駝背鱸小水體苗種培育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駝背鱸小水體苗種培育方法,其通過親魚來源和挑選;親魚的訓化與養殖;親魚的人工催熟與催產等步驟,培育出適合銷售和養殖用育苗。本發明的方法具有成本低,可操作性強,育苗成活率較高,生產穩定的特點。
【專利說明】馬它背I盧7J、水體苗種培育方法【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駝背鱸小水體苗種培育技術,屬于育苗【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駝背鱸又叫老鼠斑(Cromikptes altivelis)因為頭長嘴尖,形狀酷似老鼠而得名,屬于科,石斑魚亞科,駝背鱸屬。駝背鱸為高級海產經濟食用魚類,價格高昂,深受群眾歡迎。近年市場上出售的駝背鱸,通常都是來自東南亞國家,中國南海雖有該種魚的記錄,但數量很少是石斑魚類中頗具高經濟價值的魚種。駝背鱸因為其成長速度快,且能忍受在空間狹窄的水域生存,養殖發展潛力頗大。目前,絕大多數駝背鱸養殖用育苗來自海中野生捕撈的魚苗,天然苗的產量已經無法供應市場的需求,需要有一套成熟穩定的人工培育駝背鱸種苗的技術。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駝背鱸小水體苗種培育技術,用于駝背鱸魚苗培育,解決市場上野生駝背鱸種苗 不足的問題。
[0004]本發明為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5]一種駝背鱸小水體苗種培育技術,采用如下方法步驟:
[0006]1.親魚來源和挑選
[0007]選購天然海域海捕的體重為I-2kg的老鼠斑,健康、無傷、體表完整、色澤鮮艷、生物學特征明顯、活力好的個體作為親魚。
[0008]2.親魚的訓話與養殖
[0009]選擇選擇風浪小,水質好,污染小的海區,全年水溫12-28°C,鹽度24-30,放養于規格3x3x3m的網箱,放養密度為4-8kg / m。每天喂飼新鮮下雜魚肉(含蛋白質高,月旨肪低的魚類最適合),投飼量為全部種魚體重的5-10%。此外,為加速生殖腺的成熟,餌料中可添加Vitamin E(10-20mg / kg體重,每周一次)。為提高種魚的體力和健康,可加Vitamin C 和 B-complex (50_80mg / kg 體重,每兩周一次)。
[0010]3.親魚的人工催熟與催產
[0011]挑選腹部較大、顯露性腺輪廓的親魚放入光線較暗的催產網箱中。雌雄親魚按1:1比例搭配,注射催產激素,劑量為HCG400-500國際單位和LRH-A330-50ug / kg魚體重,兩種混合使用,用0.6%生理鹽水稀釋,制成懸濁液。注射量為1.5-2ml,胸鰭基部注射,雄魚注射劑量為雌魚的I / 2。對一些腹部松軟,性腺輪廓明顯的親魚放入催產網箱后,可采用生態水流刺激的方法。
[0012]4.受精卵處理
[0013]產于池中的自然受精卵用80目-100目篩絹拖網收集。收集到的受精卵經多次洗卵,除去沉底的壞卵與雜質后,置于0.5t錐底黑色孵化桶中充氣孵化。仔魚孵出后停氣,打開底閥排除沉降下錐底部的污物并徹底換水,然后將仔魚帶水移入育苗池中進行培育。[0014]5.苗種培育
[0015]育苗池條件:室內水泥池,方形,規格為5mX5mXlm ;設有上溢下排的排水口和池底排污口 ;全池設25-30只氣石充氣。11:00-15:00育苗池水面光照強度控制在3000-5200lx。EM菌:市售東方菌王10L,清水20L,紅砂糖2kg,在50L聚乙烯桶中混勻,密封備用。蝦片:市售金蝦牌高級蝦片。生物餌料:用池塘培育的輪蟲、橈足類。
[0016]5.1育苗池水質管理
[0017]育苗池在使用前用漂白粉消毒,沖洗至無余氯。加入海水至80cm深。育苗池進水當天開始,每天8點和15點左右2次向池中潑灑準備好的EM菌和蝦片。投放仔魚:培水至第4-6天。
[0018]5.2種苗培育方法
[0019]孵化出仔魚后小心投放到育苗池;仔魚下池3h后,抽樣測定密度為1.1萬-2萬尾/ m3。餌料投喂仔魚孵出第2天,向育苗池中接種輪蟲,保持育苗水體輪蟲密度15-20個/ mL。第14天開始,繼續投喂輪蟲外,投喂少量經80目篩絹過濾的橈足類幼體。第20-25天,以投喂橈足類為主,保持育苗水體橈足類密度為5-10個/ mL。仔魚下池后:第一周,不換水;第二周,每天向池中加水l-2cm;第三周每天換水3-8cm;第四周以后,根據育苗水質狀況,每天換水20-30cm。大約持續30天-50天,可以培育出適合銷售和養殖用育苗
[0020]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按照本發明的育苗方法進行30天后,育苗成活率為2.70-
3.90%,成活率高于常用的其他魚苗方法。此駝背鱸小水體苗種培育方法具有成本低,可操作性強,育苗成活率較高,生產穩定的特點。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結合具體實施 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0022]實施例:
[0023]1.親魚來源和挑選
[0024]購買臺灣于天然海域海捕的體重為1.5kg左右老鼠斑,健康、無傷、體表完整、色澤鮮艷、生物學特征明顯、活力好的個體作為親魚。
[0025]2.親魚的訓話與養殖
[0026]在海南陵水青利水產公司漁排這片海區風浪小,水質好,污染小的海區,全年水溫14-3(TC,鹽度25-30,放養于規格3x3x3m的網箱,放養密度為6kg / m。每天喂飼新鮮下雜魚肉(含蛋白質高,脂肪低的魚類最適合),投飼量為全部種魚體重的5%。此外餌料中可添加Vitamin E(10mg / kg體重,每周一次)。為提高種魚的體力和健康,加VitaminC 和 B-complex (50mg / kg 體重,每兩周一次)。
[0027]3.親魚的人工催熟與催產
[0028]挑選腹部較大、顯露性腺輪廓的親魚放入光線較暗的催產網箱中。雌雄親魚按1:1比例搭配(每次催產100尾以上),注射催產激素,劑量為HCG400國際單位+LRH-A3約40ug / kg魚體重,兩種混合使用,用0.6%生理鹽水稀釋,制成懸濁液。注射量為1.5,胸鰭基部注射,雄魚注射劑量為雌魚的I / 2。
[0029]4.受精卵處理
[0030]產于池中的自然受精卵用80目篩絹拖網收集(產卵親魚可達90% )。收集到的受精卵經多次洗卵,除去沉底的壞卵與雜質后,置于0.5t錐底黑色孵化桶中充氣孵化。仔魚孵出后停氣,打開底閥排除沉降下錐底部的污物并徹底換水,然后將仔魚帶水移入育苗池中進行培育。
[0031]5.苗種培育
[0032]育苗池條件:室內水泥池,方形,規格為5mX 5mX Im ;設有上溢下排的排水口和池底排污口 ;全池設25只氣石充氣。11:00-15:00育苗池水面光照強度控制在40001x左右。EM菌:市售東方菌王10L,清水20L,紅砂糖2kg,在50L聚乙烯桶中混勻,密封備用。蝦片:市售金蝦牌高級蝦片。生物餌料:用池塘培育的輪蟲、橈足類。
[0033]5.1育苗池水質管理
[0034]育苗池在使用前用漂白粉消毒,沖洗至無余氯。加入海水至80cm深。育苗池進水當天開始,每天8點和15點左右2次向池中潑灑準備好的EM菌和蝦片。投放仔魚:培水至第5天。
[0035]5.2種苗培育方法
[0036]孵化出仔魚(平均每條親魚可產卵50g)后小心投放到育苗池;仔魚下池3h后,抽樣測定密度為1.1萬尾/ m3。餌料投喂仔魚孵出第2天,向育苗池中接種輪蟲,保持育苗水體輪蟲密度15個/ mL。第14天開始,繼續投喂輪蟲外,投喂少量經80目篩絹過濾的橈足類幼體。第20天,以投喂橈足類為主,保持育苗水體橈足類密度為5-10個/ mL。仔魚下池后:第一周,不換水;第二周,每天向池中加水2cm左右;第三周每天換水5cm左右;第四周以后,根據育苗水質狀況,每天換水20cm左右。大約持續30天,可以培育出適合銷售和養殖用育苗(出苗率3%左右,規格2-3cm)。
[0037]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經過創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駝背鱸小水體苗種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親魚來源和挑選 選購天然海域海捕的體重為l-2kg的老鼠斑,選擇健康、無傷、體表完整的個體作為親魚; (2)親魚的訓化與養殖 選擇選擇風浪小、全年水溫12-28°C,鹽度24-30的海區,放養于網箱中,放養密度為4-8kg / m3 ;每天喂飼新鮮下雜魚肉,投飼量為全部種魚體重的5-10% ; (3)親魚的人工催熟與催產 挑選腹部較大、顯露性腺輪廓的親魚放入光線較暗的催產網箱中;注射催產激素,劑量為HCG400-500國際單位和LRH-A3 30-50ug / kg魚體重,兩種混合使用,用0.6%生理鹽水稀釋,制成懸濁液;注射量為1.5-2ml,胸鰭基部注射,雄魚注射劑量為雌魚的I / 2左右; (4)受精卵處理 產于池中的自然受精卵用80目-100目篩絹拖網收集;收集到的受精卵經多次洗卵,除去沉底的壞卵與雜質后,置于0.5t錐底黑色孵化桶中充氣孵化;仔魚 孵出后停氣,打開底閥排除沉降下錐底部的污物并徹底換水,然后將仔魚帶水移入育苗池中進行培育; (5)苗種培育 育苗池條件:室內水泥池,設有上溢下排的排水口和池底排污口,全池設氣石充氣;11:00-15:00育苗池水面光照強度控制在3000-5200 Ix ;EM菌:市售東方菌王8_12體積份,清水15-25體積份,紅砂糖1.5-2.5kg重量/ L體積份,混勻,密封備用; 育苗池水質管理 育苗池在使用前用漂白粉消毒,沖洗至無余氯;加入海水;育苗池進水當天開始,每天8點和15點左右2次向池中潑灑準備好的EM菌和蝦片;投放仔魚;培水至第4-6天; 種苗培育方法 孵化出仔魚后投放到育苗池;仔魚下池3h后,抽樣測定密度為1.1萬-2萬尾/ m3 ;餌料投喂仔魚孵出第2天,向育苗池中接種輪蟲,保持育苗水體輪蟲密度15-20個/ mL ;第14天開始,繼續投喂輪蟲外,投喂少量經80目篩絹過濾的橈足類幼體;第20-25天,以投喂燒足類為主,保持育苗水體燒足類密度為5-10個/ mL ;仔魚下池后:第一周,不換水:第二周,每天向池中加水l-2cm:第三周每天換水3-8cm:第四周以后,根據育苗水質狀況,每天換水20-30cm ;持續30天-50天,可以培育出適合銷售和養殖用育苗。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2)中為加速生殖腺的成熟,餌料中可添加Vitamin E(10_20mg / kg體重,每周一次);為提高種魚的體力和健康,可加VitaminB和C的復合維生素(50-80mg / kg體重,每兩周一次)。
【文檔編號】A01K61/00GK103444604SQ201310366818
【公開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1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21日
【發明者】嚴峰, 邱勇, 吳廷昌, 陳國華, 駱劍, 吳小易, 王珺, 楊薇, 何佳, 李麗, 郭孝偉, 馮治中, 詹紹芬, 余慶 申請人:海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