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南洋楹的嫁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農業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本發明涉及一種南洋楹的嫁接方法。
背景技術:
南洋植(Paraserianthesfalcataria(L.)Nielsen)是含羞草科(Mimosaceae)南洋楹屬常綠喬木樹種,速生、經營周期短,是我國熱帶和南亞熱帶地區建設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的生態經濟型樹種。目前,嫁接、組織培養等無性繁殖方法廣泛應用于用材樹種上,有效保持了品種的優良特性,大大加速了工業用材林的良種化進程。我國南洋楹良種繁育技術研究起步較晚,未有有效的南洋楹嫁接或組織培養方法作支撐建立良種生產基地,生產用種基本都是在早期引種尚存的少量散生母樹上采集,造成了南洋楹種子產量及遺傳品質均較低的現狀,嚴重阻礙了這一優良速生樹種的推廣利用。南洋楹無性繁殖較難,自2006年起,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進行了大規模南洋楹嫁接試驗研究,6年總計嫁接南洋楹苗逾萬株,平均成活率僅不足20%。因此,單純依靠傳統的切接、劈接技術進行南洋楹嫁接,成活率極低,未見相關南洋楹新的嫁接方法的報道。
發明內容
基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南洋楹的新的嫁接方法。一種南洋楹的嫁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接穗培育選取南洋楹優良品系作為采穗母株,在I月上旬至2月中旬進行側枝去梢修剪促芽;5 7天后,采集當年生木質化健壯的枝條,去掉葉片;將枝條截成接穗,每個接穗含2 3個腋芽;(2)接穗制備從接穗下芽的下方0.4cm 0.8cm處向下斜削接穗,深度達到韌皮部內略帶木質部,形成長度為2cm 3cm的接穗切口 ;從所述接穗下芽的對側下方1.5cm 2.5cm處,與接穗徑向呈40° 50°的夾角削至所述接穗切口的底端;然后在接穗上芽的上端0.4cm
0.6cm處將枝切斷;⑶砧木處理嫁接前兩周對已定站的I 2年生實生苗進行截主干,保留高度40 60cm作為砧木;嫁接時先削平砧木斷口,再垂直于砧木外側切兩刀,深度達到韌皮部,所述兩刀之間的圓弧距離為0.8 1cm ;輕輕撕下兩刀間的韌皮部,形成砧木切口,所述砧木切口的長度大于或等于接穗切口的長度;⑷嫁接將步驟(2)的切好的接穗插入步驟(3)的砧木切口,使接穗切口的形成層緊貼砧木切口的形成層;先將接穗切口和砧木切口結合處用薄膜包緊,以免移位,再往上包扎整個接穗,使接穗切口和砧木切口處不接觸空氣;(5)嫁接后管理接穗愈合之后,及時清除砧木上長出的萌芽條,嫁接3個月后即得到南洋楹優良品系苗木。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步驟(I)中所述接穗在嫁接當日剪取。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步驟(I)中將所述接穗裝入薄膜袋中保濕。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步驟(4)中所述嫁接在晴朗天氣進行。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步驟(4)中所述薄膜的厚度為0.05mm 0.08mm。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步驟(4)中,接穗插入砧木切口時,接穗切口的上端露白,這樣能確保接穗切口與砧木切口的形成層完全緊貼。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步驟(5)中清除萌芽條的頻率為嫁接當年3 5次,以免影響接穗生長。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步驟(5)接穗愈合之后3-4個月解除薄膜。解除薄膜后能更好地促進芽的生長。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步驟(5)所述嫁接后管理還包括:臺風來臨前,用支撐物固定嫁接株,所述支撐物可為木棍或竹子等,以防接口處接穗斷裂。本發明南洋楹的嫁接方法,對傳統切接法進行了改進,即:提前對砧木截主干,防止嫁接時過多水分外溢而導致形成層對接不緊密;提前對采穗母株側枝去梢修剪促芽,確保接穗隱芽飽滿并盡快萌生新芽;對接穗的制備方法進行改進,以確保砧木與接穗對接緊
LU O本發明的南洋楹嫁接方法,操作簡單,經本發明方法嫁接后的南洋楹的成活率提高至70.4%,比傳統方法的成活率顯著提高;本發明的嫁接方法可有效解決南洋楹無性系種子園營建中所需建園材料的繁殖問題,有助于良種基地早結豐產優質,為南洋楹良種的生產和推廣奠定了基礎。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1南洋楹的嫁接方法采用本實施例的南洋楹的嫁接方法作支撐,在廣東省電白縣林科所營建南洋楹無性系種子園A區20.9畝,建園優良無性系40個,植株176株。所述嫁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2011年I月3日,對種子園區內已定砧的I 2年生實生苗進行截主干,保留高度50cm 60cm作為站'木;(2)1月10日,選擇40個南洋楹優良無性系作為采穗母株,進行側枝去梢修剪促芽;(3)1月17日,天氣晴,氣溫為15°C;采集當年生木質化健壯枝條,每根枝條上保留2個以上較飽滿腋芽,枝葉修剪干凈,裝入薄膜袋中保濕。(4) I月17日,將采下的枝條截成若干個接穗,每個接穗含2 3個腋芽,長度約為4-6cm。從接穗下芽的下方0.4cm 0.8cm處向下斜削接穗,深度達到韌皮部內略帶木質部,形成長度為2cm 3cm的接穗切口 ;從所述接穗下芽的對側下方1.5cm 2.5cm處,與接穗徑向呈40° 50°的夾角削至所述接穗切口的底端;然后在接穗上芽的上端0.4cm
0.6cm處將枝切斷;(5)1月17日,削平砧木斷口,再垂直于砧木外側切兩刀,深度達到韌皮部,兩刀之間的圓弧距離為0.8 Icm ;輕輕撕下兩刀間的韌皮部,形成砧木切口,砧木切口的長度稍大于或等于接穗切口的長度;(6)將切好的接穗插入砧木切口,使接穗切口的形成層緊貼砧木切口的形成層,并使接穗切口的上端露白;用薄膜帶扎緊嫁接部位,先將接穗和砧木切口緊貼處用嫁接專用塑料薄膜包緊,以免移位,再往上包扎整個接穗,使接穗切口和砧木切口處不接觸空氣;綁扎時接穗、砧木切口、接穗和砧木切口結合處全部密封,接穗的腋芽處也包覆一層薄膜;整個嫁接操作要快、要準;(7)嫁接后15 25天形成愈傷組織,腋芽20 35天拱出薄膜,45天形成新的南洋楹優良材料枝條,當腋芽抽長5cm左右(大約在4月中旬)即可解除薄膜,及時清除砧木上長出的萌芽條,每年3 5次,以免影響接穗的生長;臺風來臨前,需用支撐物(如木棍或竹子等)固定嫁接株,以防接口處接穗斷裂。嫁接三個月后,形成南洋楹優良品系苗木。嫁接三個月后,對成活率進行統計,結果如表I所示。表I嫁接3個月后的效果
權利要求
1.一種南洋楹的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接穗培育 選取南洋楹優良品系作為采穗母株,在I月上旬至2月中旬進行側枝去梢修剪促芽;5 7天后,采集當年生木質化健壯的枝條,去掉葉片;將枝條截成接穗,每個接穗含2 3個腋芽; (2)接糖制備 從接穗下芽的下方0.4cm 0.8cm處向下斜削接穗,深度達到韌皮部內略帶木質部,形成長度為2cm 3cm的接穗切口 ;從所述接穗下芽的對側下方1.5cm 2.5cm處,與接穗徑向呈40° 50°的夾角削至所述接穗切口的底端;然后在接穗上芽的上端0.4cm 0.6cm處將枝切斷; (3)砧木處理 嫁接前兩周對已定站的I 2年生實生苗進行截主干,保留高度40 60cm作為站木;嫁接時先削平砧木斷口,再垂直于砧木外側切兩刀,深度達到韌皮部,所述兩刀之間的圓弧距離為0.8 Icm ;輕輕撕下兩刀間的韌皮部,形成砧木切口,所述砧木切口的長度大于或等于接穗切口的長度; (4)嫁接 將步驟(2)的切好的接穗插入步驟(3)的砧木切口,使接穗切口的形成層緊貼砧木切口的形成層;先將接穗切口和砧木切口結合處用薄膜包緊,以免移位,再往上包扎整個接穗,使接穗切口和砧木切口處不接觸空氣; (5)嫁接后管理 接穗愈合之后,及時清除砧木上`長出的萌芽條,嫁接3個月后即得到南洋楹優良品系苗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南洋楹的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I)中所述側枝去梢修剪促芽選擇明顯較低氣溫時進行。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南洋楹的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I)中所述接穗在嫁接當日剪取。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南洋楹的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I)中將所述接穗裝入薄膜袋中保濕。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南洋楹的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4)中所述嫁接在晴朗天氣進行。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南洋楹的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4)中所述薄膜的厚度為 0.05mm 0.08mm。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南洋楹的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4)中,接穗插入砧木切口時,接穗切口的上端露白。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南洋楹的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5)中接穗愈合之后3 4個月解除薄膜。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南洋楹的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5)中清除萌芽條的頻率為嫁接當年3 5次。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南洋楹的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5)所述嫁接后管理還包括:臺風來臨前 ,用支撐物固定嫁接株。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南洋楹的嫁接方法,包括步驟接穗培育、接穗制備、砧木處理、嫁接及嫁接后管理。本發明的南洋楹嫁接方法,操作簡單,經本發明方法嫁接后的南洋楹的成活率提高至70.4%,比傳統方法的成活率顯著提高;本發明的嫁接方法可有效解決南洋楹無性系種子園營建中所需建園材料的繁殖問題,有助于良種基地早結豐產優質,為南洋楹良種的生產和推廣奠定了基礎。
文檔編號A01G1/06GK103098653SQ20131004876
公開日2013年5月15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6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6日
發明者胡德活, 晏姝, 韋如萍, 王潤輝, 鄭會全 申請人: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