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易補水菌棒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食用菌栽培,具體涉及一種易補水菌棒。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日益改善,食用菌菇已經成為百姓餐桌上的普通食材,它的市場需求量巨大。目前食用菌菇種植主要采用套環和劃口種植技術;為了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菌棒通常采用立體堆放的種植方式,這也為出菇后期的施水管理帶來了極大不便,通常使用的補水器補水需先用針管逐個插入菌棒內再通過水泵加壓補水;采用套環種植還需要特制的套環和皮圈包扎形成開口以利于后期的接種、出菇,它耗時、耗工、耗材料;套環種植的菌菇因供氧差,所生菌菇菇柄長、食用口感差,影響后期的市場銷售。劃口出菇因后期補水成本高,菇農往往放棄補水,造成資源浪費。另外一種覆土補水種植雖然菌菇產量高,但對種植技術要求高、后期管理易生病蟲害,不適于大范圍種植。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省工、省材料、出菇品質好、產量高、適于大面積種植的易補水菌棒。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包括通過菌棒袋裝袋的培養基,所述菌棒袋的兩端上邊沿設置有開口,開口下對應的設有通過菌棒袋與培養基間隙形成的蓄水囊。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接種初期,密閉有培養基的菌棒袋高溫消毒后,在其兩端的上邊沿分別用消毒后的木錐打兩個接種穴,在兩端接種穴內分別植入菌種,抹平后用細石灰消毒封口 ;待發菌結束,菌棒兩端分別以接種穴為起點、反向割除相對應的覆在培養基上直徑7-8CM的薄膜后外露培養基形成出菇口 ;經過2-3茬出菇,培養基內養料、水份消耗收縮,再人工牽拉菌棒袋兩端薄膜擴大間隙形成蓄水囊。后期管理中,水直接澆淋在菌棒兩端并通過蓄水囊蓄積后浸潤到培養基內部,以維系菌菇生長所需水份,促使培養基剩余養份轉化出菇,提高菌菇的產量和品質。
圖I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易補水菌棒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如附圖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易補水菌棒包括通過菌棒袋I裝袋的培養基2,所述菌棒袋I的兩端上邊沿設置有開口 4,開口 4下對應的設有通過菌棒袋I與培養基2間隙形成的蓄水囊3。本實用新型的菌棒袋I由聚乙烯塑料薄膜制造,經過接種、培養、產生菌絲后,工作人員在密閉的菌棒袋I兩端以相應的種植穴為起點反向割除覆在培養基2上直徑7-8CM的聚乙烯薄膜,讓菌菇由裸露的培養基2處外露生長;菌菇經過2-3茬摘收后,培養基2內相應的養份、水經菌菇吸收收縮后可與聚乙烯菌棒袋I產生間隙,工作人員再左右反向牽扯菌棒袋I兩端的聚乙烯薄膜,人工加大菌棒袋I與培養基2的間隙形成蓄水囊3。后期的補水工作只需在堆放的菇堆上直接完成,澆淋的水通過蓄水囊3蓄積再緩慢浸潤到培養基2內部,給菌棒內維持一個合適的濕度,以利菌燕的生長。例如,本實用新型補水作業可由一人勝任,工作強度低,相對以往菌菇種植方法節工省時,生產過程中也不需要額外的生產材料,節省費用。經實踐、相對于套環和劃口種植,易補水菌棒的單位產量可增加50%,另外由于菌菇生長供氧充分,所出菌菇外形好、食用口感佳、市場認可度高。本實用新型節工、省時,同時減少了生產材料需求,降低了生產成本。菌菇的外形、 口感俱佳,市場銷路好、適于大規模種植,能大幅提高菇農的種植收益。
權利要求1.一種易補水菌棒,包括通過菌棒袋(I)裝袋的培養基(2),其特征是所述菌棒袋(I)的兩端上邊沿設置有開口(4),開口(4)下對應的設有通過菌棒袋(I)與培養基(2)間隙形成的蓄水囊(3)。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易補水菌棒,包括通過菌棒袋裝袋的培養基,所述菌棒袋的兩端上邊沿設置有開口、開口下對應的設有通過菌棒袋與培養基間隙形成的蓄水囊,出菇后期的補水管理,只需把水澆淋在菌棒兩端并通過蓄水囊蓄積后再浸潤到培養基內部以維持菌菇生長所需水份,它大幅降低了菇農勞動強度、節省了生產材料,所出菌菇食用口感好、市場認可度高,適于大范圍種植,極大的提高了菇農的經濟效益。
文檔編號A01G1/04GK202565793SQ2012202669
公開日2012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8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8日
發明者章夏生 申請人:章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