小麥電耗58.9kwh。
[0020]實施例3
[0021]將小麥增加水分,使各個麥粒之間水分均勻分布,小麥進入調質潤麥倉調節水分,皮層,吸水膨脹,糊粉層和胚乳隨后吸水膨脹在,在進行倉溫控制、水溫控制,當室外環境溫度為0°c,使用熱水加溫后倉內溫度為15°c,使用熱水潤麥水溫為25°C,原始水分為12.5%的硬質小麥潤麥水分為17.0 %時,潤麥30小時后,測得小麥皮層水分為17.3%,胚乳水分為16.6%,小麥麥粒之間水分均勻度為0.3%,實驗證明,水分進入胚乳的速度不僅明顯加快,小麥麥粒之間水分均勻度提高,潤麥30小時后磨粉,制備出的面粉白度為78.5,面粉灰分為0.71%,出粉率為70.8%,每噸小麥電耗58.9kwh。
[0022] 在實際應用中,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完全可以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內,合理選擇其他的參數,但與本發明所保護的技術方案實質性相同,仍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小麥調質溫控新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增加小麥水分,使各個麥粒之間水分均勻分布; (2)通過步驟(I)小麥進入調質潤麥倉調節水分,皮層首先吸水膨脹,糊粉層和胚乳隨后吸水膨脹; (3)對步驟(2)進行倉溫控制、水溫控制; (4)經過16-35小時出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小麥調質溫控新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潤麥倉四周的墻壁,鋪設Φ60厘米的鍍鋅管道于倉內控溫。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小麥調質溫控新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倉內控溫為10-15°C,潤麥水溫為 10-25°C。
【文檔編號】B02B1/08GK103801422SQ201210483060
【公開日】2014年5月2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4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14日
【發明者】劉彥, 張會凱, 陳吉銳 申請人:青島帥睿宏業食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