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獨頭菊的栽培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獨頭菊的栽培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一、盆及盆土的消毒,二、母體復壯養梢,三、營養杯扦插育苗,四、離地栽培。本方法栽培出的獨頭菊規格一般高度為35-40厘米,枝挺葉秀、花色鮮艷、花朵碩大、不脫腳葉。
【專利說明】一種獨頭菊的栽培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獨頭菊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0002]菊花是我國傳統的十大名花之一。古人將梅、蘭、竹、菊合稱為花中“四君子”,賦予它們很深的文化內涵:梅花獨步早春,不染世塵;蘭花清心似水,高雅脫俗;青竹挺拔剛健,有節有氣;菊花凌霜不凋,氣韻高潔,菊花被譽為“花中君子”當之無愧。在人們心目中,菊花又是吉祥、健康和長壽的象征。菊花原產于我國,它經歷了由野生到食用栽培又到觀賞栽培的漫長歲月。晉代以前的菊花作為記節令、食用、藥用逐漸被人們所認識。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人們對菊花的觀賞價值有了更深的認識。11世紀初,我國菊花經朝鮮傳入日本,12世紀傳入英倫三島,17世紀遍及歐洲,19世紀傳到美洲,如今已成為世界名花。
【發明內容】
[0003]一、盆及盆土的消毒:獨頭菊上盆前,要對盆及栽培介質進行消毒(新盆一般不用消毒)。方法是將舊盆用沸水浸泡1-2分鐘。栽培用土一般使用垃圾土和黃泥土等。垃圾土要高溫殺菌。可于每年11月間將垃圾堆慪在一容器中,翌年5月取出,攤晾在地面上,蓋上塑料薄膜蒸曬,直至使用。黃泥土可放入鐵鍋內,在70-80°C的溫水下薰炒消毒(如黃泥土有限,也可用稻田表層10厘米以下的稻田土代表消毒的黃泥土使用)。
[0004]二、母體復壯養梢:這項工作必須在有塑料大棚防護的條件下進行。將頭年11月下霜前開過花的菊株從盆中倒出,按15X20厘米厘米的株行距,栽種在有塑料大棚保護、畦寬為1.80米的畦地上,3月中旬,當菊苗長到30厘米時“打頭” 一次,以刺激從葉腑中長出新梢。再將這些新梢留6片葉進行摘心,并經常施以薄肥,促其再抽新梢,供日后扦插使用。
[0005]三、營養杯扦插育苗:6月下旬至7月中旬,剪取經二次打頭后的、健壯無病蟲害長約4厘米左右的嫩梢作為插穗。不修去基部腳葉,插于用塑料薄膜做成的、下部可透水的營養杯中(營養杯的介質用4/5的黃泥土和1/5的礱糠灰組成),插入介質深度為插穗長度的1/2左右。插后澆透水一次,用雙層葦簾(蘆蘺)遮蓋20天,并經常進行葉面噴霧,再經5-7天養護,即可成活,再行離地培育。
[0006]四、離地栽培:選四周空曠,陽光充足的地方,搭蓋高1.50米,可防雨的拱形竹架棚作離地栽培的場地。把菊苗排放在離地30百米的竹架上,遇雨及時遮蓋,雨停后應掀去遮蓋物。以后的菊苗套盆,上盆和管理等工作均在此離地栽培的條件下進行。
【權利要求】
1.一種獨頭菊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一、盆及盆土的消毒:將舊盆用沸水浸泡1-2分鐘。
2.栽培用土一般使用垃圾土和黃泥土等,垃圾土要高溫殺菌,可于每年11月間將垃圾堆慪在一容器中,翌年5月取出,攤晾在地面上,蓋上塑料薄膜蒸曬,直至使用。
3.黃泥土可放入鐵鍋內,在70-80°C的溫水下薰炒消毒。
4.二、母體復壯養梢:將頭年11月下霜前開過花的菊株從盆中倒出,栽種在有塑料大棚保護、畦寬為1.80米的畦地上,3月中旬,當菊苗長到30厘米時“打頭”一次,以刺激從葉腑中長出新梢,再將這些新梢留6片葉進行摘心,并經常施以薄肥,促其再抽新梢,供日后扦插使用。
5.三、營養杯扦插育苗:6月下旬至7月中旬,剪取經二次打頭后的、健壯無病蟲害長約4厘米左右的嫩梢作為插穗,不修去基部腳葉,插于用塑料薄膜做成的、下部可透水的營養杯中(營養杯的介質用4/5的黃泥土和1/5的礱糠灰組成),插入介質深度為插穗長度的1/2左右。
6.插后澆透水一次,用雙層葦簾(蘆蘺)遮蓋20天,并經常進行葉面噴霧,再經5-7天養護,即可成活,再行離地培育。
7.四、離地栽培:選四周空曠,陽光充足的地方,搭蓋高1.50米,可防雨的拱形竹架棚作離地栽培的場地,把菊苗排放在離地30百米的竹架上,遇雨及時遮蓋,雨停后應掀去遮蓋物,以后的菊苗套盆, 上盆和管理等工作均在此離地栽培的條件下進行。
【文檔編號】A01G1/00GK103891492SQ201210588379
【公開日】2014年7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9日
【發明者】姜磊 申請人:姜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