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美洲鰻魚白仔養殖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屬于美洲鰻魚養殖領域,更具體的說涉及一種美洲鰻魚白仔期間的養殖方法。一種美洲鰻魚白仔養殖方法,主要包括一下幾步驟:(1)擴建培育池,(2)放白仔,(3)喂食,采用本發明的白仔養殖方法,可以保證從環境差異較大地區運輸來的美洲鰻魚苗在中國境內養殖的成功率,克服了原來進口美洲鰻魚苗在中國境內特別是靠近大別山地區美洲鰻魚養殖成活率低問題,大大提高了美洲鰻魚的養殖成活率,節省了成本。
【專利說明】一種美洲鰻魚白仔養殖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美洲鰻魚養殖領域,更具體的說涉及一種美洲鰻魚白仔期間的養殖方法。
技術背景
[0002]現在大陸養殖的美洲鰻魚的魚苗多為在歐洲或非洲進口魚苗,所以在美洲鰻魚的前期養殖中,環境的控制尤為重要,養殖美洲鰻魚的環境控制的程度直接決定了美洲鰻魚苗養殖的存活率。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進口美洲鰻魚苗白仔期間的養殖方法。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美洲鰻魚白仔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下幾步驟:
(1)擴建培育池:
擴建水泥地面水池,在水池上方搭建溫室大棚,水池底鋪上三合土,在水池內安裝增氧機,保證增氧機的葉片剛剛與水池水面接觸,一般180 m2面積水池范圍內安裝一臺0.75千瓦的增氧機;
(2)放白仔: ①控制白仔運輸溫度:控制白仔運輸中保持恒溫10.5°C — 12°C,當白仔運輸到養殖處時,及時檢測運輸過程中暫養環境溫度,并記錄;
②控制養殖池內的溫度:及時檢測養殖池內的溫度,保證養殖池內各處溫度相同,保證養殖池內溫度與運輸過程中暫養環境溫度的溫差小于2V ;
③放白仔前暫養袋向環境控制:向裝有白仔的暫養袋內裝入池水,保證向暫養袋內裝入的池水量與暫養袋內原有的水分量相等;
④放白仔:打開暫養袋,將暫養袋內的白仔緩慢的放至養殖池內;
⑤白仔放白仔后養殖池內環境控制:在放白仔后靜置半小時后打開增氧機,使得養殖池內具有較緩慢的水流,在放白仔后12小時對養殖池內進行消毒;
(3)喂食;
①誘食開口前環境溫度控制:美洲鰻魚放白仔消毒后的24小時保持溫度在10— 18°C,24小時后,保持日換水量為整個養殖池水的5% —10%,剔除死傷的白仔,同時保持養殖池內溫度每4-5小時加0.5°C,2天后,保持水溫恒定I天;
②誘食:誘食開口第一天為誘餌期,用少量磨細成顆粒的水蚯蚓的喂食,誘食開口第二天正常投餌料;
③轉餌:白仔投喂水蚯蚓的40-50天后,進行轉餌,轉餌時先停食一餐,1-2后天全部轉為人工配合飼料,轉餌期,采用將水蚯蚓磨成漿水后拌餌,以增加白仔的粘彈性,減少餌料散失,污染池水;優選的,步驟(2)放白仔中,白仔的放養密度為500— 600尾/ m2。
[0005]優選的,步驟(3)喂食中,第一天投食量為鰻體重的10%,第二天投食量為鰻體重的15%,第三天投食量為鰻體重的20%,穩定投餌量1-2天后,每天升高2% — 5%。要求投餌15-20天后,投餌量達到鰻體重的30% — 40%。
[0006]給白仔投食時,前期應盡量將食料多研磨幾遍使之呈液狀,后期可以逐漸加粗,白仔開口期采取全池潑灑法,且應緩慢潑漿,要求潑灑時間達0.5小時左右,取少量水蚯蚓漿加水稀釋后緩慢潑,使水蚯蚓漿顆粒懸浮于池水之中,隨白仔的生長應逐漸減少水蚯蚓的磨漿次數,投餌2-3天后,逐漸縮小投餌范圍,投餌5-7天后縮至在餌料臺上投餌;為了提高培苗均勻度,常采用水下投餌法,即投喂水蚯蚓時不升高餌料臺,直至轉餌時直接將餌臺升至水面投餌方法,隨投餌時間的延續做到逐漸加高水位,增大增氧機的增氧能力,白仔投喂水蚯蚓的時間為40-50天,轉餌時先停食一餐,1-2后天全部轉為人工配合飼料,轉餌期,采用將水蚯蚓磨成漿水后拌餌,以增加白仔的粘彈性,減少餌料散失,污染池水;白仔對聲響及震動敏感,攝食時受這些刺激將導致群聚攝食的鰻魚散臺逃逸,為了鍛煉鰻魚適應環境,投餌時常將投餌量分2-3次投喂,等投入餌料快吃完時再投。
[0007]白仔培育期要求保持水質恒定,一般三天內鹽度控制在6%_8%,二十天內鹽度控制在3%-7% ;在白仔的養殖過程中需要對養殖池進行清潔排污,在排污換水過程中保持溫差< 1°C差,所以常在白仔培育期間設置調溫池,將水溫調至與養殖池水溫一致后加入養殖池,以便迅速加夠池水且不產生溫差,排污時,池刷緊貼池底由四周向中央緩推,勿來回洗底,白仔池使用時期不超過30天,一般不洗刷池壁,投喂全蟲后日換水量保持在40%-50%,由于白仔期放養密度高,投喂生物餌料大,魚體糞便等排泄物較多,水質易惡化,因而,在白仔培育期需要保證溶氧> 5mg/L,PH > 7.5,氨氮< 0.lmg/L,亞硝酸氮< 0.01mg/L,硫化氫
<0.lmg/L。
[0008]采用上述技術方 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發明的白仔養殖方法,是將美洲鰻魚引進到大別山地區進行原生體水養殖,有效的保證了從環境差異較大地區運輸來的美洲鰻魚苗在中國境內養殖的成功率,克服了原來進口美洲鰻魚苗在中國境內特別是靠近大別山地區美洲鰻魚養殖成活率低問題,大大提高了美洲鰻魚的養殖成活率,節省了成本。
【具體實施方式】
[0009]下面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說明,以便于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理解。
[0010]一種美洲鰻魚白仔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下幾步驟:
(1)擴建培育池:
擴建水泥地面水池,在水池上方搭建溫室大棚,水池底鋪上三合土,在水池內安裝增氧機,保證增氧機的葉片剛剛與水池水面接觸,一般180 m2面積水池范圍內安裝一臺0.75千瓦的增氧機;
(2)放白仔:
①控制白仔運輸溫度:控制白仔運輸中保持恒溫10.5°C — 12°C,當白仔運輸到養殖處時,及時檢測運輸過程中暫養環境溫度,并記錄;
②控制養殖池內的溫度:及時檢測養殖池內的溫度,保證養殖池內各處溫度相同,保證養殖池內溫度與運輸過程中暫養環境溫度的溫差小于2V ;③放白仔前暫養袋向環境控制:向裝有白仔的暫養袋內裝入池水,保證向暫養袋內裝入的池水量與暫養袋內原有的水分量相等;
④放白仔:打開暫養袋,將暫養袋內的白仔緩慢的放至養殖池內;
⑤白仔放白仔后養殖池內環境控制:在放白仔后靜置半小時后打開增氧機,使得養殖池內具有較緩慢的水流,在放白仔后12小時對養殖池內進行消毒;
(3)喂食;
①誘食開口前環境溫度控制:美洲鰻魚放白仔消毒后的24小時保持溫度在10— 18°C,24小時后,保持日換水量為整個養殖池水的5% —10%,剔除死傷的白仔,同時保持養殖池內溫度每4-5小時加0.5°C,2天后,保持水溫恒定I天;
②誘食:誘食開口第一天為誘餌期,用少量磨細成顆粒的水蚯蚓的喂食,誘食開口第二天正常投餌料;
③轉餌:白仔投喂水蚯蚓的40-50天后,進行轉餌,轉餌時先停食一餐,1-2后天全部轉為人工配合飼料,轉餌期,采用將水蚯蚓磨成漿水后拌餌,以增加白仔的粘彈性,減少餌料散失,污染池水;
優選的,步驟(2)放白仔中,白仔的放養密度為500— 600尾/ m2。
[0011]優選的,步驟(3)喂食中,第一天投食量為鰻體重的10%,第二天投食量為鰻體重的15%,第三天投食量為鰻體重的20%,穩定投餌量1-2天后,每天升高2% — 5%。要求投餌15-20天后,投餌量達到鰻體重的30% — 40%。
[0012]給白仔投食時,前期`應盡量將食料多研磨幾遍使之呈液狀,后期可以逐漸加粗,白仔開口期采取全池潑灑法,且應緩慢潑漿,要求潑灑時間達0.5小時左右,取少量水蚯蚓漿加水稀釋后緩慢潑,使水蚯蚓漿顆粒懸浮于池水之中,隨白仔的生長應逐漸減少水蚯蚓的磨漿次數,投餌2-3天后,逐漸縮小投餌范圍,投餌5-7天后縮至在餌料臺上投餌;為了提高培苗均勻度,常采用水下投餌法,即投喂水蚯蚓時不升高餌料臺,直至轉餌時直接將餌臺升至水面投餌方法,隨投餌時間的延續做到逐漸加高水位,增大增氧機的增氧能力,白仔投喂水蚯蚓的時間為40-50天,轉餌時先停食一餐,1-2后天全部轉為人工配合飼料,轉餌期,采用將水蚯蚓磨成漿水后拌餌,以增加白仔的粘彈性,減少餌料散失,污染池水;白仔對聲響及震動敏感,攝食時受這些刺激將導致群聚攝食的鰻鱺散臺逃逸,為了鍛煉鰻鱺適應環境,投餌時常將投餌量分2-3次投喂,等投入餌料快吃完時再投。
[0013]白仔培育期要求保持水質恒定,一般三天內鹽度控制在6%_8%,二十天內鹽度控制在3%-7% ;在白仔的養殖過程中需要對養殖池進行清潔排污,在排污換水過程中保持溫差< 1°C差,所以常在白仔培育期間設置調溫池,將水溫調至與養殖池水溫一致后加入養殖池,以便迅速加夠池水且不產生溫差,排污時,池刷緊貼池底由四周向中央緩推,勿來回洗底,白仔池使用時期不超過30天,一般不洗刷池壁,投喂全蟲后日換水量保持在40%-50%,由于白仔期放養密度高,投喂生物餌料大,魚體糞便等排泄物較多,水質易惡化,因而,在白仔培育期需要保證溶氧> 5mg/L,PH > 7.5,氨氮< 0.lmg/L,亞硝酸氮< 0.01mg/L,硫化氫
<0.lmg/L。
[0014]具體實施例一:
選一面積為180 Iif水池,在池中心設置一臺增氧機,備用,測量白仔暫養環境溫度,控制白仔運輸中保持恒溫10.5°C,記錄;控制養殖池內的溫度12°C ;向暫養袋內裝入與暫養袋內原有的水分量相等的池水量,靜置半小時,打開暫養袋,將暫養袋內的白仔緩慢的放至養殖池內,在放白仔后靜置半小時后打開增氧機,使得養殖池內具有較緩慢的水流,在放白仔后12小時對養殖池內進行消毒,白仔消毒后的24小時保持溫度在15°C,24小時后,保持日換水量為整個養殖池水的5% —10%,剔除死傷的白仔,同時保持養殖池內溫度每4-5小時加0.5°C,2天后,保持水溫恒定I天;誘食開口第一天用少量磨細成顆粒的水蚯蚓的喂食,誘食開口第二天正常投餌料,白仔投喂水蚯蚓的40-50天后,進行轉餌,轉餌時先停食一餐,1-2后天全部轉為人工配合飼料,轉餌期,采用將水蚯蚓磨成漿水后拌餌,以增加白仔的粘彈性,減少餌料散失,污染池水。
[0015]采用本具體實施例一的方法個環境養殖的美洲鰻魚白仔成活率為73%。
[0016]具體實施例二:
選一面積為180 Iif水池,在池中心設置一臺增氧機,備用,測量白仔暫養環境溫度,控制白仔運輸中保持恒溫10.5°C,記錄;控制養殖池內的溫度8°C ;向暫養袋內裝入與暫養袋內原有的水分量相等的池水量,靜置半小時,打開暫養袋,將暫養袋內的白仔緩慢的放至養殖池內,在放白仔后靜置半小時后打開增氧機,使得養殖池內具有較緩慢的水流,在放白仔后12小時對養殖池內進行消毒,白仔消毒后的24小時保持溫度在15°C,24小時后,保持日換水量為整個養殖池水的5% —10%,剔除死傷的白仔,同時保持養殖池內溫度每4-5小時加
0.5°C,2天后,保持水溫恒定I天;誘食開口第一天用少量磨細成顆粒的水蚯蚓的喂食,誘食開口第二天正常投餌料,白仔投喂水蚯蚓的40-50天后,進行轉餌,轉餌時先停食一餐,1-2后天全部轉為人工配合飼料,轉餌期,采用將水蚯蚓磨成漿水后拌餌,以增加白仔的粘彈性,減少餌料散失,污染池水。
[0017]采用本具體實施例二的方法個環境養殖的美洲鰻魚白仔成活率為70%。
[0018]具體實施例三:
選一面積為180 Iif水池,在池中心設置一臺增氧機,備用,測量白仔暫養環境溫度,控制白仔運輸中保持恒溫10.5°C,記錄;控制養殖池內的溫度10°C ;向暫養袋內裝入與暫養袋內原有的水分量相等的池水量,靜置半小時,打開暫養袋,將暫養袋內的白仔緩慢的放至養殖池內,在放白仔后靜置半小時后打開增氧機,使得養殖池內具有較緩慢的水流,在放白仔后12小時對養殖池內進行消毒,白仔消毒后的24小時保持溫度在15°C,24小時后,保持日換水量為整個養殖池水的5% —10%,剔除死傷的白仔,同時保持養殖池內溫度每4-5小時加0.5°C,2天后,保持水溫恒定I天;誘食開口第一天用少量磨細成顆粒的水蚯蚓的喂食,誘食開口第二天正常投餌料,白仔投喂水蚯蚓的40-50天后,進行轉餌,轉餌時先停食一餐,1-2后天全部轉為人工配合飼料,轉餌期,采用將水蚯蚓磨成漿水后拌餌,以增加白仔的粘彈性,減少餌料散失,污染池水。
[0019]采用本具體實施例三的方法個環境養殖的美洲鰻魚白仔成活率為75%。
[0020]具體實施例四:
選一面積為180 Iif水池,在池中心設置一臺增氧機,備用,測量白仔暫養環境溫度,控制白仔運輸中保持恒溫10.5°C,記錄;控制養殖池內的溫度10°C ;向暫養袋內裝入與暫養袋內原有的水分量相等的池水量,靜置半小時,打開暫養袋,將暫養袋內的白仔緩慢的放至養殖池內,在放白仔后靜置半小時后打開增氧機,使得養殖池內具有較緩慢的水流,在放白仔后8小時對養殖池內進行消毒,白仔消毒后的24小時保持溫度在15°C,24小時后,保持日換水量為整個養殖池水的5% —10%,剔除死傷的白仔,同時保持養殖池內溫度每4-5小時加0.5°C,2天后,保持水溫恒定I天;誘食開口第一天用少量磨細成顆粒的水蚯蚓的喂食,誘食開口第二天正常投餌料,白仔投喂水蚯蚓的40-50天后,進行轉餌,轉餌時先停食一餐,1-2后天全部轉為人工配合飼料,轉餌期,采用將水蚯蚓磨成漿水后拌餌,以增加白仔的粘彈性,減少餌料散失,污染池水。
[0021]采用本具體實施例四的方法個環境養殖的美洲鰻魚白仔成活率為65%。
[0022]具體實施例五:
選一面積為180 Iif水池,在池中心設置一臺增氧機,備用,測量白仔暫養環境溫度,控制白仔運輸中保持恒溫10.5°C,記錄;控制養殖池內的溫度6°C ;向暫養袋內裝入與暫養袋內原有的水分量相等的池水量,靜置半小時,打開暫養袋,將暫養袋內的白仔緩慢的放至養殖池內,在放白仔后靜置半小時后打開增氧機,使得養殖池內具有較緩慢的水流,在放白仔后12小時對養殖池內進行消毒,白仔消毒后的24小時保持溫度在15°C,24小時后,保持日換水量為整個養殖池水的5% —10%,剔除死傷的白仔,同時保持養殖池內溫度每4-5小時加
0.5°C,2天后,保持水溫恒定I天;誘食開口第一天用少量磨細成顆粒的水蚯蚓的喂食,誘食開口第二天正常投餌料,白仔投喂水蚯蚓的40-50天后,進行轉餌,轉餌時先停食一餐,1-2后天全部轉為人工配合飼料,轉餌期,采用將水蚯蚓磨成漿水后拌餌,以增加白仔的粘彈性,減少餌料散失,污染池水。
[0023]采用本具體實施例五的方法個環境養殖的美洲鰻魚白仔成活率為40%。
[0024]具體實施例六:
選一面積為180 Iif水池,在池中心設置一臺增氧機,備用,測量白仔暫養環境溫度,控制白仔運輸中保持恒溫10.5°C,記錄;控制養殖池內的溫度14°C ;向暫養袋內裝入與暫養袋內原有的水分量相等的池水量,`靜置半小時,打開暫養袋,將暫養袋內的白仔緩慢的放至養殖池內,在放白仔后靜置半小時后打開增氧機,使得養殖池內具有較緩慢的水流,在放白仔后12小時對養殖池內進行消毒,白仔消毒后的24小時保持溫度在15°C,24小時后,保持日換水量為整個養殖池水的5% —10%,剔除死傷的白仔,同時保持養殖池內溫度每4-5小時加0.5°C,2天后,保持水溫恒定I天;誘食開口第一天用少量磨細成顆粒的水蚯蚓的喂食,誘食開口第二天正常投餌料,白仔投喂水蚯蚓的40-50天后,進行轉餌,轉餌時先停食一餐,1-2后天全部轉為人工配合飼料,轉餌期,采用將水蚯蚓磨成漿水后拌餌,以增加白仔的粘彈性,減少餌料散失,污染池水。
[0025]采用本具體實施例六的方法個環境養殖的美洲鰻魚白仔成活率為49%。
[0026]由上述實施例一至實施例六可以看出采用本方法養殖的美洲鰻魚苗,能夠保證美洲鰻魚苗的成活率在70%左右。
[0027]上述對發明進行了示例性描述,顯然本發明具體實現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發明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這種非實質改進,或未經改進將發明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于其他場合的,均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美洲鰻魚白仔養殖方法,美洲鰻魚處于前期時為白仔,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下幾步驟: (1)擴建培育池: 擴建水泥地面水池,在水池上方搭建溫室大棚,水池底鋪上三合土,在水池內安裝增氧機,保證增氧機的葉片剛剛與水池水面接觸,一般180 m2面積水池范圍內安裝一臺0.75千瓦的增氧機; (2)放白仔: ①控制白仔運輸溫度:控制白仔運輸中保持恒溫10.5°C — 12°C,當白仔運輸到養殖處時,及時檢測運輸過程中暫養環境溫度,并記錄; ②控制養殖池內的溫度:及時檢測養殖池內的溫度,保證養殖池內各處溫度相同,保證養殖池內溫度與運輸過程中暫養環境溫度的溫差小于2V ; ③放白仔前暫養袋向環境控制:向裝有白仔的暫養袋內裝入池水,保證向暫養袋內裝入的池水量與暫養袋內原有的水分量相等; ④放白仔:打開暫養袋,將暫養袋內的白仔緩慢的放至養殖池內; ⑤白仔放白仔后養殖池內環境控制:在放白仔后靜置半小時后打開增氧機,使得養殖池內具有較緩慢的水流,在放白仔后12小時對養殖池內進行消毒; (3)喂食; ①誘食開口前環境溫度控制 :美洲鰻魚放白仔消毒后的24小時保持溫度在10— 18°C,24小時后,保持日換水量為整個養殖池水的5% —10%,剔除死傷的白仔,同時保持養殖池內溫度每4-5小時加0.5°C,2天后,保持水溫恒定I天; ②誘食:誘食開口第一天為誘餌期,用少量磨細成顆粒的水蚯蚓的喂食,誘食開口第二天正常投餌料; ③轉餌:白仔投喂水蚯蚓的40-50天后,進行轉餌,轉餌時先停食一餐,1-2后天全部轉為人工配合飼料,轉餌期,采用將水蚯蚓磨成漿水后拌餌,以增加白仔的粘彈性,減少餌料散失,污染池水;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美洲鰻魚白仔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放白仔中,白仔的放養密度為500— 600尾/ m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美洲鰻魚白仔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喂食中,第一天投食量為鰻體重的10%,第二天投食量為鰻體重的15%,第三天投食量為鰻體重的20%,穩定投傅量1_2天后,每天升聞2%一5%。
3.要求投餌15-20天后,投餌量達到鰻體重的30%— 40%。
【文檔編號】A01K61/00GK103478024SQ201310361173
【公開日】2014年1月1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19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19日
【發明者】班偉, 盧賢, 董水亮, 曹紅軍 申請人:安徽華凌生態農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