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紡車式漁線輪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27032閱讀:333來源:國知局
紡車式漁線輪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紡車式漁線輪,在該紡車式漁線輪的漁線輪主體中,能夠使框體部和蓋部件中的至少其一與主體防護罩之間不容易發(fā)生錯位。在紡車式漁線輪(100)的漁線輪主體(2)中,在框體部(2a)上設置有釣竿安裝腿部(2c)。該框體部(2a)具有用于收裝擺動機構(6)和轉子驅動機構(5)的開口的機構安裝空間(2d)。蓋部件(2b)用于蓋住框體部(2a)的機構安裝空間(2d)。主體防護罩(7)呈尖頂狀且用于罩住框體部(2a)和蓋部件(2b)的后方。突出部(7a)從主體防護罩(7)的位于遠離釣竿安裝腿部(2c)的一側的內(nèi)側面朝蓋部件(2b)突出。限制部(19a)設置在蓋部件(2b)上,與突出部(7a)相卡合,限制主體防護罩(7)朝遠離釣竿安裝腿部(2c)的方向移動。
【專利說明】紡車式漁線輪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紡車式漁線輪,尤其是涉及一種紡車式漁線輪的漁線輪主體。
【背景技術】
[0002]紡車式漁線輪的漁線輪主體具有:框體部,其具有設置在側部的開口 ;蓋部件,其以能拆下來的方式安裝在框體部上,用以蓋住開口 ;主體防護罩,其用于罩住框體部和蓋部件的后部(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在現(xiàn)有的紡車式漁線輪的漁線輪主體中,使主體防護罩的端面在前后方向(卷線筒軸方向)與框體部和蓋部件相抵接而對該主體防護罩進行定位,并通過螺釘將主體防護罩的上部固定在框體部上。另外,使該主體防護罩的下部與框體部相卡合。
[0003]【專利文獻I】日本發(fā)明專利公報4804331號
[0004]在現(xiàn)有的紡車式漁線輪中,將主體防護罩在前后方向與框體部和蓋部件相抵接并對其進行定位,這樣可能使主體防護罩相對于蓋部件與框體部中的至少其一在朝遠離釣竿安裝腿部的上下方向上發(fā)生錯位。當主體防護罩相對于蓋部件和框體部中的至少其一在上下方向發(fā)生錯位時,可能會使主體防護罩與框體部和蓋部件之間產(chǎn)生臺階,或者使主體防護罩發(fā)生晃動。

【發(fā)明內(nèi)容】

[0005]鑒于上述情況,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在紡車式漁線輪的漁線輪主體中,使主體防護罩相對框體部和蓋部件在上下方向不容易發(fā)生錯位。
[0006]在技術方案I所述的紡車式漁線輪,能夠安裝釣竿且能夠朝前方放出漁線。紡車式漁線輪具有手柄、卷線筒、轉子、擺動機構、轉子驅動機構、漁線輪主體。在卷線筒上能夠卷繞漁線。轉子能夠將漁線卷繞在卷線筒上。擺動機構在手柄的轉動作用下,使卷線筒前后移動。轉子驅動機構在手柄的轉動作用下,使轉子轉動。漁線輪主體具有釣竿安裝腿部、框體部、蓋部件、主體防護罩、突出部、限制部。漁線輪主體的釣竿安裝腿部設置在框體部或蓋部件上。在釣竿安 裝腿部上能夠安裝釣竿。框體部具有用于收裝擺動機構和轉子驅動機構的開口的機構安裝空間。蓋部件用于蓋住框體部的機構安裝空間。主體防護罩呈尖頂狀且用于罩住框體部和蓋部件的后方。突出部在主體防護罩的位于遠離釣竿安裝腿部的一側的內(nèi)側面上,朝框體部和蓋部件中的至少其一突出。限制部設置在框體部和蓋部件中的至少其一上,與突出部相卡合,限制主體防護罩朝遠離釣竿安裝腿部的方向(即向下方)移動。
[0007]在上述紡車式漁線輪中,將轉子驅動機構和擺動機構安裝在框體部的機構安裝空間內(nèi),在將蓋部件安裝在框體部上之后,以主體防護罩罩住框體部和蓋部件的后表面的方式安裝該主體防護罩。在將主體防護罩安裝在框體部和蓋部件上時,使設置在框體部和蓋部件中的至少其一上的限制部與設置在主體防護罩上的突出部相卡合,限制主體防護罩朝遠離釣竿安裝腿部的方向移動。這里,通過在框體部和蓋部件中的至少其一上設置限制部且使該限制部與設置在主體防護罩上的突出部相卡合,從而限制主體防護罩朝遠離釣竿安裝腿部的方向移動。這樣使框體部和蓋部件與主體防護罩之間不容易發(fā)生錯位。
[0008]在技術方案I的基礎上,在技術方案2所述的紡車式漁線輪中,主體防護罩在靠近釣竿安裝腿部的第I位置上被螺釘部件固定住,在比第I位置遠離釣竿安裝腿部的第2位置上,與框體部相卡合。限制部設置在蓋部件上。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主體防護罩沒有固定在蓋部件上,也使該主體防護罩相對于蓋部件不容易發(fā)生錯位。
[0009]在技術方案2的基礎上,在技術方案3所述的紡車式漁線輪中,突出部具有第I表面和比第I表面遠離釣竿安裝腿部的第2表面,且朝蓋部件突出成板狀。在這種情況下,由于該突出部朝蓋部件突出成板狀,因而使突出部的接觸面的面積增大,從而使限制部易于與突出部相卡合。
[0010]在技術方案3的基礎上,在技術方案4所述的紡車式漁線輪中,限制部具有突起部,該突起部從蓋部件的外側面朝主體防護罩突出,且該突起部能與突出部的第2表面相接觸。在這種情況下,由于突起部與突出部的第2表面相接觸,因而使主體防護罩不會朝遠離釣竿安裝腿部的方向移動。
[0011 ] 在技術方案4的基礎上,在技術方案5所述的紡車式漁線輪中,突起部朝主體防護罩突出成板狀。在這種情況下,由于突出部和突起部均呈板狀,因而使兩者的接觸面積進一步增大,從而使主體防護罩更加不容易發(fā)生錯位。
[0012]在技術方案4的基礎上,在技術方案6所述的紡車式漁線輪中,突起部朝主體防護罩突出成棒狀。在這種情況下,由于突起部呈棒狀,因而能夠通過改變突起部的棒狀橫截面大小的方式來精確地調(diào)整主體防護罩的晃動。
[0013]在技術方案6的基礎上,在技術方案7所述的紡車式漁線輪中,突起部呈圓棒狀,且以能拆下來的方式安裝在蓋部件上。在這種情況下,通過準備多種外徑不同突起部,在進行量產(chǎn)時,能夠容易地使主體防護罩與蓋部件在外形上對正,另外,還能夠容易地對主體防護罩的晃動進行調(diào)整。
[0014]在技術方案2~技術方案7中任意一項的基礎上,在技術方案8所述的紡車式漁線輪中,主體防護罩具有能與框體部的底面相接觸的肋板。在這種情況下,通過肋板,使在靠近釣竿安裝腿部的第I位置固定在框體部上的主體防護罩與框體部的底面相接觸,從而使主體防護罩相對于框體部朝靠近釣竿安裝腿部的方向不容易發(fā)生錯位。
[0015]【發(fā)明效果】
[0016]根據(jù)本發(fā)明,通過在框體部和蓋部件的至少其一上設置限制部且使該限制部與設置在主體防護罩上的突出部相卡合,從而限制主體防護罩朝遠離釣竿安裝腿部的方向移動。這樣就使框體部和蓋部件中的至少其一與主體防護罩之間不容易發(fā)生錯位。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紡車式漁線輪的側視圖。
[0018] 圖2是表示該紡車式漁線輪的側剖視圖。
[0019]圖3是表示漁線輪主體的分解立體圖。
[0020]圖4是表示蓋部件的側視圖。
[0021]圖5是表示蓋部件的后部的局部立體圖。
[0022]圖6是表示沿圖4中的切割線V1-VI剖切而成的剖視圖。[0023]圖7是表示主體防護罩的立體圖。
[0024]圖8是表示主體防護罩的橫向剖視圖。
[0025]圖9是表示其他實施方式的蓋部件的后部的局部立體圖。
[0026]【附圖標記說明】
[0027]1:手柄;2:漁線輪主體;2a:框體部;2b:蓋部件;2c:釣竿安裝腿部;2d:機構安裝空間;2e:開口 ;3:轉子;4:卷線筒;5:轉子驅動機構;6:擺動機構;7:主體防護罩;7a:突出部-Je:肋板;7f --第I表面;7g:第2表面;19h:突起部;100:紡車式漁線輪;119a:限制部;119h:突起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28]【第I實施方式】
[0029]【整體結構】[0030]在圖1和圖2中,本發(fā)明的第I實施方式所述的紡車式漁線輪100為朝前方放出漁線的漁線輪。該紡車式漁線輪100具有用于支承手柄I轉動的漁線輪主體2、轉子3、卷線筒4。轉子3用于將漁線卷繞在卷線筒4上,且以能轉動的方式支承在漁線輪主體2的前部。卷線筒4是一種在其外周面上卷繞漁線的部件,且以能前后移動的方式配置在轉子3的前部。另外,手柄I既能夠安裝在漁線輪主體2的左側,又能夠安裝在漁線輪主體2的右側。
[0031]如圖1和圖2所示,手柄I以能擺動的方式安裝在手柄軸8a (圖2)的頂端上,且具有:手柄桿8b,其沿著與手柄軸8a相交的方向延伸;把手軸(未圖示),其固定在手柄桿Sb的頂端上;手柄把手8c,其以能轉動的方式安裝在把手軸上。
[0032]【漁線輪主體的結構】
[0033]如圖1和圖2所示,漁線輪主體2具有:框體部2a ;蓋部件2b ;釣竿安裝腿部2c ;主體防護罩7 ;突出部7a(參照圖6),其設置在主體防護罩7上;限制部19a,其設置在蓋部件2b上。框體部2a例如由鋁合金或鎂合金制成,且具有開口的機構安裝空間2d。在機構安裝空間2d上設置有:轉子驅動機構5,其使轉子3與手柄I的轉動聯(lián)動而進行轉動;擺動機構6,其使卷線筒4與手柄I的轉動聯(lián)動而進行前后往復移動。如圖3所示,在框體部2a的前部形成有:筒部2f ;第I凸緣2gl,其與蓋部件2b構成圓形的凸緣部2g。在筒部2f的內(nèi)部收裝有后述反轉防止機構50。
[0034]蓋部件2b例如由鋁合金或鎂合金制成,用于蓋住機構安裝空間2d的開口 2e,堵住機構安裝空間2d。如圖3所示,在蓋部件2b和框體部2a之間安裝有沿開口 2e配置的封閉的密封部件71。這樣就能夠密封住框體部2a和蓋部件2b之間的間隙。在蓋部件2b的前部形成有第2凸緣2g2,該第2凸緣2g2與第I凸緣2gl構成圓形的凸緣部2g。在第2凸緣2g2的前方形成有上下隔開一定間隔的2個螺紋通孔19b、19c。在螺紋通孔19b、19c中分別插入螺釘部件9,該螺釘部件9被擰入框體部2a的機構安裝空間2d的前方。前側的2個螺釘部件9被罩部件72罩住。
[0035]如圖4、圖5及圖6所示,蓋部件2b具有主體防護罩安裝部19d和凸起部19e。主體防護罩安裝部19d通過位于遠離釣竿安裝腿部2c的一側且處于后下側的蓋部件2b的外側面相對于其他部分下凹的方式而形成。凸起部19e為了支承后述驅動軸10而以相對于其他部分朝外側突出成筒狀的方式形成。主體防護罩7以該主體防護罩7的外側面和蓋部件2b的外側面實際共面的方式安裝在主體防護罩安裝部19d上。在該主體防護罩安裝部19d上設置有限制部19a。在主體防護罩安裝部19d的后部和蓋部件2b的上部形成有分別可供螺釘部件9插入的螺紋通孔19f、19g。螺釘部件9穿過螺紋通孔19f、19g被擰入框體部2a的后部。這樣,通過4個螺釘部件9就能夠將蓋部件2b固定在框體部2a上。另外,在框體部2a和蓋部件2b之間設置有以凹凸嵌合的方式進行定位的多個未圖示的定位機構。這樣,蓋部件2b被定位在框體部2a上,從而使框體部2a和蓋部件2b之間不容易發(fā)生錯位。
[0036]限制部19a與主體防護罩7相卡合,用于防止主體防護罩7相對于蓋部件2b,朝遠離釣竿安裝腿部2c的下方發(fā)生錯位。在本實施方式中,限制部19a具有板狀的突起部19h,該突起部19h從蓋部件2b的主體防護罩安裝部19d突出出來且沿前后方向延伸。具體來講,突起部19h以能與突出部7a的后述第2表面7g接觸的方式,從主體防護罩安裝部19d的外側面朝主體防護罩7的內(nèi)側面突出成板狀。
[0037]如圖1和圖2所示,釣竿安裝腿部2c從框體部2a朝斜上前方延伸后,沿前后方向延伸,大致呈T字狀。在本實施方式中,釣竿安裝腿部2c與框體部2a形成一體,但是該釣竿安裝腿部2c也可以與蓋部件2b形成一體。
[0038]如圖3、圖7及圖8所示,主體防護罩7例如由ABS樹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樹脂)等材質(zhì)較硬的合成樹脂制成。主體防護罩7朝后方呈尖頂狀,且用以罩住框體部2a及蓋部件2b的后部和后側底部。主體防護罩7具有:凸起部7b,其設置在靠近釣竿安裝腿部2c的第I位置上;底部7c,其在比第I位置遠離釣竿安裝腿部2c的第2位置上形成。凸起部7b與嵌合孔2i相嵌合,該嵌合孔2i具有在框體部2a的后表面上形成的小徑部。主體部防護罩7被與凸起部7b旋合的螺釘部件73固定在框體部2a上。螺釘部件73穿過從開口 2e —側安裝在框體部2a上的安裝部件74,被擰入凸起部7b中。安裝部件74的前端部被由彈性體制成的圓棒狀密封部件75密封住,該密封部件75安裝于在框體部2a的前部形成的通孔2j中。另外,在安裝部件74的后端面和框體部2a之間安裝有O型圈77(參照圖2和圖3)。這樣就能夠使液體不容易浸入安裝部件74的內(nèi)部,以及使液體從通孔2j或嵌合孔2i不容易浸入機構安裝空間2d內(nèi)。
[0039]主體防護罩7的底部7c的頂端部7d與框體部2a的臺階部2k和蓋部件2b的臺階部19i相卡合。主體防護罩7在底部7c的內(nèi)側面具有能與框體部2a的底面2m相接觸的肋板7e。主體防護罩7的底部7c朝前方下傾,肋板7e相對于該傾斜的底部7c突出的高度逐漸變大。通過該肋板7e使在第I位置上被螺釘固定的主體防護罩7不容易朝上方發(fā)生錯位。
[0040]突出部7a在主體防護罩7的和主體防護罩安裝部19d相面對的內(nèi)側面上,朝主體防護罩安裝部19d突出成板狀。突出部7a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I表面7f和比第I表面遠離釣竿安裝腿部2c的第2表面7g。如上所述,突起部19h與該第2表面7g相接觸。這樣就能使主體防護罩7不容易朝遠離釣竿安裝腿部2c的下方發(fā)生錯位。另外,突出部7a的前端部和限制部19a的后端部在三維方向上被倒圓,以在安裝主體防護罩7時,容易將突出部7a的第2表面7g引導至限制部19a。
[0041]在主體防護罩7與框體部2a及蓋部件2b之間設置有由合成樹脂制成的框體蓋76。該框體蓋76是用于使主體防護罩7與框體部2a及蓋部件2b在外形上對正而設置的。
[0042]【轉子驅動機構的結構】
[0043]如圖2所示,轉子驅動機構5具有:驅動軸10,其連接有手柄I的手柄軸8a ;驅動齒輪11,其與驅動軸10 —起轉動;小齒輪12,其與驅動齒輪11相咬合。驅動軸10例如為由不銹鋼合金制成的呈筒狀的軸,其兩端被安裝在框體部2a和蓋部件2b上的軸承(未圖示)支承。在驅動軸10的兩個內(nèi)周面上形成有內(nèi)螺紋部(未圖示)。
[0044]小齒輪12例如為由不銹鋼合金制成的呈筒狀的部件,其前部12a穿過轉子3的中心部,且以能與轉子3 —起轉動的方式被螺母13固定住。另外,通過固定部件18防止該螺母13轉動。固定部件18固定在轉子3上。小齒輪12的軸向方向上的中間部和后端部通過軸承14a、14b以能轉動的方式支承在框體部2a上,該軸承14a、14b隔開一定間隔安裝在框體部2a上。
[0045]【擺動機構的結構】
[0046]擺動機構6用于使通過曳力機構60與卷線筒4的中心部連接的卷線筒軸15沿前后方向移動,而且使卷線筒4沿相同方向往復移動。該擺動機構6具有:螺桿軸21,其平行配置在卷線筒軸15的下方;滑塊22,其沿著螺桿軸21在前后方向上移動;中間齒輪23,其固定在螺桿軸21的頂端上。螺桿軸21沿前后方向配置,且以能轉動的方式固定在框體部2a上。在滑塊22上連接有不能轉動的卷線筒軸15的基端。
[0047]在滑塊22上固定有不能轉動的卷線筒軸15的后端。滑塊22被2個沿前后方向配置在框體部2a上的導軸(未圖示)引導著沿前后方向移動。中間齒輪23與小齒輪12相
口四合。
[0048]卷線筒軸15穿過小齒輪12的中心部而配置。卷線筒軸15在擺動機構6的作用下,在小齒輪12的內(nèi)部沿前后方向往復移動。卷線筒軸15的中間部被安裝在螺母13內(nèi)的軸承16支承,后部被小齒輪12的后部內(nèi)周面支承,卷線筒軸15能轉動且沿軸向方向移動。
[0049]【轉子的結構】
[0050]如圖2所示,轉子3通過小齒輪12以能轉動的方式支承在漁線輪主體2上。轉子3具有:轉子主體30,其以能與小齒輪12 —起轉動的方式與該小齒輪12相連接;第I蓋部件32 ;第2蓋部件33 ;放線環(huán)翻轉臂36。
[0051]轉子主體30具有:連接部30a,其呈有底筒狀且通過小齒輪12以能轉動方式與漁線輪主體2相連接;第I轉子臂30b ;第2轉子臂30c。第I轉子臂30b從連接部30a的后端部的第I側(圖2所示紙面上側)與連接部30a隔開一定間隔沿前后方向延伸。第2轉子臂30c從與連接部30a的后端部的第I側相面對的第2側(圖2所示紙面下側)與連接部30a隔開一定間隔沿前后方向延伸。轉子主體30例如由鋁合金或鎂合金制成且一體成型。
[0052]在連接部30a的前部形成有壁部31a,在該壁部31a的中央部形成有凸起部31b。在凸起部31b的中心部形成有通孔31c,小齒輪12的前部12a和卷線筒軸15穿過該通孔31c。在壁部31a的前部配置有用于將轉子3固定在小齒輪12上的螺母13。在螺母13和卷線筒軸15之間安裝有密封部件17,該密封部件17用于防止液體從卷線筒軸15和螺母13之間的間隙浸入框體部2a內(nèi)。密封部件17與螺母13接觸配置。在連接部30a的后部形成有凹陷部31d,該凹陷部31d具有能夠收裝漁線輪主體2的前部的圓形空間。
[0053] 如圖2所示,第I轉子臂30b從連接部30a朝外側彎曲呈凸狀且朝前方延伸,該第I轉子臂30b和連接部30a的相連部沿連接部30a的圓周方向擴展彎曲。第2轉子臂30c從連接部30a朝外側彎曲呈凸狀且朝前方延伸,該第2轉子臂30c和連接部30a的相連部沿連接部30a的圓周方向擴展彎曲。
[0054]第I蓋部件32用于蓋住第I轉子臂30b的徑向方向上的外側。在第I蓋部件32和第I轉子臂30b之間設置有放線環(huán)翻轉臂反轉機構(未圖示),該放線環(huán)翻轉臂反轉機構對放線環(huán)翻轉臂36施力,使其狀態(tài)分為收線狀態(tài)和放線狀態(tài)。
[0055]如圖2所示,放線環(huán)翻轉臂36以能在放線狀態(tài)和收線狀態(tài)之間擺動的方式安裝在第I轉子臂30b和第2轉子臂30c的頂端。放線環(huán)翻轉臂36在處于收線狀態(tài)時,在轉子3的沿收線方向轉動的作用下,將漁線卷繞在卷線筒4上。
[0056]放線環(huán)翻轉臂36具有--第I放線環(huán)支承部件40,其以能擺動的方式安裝在第I轉子臂30b的頂端的外周側;第2放線環(huán)支承部件42,其以能擺動的方式安裝在第2轉子臂30c的頂端的外周側;線輥41,其以能轉動的方式安裝在第I放線環(huán)支承部件40的頂端上。另外,放線環(huán)翻轉臂36還具有:固定軸(未圖示),其固定在第I放線環(huán)支承部件40的頂端上且懸臂支承在該第I放線環(huán)支承部件40上,用以支承線輥41 ;固定軸蓋44,其配置在固定軸的頂端側;放線環(huán)45,其用于連接固定軸蓋44和第2放線環(huán)支承部件42。
[0057]【其他結構】
[0058] 如圖2所示,如上所述,在漁線輪主體2的筒部2f的內(nèi)部配置有用于禁止轉子3反轉的反轉防止機構50。反轉防止機構50的內(nèi)環(huán)具有空轉的轉子型單向離合器51。該反轉防止機構50始終禁止轉子3沿放線方向反轉,并且不容許其保持反轉狀態(tài)。另外,可以使反轉防止機構在反轉容許狀態(tài)和反轉禁止狀態(tài)之間進行切換。反轉防止機構50被固定在筒部2f上的端帽部件20固定住。該端帽部件20例如被擰入固定在筒部2f的外周面上。在端帽部件20和反轉防止機構50之間安裝有用于防止液體進入筒部2f內(nèi)的密封部件78。該密封部件78的頂端與轉子3的凸起部31b相接觸。
[0059]這里,通過配置在漁線輪主體2的框體部2a和蓋部件2b之間的密封部件71、配置在螺母13的前表面上的密封部件71、配置在反轉防止機構50上的密封部件78、安裝在安裝部件74上的O型圈77、安裝在通孔2j中的密封部件75,使機構安裝空間2d保持液密性。這樣能夠防止液體從外部浸入機構安裝空間2d內(nèi)。
[0060]如圖2所示,卷線筒4配置在轉子3的第I轉子臂30b和第2轉子臂30c之間,以能轉動的方式支承在卷線筒軸15的頂端上。卷線筒4與卷線筒軸15 —起前后移動的同時,使?jié)O線卷繞在其外周上。卷線筒4例如由鋁合金制成。在卷線筒4的內(nèi)部收裝有曳力機構60,該曳力機構60對該卷線筒4進行制動,以使其受到設定的曳力。
[0061]如圖2所示,曳力機構60用于對卷線筒4的朝放線方向的轉動進行制動,使曳力作用于卷線筒4。曳力機構60具有:曳力旋鈕組件65,其用于通過手來調(diào)整曳力;摩擦部66,其在曳力旋鈕組件65的作用下,被推壓至卷線筒4 一側,使曳力得到調(diào)整。曳力旋鈕組件65配置在卷線筒4的前部。摩擦部66配置在卷線筒4的內(nèi)部。
[0062]【主體防護罩的安裝順序】
[0063]在具有上述結構的紡車式漁線輪100中,在將轉子驅動機構5和擺動機構6安裝在機構安裝空間2d內(nèi)時,將蓋部件2b和主體防護罩7固定在框體部2a上。在進行該固定動作時,而且,在安裝設置有驅動齒輪11的驅動軸10之前,將用于固定主體防護罩7的安裝部件74暫時安裝在機構安裝空間2d內(nèi)。在暫時安裝安裝部件74時,將螺釘部件73安裝在安裝部件74內(nèi),接著,將已安裝的螺釘部件73插入嵌合孔2i的小徑部內(nèi)。
[0064]在這種狀態(tài)下,安裝驅動軸10,將密封部件71配置在機構安裝空間2d的緣部上,由4個螺釘部件9將蓋部件2b固定在框體部2a上。當蓋部件2b的固定動作完成時,將主體防護罩7固定在框體部2a上。此時,將框體蓋76配置在框體部2a和蓋部件2b的后表面上。在這種狀態(tài)下,使主體防護罩7的緣部與框體蓋76相接觸,將主體防護罩7的凸起部7b插入嵌合孔2i內(nèi)。
[0065]在將凸起部7b插入嵌合孔2i內(nèi)時,設置在主體防護罩7上的突出部7a的第2表面7g與限制部19a的突起部19h的上表面相接觸。這樣使主體防護罩7不容易朝下方發(fā)生錯位。在插入凸起部7b時,為了轉動用于固定該凸起部7b的螺釘部件73,將改錐的頂端插入通孔2j內(nèi)。然后,通過使改錐的頂端與螺釘部件73的頭部,即十字槽相卡合來擰緊螺釘部件73。這樣使主體防護罩7的底部7c的頂端部7d與框體部2a的臺階部2k及蓋部件的臺階部19i相卡合,從而將主體防護罩7固定在框體部上。當主體防護罩7的固定動作結束時,將密封部件75安裝在通孔2j內(nèi),堵住該通孔2j。這樣,主體防護罩7的安裝動作就結束了。這里,通過在蓋部件上設置限制部19a且將該限制部19a與設置在主體防護罩7上的突出部7a相卡合,限制主體防護罩7朝遠離釣竿安裝腿部2c的方向移動。這樣就使蓋部件2b和主體防護罩7之間不容易發(fā)生錯位。[0066]【第2實施方式】
[0067]在下面的實施方式的說明中,與第I實施方式不同的部分用不同的符號(將第I實施方式中的符號變?yōu)?位數(shù)而得到的符號)進行說明,而對于相同結構的說明則會被省略。
[0068]在第I實施方式中,突出部7a和限制部19a均形成為板狀,但是,在圖9所示的第2實施方式中,與第I實施方式不同,限制部119a的突起部119h從主體防護罩安裝部119d的外側面突出成圓棒狀。另外,與第I實施方式相同,突出部7a從主體防護罩的內(nèi)側面突出成板狀。
[0069]突起部119h安裝在主體防護罩安裝部119d上設置的安裝孔119i內(nèi)。該安裝孔119?既可以貫穿主體防護罩安裝部119d,又可以不貫穿主體防護罩安裝部119d。安裝孔119?例如為螺紋孔。突起部119h具有能與突出部7a的第2表面7g接觸的突起部主體119j和與安裝孔119i相卡合的安裝部119k。因此,在第2實施方式中,限制部119a以能拆下來的方式安裝在蓋部件2b上。
[0070]另外,在圖9中,突起部主體119j的直徑大于安裝部119k的直徑,但是,突起部主體119j和安裝部119k的直徑哪一個大都可以,另外,兩者的直徑也可以相同。
[0071]在具有上述結構的突起部119h中,由于可以準備多種突起部主體119j的外徑不同的突起部119h,因而在進行量產(chǎn)時,能夠容易地使主體防護罩7與蓋部件2b在外形上對正,另外,還能夠容易地對主體防護罩7的晃動進行調(diào)整。
[0072]另外,這里,以螺紋配合的方式固定突起部119h,但是,也可以僅使突起部與安裝孔相嵌合。例如,在由主體防護罩7的內(nèi)側面防止突起部脫落時,也可以用間隙嵌合的方式將突起部的安裝部與安裝孔相嵌合。
[0073]【其他實施方式】
[0074]上面說明了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但是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可以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主旨的范圍內(nèi)進行各種變更。尤其是可以根據(jù)需要對本說明書中所記載的多個實施方式和變型例進行任意的組合。
[0075](a)在第I和第2實施方式中,主體防護罩7只固定在框體部2a上,而不固定在蓋部件2b上。因此,主體防護罩7相對于蓋部件2b比相對于框體部2a更容易發(fā)生錯位。于是,在蓋部件2b上設置限制部19a,在主體防護罩7上設置突起部7a。但是,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當主體防護罩固定在蓋部件上時,可以使限制部從框體部朝主體防護罩突出,使突出部從主體防護罩朝框體部突出。另外,無論主體防護罩的固定位置在哪里,都可以將限制部設置在框體部和蓋部件的至少其一上,且將被限制部限制的突出部設置在主體防護罩上。
[0076](b)在第2實施方式中,使限制部119a的突起部119h突出成圓棒狀,使突出部7a突出成板狀,但是,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此。只要突出部和限制部的卡合能夠防止主體防護罩朝遠離釣竿安裝腿部的下方發(fā)生錯位,采用哪種卡合狀態(tài)都可以。例如,使突起部突出成板狀,使突出部突出成棒狀(例如圓棒狀)。
[0077](c)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釣竿安裝腿部2c和框體部2a形成一體,但是,釣竿安裝腿部2c也可以和蓋部件2b形成一體。在這種情況下,在將主體防護罩固定在蓋部件上時,如其他實施方式中(a)所述,可以在框體部上設置限制部。
[0078]【特征】
[0079]上述實施方式可以如下表現(xiàn)出來。
[0080](A)紡車式漁線輪100上能夠安裝釣竿且能夠朝前方放出漁線。紡車式漁線輪100具有手柄1、卷線筒4、轉子3、擺動機構6、轉子驅動機構5、漁線輪主體2。卷線筒4用于卷繞漁線。轉子3能夠將漁線卷繞在卷線筒4上。擺動機構6在手柄I的轉動作用下,使卷線筒4前后移動。轉子驅動機構5在手柄I的轉動作用下,使轉子3轉動。漁線輪主體2具有釣竿安裝腿部2c、框體部2a、蓋部件2b、主體防護罩7、突出部7a、限制部19a。釣竿安裝腿部2c設置在漁線輪主體2的框體部2a或蓋部件2b上。在釣竿安裝腿部2c上能夠安裝釣竿。框體部2a具有用于收裝擺動機構6和轉子驅動機構5的開口的機構安裝空間2d。蓋部件2b用于蓋住框體部2a的機構安裝空間2d。主體防護罩7呈尖頂狀,用于罩住框體部2a和蓋部件2b的后方。突出部7a從主體防護罩7的遠離釣竿安裝腿部一側的內(nèi)側面朝蓋部件2b突出。限制部19a設置在蓋部件2b上,與突出部7a相卡合,限制主體防護罩7朝遠離釣竿安裝腿部2c的方向移動。
[0081] 在該紡車式漁線輪100中,將轉子驅動機構5和擺動機構6安裝在框體部2a的機構安裝空間2d內(nèi),在將蓋部件2b安裝在框體部2a上之后,以主體防護罩7罩住框體部2a和蓋部件2b的后表面的方式安裝該主體防護罩7。在將主體防護罩7安裝在框體部2a和蓋部件2b上時,使設置在蓋部件2b上的限制部19a與設置在主體防護罩7上的突出部7a相卡合,限制主體防護罩7朝遠離釣竿安裝腿部2c的方向移動。這里,通過在蓋部件2b上設置限制部19a且使該限制部19a與設置在主體防護罩7上的突出部7a相卡合,從而限制主體防護罩7朝遠離釣竿安裝腿部2c的方向移動。這樣使蓋部件2b和主體防護罩7之間不容易發(fā)生錯位。
[0082](B)在紡車式漁線輪100中,主體防護罩7在第I位置上被螺釘部件73固定在框體部2a上,在比第I位置遠離釣竿安裝腿部2c的第2位置上,與框體部2a相卡合。限制部19a設置在蓋部件2b上。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主體防護罩7沒有固定在蓋部件2b上,也使該主體防護罩7相對于蓋部件2b不容易發(fā)生錯位。
[0083](C)在紡車式漁線輪100中,突出部7a具有第I表面7f和比第I表面7f遠離釣竿安裝腿部2c的第2表面7g,且朝蓋部件2b突出成板狀。在這種情況下,由于該突出部7a朝蓋部件2b突出成板狀,因而使突出部7a的接觸面的面積增大,從而使限制部19a易于與突出部7a相卡合。
[0084](D)在紡車式漁線輪100中,限制部19a具有突起部19h,該突起部19h以能與突出部7a的第2表面7g相接觸的方式從蓋部件2b的外側面朝主體防護罩7突出。在這種情況下,由于突起部19h與突出部7a的第2表面7g相接觸,因而使主體防護罩7不會朝遠離釣竿安裝腿部2c的方向移動。
[0085](E)在紡車式漁線輪100中,突起部19h朝主體防護罩7突出成板狀。在這種情況下,由于突出部7a和突起部19h均呈板狀,因而使兩者的接觸面積進一步增大,從而使主體防護罩7更加不容易發(fā)生錯位。
[0086](F)在紡車式漁線輪100中,突起部119h朝主體防護罩7突出成棒狀。在這種情況下,由于突起部119h呈棒狀,因而能夠通過改變突起部119h的棒狀橫截面大小的方式來精確地調(diào)整主體防護罩7的晃動。
[0087](G)在紡車式漁線輪100中,突起部119h呈圓棒狀,且以能拆下來的方式安裝在蓋部件2b上。在這種情況下,通過準備多種外徑不同的突起部119h,在進行量產(chǎn)時,能夠容易地使主體防護罩7與蓋部件2b在外形上對正,另外,還能夠容易地對主體防護罩7的晃動進行調(diào)整。
[0088] (H)在紡車式漁線輪100中,主體防護罩7具有能與框體部2的底面2m相接觸的肋板7e。在這種情況下,使在靠近釣竿安裝腿部的第I位置固定在框體部2a上的主體防護罩7的肋板7e與框體部2a的底面2m相接觸,從而使主體防護罩7相對于框體部2a朝靠近釣竿安裝腿部2c的方向不容易發(fā)生錯位。
【權利要求】
1.一種紡車式漁線輪,其能夠安裝釣竿且朝前方放出漁線,其特征在于,具有: 手柄; 卷線筒,其用于卷繞所述漁線; 轉子,其能夠將漁線卷繞在所述卷線筒上; 擺動機構,其在所述手柄的轉動作用下使所述卷線筒前后移動; 轉子驅動機構,其在所述手柄的轉動作用下使所述轉子轉動; 漁線輪主體,其具有釣竿安裝腿部、框體部、蓋部件、主體防護罩、突出部、限制部,其中,所述釣竿安裝腿部設置在所述框體部或所述蓋部件上,在所述釣竿安裝腿部上能夠安裝所述釣竿;所述框體部具有用于收裝所述擺動機構和所述轉子驅動機構的開口的機構安裝空間;所述蓋部件用于蓋住所述框體部的機構安裝空間;所述主體防護罩呈尖頂狀且用于罩住所述框體部的后方和所述蓋部件的后方;所述突出部從所述主體防護罩的位于遠離所述釣竿安裝腿部的一側的內(nèi)側面朝所述框體部和所述蓋部件中的至少其一突出;所述限制部設置在所述框體部和所述蓋部件中的至少其一上,且所述限制部與所述突出部相卡合,以限制所述主體防護罩朝遠離所述釣竿安裝腿部的方向移動。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紡車式漁線輪,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體防護罩在靠近所述釣竿安裝腿部的第I位置上被螺釘部件固定在所述框體部上,在比所述第I位置遠離所述釣竿安裝腿部的第2位置上,所述主體防護罩與所述框體部相卡合, 所述限制部設置在所述蓋部件上。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紡車式漁線輪,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具有第I表面和比所述第I表面遠離所述釣竿安裝腿部的第2表面,且所述關出部朝所述蓋部件關出成板狀。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紡車式漁線輪,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具有突起部,所述突起部從所述蓋部件的外側面朝所述主體防護罩突出,且所述突起部能與所述突出部的所述第2表面相接觸。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紡車式漁線輪,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部朝所述主體防護罩突出成板狀。
6.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紡車式漁線輪,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部朝所述主體防護罩突出成棒狀。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紡車式漁線輪,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部呈圓棒狀,且以能拆下來的方式安裝在所述蓋部件上。
8.根據(jù)權利要求2~7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紡車式漁線輪,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體防護罩具有能夠與所述框體部的底面相接觸的肋板。
【文檔編號】A01K89/01GK103907578SQ201310670363
【公開日】2014年7月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月7日
【發(fā)明者】平岡宏一 申請人:株式會社島野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平市| 雷波县| 班戈县| 扶绥县| 邵东县| 大同县| 五莲县| 康保县| 苏州市| 文山县| 耿马| 西安市| 张家口市| 团风县| 铜川市| 峨边| 长宁区| 鄱阳县| 博白县| 堆龙德庆县| 名山县| 囊谦县| 昌吉市| 奎屯市| 弥渡县| 塔城市| 日土县| 汽车| 本溪| 循化| 晋宁县| 大厂| 黄平县| 临江市| 丰宁| 新乡市| 延安市| 都江堰市| 定州市| 迁安市| 芦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