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紡車式漁線輪及紡車式漁線輪的漁線輪主體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80532閱讀:255來源:國知局
紡車式漁線輪及紡車式漁線輪的漁線輪主體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紡車式漁線輪及紡車式漁線輪的漁線輪主體,其能夠抑制液體浸入到機構安裝空間內,且在不使螺紋部件在后部露出的情況下很容易將防護部件固定。漁線輪主體的筐體部具有:側部開口的機構安裝空間;在前緣部開口的第1開口部;設置在與第1開口部相反一側且在后緣部上開口的第2開口部。防護部件具有突起部,該突起部由筐體部的后緣部插入到第2開口部內。筒狀部以在第1開口部和第2開口部之間相對于機構安裝空間防漏液的方式設置在機構安裝空間內。螺紋部件可穿過第1開口部,且螺入所述突起部內,其頭部鎖定在所述筒狀部的內部。
【專利說明】紡車式漁線輪及紡車式漁線輪的漁線輪主體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紡車式漁線輪及紡車式漁線輪的漁線輪主體,該漁線輪可安裝在釣竿上,并能夠將漁線從前方放出。
【背景技術】
[0002]紡車式漁線輪的漁線輪主體具有:筐體部,其具有開口 ;蓋部件,其以封閉筐體部開口的方式固定在筐體部上,而可在其與筐體部之間形成機構安裝空間;防護部件,其覆蓋筐體部及蓋部件的后部。防護部件被螺紋固定在筐體部上。為了將防護部件螺紋固定在筐體部上,在漁線輪主體中公知的現有技術(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為,在防護部件上設置有向前方突出的突起部。現有技術的漁線輪主體中,在筐體部的前部上設置有通孔,在通孔和突起部之間設置有中間部件。中間部件,其后部通過第I螺紋部件固定在突起部上,且其前部通過第2螺紋部件被固定在通孔上。在由第2螺紋部件固定后,通孔由帽狀部件封閉。由此,用于將防護部件固定的螺紋部件不會在漁線輪主體的后部露出,而能夠容易的將防護部件固定。
[0003]專利文獻1:日本發明專利特許第4804330號說明書
[0004]在現有的結構中,用于將防護部件固定的螺紋部件不會在漁線輪主體的后部露出。然而,需要使用用于固定防護部件的2根的螺紋部件,而使防護部件的固定操作復雜。另外,雖然在通孔上安裝有帽狀部件,但液體也會由突起部和漁線輪主體之間的間隙浸入到機構安裝空間內。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抑制液體浸入到機構安裝空間內,且在不使螺紋部件在后部露出的情況下很容易將防護部件固定。
[0006]本發明的紡車式漁線輪漁線輪主體用于安裝在釣竿上,為將漁線向前方放線的紡車式漁線輪的漁線輪主體。漁線輪主體具有筐體部、蓋部件、防護部件、筒狀部及螺紋部件。筐體部具有:側部開口的機構安裝空間;在前緣部開口的第I開口部;設置在與第I開口部相反一側且在后緣部上開口的第2開口部。蓋部件以可自由裝卸的方式安裝在筐體部上,用于將機構安裝空間封閉。防護部件以覆蓋筐體部及蓋部件的方式由后側安裝。防護部件具有突起部,該突起部能由筐體部的后緣部插入到第2開口部內。筒狀部位于第I開口部和第2開口部之間且以相對于機構安裝空間的防漏液的方式設置在機構安裝空間內。螺紋部件可穿過第I開口部,且螺入所述突起部內,螺紋部件頭部鎖定在所述筒狀部的內部。
[0007]在該漁線輪主體中,通過頭部鎖定在筒狀部上的一根螺紋部件,將防護部件固定在筐體部上。該筒狀部在機構安裝空間內的第I開口部和第2開口部之間被設置為相對于機構安裝空間防漏液方式。因此,液體不會由筒狀部的內部浸入到機構安裝空間內。另外,通過一根螺紋部件將防護部件固定在筐體部上。由此,能夠抑制液體浸入到機構安裝空間內,且以使螺紋部件不在后部露出的方式下就能夠容易的將防護部件固定。[0008]在漁線輪主體中,第I開口部及第2開口部分別與機構安裝空間連通。筒狀部位于第I開口部和第2開口部之間,且筒狀部的至少一部分設置在機構安裝空間內。漁線輪主體還具有第I密封部件和第2密封部件。第I密封部件將筒狀部和第I開口部之間的間隙密封。第2密封部件將筒狀部和第2開口部之間的間隙密封。
[0009]在該漁線輪主體中,通過第I密封部件及第2密封部件將筒狀部與第I開口部以及筒狀部與第2開口部之間的間隙密封。因此,不會使液體由筒狀部的內部浸入到機構安裝空間內。
[0010]在漁線輪主體中,優選地,第2開口部具有:第I孔部,其在后緣部開口,且由突起部插入;第2孔部,其直徑小于第I孔部,并由第I孔部朝向前緣部形成,可使螺紋部件的螺紋軸部通過;壁部,其具有由第2孔部開口且與第2孔部垂直的面。筒狀部設置在機構安裝空間內。筒狀部具有筒部和底部。筒部面向第I開口部設置。筒部可使螺紋部件的頭部插入。底部面向壁部設置。底部具有可使螺紋軸部穿過的第I貫通孔。底部可對頭部進行鎖定。第I密封部件嵌合在第I開口部和筒部之間。
[0011]在這種情況下,由于筒狀部設置在機構安裝空間內,在將蓋部件固定在筐體部前,能夠將筒狀部設置在機構安裝空間內。另外,由于第I密封部件嵌合在第I開口部和筒部之間,因此,通過第I密封部件能夠將筒狀部支承。
[0012]在漁線輪主體中,優選地,第I密封部件為呈圓錐臺形狀的彈性體制件,其嵌入第I開口部的第I端部的直徑大于嵌合在筒部內的第2端部的直徑。在這種情況下,由于安裝在筒部上的第I密封部件形成為頂端較細的形狀,從而使第I密封部件能夠容易的穿過第I開口部安裝在筒部上。
[0013]在漁線輪主體中,優選地,第2密封部件設置在壁部和底部之間。筒狀部具有由底部朝壁部呈圓形突出的密封 安裝部。第2密封部件安裝在密封安裝部的外周面。在這種情況下,由于設置在壁部和底部之間的第2密封部件被安裝在密封安裝部上,而能夠將第2密封部件切實的安裝。
[0014]在漁線輪主體中,優選地,第2密封部件為安裝在密封安裝部上的0型圈。在這種情況下,能夠通過一般市售的0型圈將筒狀部和第2開口部之間的間隙密封。
[0015]在漁線輪主體中,優選地,筒狀部以可自由裝卸的方式安裝在第I開口部及第2開口部上。在這種情況下,由于筒狀部可相對于第I開口部及第2開口部自由裝卸,而使筒狀部的安裝變得容易。
[0016]在漁線輪主體中,優選地,筒狀部沿前后方向貫通機構安裝空間,并具有與第I開口部及第2開口部連通的第2通孔,而且具有相對于機構安裝空間的防漏液密封的貫通部。
[0017]在該漁線輪主體中,在將防護部件固定在筐體部上的情況下,使防護部件的突起部從后部插入第2通孔內。在該狀態下,將螺紋部件從前部插入第2通孔并螺合在突起部上。由此,防護部件被固定在筐體部上。此時,由于貫通部相對于機構安裝空間呈防漏液密封狀態,從而不會使液體從貫通部浸入到機構安裝空間內。
[0018]在這里,在貫通部的第2通孔的內部,使由前部插入的I根的螺紋部件螺合在由后部插入的突起部上,從而將防護部件固定在筐體部上。因此,能夠抑制液體浸入到機構安裝空間內,且在不使螺紋部件在后部露出的情況下很容易將防護部件固定。
[0019]在漁線輪主體中,優選地,貫通部僅設置在筐體部上。在這種情況下,由于貫通部并未設置在蓋部件上而是僅設置在筐體部上,因此使貫通部相對于機構安裝空間的防漏液密封的結構不需使用其他的密封部件。因此,能夠更加容易的將防護部件固定。
[0020]在漁線輪主體中,優選地,筐體部具有由筐體部的內側面朝蓋部件突出的突出部。突出部以連接前緣部和后緣部的方式沿著前后方向延伸。第2通孔在突出部內沿著前后方向貫通前緣部和后緣部。在這種情況下,在筐體部內設置有朝蓋部件突出的突出部,由于在突出部內設置有貫通前緣部和后緣部的第2通孔,從而使貫通部相對于機構安裝空間容易形成防漏液結構。另外,在對筐體部成型制作時,即使設置有突出部,也能夠通過左右方向分割的簡單模具制作筐體部。
[0021]在漁線輪主體中,優選地,第2通孔具有第I部分、第2部分和第3部分。第I部分設置在前部,可插入螺紋部件的頭部。第2部分設置在后部,可插入防護部件的后述的突起部。第3部分設置在第I部分和第2部分之間,并且其直徑小于第I部分及第2部分的直徑。
[0022]在該第2通孔中,螺紋部件的頭部插入第I部分內,并通過與第3部分之間的臺階將頭部鎖定。另外,突起部插入第2部分內。突起部的長度以其頂端與第3部分的臺階之間形成間隙的長度為佳。
[0023]在漁線輪主體中,優選地,貫通部以可自由裝卸的方式安裝在第I開口部及第2開口部上。在這種情況下,由于貫通部相對于第I開口部及第2開口部可自由裝卸,從而使貫通部的安裝容易。
[0024]在漁線輪主體中,優選地,筐體部具有安裝在釣竿上的釣竿安裝部。在這種情況下,由于在相對剛性較高的筐體部上設置有在釣魚時由來自釣竿的力作用的釣竿安裝部,從而能夠容易的確保釣竿安裝部的強度。
[0025]本發明的紡車式漁線輪具有上述的漁線輪主體、卷線筒、轉子和驅動齒輪。卷線筒以可前后往復移動的方式安裝在漁線輪主體上。轉子以可自由轉動的方式被支承在漁線輪主體上,用于將漁線卷繞在卷線筒上。驅動齒輪用于驅動轉子。
[0026] 漁線輪主體的筒狀部在驅動齒輪的軸向方向上,設置在面向驅動齒輪的位置。在這種情況下,由于筒狀部和驅動齒輪能夠在軸向并排設置,從而使筒狀部不會與驅動齒輪干涉。因此,即使設置有筒狀部也能夠達到使驅動齒輪大徑化的目的。
[0027]在該紡車式漁線輪中,能夠得到具有上述作用效果的紡車式漁線輪。
[0028]發明的效果
[0029]根據本發明,筒狀部位于第I開口部和第2開口部之間且以相對于機構安裝空間的防漏液的方式設置在機構安裝空間內。因此,不會使液體由筒狀部的內部浸入到機構安裝空間內。另外,通過I根螺栓部件將防護部件固定在筐體部上和將筒狀部固定在筐體上。由此,能夠抑制液體浸入到機構安裝空間內,且在不使螺紋部件在后部露出的情況下很容易將防護部件固定。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0]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第I實施方式的紡車式漁線輪的側視圖;
[0031]圖2是表示上述紡車式漁線輪的側剖視圖;
[0032]圖3是表示由圖1的切割線II1-1II剖切的剖視圖;[0033]圖4是表示筐體部的放大的立體圖;
[0034]圖5是表示漁線輪主體的后部的放大側剖視圖;
[0035]圖6是表示第1實施方式的變形例的與圖5的結構相對應的放大側剖視圖;
[0036]圖7是表示第2實施方式的與圖3的結構相對應的剖視圖;
[0037]圖8是表示第2實施方式的與圖4的結構相對應的筐體部的放大的立體圖;
[0038]圖9是表示第2實施方式的與圖5的結構相對應的漁線輪主體的后部的放大側剖視圖;
[0039]圖10是表示第3實施方式的與圖5的結構相對應的漁線輪主體的后部的放大側剖視圖。
[0040]【附圖標記說明】
[0041]2漁線輪主體;2a、202a筐體部;2b蓋部件;2d機構安裝空間;2e釣竿安裝部;3轉子;4卷線筒;5轉子驅動機構;11驅動齒輪;25、125、225、325筒狀部;25a筒部;25b底部;25c、125c密封安裝部;25d第2通孔;26、226、326防護部件;26a、226a、326a突起部;27、227,327螺紋部件;27a、227a、327a頭部;27b、227b、327b螺紋軸部;28、328第I密封部件;28a第I端部;28b第2端部;29、129、329第2密封部件;30、230、330第I開口部;31、231、331第2開口部;31a、131a第I孔部;31b第2孔部;31c壁部;100、300紡車式漁線輪;125e環狀槽;131c 壁部;224、324 貫通部;224a、324a 第 2 通孔;224c、324c 第 I 部分;224d、324d第2部分;224e、324e第3部分;228、328第I密封部件;229、329第2密封部件;230第I開口部;231第2開口部;325f?第I環狀槽;325g第2環狀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42]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第I實施方式的紡車式漁線輪100為可將漁線向前方放線的漁線輪。紡車式漁線輪100包括手柄1、漁線輪主體2、轉子3以及卷線筒4。其中,手柄I支承在漁線輪主體2上并且可以轉動。轉子3支承在漁線輪主體2的前部并且可以轉動。卷線筒4設置在轉子3的前部并且可沿著前后方向自由移動,其外周面用于卷繞漁線。另外,可將手柄安裝在漁線輪主體2的左側或右側的任何一側。
[0043]漁線輪主體的結構
[0044]如圖2及圖3所示,本發明的第I實施方式的漁線輪主體2具有筐體部2a、蓋部件2b (圖3)、筒狀部25、防護部件26、螺紋部件27、第I密封部件28和第2密封部件29。其中,筐體部2a具有側部開口的機構安裝空間2d。防護部件26具有突起部26a。筐體部2a具有在其前緣部開口并與機構安裝空間2d連通的第I開口部30和設置在與第I開口部30相反一側的在其后緣部開口并與機構安裝空間2d連通的第2開口部31。
[0045]筐體部2a例如為鎂合金或鋁合金等的輕合金制的部件。在筐體部2a上一體成型有釣竿安裝部2e,該釣竿安裝部2e位于該筐體部2a的上部且在前后方向呈T字形延伸。如圖2所示,在筐體部2a的機構安裝空間2d內設置有轉子驅動機構5和擺動機構6。如圖3~圖5所示,在筐體部2a的前端上形成有第I凸緣2fl和頂端開口的圓筒部2g (參照圖4),該第I凸緣2f I呈大致的半圓形,用于構成圓形的凸緣部2f,圓筒部2g的直徑小于凸緣部2f的直徑。在第I凸緣2fl上由第I開口部30開口。
[0046]第I開口部30為具有可使螺紋部件27通過的內徑的圓孔。第I開口部30形成在由作為筐體部2a的前緣部的第I凸緣部2fI朝第2開口部31突出的第I突出部2h上。在通過螺紋部件27將防護部件26安裝后,第I開口部30通過第I密封部件28封閉。
[0047]第2開口部31為形成在第2突出部2i上的圓形,該第2突出部2i由筐體部2a的后緣部向第I開口部30突出。第2開口部31具有:第I孔部31a,其為位于筐體部2a的后緣部上的圓形開口 ;第2孔部31b,其由第I孔部31a朝向筐體部2a的前緣部且形成為圓形;壁部31c,其由第2孔部31b開口。在第I孔部31a內,可插入防護部件26的突起部26a。第2孔部31b的直徑小于第I孔部31a的直徑。螺紋部件27的后述的螺紋軸部27b可貫通第2孔部31b。壁部31c由第2孔部31b開口,由與第2孔部31b相垂直的面構成。
[0048]如圖1及圖3所示,蓋部件2b以可裝卸的方式安裝在筐體部2a上,用于封閉機構安裝空間2d。蓋部件2b例如為鎂合金或鋁合金等的輕合金制的部件。蓋部件2b通過未圖示的兩根固定螺栓固定在筐體部2a上,該兩根固定螺栓位于筐體部2a的前側的2處,被轉子3隱藏。前側的兩根固定螺栓,螺入到在筐體部2a的前部上形成的圖4所示的2個螺紋孔18內。另外,蓋部件2b通過背離轉子3的后側的I處未圖示的固定螺栓固定在筐體部2a上。后側的固定螺栓螺合在筐體部2a的后部上形成的螺紋孔19內。由此,前側的兩根固定螺栓通過轉子3隱藏。另外,后側的固定螺栓通過防護部件26覆蓋。因此,將蓋部件2b固定的固定螺栓不會露出在漁線輪主體2的外部。在蓋部件2b的前端上形成有與第I凸緣2H共同構成凸緣部2f的第2凸緣2f2。
[0049]如圖3~圖5所示,筒狀部25在第I開口部30和第2開口部31之間的機構安裝空間2d內至少設置一部。筒狀部25以相對于機構安裝空間2d為相對液體密封(防漏液)的方式設置在機構安裝空間2d內。在第I實施方式中,筒狀部25與筐體部2a分體設置,且筒狀部25為例如聚酰胺樹脂或者聚縮醛等的合成樹脂制的部件。筒狀部25設置在筐體部2a的機構安裝空間2d內。筒狀部25設置在第I開口部30和第2開口部31之間。筒狀部25具有朝向第I開口部30配置且可在其中插入螺紋部件27的頭部27a的筒部25a,以及底部25b和密封安裝部25c。筒部25a具有與第I開口部30大致相同直徑的孔。底部25b面向壁部31c設置。底部25b具有第I通孔25d,用于使螺紋部件27的螺紋軸部27b穿過。底部25b可對螺紋部件27的頭部27a進行鎖定(軸向定位)。密封安裝部25c由底部25b朝壁部31c呈筒狀突出。密封安裝部25c的頂端部與壁部31c接觸。第I通孔25d與第2開口部31的第2孔部31b呈大致相同的直徑。
[0050]如圖2、圖4及圖5所示,防護部件26以覆蓋筐體部2a及蓋部件2b的方式安裝在后方。防護部件26決定著漁線輪主體2的后部的外形形狀。防護部件26通過未圖示的襯墊以密合的方式安裝在含有釣竿安裝部2e的筐體部2a及蓋部件2b上。防護部件26的突起部26a形成為棒狀,螺紋部件27被螺紋固定在其中心。突起部26a向前方突出,可由筐體部2a的后緣部分插入到第2開口部31內。具體為,突起部26a可插入如前所述的第2開口部31的第I孔部31a內。在突起部26a的中心形成有使螺紋部件27螺入的內螺紋部26b。內螺紋部26b延伸到突起部26a的軸向的中間的位置。突起部26a具有如下長度,即在防護部件26被固定時,第I孔部31a和第2孔部31b之間的臺階與突起部26a之間可形成間隙。
[0051]如圖4所示,螺紋部件27具有頭部27a和螺紋軸部27b。其中,螺紋軸部27b,其直徑小于頭部27a的直徑,且在其外周部上形成有外螺紋。在該實施方式中,螺紋部件27為螺栓部件,并螺合在突起部26a上形成的內螺紋部26b內。然而,螺紋部件也可為可在突起部26a內形成內螺紋部的自攻螺釘。在對紡車式漁線輪100安裝前,將螺紋部件27安裝在筒狀部25上。安裝時,將螺絲刀等的緊固工具的頂端經由第I開口部30插入到筒狀部25內,通過緊固工具將螺紋部件27旋動而螺入防護部件26的突起部26a內。由此,防護部件26及筒狀部25被固定在筐體部2a上。
[0052]第I密封部件28用于密封筒狀部25和第I開口部30之間的間隙。第I密封部件28嵌合在第I開口部30及筒狀部25的筒部25a的各自的內周面上。第I密封部件28為合成橡膠等的彈性體制件。如圖4所示,第I密封部件28為呈圓錐臺形狀部件,其嵌入第I開口部30的第I端部28a的外徑大于嵌合在筒部25a內的第2端部28b的外徑。第I密封部件28的第I端部28a的外徑大于第I開口部30的內徑,第2端部28b的外徑略小于筒狀部25的筒部25a的內徑。由此,使第I密封部件28形成為頂部較細的形狀,從而使第I密封部件28能夠容易的經由第I開口部30安裝在筒狀部25上。通過該結構的第I密封部件28,能夠防止液體由筒狀部25的內部浸入到機構安裝空間2d內,同時也能夠防止液體由第I開口部30浸入到機構安裝空間2d內。
[0053]第2密封部件29用于密封筒狀部25和第2開口部31之間的間隙。第2密封部件為安裝在密封安裝部25c上的0型圈。0型圈的線徑大于密封安裝部25c的突出長度。由此,第2密封部件29在密封安裝部25c的頂端面與壁部31c的相接觸的狀態下被夾持在壁部31c和底部25b之間而被稍稍壓縮。由此,第2密封部件29將底部25b和壁部31c之間的間隙封閉。該結果為,即使液體浸入到了第2開口部31內,也能夠防止液體由筒狀部25浸入到機構安裝空間2d內。
[0054]在該漁線輪主體2中,用于安裝防護部件26的螺紋部件27通過第I密封部件28覆蓋。因此能夠獲得螺紋部件不會暴露在外面的簡潔的外觀。另外,第I開口部30和筒狀部25之間的間隙通過第I密封部件28密封,第2開口部31和筒狀部之間的間隙通過第2密封部件29密封。因此,能 夠抑制液體浸入到機構安裝空間2d內,且在不會使螺紋部件27在后部露出的狀態下,很容易將防護部件26固定。另外,用于將蓋部件2b固定在筐體部2a上的螺紋部件也通過轉子3及防護部件26隱藏,因此該固定螺栓也沒有露在外面。
[0055]紡車式漁線輪的其他的結構
[0056]如圖3所示,轉子驅動機構5具有:驅動軸10,其用于固定手柄I ;驅動齒輪11,其為面齒輪的形式,并與驅動軸10 —體或分體設置;小齒輪12,其與驅動齒輪11嚙合。如圖3所示,驅動軸10通過第I軸承16a及第2軸承16b被支承在漁線輪主體2上,且能夠自由轉動。第I軸承16a安裝在設置于筐體部2a上的第I突起部17a上。第2軸承16b安裝在設置于蓋部件2b上的第2突起部17b上。驅動齒輪11的外周部,在驅動軸10的軸方向,面向設置于筐體部2a上的筒狀部25設置。換而言之,筒狀部25以與驅動齒輪11不干涉的方式設置。因此,即使設置有筒狀部25,也不會妨害驅動齒輪11的大徑化。因此,該實施方式的驅動齒輪11相對于現有技術中的驅動齒輪具有直徑較大齒數較多的特點。
[0057]如圖2所示,小齒輪12形成為筒狀,小齒輪12的前部貫通轉子3的中心部,并通過螺母13固定在轉子3上。另外,小齒輪12經由軸承14a、14b分別支承其軸向的中間部和后端部而被支承在漁線輪主體2上,且能夠自由轉動。
[0058]如圖2及圖3所示,擺動機構6使經由卸力機構60而與卷線筒4的中心部連接的卷線筒軸15在前后方向上移動,從而使卷線筒4也在相同的方向上移動。擺動機構6具有:橫向凸輪軸21,其設置在卷線筒軸15的下方并與之平行;電動滑臺22,其沿著橫向凸輪軸21在前后方向上移動;中間齒輪23,其固定在橫向凸輪軸21的頂端上。卷線筒軸15的后端以不能轉動的方式被固定在電動滑臺22上。中間齒輪23與小齒輪12嚙合。
[0059]如圖2所示,轉子3相對于漁線輪主體2繞著前后方向的第I軸X能夠自由轉動。轉子3與小齒輪12連接且可與其一體轉動。轉子3具有:轉子主體3a,其呈大致的筒狀,并與小齒輪12連接;第I轉子臂3b及第2轉子臂3c,其沿著轉子主體3a的兩側方延伸。另外,轉子3具有與第I轉子臂3b及第2轉子臂3c連接的可擺動的漁線導臂40。漁線導臂40用于將漁線卷取在卷線筒4上。
[0060]轉子3可通過防逆轉機構50在禁止逆轉狀態和許可逆轉狀態之間切換,該防逆轉機構50具有輥子型的單向超越離合器51。該切換操作根據設置在漁線輪主體2的下部的切換手柄52進行。
[0061]如圖2所示,卷線筒4設置在轉子3的第I轉子臂3b和第2轉子臂3c之間。卷線筒4經由卸力機構60安裝在卷線筒軸15的頂端上。卷線筒4具有:卷線主體部4a,其外周卷繞漁線;裙部4b,其呈筒狀,并在卷線主體部4a的后方與卷線主體部4a —體成型;凸緣部4c,其設置在卷線主體部4a的前端上,且具有相對較大的直徑。
[0062]卸力機構60用于對卷線筒4的轉動進行制動,并具有:卸力調整旋鈕61,其螺合在卷線筒軸15的頂端上;制動部62,其通過被卸力調整旋鈕61按壓而對卷線筒4實施制動。
[0063]漁線輪主體的安裝順序
[0064]在該結構的紡車式漁線輪中,在漁線輪主體2內安裝轉子驅動機構5及擺動機構6,并在圓筒部2g內安 裝防逆轉機構50。另外,在筒狀部25上安裝螺紋部件27及第2密封部件29,筒狀部25通過螺紋部件27暫時安裝在筐體部2a的機構安裝空間2d內。在該狀態下,使蓋部件2b覆蓋筐體部2a,該蓋部件2b通過未圖示的固定螺栓固定在筐體部2a上。接下來,將防護部件26由筐體部2a及蓋部件2b的后方安裝。此時,將防護部件26的突起部26a插入第2開口部31的第I孔部31a。然后,利用螺絲刀等的緊固工具由第I開口部30將螺紋部件27螺入突起部26a內,從而將防護部件26及筒狀部25固定在筐體部2a上。由此,漁線輪主體2的安裝作業完成。
[0065]此處,筒狀部25和第I開口部30之間的間隙及筒狀部和第2開口部31之間的間隙由第I密封部件28及第2密封部件29密封。另外,將筒狀部25的內部設置的I根螺紋部件27螺合在從后部插入第2開口部31的突起部26a內,從而將防護部件26及筒狀部25固定在筐體部2a上。因此,能夠抑制液體浸入機構安裝空間2d內,且能夠使螺紋部件27在后部不露出的情況下,容易的將防護部件26固定在筐體部2a上。
[0066]第I實施方式的變形例
[0067]在第I實施方式中,使筒狀部25的密封安裝部25c的頂端與第2開口部31的壁部31c接觸,然而本發明并不局限于此。如圖6所示,在第I實施方式的變形例中,僅由可使突起部126a插入的第I孔部131a構成第2開口部131。筒狀部125的密封安裝部125c嵌合在第2開口部131的第I孔部131a內。在變形例中,在密封安裝部125c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用于安裝第2密封部件129的環狀槽125e,并通過第2密封部件129將密封安裝部125c和第I孔部131a的內周面之間的間隙密封。另外,筒狀部125的底部125b與第2開口部131的壁部31c接觸。其他的結構,由于與第I實施方式相同而采用與第I實施方式相同的符號表不,在此省略對其的說明。
[0068]在上述結構的第I實施方式的變形例中,在將筒狀部125暫時安裝在機構安裝空間2d內時,可容易的保持筒狀部125。
[0069]第2實施方式
[0070]在第I實施方式中,筒狀部25與筐體部2a分體設置,但并不局限于此,如圖7、圖8及圖9所示,在第2實施方式中,使紡車式漁線輪300的漁線輪主體202的筒狀部225與筐體部202a—體成型。另外,第I開口部230及第2開口部231并未與機構安裝空間2d連通,而是與第2通孔224a連通。筒狀部225具有使機構安裝空間2d在前后方向上貫通的第2通孔224a,且具有相對于機構安裝空間2d呈防漏液封閉方式的貫通部224。在下面的說明中,對于與第I實施方式相同結構的部件,在下面的說明及下面的圖面中以與第I實施方式相同的符號表不,在此省略對其的說明。
[0071]在第I凸緣2fl上由圓孔構成的第I開口部230的開口與貫通部224連通。在通過螺紋部件227將防護部件226安裝后,第I開口部230通過帽狀件239塞住。筐體部202a具有形成在內側面上部的突出部232。突出部232朝蓋部件2b突出。突出部232以連接筐體部202a的前緣部和后緣部的方式沿著前后方向延伸。在該突出部232上設置有貫通筐體部202a的前緣部和后緣部且位于貫通部224上的第2貫通孔224a。因此,貫通部224以相對于機構安裝空間2d的防漏液的狀態被密封。
[0072]如圖8及圖9所示,第2通孔224a具有第I部分224b、第2部分224c和第3部分224d。第I部分224b與第I開口部230連通。第I部分224b設置在筐體部202a的前部,為可將螺紋部件227的頭部227a插入的孔。第2部分224c設置在筐體部202a的后部,為可將防護部件226的后述的突起部226a插入的孔。第2部分224c與第2開口部231連通。第3部分224d設置在第I 部分224d和第2部分224c之間。第3部分224d為直徑小于第I部分224b的直徑的孔,可插入螺紋部件227的軸部227b。螺紋部件227的頭部227a由第I部分224b和第3部分224d之間的臺階定位固定。軸部227b穿過第3部分224d到達第2部分224c。突起部226a插入第2部分224c。突起部226a的頂端部設置在第2部分224和第3部分224d之間的臺階的后方。
[0073]如圖8所示,與第2通孔224a的形狀相配合對應的突出部232,其對應于第3部分224d的中間部232a的直徑小于其兩側部分的直徑。由此,使突出部232和貫通部224之間的厚度均一,因此在成型時很難形成縮痕,從而能夠防止由縮痕而導致的貫通部224的孔的變形。
[0074]防護部件226與第I實施方式的防護部件26的結構相同。但,突起部226a的長度長于第I實施方式的突起部26a。突起部226a由筐體部202a的后部朝貫通部224的第2貫通孔224a突出。突起部226a可插入前述的貫通部224的第2部分224c內。如圖8所示,在突起部226a的中心形成有使螺紋部件227螺入的螺紋固定凹部226b。螺紋固定凹部226b延伸至突起部226a的軸向的中間位置。
[0075]如圖9所示,螺紋部件227具有頭部227a和軸部227b,其中,軸部227b,其直徑小于頭部27a的直徑,且在其外周部上形成有外螺紋。在第2實施方式中,螺紋部件227使用可形成內螺紋的自攻螺釘。然而,螺紋部件可使用螺合在內螺紋部上的一般用螺栓。在該情況下,在螺紋固定凹部上形成內螺紋部。螺紋部件227由筐體部202a的前部插入貫通部224內并螺合在防護部件226的突起部226a內。由此將防護部件226固定在筐體部202a上。
[0076]在該漁線輪主體202中,用于安裝防護部件226的螺紋部件227通過帽狀件239覆蓋。因此,能夠得到螺紋部件不會暴露在外面的簡潔的外觀。另外,螺紋部件227安裝在以相對于機構安裝空間2d為防漏液的狀態被密封的貫通部224上。更有,防護部件226的突起部226a也設置在貫通部224上,且通過螺紋部件227被固定在筐體部202a上。因此,能夠抑制液體浸入到機構安裝空間2d內,且在不將螺紋部件227在后部露出的狀態下,很容易將防護部件226固定。另外,用于將蓋部件2b固定在筐體部202a上的螺紋部件也通過轉子3及防護部件226隱藏,因此該固定螺栓也沒有露在外面。
[0077]漁線輪主體的安裝順序
[0078]在該結構的紡車式漁線輪中,安裝位于漁線輪主體202內的轉子驅動機構5及擺動機構6,并在圓筒部2g內安裝防逆轉機構50。在該狀態下,將蓋部件2b覆蓋筐體部202a,該蓋部件2b通過未圖示的固定螺栓固定在筐體部202a上。接下來,將防護部件226由筐體部202a及蓋部件2b的后方安裝。此時,將防護部件226的突起部226a插入第2通孔224a的第2部分224c。然后,利用螺絲刀等的緊固工具由第I部分224b將螺紋部件227插入,并將螺紋部件227螺入突起部226a內,從而將防護部件226固定在筐體部202a上。由此,漁線輪主體202的安裝作業完成。
[0079]此處,在相對于機構安裝空間2d防漏液的貫通部224內,使由前部插入的I根螺紋部件227螺合在從后部插入的突起部26a內,從而將防護部件226固定在筐體部202a上。因此,能夠抑制液體浸入機構安裝空間2d內,且能夠在螺紋部件227不在后部露出的情況下,容易的將防護部件226安裝固定。
[0080]第3實施方式
[0081]在前述第I實施方式中,僅將筒狀部25設置在機構安裝空間2d內,然而本發明并不局限于此。在圖10所示的漁線輪主體302中,筒狀部325貫通筐體部302a的第I開口部330和第2開口部331設置。因此,筒狀部325超出機構安裝空間2d設置。第I開口部330具有相對大徑的第3孔部330a和相對小徑的第4孔部330b。第2開口部331形成為可由筒狀部325貫穿的結構。
[0082]筒狀部325具有鎖定在第3孔部330a和第4孔部330b之間的臺階部分的大徑的環形突起部325b和直徑小于環形突起部325b的筒部325a。筒狀部325還具有貫通部324,該貫通部324具有第2通孔324a。第2通孔324a具有--第I部分324b,其具有可使螺紋部件327的頭部327a插入的內徑;第2部分324c,其具有可使防護部件326的突起部326a插入的內徑;第3部分324d,其具有較小的直徑并設置在第I部分324b和第2部分324c之間。第3部分324d具有可使螺紋部件327的螺紋軸部327b通過的內徑。筒部325a的后端部相對于筐體部302a向后方突出。
[0083]防護部件326的突起部326a的頂端部設置在相對于第2部分324c和第3部分324d的臺階的后方。
[0084]螺紋部件327,其頭部327a被鎖定在第I部分324b和第3部分324d之間的臺階上。螺紋軸部327b貫通第3部分324d并螺合在突起部326a上。螺紋部件327,例如為自攻螺釘。
[0085]將筒狀部325和第I開口部330之間的間隙密封的第I密封部件328設置在筒部325a的前部的外周面和第I開口部330之間。如圖10的放大圖所示,第I密封部件328安裝在筒部325a的外周面上形成的第I環狀槽325f內。
[0086]將筒狀部325和第2開口部331之間的間隙密封的第2密封部件329設置在筒部325a的后部的外周面和第2開口部331之間。如圖10的放大圖所示,第2密封部件329安裝在筒部325a的后部的外周面上形成的第2環狀槽325g內。第I密封部件328及第2密封部件329為0型圈。筒狀部325的第I部分324b的前側開口部分,例如通過彈性體制件的帽狀部件339閉塞。
[0087]在該結構的漁線輪主體302中,將安裝有第I密封部件328及第2密封部件329的筒狀部325由第I開口部330插入,貫通第2開口部331,并預先在筐體部302a上將環形突起部325b按壓至與第3孔部330a和第4孔部330b的臺階接觸。在轉子驅動機構5及擺動機構6等的機構在機構安裝空間2d內安裝完成后,將防護部件326的突起部326a插入貫通部324的第2部分324c中。然后,將螺紋部件327由第I部分324b插入,并螺入至防護部件326與筐體部302a及蓋部件(未圖示)接觸,且環形突起部325b與第I開口部330的第3孔部330a和第4孔部330b之間的臺階接觸。由此,使防護部件326及筒狀部325固定在筐體部302a上。
[0088]在該結構的漁線輪主體302中,由于筒狀部325的前后的外周部通過第I密封部件328及第2密封部件329密封,從而能夠防止液體由筒狀部325和第I開口部330及第2開口部331之間的間隙浸入到機構安裝空間2d內。另外,由于筒狀部325為貫通筐體部302a的前緣部和后緣部的設計,即使液體浸入到筒狀部325的內部,也能夠防止液體浸入到機構安裝空間2d內。其他的`結構與第I實施方式相同,在此省略對其的說明。
[0089]特征
[0090]上述的實施方式,可以下述方式表現。
[0091](A)漁線輪主體2安裝在釣竿上,為將漁線向前方放線的紡車式漁線輪100的漁線輪主體2。漁線輪主體2具有筐體部2a、蓋部件2b、筒狀部25、防護部件26及螺紋部件27。筐體部2a具有:側部開口的機構安裝空間2d ;在前緣部開口且與機構安裝空間2d連通的第I開口部30 ;設置在與第I開口部30相反一側并與機構安裝空間2d連通,且在后緣部上開口的第2開口部31。蓋部件2b以可自由裝卸的方式安裝在筐體部2a上,用于將機構安裝空間2d封閉。防護部件26以覆蓋筐體部2a及蓋部件2b的方式由后側安裝。防護部件26具有突起部26a,該突起部26a能由筐體部2a的后緣部插入到第2開口部31內。筒狀部25以在第I開口部30和第2開口部31之間相對于機構安裝空間2d防漏液的方式設置在機構安裝空間2d內。螺紋部件27可穿過第I開口部30,螺入突起部26a內,其頭部27a鎖定在筒狀部25的內部。
[0092]在該漁線輪主體2中,通過頭部27a鎖定在筒狀部25上的一根螺紋部件27,將防護部件26固定在筐體部2a上。該筒狀部25在機構安裝空間2d內的第I開口部30和第2開口部31之間被設置為相對于機構安裝空間2d的防漏液方式。因此,液體不會由筒狀部25的內部浸入到機構安裝空間2d內。另外,通過一根螺紋部件將防護部件26固定在筐體部2a上。由此,能夠抑制液體浸入到機構安裝空間2d內,且以使螺紋部件27不向后部露出的方式就能夠容易的將防護部件26固定。
[0093](B)在漁線輪主體2中,第I開口部30及第2開口部31分別與機構安裝空間2d連通。筒狀部25在第I開口部30和第2開口部31之間在機構安裝空間2d內至少設置一部分。漁線輪主體2還具有第I密封部件28和第2密封部件29。第I密封部件28將筒狀部25和第I開口部30之間的間隙密封。第2密封部件29將筒狀部25和第2開口部31之間的間隙密封。
[0094](C)在漁線輪主體2中,第2開口部31具有:第I孔部31a,其在后緣部開口,且由突起部26a插入;第2孔部31b,其直徑小于第I孔部31a,并由第I孔部31a朝向前緣部形成,可使螺紋部件27的螺紋軸部27b通過;壁部31c,其具有由第2孔部31b開口且與第2孔部31b垂直的面。筒狀部25設置在機構安裝空間2d內。筒狀部25具有筒部25a和底部25b。筒部25a面向第I開口部30設置。筒部25a可使螺紋部件27的頭部插入。底部25b面向壁部31c設置。底部25b具有可使螺紋軸部27b穿過的第I貫通孔25d。底部25b可對頭部27a進行鎖定。第I密封部件28嵌合在第I開口部30和筒部25a之間。
[0095](D)在漁線輪主體2中,第I密封部件28為呈圓錐臺形狀的彈性體制件,其嵌入第I開口部30的第I端部28a的直徑大于嵌合在筒部25a內的第2端部28b的直徑。在這種情況下,由于安裝在筒部25a上的第I密封部件28形成為頂端較細的形狀,從而使第I密封部件28能夠容易的穿過第I開口部30安裝在筒部25a上。
[0096](E)在漁線輪主體2中,第2密封部件29設置在壁部31c和底部25b之間。筒狀部25具有由底部25b朝壁部31c呈圓形突出的密封安裝部25c。第2密封部件29安裝在密封安裝部25c的外周面。在這種情況下,由于設置在壁部31c和底部25b之間的第2密封部件29被安裝在密封安裝部25c上,而能夠將第2密封部件29切實的安裝。
[0097](F)在漁線輪主體2中,第2密封部件29為安裝在密封安裝部25c上的0型圈。在這種情況下,能夠通過市售的0型圈將筒狀部25和第2開口部31之間的間隙密封。
[0098](G)在漁線輪主體2中,筒狀部25以可自由裝卸的方式安裝在第I開口部30及第2開口部31上。在這種情況下,由于筒狀部25可相對于第I開口部30及第2開口部31自由裝卸,而使筒狀部25的安裝變得容易。
[0099](H)在漁線輪主體202中,筒狀部225沿前后方向貫通機構安裝空間2d,并具有與第I開口部230及第2開口部231連通的第2通孔224a,而且具有相對于機構安裝空間2d的防漏液密封的貫通部224。
[0100]在該漁線輪主體202中,在將防護部件226固定在筐體部202a上的情況下,使防護部件226的突起部226a從后部插入第2通孔224a內。在該狀態下,將螺紋部件227從前部插入第2通孔224a并螺合在突起部226a上。由此,防護部件226被固定筐體部202a上。此時,由于貫通部224相對于機構安裝空間2d呈防漏液密封狀態,從而不會使液體從貫通部224浸入到機構安裝空間2d內。
[0101](I)在漁線輪主體202 (302)中,貫通部224 (324)僅設置在筐體部202a (302a)上。在這種情況下,由于貫通部224 (324)并未設置在蓋部件2b上而是僅設置在筐體部202a (302a)上,因此使貫通部224 (324)相對于機構安裝空間2d的防漏液密封的結構不需使用其他的密封部件。因此,能夠更加容易的將防護部件226 (326)固定。[0102](J)在漁線輪主體202中,筐體部202a具有由筐體部202a的內側面朝蓋部件2b突出的突出部232。突出部232以連接前緣部和后緣部的方式沿著前后方向延伸。第2通孔224a在突出部232內沿著前后方向貫通前緣部和后緣部。在這種情況下,由于在筐體部202a內設置有朝蓋部件2b突出的突出部232,在突出部232內設置有貫通前緣部和后緣部的第2通孔224a,從而使貫通部224相對于機構安裝空間2d容易形成防漏液結構。另外,在對筐體部202a成型制作時,即使設置有突出部232,也能夠通過左右方向(驅動軸方向)分割的簡單的模具制作筐體部。
[0103](K)在漁線輪主體202中,第2通孔224a具有第I部分224b、第2部分224c和第3部分224d。第I部分224b設置在前部,可插入螺紋部件227的頭部227a。第2部分224c設置在后部,可插入防護部件226的后述的突起部226a。第3部分224d設置在第I部分224b和第2部分224c之間,并且其直徑小于第I部分224b及第2部分224c的直徑。
[0104]在該第2通孔224a中,螺紋部件227的頭部227a插入第I部分224b內,并通過與第3部分224d之間的臺階將頭部227a鎖定。另外,突起部226a插入第2部分224c內。突起部226a的長度以其頂端與第3部分224d的臺階之間形成間隙的長度為佳。
[0105](L)在漁線輪主體2中,貫通部324以可自由裝卸的方式安裝在第I開口部330及第2開口部331上。在這種情況下,由于貫通部324相對于第I開口部330及第2開口部331可自由裝卸,從而能夠容易的安裝貫通部324。
[0106](M)紡車式漁線輪具有卷線筒4、使漁線在卷線筒4上卷取的轉子3和用于驅動轉子3的驅動齒輪11。在漁線輪主體2中,筒狀部25在驅動齒輪11的軸向方向上,設置在面向驅動齒輪11的位置。在這種情況下,由于筒狀部25和驅動齒輪11能夠在軸向并排設置,從而使筒狀部25不會與驅動齒輪11干涉。因此,即使設置有筒狀部25也能夠達到使驅動齒輪11大徑化的目的。
[0107](N)在漁線輪主體2中,筐體部2a具有安裝在釣竿上的釣竿安裝部2e。在這種情況下,由于在相對剛性較高的筐體部2a上設置有在釣魚時由來自釣竿的力作用的釣竿安裝部2e,從而能夠容易的確保釣竿安裝部2e的強度。
[0108](0)紡車式漁線輪100具有漁線輪主體2、卷線筒4、轉子3和驅動齒輪11。卷線筒4以可前后往復移動的方式安裝在漁線輪主體2上。轉子3以可自由轉動的方式被支承在漁線輪主體2上,用于將漁線卷繞在卷線筒4上。
[0109]在該紡車式漁線輪100中,能夠得到具有上述作用效果的紡車式漁線輪。
[0110]其他實施方式
[0111]以上所述為對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說明,但本發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范圍可做種種的變更。尤其是,本說明書中所述的多個實施方式及變形例,根據需要可做任意的組合。
[0112](a)在第I實施方式中,公開有將0型圈作為第2密封部件29使用,但第2密封部件并不局限于0型圈。例如,也可以為設置在壁部31c和底部25b之間的環狀的密封墊圈。
[0113](b)在第I~第3實施方式中,釣竿安裝部2e與筐體部2a—體成型,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使釣竿安裝部2e與蓋部件2b —體成型。
[0114](c)在第2實施方式中,使突起部232由筐體部202a的內側面突出,然而本發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形成由筐體部202a的內部的上表面朝向下方的突出部。但是,在對筐體部202a進行成型制作時,為了避免使模具復雜化, 突出部232以朝向蓋部件2b突出為佳。
【權利要求】
1.一種紡車式漁線輪的漁線輪主體,所述漁線輪主體用于安裝在釣竿上能夠將漁線向前方放線,其特征在于, 所述漁線輪主體具有:筐體部、蓋部件、防護部件、筒狀部及螺紋部件, 所述筐體部具有:側部開口的機構安裝空間、在前緣部開口的第I開口部、以及設置在與第I開口部相反一側且在后緣部上開口的第2開口部, 所述蓋部件以可自由裝卸的方式安裝在所述筐體部上,用于將所述機構安裝空間封閉, 所述防護部件具有突起部,所述突起部能由所述筐體部的后緣部插入到所述第2開口部內,所述防護部件以覆蓋所述筐體部及所述蓋部件的方式由后側安裝, 所述筒狀部位于所述第I開口部和所述第2開口部之間,且以相對于所述機構安裝空間防漏液的方式設置在所述機構安裝空間內, 所述螺紋部件能夠穿過所述第I開口部,且螺入所述突起部內,所述螺紋部件的頭部鎖定在所述筒狀部的內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紡車式漁線輪的漁線輪主體,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I開口部及所述第2開口部分別與所述機構安裝空間連通, 所述筒狀部位于所述第I開口部和所述第2開口部之間,且該筒狀部的至少一部分設置在所述機構安裝空間內, 所述漁線輪主體還具有第I密封部件和第2密封部件, 所述第I密封部件將所述筒狀部和所述第I開口部之間的間隙密封, 所述第2密封部件將所述筒狀部和所述第2開口部之間的間隙密封。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紡車式漁線輪的漁線輪主體,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開口部具有:第I孔部,其在所述后緣部開口,且能夠使所述突起部插入;第2孔部,其直徑小于所述第I孔部,并由所述第I孔部朝向所述前緣部形成,能夠使所述螺紋部件的螺紋軸部通過;壁部,其具有由所述第2孔部開口且與所述第2孔部垂直的面, 所述筒狀部設置在所述機構安裝空間內,所述筒狀部具有筒部和底部,所述筒部面向第I開口部設置且能夠使螺紋部件的頭部插入,所述底部面向壁部設置且具有能夠使螺紋軸部穿過的第I貫通孔,所述底部能夠對所述頭部進行鎖定,所述第I密封部件嵌合在所述第I開口部和所述筒部之間。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紡車式漁線輪的漁線輪主體,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I密封部件呈圓錐臺形狀的彈性體制件,其嵌入所述第I開口部的一端部的直徑大于嵌合在所述筒部的另一端部的直徑。
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紡車式漁線輪的漁線輪主體,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密封部件設置在所述壁部和所述底部之間, 所述筒狀部具有由所述底部朝所述壁部呈圓形突出的密封安裝部,所述第2密封部件安裝在所述密封安裝部的外周面。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紡車式漁線輪的漁線輪主體,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密封部件為能安裝在所述密封安裝部上的O型圈。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紡車式漁線輪的漁線輪主體,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狀部以可自由裝卸的方式安裝在所述第I開口部及所述第2開口部上。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紡車式漁線輪的漁線輪主體,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狀部沿前后方向貫通所述機構安裝空間,并具有與所述第I開口部及所述第2開口部連通的第2通孔,而且具有相對于所述機構安裝空間的防漏液密封的貫通部。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紡車式漁線輪的漁線輪主體,其特征在于,所述貫通部僅設置在所述筐體部上。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紡車式漁線輪的漁線輪主體,其特征在于, 所述筐體部具有由所述筐體部的內側面朝所述蓋部件突出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以連接前緣部和后緣部的方式沿著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2通孔在突出部內沿著前后方向貫通所述前緣部和所述后緣部。
11.根據權利要求8~10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紡車式漁線輪的漁線輪主體,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通孔具有第I部分、第2部分和第3部分, 所述第I部分設置在前部,能插入所述螺紋部件的頭部;所述第2部分設置在后部,能插入所述突起部;所述第3部分設置在所述第I部分和所述第2部分之間,能插入所述螺紋部件的軸部并且其直徑小于所述第I部分的直徑。
12.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紡車式漁線輪的漁線輪主體,其特征在于, 所述貫通部以可自由裝卸的方式安裝在所述第I開口部及所述第2開口部上。
13.根據權利要求1~12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紡車式漁線輪的漁線輪主體,其特征在于, 所述筐體部具有能安裝在所述釣竿上的釣竿安裝部。
14.一種紡車式漁線輪,其特征在于,具有:權利要求1~1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紡車式漁線輪的漁線輪主體;以能夠前后往復移動的方式安裝在所述漁線輪主體上的卷線筒;以能夠自由轉動的方式被支承在所述漁線輪主體上的轉子,其用于將所述漁線卷繞在所述卷線筒上;用于驅動所述轉子的驅動齒輪。
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紡車式漁線輪,其特征在于, 所述漁線輪主體的筒狀部在所述驅動齒輪的軸向方向上,設置在面向所述驅動齒輪的位置。
【文檔編號】A01K89/01GK103478093SQ201310205276
【公開日】2014年1月1日 申請日期:2013年5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7日
【發明者】平岡宏一 申請人:株式會社島野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陇南市| 金寨县| 航空| 吉首市| 类乌齐县| 浑源县| 兴安盟| 那曲县| 平阳县| 江川县| 安义县| 黄大仙区| 思南县| 大安市| 林州市| 榆树市| 靖边县| 兴安县| 上栗县| 吉水县| 青川县| 津南区| 册亨县| 温泉县| 金乡县| 子洲县| 山丹县| 宣威市| 宁国市| 桐柏县| 长子县| 松江区| 鄂托克旗| 尤溪县| 穆棱市| 讷河市| 黑龙江省| 容城县| 姚安县| 鹤山市| 迁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