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破碎餐廚垃圾中有機物質的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垃圾處理裝置,特別涉及一種破碎餐廚垃圾中有機物質的裝置。
背景技術:
餐廚垃圾的主要特點是成分復雜、有機物含量豐富、含水量高、易腐爛,其性狀和氣味都會對環(huán)境衛(wèi)生造成惡劣影響,因此如何科學、合理地對餐廚垃圾進行處置利用已經(jīng)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餐廚垃圾中的有機物質含量豐富,具有較大的資源化潛力,利用生物技術對餐廚垃圾中的有機物進行處理,如厭氧發(fā)酵處理工藝、好氧堆肥處理等,使餐廚垃圾中的有機物能夠經(jīng)厭氧發(fā)酵處理工藝后轉換成沼氣,用于燃燒發(fā)電或制成壓縮天然氣,而發(fā)酵后的剩余物能夠經(jīng)好氧堆肥處理后作為優(yōu)質的有機肥,從而實現(xiàn)餐廚垃圾的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然而在對餐廚垃圾中的有機物質進行處理時,由于餐廚垃圾中含有金屬、碎骨、竹木、陶瓷等重物質,因此需要首先對餐廚垃圾中的金屬、碎骨、竹木、陶瓷等重物質進行破碎、分類、篩選后,才能對這些餐廚垃圾進行后續(xù)的處理。目前,餐廚垃圾處理技術在國內尚處于起始階段,因技術的局限性,致使餐廚垃圾綜合處理相對滯后。尤其是對餐廚垃圾進行前分選處理的方法更是匱乏,這就使得餐廚垃圾在前道工序的處理過程中很難將有機物質中的重物質破碎,一旦這些餐廚垃圾排入污水管道中,容易造成污水管道堵塞,并且餐廚垃圾在前道工序的除雜破碎處理過程中很難將有機物質中的營養(yǎng)物質全部破碎為均勻的有機物顆粒(顆粒粒徑< 5_),不利于餐廚垃圾后續(xù)的資源化處理和利用。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破碎餐廚垃圾中有機物質的裝置,它實現(xiàn)了對餐廚垃圾中的有機物進行破碎,并且在破碎過程中能夠將韌性非營養(yǎng)性廢異物有效分離出來,能夠有效的結合破碎與分選兩個工段,減小了工藝復雜程度,提高了工藝的機械化程度。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破碎餐廚垃圾中有機物質的裝置,包括機架和固定在機架上的罐體,所述罐體的上端設有進料口,罐體下部為錐頂向下的錐筒狀,其錐頂通過閘閥與管式螺旋輸送機的進料端連接,錐筒側壁設有有機物碎粒排出口,所述罐體內垂直設置一轉軸,所述轉軸的上端可轉動的支撐在一支承座中,且轉軸的上端伸出支承座外,通過皮帶傳動機構與電機連接,所述轉軸的下端可轉動的支撐在設于罐體內的支架上,該支架上留有供餐廚垃圾通過的空間,所述轉軸上設有螺旋槳葉和刀盤,刀盤位于螺旋槳葉的下方,所述管式螺旋輸送機位于罐體的下方,所述管式螺旋輸送機的進料端下部設有存留槽,存留槽底端設有排污口,所述管式螺旋輸送機的另一端設有出渣口。所述支承座中設有軸承和水密封。所述電機安裝固定在機架或罐體外壁上。[0008]所述電機為變頻電機。所述支架包括支腳和固定在支腳上的軸承座,支腳上設有供餐廚垃圾通過的條形孔,轉軸的下端可轉動的支撐在軸承座中。所述刀盤為長方形或十字形。所述刀盤的邊上設置有若干個帶刃的切割齒。所述帶刃的切割齒可拆卸的安裝在刀盤的邊上。所述螺旋輸送機的存留槽內設置有過濾網(wǎng)。所述管式螺旋輸送機的出渣口高于排污口。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由于罐體的上端設有進料口,罐體下部為錐頂向下的錐筒狀,其錐頂通過閘閥與管式螺旋輸送機的進料端連接,錐筒側壁設有有機物碎粒排出口,所述罐體內垂直設置一轉軸,所述轉軸的上端可轉動的支撐在一支承座中,且轉軸的上端伸出支承座外,通過皮帶傳動機構與電機連接,所述轉軸的下端可轉動的支撐在設于罐體內的支架上,該支架上留有供餐廚垃圾通過的空間,所述轉軸上設有螺旋槳葉和刀盤,刀盤位于螺旋槳葉的下方,所述管式螺旋輸送機位于罐體的下方,所述管式螺旋輸送機的進料端下部設有存留槽,存留槽底端設有排污口,所述管式螺旋輸送機的另一端設有出渣口。這樣使餐廚垃圾經(jīng)進料口進入罐體后,通過電機帶動轉軸上的螺旋槳葉和刀盤同軸轉動,使餐廚垃圾能夠在螺旋槳葉的上下翻滾攪拌和破碎刀盤的離心破碎作用下,餐廚垃圾中的有機物質全部破碎為均勻的有機物顆粒(顆粒粒徑< 5mm),餐廚垃圾中的金屬、碎骨、竹木、陶瓷等重物質被擊打成碎塊,并向罐體的下部聚集,聚集在罐體下部的重物質、污水、污泥經(jīng)管式螺旋輸送機的進料端排入螺旋輸送機的存留槽中,通過存留槽進行沉淀、過濾、分離,污泥和污水通過存留槽底端的排污口排出,重物質通過螺旋輸送機另一端的出渣口排出;同時聚集在罐體下部的有機物顆粒直接通過有機物碎粒排出口輸送到后續(xù)的工序中,以實現(xiàn)餐廚垃圾后續(xù)的資源化處理和利用,從而使本實用新型實現(xiàn)了對餐廚垃圾中的有機物進行破碎,并且在破碎過程中能夠將韌性非營養(yǎng)性廢異物有效分離出來,能夠有效的結合破碎與分選兩個工段,減小了工藝復雜程度,提高了工藝的機械化程度,具有顯著的社會效應和經(jīng)濟效益。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附圖中,I為機架,2為罐體,2a為進料口,2b為有機物碎粒排出口,3為轉軸,4為支承座,5為支架,51為支腳,51a為條形孔,52為軸承座,6為螺旋槳葉,7為刀盤,7a為帶刃的切割齒,8為電機,9為閘閥,10為管式螺旋輸送機,IOa為進料端,IOb為出洛口,11為存留槽,Ila為排污口,12為小皮帶輪,13為大皮帶輪,14為三角皮帶。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破碎餐廚垃圾中有機物質的裝置的一種實施例,該裝置包括機架I和固定在機架上的罐體2,本實施例中罐體2采用復合型材料焊接而成,罐體的外層為碳鋼,內層為不銹鋼,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和高耐腐蝕性的優(yōu)點。所述罐體2的上端設有進料口2a,使餐廚垃圾能夠通過進料口 2a輸送進入罐體2中。罐體下部為錐頂向下的錐筒狀,其錐頂通過閘閥9與管式螺旋輸送機10的進料端IOa連接,使餐廚垃圾中的污泥、污水、重物質殘渣等能夠排放到管式螺旋輸送機10中,進行分類排放;錐筒側壁設有有機物碎粒排出口 2b,有機物碎粒排出口 2b可為一個,設置在錐筒的一側側壁上,也可為兩個,分別設置在錐筒的兩側側壁上,本實施例中有機物碎粒排出口 2b為兩個,兩個機物碎粒排出口 2b分別通過對應的管道、螺桿泵與后續(xù)的處理裝置連接,以完成餐廚垃圾后續(xù)的資源化處理和利用。所述罐體2內垂直設置一轉軸3,所述轉軸的上端可轉動的支撐在一支承座4中,且轉軸的上端伸出支承座4外,通過皮帶傳動機構與電機8連接,本實施例的支承座4中設有軸承和水密封,軸承為滑動軸承,既能保證轉軸3的自由轉動,又能保證轉軸的水密封性;所述電機8可安裝固定在機架I上,也可安裝固定在罐體2外壁上,方便使用,并且所述電機8為變頻電機,不僅能夠保證設備小型化、增加舒適性,而且極大的提高了機械自動化程度和生產效率;所述皮帶傳動機構由小皮帶輪12、大皮帶輪13、三角皮帶14組成,其中小皮帶輪12安裝在電機8上,大皮帶輪13安裝在轉軸3上,小皮帶輪12與大皮帶輪13之間通過三角皮帶14連接,具有高載荷、運行平穩(wěn)、低噪音、低振動以及安裝調整方便等優(yōu)點。所述轉軸的下端可轉動的支撐在設于罐體內的支架5上,所述支架5包括支腳51和固定在支腳上的軸承座52,支腳51上設有供餐廚垃圾通過的條形孔51a,本實施例的支腳51通過焊接或鉚接固定在罐體內,支腳51為三腳支腳或四腳支腳,轉軸的下端可轉動的支撐在軸承座52中,使其能夠對轉軸3形成支撐,并保證轉軸3的自由轉動。所述支架5上留有供餐廚垃圾通過的空間,保證了餐廚垃圾的流通,以防止餐廚垃圾堆積在支腳51與罐體的內壁之間,影響餐廚垃圾的排放。所述轉軸2上設有螺旋槳葉6和刀盤7,刀盤7位于螺旋槳葉6的下方,其中螺旋槳葉6用于上下翻滾和攪動餐廚垃圾,使餐廚垃圾能夠得到均勻攪拌,形成均質;所述刀盤7為長方形或十字形,所述刀盤7的邊上設置有若干個帶刃的切割齒7a,用于對餐廚垃圾進行打擊和切割,本實施例中刀盤7為長方形,該刀盤采用表面淬火處理的合金工具鋼材料制作而成,該刀盤的邊上設置有14個帶刃的切割齒7a,14個帶刃的切割齒7a均布在刀盤的兩條長邊上,以達到最佳的打擊和切割效果,使餐廚垃圾在刀盤7的打擊和切割作用下,餐廚垃圾中的有機物質全部破碎為均勻的有機物顆粒(顆粒粒徑< 5mm),以利于餐廚垃圾后續(xù)的資源化處理和利用,同時餐廚垃圾中的金屬、碎骨、竹木、陶瓷等重物質被擊打成碎塊,以便于排出。當然,刀盤7也可為三角形。所述帶刃的切割齒7a可拆卸的安裝在刀盤7的邊上,本實施例中帶刃的切割齒7a與刀盤7采用螺紋連接,方便安裝、拆卸以及更換。所述管式螺旋輸送機10位于罐體2的下方,所述管式螺旋輸送機10的進料端IOa下部設有存留槽11,存留槽11內設置有過濾網(wǎng),存留槽底端設有排污口 11a,所述管式螺旋輸送機10的另一端設有出渣口 10b,該出渣口 IOb的高度高于排污口 Ila的高度,這樣使排入管式螺旋輸送機10中的污泥和污水能夠經(jīng)存留槽11沉淀、過濾后由排污口 Ila排出,同時排入管式螺旋輸送機10中的金屬、碎骨、竹木、陶瓷等重物質能夠經(jīng)存留槽11沉淀、分離后,在螺旋的轉動下,由出渣口 IOb排出,以實現(xiàn)餐廚垃圾的分類排放,從而將餐廚垃圾中的韌性非營養(yǎng)性廢異物有效分離出來,能夠有效的結合破碎與分選兩個工段,減小了工藝復雜程度,提高了工藝的機械化程度。使用時,餐廚垃圾經(jīng)罐體上端的進料口進入罐體中,在螺旋槳葉的上下翻滾攪拌和刀盤的離心破碎作用下,餐廚垃圾中的有機物質全部破碎為均勻的有機物顆粒(顆粒粒徑< 5mm),餐廚垃圾中的金屬、碎骨、竹木、陶瓷等重物質被擊打、切割成碎塊,并向罐體的下部聚集,聚集在罐體下部的重物質、污水、污泥經(jīng)管式螺旋輸送機的進料端排入螺旋輸送機的存留槽中,通過存留槽進行沉淀、過濾、分離,污泥和污水通過存留槽底端的排污口排出,重物質通過螺旋輸送機另一端的出渣口排出,而餐廚垃圾中的有機物顆粒直接由罐體下部的有機物碎粒排出口輸送到后續(xù)的工序中,使餐廚垃圾中的有機物能夠經(jīng)厭氧發(fā)酵處理工藝后轉換成沼氣,用于燃燒發(fā)電或制成壓縮天然氣,并且發(fā)酵后的剩余物能夠經(jīng)好氧堆肥處理后作為優(yōu)質的有機肥,從而實現(xiàn)餐廚垃圾的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以上的實施例僅是對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涉及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確定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破碎餐廚垃圾中有機物質的裝置,包括機架(I)和固定在機架上的罐體(2),其特征在于所述罐體(2)的上端設有進料ロ(2a),罐體下部為錐頂向下的錐筒狀,其錐頂通過閘閥(9)與管式螺旋輸送機(10)的進料端(IOa)連接,錐筒側壁設有有機物碎粒排出ロ(2b),所述罐體(2)內垂直設置ー轉軸(3),所述轉軸的上端可轉動的支撐在ー支承座(4)中,且轉軸的上端伸出支承座(4)タト,通過皮帶傳動機構與電機(8)連接,所述轉軸的下端可轉動的支撐在設于罐體內的支架(5)上,該支架(5)上留有供餐廚垃圾通過的空間,所述轉軸(2)上設有螺旋槳葉(6)和刀盤(7),刀盤(7)位于螺旋槳葉(6)的下方,所述管式螺旋輸送機(10)位于罐體(2)的下方,所述管式螺旋輸送機(10)的進料端(IOa)下部設有存留槽(11),存留槽底端設有排污ロ(11a),所述管式螺旋輸送機(10)的另一端設有出渣ロ(IOb)0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破碎餐廚垃圾中有機物質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座(4)中設有軸承和水密封。
3.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破碎餐廚垃圾中有機物質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8)安裝固定在機架(I)或罐體(2)外壁上。
4.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破碎餐廚垃圾中有機物質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8)為變頻電機。
5.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破碎餐廚垃圾中有機物質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5)包括支腳(51)和固定在支腳上的軸承座(52),支腳(51)上設有供餐廚垃圾通過的條形孔(5Ia),轉軸的下端可轉動的支撐在軸承座(52)中。
6.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破碎餐廚垃圾中有機物質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盤為長方形或十字形。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破碎餐廚垃圾中有機物質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盤(7)的邊上設置有若干個帶刃的切割齒(7a)。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破碎餐廚垃圾中有機物質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帶刃的切割齒(7a)可拆卸的安裝在刀盤(7)的邊上。
9.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破碎餐廚垃圾中有機物質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輸送機(10)的存留槽(11)內設置有過濾網(wǎng)。
10.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破碎餐廚垃圾中有機物質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式螺旋輸送機(10)的出渣ロ(IOb)高于排污ロ(11a)。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破碎餐廚垃圾中有機物質的裝置,包括機架和罐體,罐體上端設進料口,罐體下部為錐頂向下的錐筒狀,其錐頂通過閘閥與管式螺旋輸送機的進料端連接,錐筒側壁設有有機物碎粒排出口,罐體內垂直設置一轉軸,轉軸的上端可轉動的支撐在支承座中,且伸出支承座外,通過皮帶傳動機構與電機連接,轉軸下端可轉動的支撐在設于罐體內的支架上,支架上留有空間,轉軸上設螺旋槳葉和刀盤,刀盤位于螺旋槳葉下方,管式螺旋輸送機位于罐體下方,其進料端下部設有存留槽,存留槽底端設有排污口,管式螺旋輸送機另一端設有出渣口。它實現(xiàn)了對餐廚垃圾中的有機物進行破碎,并能結合破碎與分選兩個工段,減小工藝復雜程度,提高工藝的機械化程度。
文檔編號B02C18/22GK202803340SQ2012204060
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8月16日
發(fā)明者王傳順, 李建白, 向科, 周建平, 楊華, 凌三洪, 李春福 申請人:重慶耐德山花特種車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