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殺菌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農用殺菌劑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含有噻呋酰胺與乙蒜素的殺菌組合物。
背景技術:
噻呋酰胺屬于噻唑酰胺類殺菌劑,是琥珀酸酯脫氫酶抑制劑,由于含氟,其在生化過程中其競爭力很強,具有強的內吸性和長特效性。對絲核菌屬、柄銹菌屬、黑粉菌屬、腥黑粉菌屬、伏革菌屬、核腔菌屬等致病真菌均有活性,尤其對擔 子菌綱真菌引起的病害如紋枯病、立枯病等有特效。特別對水稻紋枯病、立枯病有優異的防效,用量低,每畝制劑用量20毫升左右,施用方法以及時期也比較靈活。經本藥劑處理的莖葉健康濃綠,為增產提供條件。在推薦使用劑量下,噻呋酰胺對作物安全,無藥害,克服了當前市場上用于防治黑粉病的許多藥劑對作物不安全的缺點,在種子處理防治系統性病害方面將發揮更大的作用。耐雨水沖刷,施藥后I小時降雨不影響藥效。但噻呋酰胺對藻狀菌類沒活性,對由葉部病原物引起的病害,如花生褐斑病、黑斑病效果不好。 乙蒜素是60年代中國科技工作者自行研制開發的廣譜高效殺菌劑,是一種植物仿生農藥,一般制劑的含量是80%的乙蒜素。純生物提取的80%乙蒜素有效規避化學合成中有害物質的存留,綠色環保。滲透性強、內吸性好,具有優秀的向下傳導功能,通過葉面噴霧被作物吸收,能直達作物須根,減少爛根,促進植株健壯,乙蒜素可抑制糧油、棉花、蔬菜、花卉、藥材、茶葉等作物以及蠶業、漁業的數十種病菌。目前已廣泛應用于防治水稻爛秧病、惡苗病、稻瘟病、白葉枯病;麥類黑穗病、條紋病;棉花枯萎病、黃萎病、炭疽病;果樹輪紋病、炭疽病、葉斑病;瓜果蔬菜的疫病、青枯病、蔓枯病、枯萎病、炭疽病;作物苗期立枯病、猝倒病、爛根病;茶葉根腐病、芽枯病等。最新研究表明80%乙蒜素與其它殺菌劑(特別是三唑類殺菌劑)混用防治效果能提升40%-70%,并能擴大殺菌譜,提高速效性,減少使用劑。與殺蟲劑復配,抑制害蟲活性酶,增加滲透性能,提高殺蟲活性,延緩抗性產生。含有單一活性組分的殺菌劑品種在農用殺菌劑防治上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如殺菌范圍窄,防治效果差,施藥劑量大易產生抗藥性,施用次數多加重環境污染等。對于防治農業上產生抗性的病菌,一種辦法是推出新的與現有品種無交互抗性的新成分。但是,新的有效成分的開發成本高,開發周期長,而且永遠都跟不上病菌產生抗性的速度。其他的辦法比如作物布局調整、不同農藥輪換等,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很難真正起到明顯的效果O不同品種成分進行復配,是防治抗性病菌最常見的方法。不同成分進行復配,可以提高防治效果,擴大殺菌范圍,減少有效成分的用量,節約用藥成本,降低環境污染,是綜合防治田間病害的重要手段。經檢索,目前未發現噻呋酰胺與乙蒜素復配及應用的文獻。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有效成分為噻呋酰胺和乙蒜素,藥效好,持效期長的殺菌組合物。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殺菌組合物,含有有效成分噻呋酰胺與乙蒜素,所述有效成分噻呋酰胺與乙蒜素的質量比為5:1 1:5,所述有效成分噻呋酰胺和乙蒜素在所述殺菌組合物中的質量百分含量為1% 60%,其余為農藥中允許使用和可以接受的輔助成分。優化的,所述殺菌組合物,其劑型為可濕性粉劑或懸浮乳劑。優化的,所述殺菌組合物的用途為其在防治水稻紋枯病、稻瘟病、立枯病方面,在防治小麥紋枯病、銹病、腥黑穗病方面,在防治蘋果輪紋病、青枯病方面,在防治禾谷類銹病方面,或莖葉處理方面的應用。上述有效成分噻呋酰胺與乙蒜素均是本領域公知的殺菌劑,可以通過各種商業渠 道購得。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噻呋酰胺與乙蒜素復合構成的殺菌組合物增效作用明顯,不是各組分活性的簡單疊加,而是有顯著的增效作用;2、有效成分的田間用量下降,降低了生產和使用成本,減少農藥殘留和環境污染;3、殺菌組合物由不同作用機制的有效成分組成,有利于克服和延緩病菌抗藥性的產生,對作物安全和綜合防治作物病菌具有重要意義;4、噻呋酰胺與乙蒜素復合后,擴大了殺菌譜,藥劑特性得到了優勢互補,可以防治多種作物病害,方便農民用藥。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實施例具體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中百分比均為重量百分比,田間藥效的處理劑量均為有效成分用量。1、可濕性粉劑
制備方法按實施例配方比例,將有效成分噻呋酰胺和乙蒜素加入填料中,并在其中加入潤濕劑和分散劑,用混合機混合,用氣流粉碎機氣流粉碎后再混合制得可濕性粉劑。實施例1: 50%噻呋酰胺·乙蒜素可濕性粉劑
配方噻呋酰胺,35% ;乙蒜素,15% ;潤濕劑十二烷基硫酸鈉,2% ;分散劑木質素磺酸鈣,8% ;填料白炭黑,18%,填料高嶺土,余量。實施例2 :45 %噻呋酰胺·乙蒜素可濕性粉劑
配方噻呋酰胺,10% ;乙蒜素,35% ;潤濕劑十二烷苯磺酸鈉,3% ;分散劑烷基萘磺酸鹽甲醛縮合物,8% ;填料白炭黑,30% ;填料凹凸棒土,余量。2、懸浮乳劑
制備方法按配方比例,首先將有效成分噻呋酰胺和水、分散劑加工成一定含量的懸浮劑;將乙蒜素、乳化劑、增稠劑、消泡劑和防凍劑混合均勻,然后加入上述懸浮劑中,經剪切、勻質即得產品。實施例3 :30%噻呋酰胺·乙蒜素懸浮乳劑
配方噻呋酰胺,5% ;乙蒜素,25% ;乳化劑農乳OP - 10磷酸酯,2% ;分散劑聚羧酸鹽,3% ;增稠劑選用黃原膠和硅酸鎂鋁,用量分別為O. 1%和2% ;防凍劑乙二醇,5% ;消泡劑硅酮類化合物,O. 5%;水,余量。
實施例4 :40%噻呋酰胺·乙蒜素懸浮乳劑
配方噻呋酰胺,15% ;乙蒜素,25% ;乳化劑農乳600# 了磷酸酯,2% ;分散劑萘磺酸甲醛縮合物鈉鹽,4% ;增稠劑選用黃原膠和硅酸鎂鋁,用量分別為O. 07%和1. 5% ;防凍劑乙二醇,5% ;消泡劑硅酮類化合物,O. 5% ;水,余量。下面使用實施例藥劑45%噻呋酰胺·乙蒜素可濕粉劑、30%噻呋酰胺·乙蒜素懸浮乳劑與對比例藥劑24%噻呋酰胺水懸浮劑和80%乙蒜素乳油對水稻紋枯病進行田間藥效試驗,以更好地說明本發明的有益效果,試驗結果如下表I所示。本田間試驗中設實施例藥劑、對比例藥劑和不使用任何藥劑共13個處理,每個處理重復4次,共52個處理小區,每處理小區按照表I所列的藥劑及其取用量稱取藥劑,然后兌水,于水稻分蘗末期至孕穗初期實施噴藥,噴藥量為45千克/畝。每處理小區隨機取3點,每點取6蔸水稻,分別在用藥后10天、20天、30天調查水稻上的葉片和莖干病斑數、病
斑面積,以病情指數計算防治效果。病斑分級標準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葉片發病程度分為6級,O級葉片無病斑;1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片面積5%以下;2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片面積6% 10% ;3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片面積11% 25% ;4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片面積26% 50% ;5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片面積50%以上。進行病情調查時,如有嚴重染病的葉片脫落,以葉痕為依據作為最高發病級數的葉片計入統計數據內。病指和防治效果按以下公式計算
權利要求
1.一種殺菌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有效成分噻呋酰胺與乙蒜素,所述有效成分噻呋酰胺與乙蒜素的質量比為5:1 1:5,所述有效成分噻呋酰胺和乙蒜素在所述殺菌組合物中的質量百分含量為1% 60%,其余為農藥中允許使用和可以接受的輔助成分。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殺菌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劑型為可濕性粉劑或懸浮乳劑。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任何一種殺菌組合物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其在防治水稻紋枯病、稻瘟病、立枯病方面,在防治小麥紋枯病、銹病、腥黑穗病方面,在防治蘋果輪紋病、青枯病方面,在防治禾谷類銹病方面,或莖葉處理方面的應用。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于農藥殺菌劑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含有噻呋酰胺與乙蒜素的殺菌組合物。本發明提供的殺菌組合物,含有有效成分噻呋酰胺與乙蒜素;有效成分噻呋酰胺與乙蒜素的質量比為5:1~1:5;所述有效成分噻呋酰胺和乙蒜素在所述殺菌組合物中的質量百分含量為1%~60%,其余為農藥中允許使用和可以接受的輔助成分。該組合物主要防治禾本科作物水稻紋枯病、立枯病、稻瘟病,小麥紋枯病、銹病、腥黑穗病、蘋果輪紋病、青枯病等。該組合物具有明顯增效作用、殺菌廣譜、持效時間長、對作物安全等特點。
文檔編號A01N41/08GK102986691SQ20121055248
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9日
發明者李波, 劉希玲, 王宏年, 吳本林, 劉麗萍 申請人:青島東生藥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