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枇杷矮化提早結果的栽培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枇杷矮化提早結果的栽培方法,在育苗盆中填入育苗基質;在5-7月份選擇發育良好的枇杷種子進行播種,每個育苗盆播2粒并蓋一層育苗基質用水澆至含水量為10-50%,即可;將澆完水的育苗盆搬至大棚中,并在大棚上蓋上遮陽網遮陽,每周噴水1-3次,使育苗基質的含水率保持在10-30%;待枇杷苗長出3片真葉后每半個月施一次水肥;本發明利用大棚和育苗盆的配合可大大的加快枇杷苗的生長,由于播種和嫁接都在育苗盆中進行的,區別于傳統的室內起苗嫁接,可有效的縮短枇杷苗根系損傷引起的緩苗期,加上在大棚內比露地種植一年內多發2次梢,使枇杷的出苗時間比傳統育苗提早1.5年。
【專利說明】一種枇杷矮化提早結果的栽培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的是果樹栽培方法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枇杷矮化提早結果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0002]枇杷是一種常綠喬木。自然生長下,樹冠形成較有規律,層次分明,樹冠一般為自然圓頭形,高度可達6-10m。在目前人工費用高的形勢下,高大的樹冠將增加疏花、疏果、套袋、采收等的人工投入,降低生產效率。此外,采用傳統的苗木繁育和栽培方法,一般砧木培育需2年,苗木嫁接I年,枇杷種后一般第三年秋冬開花第四年初夏結果,產生收益較慢。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枇杷矮化提早結果的栽培方法,它能有效地解決【背景技術】中所存在的問題。
[0004]一種矮化枇杷苗的培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0005]1.在育苗盆中填入育苗基質;
[0006]2.在5-7月份選擇發育良好的枇杷種子進行播種,每個育苗盆播2粒并蓋一層育苗基質用水澆至含水量為10-50%,即可;
[0007]3.將澆完水的的育苗盆搬至大棚中,并在大棚上蓋上遮陽網遮陽,每周噴水1-3次,使育苗基質的含水率 保持在10-30% ;
[0008]4.待枇杷苗長出3片真葉后每半個月施一次水肥;
[0009]5.當枇杷苗長至5_7cm時,應及時間苗保留出I株健壯苗,且在氣溫低于28_30°C時去除遮陽網,在夜晚氣溫低于5-8°C時大棚進行覆膜保溫;
[0010]6.當苗高達16-24cm時頂端留1_3個芽讓其繼續生長外,其下面發出的芽則需要全部抹掉;
[0011]7.當枇杷苗離地IOcm處莖粗達0.7cm以上時,即可進行嫁接,接穗采自一年生春梢或夏梢中的至少一種,接時將砧木距地面約IOcm處折砧,其上部離地面20-30cm處留3_5片葉處剪斷,再用雙芽在折砧處用切接法嫁接;
[0012]8.在完成嫁接15-30天后,待接芽萌發后及時去除砧木上的萌芽,待嫁接部位出現絞縊時將包扎薄膜解除,去掉接穗新梢15-25cm以下的側枝,保留新梢20-30cm之間抽生的3-4個側枝作為第一層主枝,接穗成活后每月施一次水肥以促進苗生長,7-10個月后即可達到出苗的要求。
[0013]所述的育苗基質由碎土、羊糞、餅肥、復合肥和大于20目的細沙混合制作而成,其
各種成分的組成范圍是:
[0014]碎土75-84% (重量)
羊糞10-20% (重量)'
餅肥0.2-2% (重量)
復合肥0.1-0.8% (重量)
大于20目的細沙 3-8% (重量)
[0015]各種成分總和100% (重量)
[0016]所述的育苗基質制作方法為:
[0017]1.將碎土、羊糞、餅肥、復合肥和大于20目的細沙混合均勻,即可得到一種干質混合物;
[0018]2.將得到的干質混合物中加入占其20-50% (重量)的水再次攪拌均勻,即可得到一種混合物;
[0019]3.將混合物裝入密閉的容器中密封腐熟30-90天,即得。
[0020]所述的水肥由水與復合肥混合攪拌制作而成,其中復合肥在水中的含量為
0.2% -0.3%,所述的復合肥最好采用由芭田生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芭田”牌硫酸鉀型復合肥,其中氮、磷、鉀的含量為13-18%:13-18%:13-18%。
[0021]一種矮化枇杷樹的移栽以及整形方法:
[0022]1.挖好長寬深各0.8-1.2m的定植穴,一層肥一層土的填入50_60kg有機肥并用表土筑20_30cm高的土墩;
[0023]2.待填入到定植穴內的有機肥完全腐爛后將枇杷苗從育苗盆中連土完整取出,種植于定植穴中中,填土時將嫁接口露出地面,踩實然后澆透定根水;
[0024]3.澆完定根水后在樹冠周圍覆蓋5-20cm厚的草或秸桿保濕,每隔3_5天澆水一次,連續澆水30-40天至枇杷樹苗完全成活為止。
[0025]4.將成活后的枇杷樹苗沿主干周圍3-4個側枝作為主枝,然后在每根主枝上保留2-4根副枝,再在每個副枝上保留3-6根結果枝組,每個結果枝組含I個結果主枝和2個結果副王枝。
[0026]5.在主枝上方每隔50_60cm處預留3_4根側枝培養成分級主枝,每根分級主枝上保留2-3個副枝,每根副枝上保留3-6個結果枝組,每個結果枝組含I個結果主枝和2個結果副王枝。
[0027]由于采用了以上技術方案,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利用大棚和育苗盆的配合可大大的加快枇杷苗的生長,由于播種和嫁接都在育苗盆中進行的,區別于傳統的室內起苗嫁接,可有效的縮短枇杷苗根系損傷引起的緩苗期,加上在大棚內比露地種植一年內多發2次梢,使枇杷的出苗時間比傳統育苗提早1.5年;由于在苗期定桿完成主枝和分級主枝的培養,而非傳統的種后剪苗定桿再培養骨干枝,降低了對枇杷苗的損傷,使結果枝組的形成時間提早1-2年;通過將樹干高度定桿定為離嫁接口 25-30cm,區別于傳統的60cm,各層主枝距離50-60cm,使整個枇杷樹高控制在2m以內,從而達到矮化樹型的目的,解決了傳統的自由生長,導致樹冠高度無限生長的現象。【具體實施方式】
[0028]為了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將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9]一種矮化枇杷苗的培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0030]1.在育苗盆中填入育苗基質,該育苗盆優選采用由聚乙烯材料薄膜制作而成,其底部帶有出水孔;
[0031]2.在5-7月份選擇發育良好的枇杷種子進行播種,每個育苗盆播2粒并蓋一層育苗基質用水澆至含水量為10-50%,即可;
[0032]3.將澆完水的的育苗盆搬至大棚中,并在大棚上蓋上遮陽網遮陽,每周噴水1-3次,使育苗基質的含水率保持在10-30% ;
[0033]4.待枇杷苗長出3片真葉后每半個月施一次水肥;
[0034]5.當枇杷苗長至5_7cm時,應及時間苗保留出I株健壯苗,且在氣溫低于28_30°C時去除遮陽網,在夜晚氣溫低于5-8°C時大棚進行覆膜保溫;
[0035]6.當苗高達16-24cm時頂端留1_3個芽讓其繼續生長外,其下面發出的芽則需要全部抹掉;
[0036]7.當枇杷苗離地IOcm處莖粗達0.7cm以上時,即可進行嫁接,接穗采自一年生春梢或夏梢中的至少一種,接時將砧木距地面約IOcm處折砧,其上部離地面20-30cm處留3_5片葉處剪斷,再用雙芽在折砧處用切接法嫁接,由于嫁接時砧木未斷根,因此接后成活好、苗木生長快;
[0037]8.在完成嫁接15-30天后,待接芽萌發后及時去除砧木上的萌芽,待嫁接部位出現絞縊時將包扎薄膜解除,去掉接穗新梢15-25cm以下的側枝,保留新梢20-30cm之間抽生的3-4個側枝作為第一層主枝。接穗成活后每月施一次水肥以促進苗生長,7-10個月后即可達到出苗的要求。
[0038]所述的育苗基質由碎土、羊糞、餅肥、復合肥和大于20目的細沙混合制作而成,其
各種成分的組成范圍是:
[0039]
碎土75-84% (重量)
羊糞10-20% (重量)
餅肥0.2-2% (重量)
復合肥0.1-0.8% (重量)
大于20目的細沙 3-8% (重量)
[0040]各種成分總和100% (重量)
[0041]所述的育苗基質制作方法為:
[0042]1.將碎土、羊糞、餅肥、復合肥和大于20目的細沙混合均勻,即可得到一種干質混合物;[0043]2.將得到的干質混合物中加入占其20-50% (重量)的水再次攪拌均勻,即可得到一種混合物;
[0044]3.將混合物裝入密閉的容器中密封腐熟30-90天,即得。
[0045]所述的水肥由水與復合肥混合攪拌制作而成,由于枇杷幼苗的對肥料的濃度較為敏感,所述的復合肥在水中的含量為0.2%-0.3%,所述的復合肥最好采用由芭田生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芭田”牌硫酸鉀型復合肥,其中氮、磷、鉀的含量為13-18%:13-18%:13-18%o
[0046]—種矮化枇杷樹的移栽以及整形方法:
[0047]1.挖好長寬深各0.8-1.2m的定植穴,一層肥一層土的填入50_60kg有機肥并用表土筑20_30cm高的土墩;
[0048]2.待填入到定植穴內的有機肥完全腐爛后將枇杷苗從育苗盆中連土完整取出,種植于定植穴中,填土時將嫁接口露出地面,踩實然后澆透定根水;
[0049]3.澆完定根水后在樹冠周圍覆蓋5_20cm厚的草或秸桿保濕,每隔3_5天澆水一次,連續澆水30-40天至枇杷樹苗完全成活為止。
[0050]4.將成活后的枇杷樹苗沿主干周圍3-4個側枝作為主枝,然后在每根主枝上保留2-4根副枝,再在每個副枝上保留3-6根結果枝組,每個結果枝組含I個結果主枝和2個結果副王枝。
[0051]5.在主枝上方每隔50_60cm處預留3-4根側枝培養成分級主枝,每根分級主枝上保留2-3個副枝,每根副枝上保留3-6個結果枝組,每個結果枝組含I個結果主枝和2個結果副王枝。
[0052]所述的分級主枝最好為雙層,加上主枝共計三層,在次年10月份枝數量即可達到250-290之間,從而實現種后次年開花的目的。
[0053]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術方案,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利用大棚和育苗盆的配合可大大的加快枇杷苗的生長,由于播種和嫁接都在育苗盆中進行的,區別于傳統的室內起苗嫁接,可有效的縮短枇杷苗根系損傷引起的緩苗期,加上在大棚內比露地種植一年內多發2次梢,使枇杷的出苗時間比傳統育苗提早1.5年;由于在苗期定桿完成主枝和分級主枝的培養,而非傳統的種后剪苗定桿再培養骨干枝,降低了對枇杷苗的損傷,使結果枝組的形成時間提早1-2年;通過將樹干高度定桿定為離嫁接口 25-30cm,區別于傳統的60cm,各層主枝距離50-60cm,使整個枇杷樹高控制在2m以內,從而達到矮化樹型的目的,解決了傳統的自由生長,導致樹冠高度無限生長的現象。
[0054]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枇杷矮化提早結果的栽培方法: (1)在育苗盆中填入育苗基質; (2)在5-7月份選擇發育良好的枇杷種子進行播種,每個育苗盆播2粒并蓋一層育苗基質用水燒至含水量為10-50%,即可; (3)將澆完水的的育苗盆搬至大棚中,并在大棚上蓋上遮陽網遮陽,每周噴水1-3次,使育苗基質的含水率保持在10-30% ; (4)待枇杷苗長出3片真葉后每半個月施一次水肥; (5)當枇杷苗長至5-7cm時,應及時間苗保留出I株健壯苗,且在氣溫低于28-30°C時去除遮陽網,在夜晚氣溫低于5-8°C時大棚進行覆膜保溫; (6)當苗高達16-24cm時頂端留1_3個芽讓其繼續生長外,其下面發出的芽則需要全部抹掉; (7)當枇杷苗離地10011處莖粗達0.7cm以上時,即可進行嫁接,接穗采自一年生春梢或夏梢中的至少一種,接時將砧木距地面約IOcm處折砧,其上部離地面20-30cm處留3_5片葉處剪斷,再用雙芽在折砧處用切接法嫁接; (8)在完成嫁接15-30天后,待接芽萌發后及時去除砧木上的萌芽,待嫁接部位出現絞縊時將包扎薄膜解除,去掉接穗新梢15-25cm以下的側枝,保留新梢20-30cm之間抽生的3-4個側枝作為第一層主枝,接穗成活后每月施一次水肥以促進苗生長,7-10個月后即可達到出苗的要求。
2.根據權力要求I.所述的一種枇杷矮化提早結果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育苗基質由碎土、羊糞、餅肥、復合肥和大于20目的細沙混合制作而成,其各種成分的組成范圍是:碎土7 5-84% (重量)
羊糞10-20% (重量)
餅肥0.2-2% (重量)
復合肥0.1-0.8% (重量)
大于20目的細沙 3-8% (重量) 各種成分總和100% (重量)。
3.—種加工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育苗基質的方法為: (1)將碎土、羊糞、餅肥、復合肥和大于20目的細沙混合均勻,即可得到一種干質混合物; (2)將得到的干質混合物中加入占其20-50%(重量)的水再次攪拌均勻,即可得到一種混合物; (3)將混合物裝入密閉的容器中密封腐熟30-90天,即得。
4.一種矮化枇杷樹的移栽以及整形方法: (I)挖好長寬深各0.8-1.2m的定植穴,一層肥一層土的填入50-60kg有機肥并用表土筑20_30cm高的土墩;(2)待填入到定植穴內的有機肥完全腐爛后將枇杷苗從育苗盆中連土完整取出,種植于定植穴中中,填土時將嫁接口露出地面,踩實然后澆透定根水; (3)澆完定根水后在樹冠周圍覆蓋5-20cm厚的草或秸桿保濕,每隔3-5天澆水一次,連續澆水30-40天至枇杷樹苗完全成活為止。 (4)將成活后的枇杷樹苗沿主干周圍3-4個側枝作為主枝,然后在每根主枝上保留2-4根副枝,再在每個副枝上保留3-6根結果枝組,每個結果枝組含I個結果主枝和2個結果副主枝。 (5)在主枝上方每隔50-60cm處預留3_4根側枝培養成分級主枝,每根分級主枝上保留2-3個副枝,每根副枝上保留3-6個結 果枝組,每個結果枝組含I個結果主枝和2個結果副主枝。
【文檔編號】A01G1/06GK103461050SQ201310403877
【公開日】2013年1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31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31日
【發明者】陳俊偉, 徐紅霞, 李曉穎 申請人:浙江省農業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