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雄性比率可控實用蠶品種的培育方法及應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25860閱讀:432來源:國知局
一種雄性比率可控實用蠶品種的培育方法及應用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雄性比率可控的實用蠶品種的培育方法,以家蠶Z染色體上攜帶sch突變基因和W染色體上被轉座有+sch基因共同控制的限性蟻色系統作為供體親本,以普通蟻色實用蠶品種作為受體親本進行雜交將供體親本的Zsch基因和W+sch基因轉移到受體親本。本發明將控制雄性比率的關鍵基因(即Zsch基因和W+sch基因)的遺傳規律與家蠶育種經典方法有機結合,構建形成一種快速選育雄性比率可控的實用蠶品種的方法。
【專利說明】—種雄性比率可控實用蠶品種的培育方法及應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動物育種方法,特別涉及蠶品種培育。
技術背景
[0002]家蠶是一種重要的經濟昆蟲,為人類利用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淵源。家蠶是通過有性生殖進行繁衍,后代雌雄個體比例均等,形成一種自然生態平衡,便于無間斷地衍生后代。家蠶雌性和雄性分別具有不同的特點,生產中為了達到某種目標需要對雌性或雄性進行控制。
[0003]家蠶的性染色體為ZW型,W染色體具有雌性決定作用。科學家們利用這個特點通過染色體工程,先后獲得斑紋限性、卵色限性和蟻色限性等系統,這些均可依形態標記來區分雌雄,期望由此實現調控雌雄比例的目的。斑紋限性需要到壯蠶期才能分辨雌雄,這時在飼養方面已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不經濟的缺點突出。卵色限性在卵期分辨雌雄,蟻色限性依剛孵化的蟻蠶體色分辨雌雄,這兩類系統雖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斑紋限性分辨期過晚帶來的困擾,但雌雄分辨期的個體外形很小,從雌雄均等分布的群體中安全分離雌雄個體的難度很大,可操作性很差,手工操作根本不能適應生產上大量使用的需求。
[0004]家蠶是精子與卵子結合成二倍體發育成個體。家蠶一頭雄蛾可產生140萬-200萬個有核精子,而一頭雌蛾一般只產300-600粒卵;一頭雄蛾能與多個雌蛾交配,能使多個雌蛾正常受精。雌性在群體中所占的比重是家蠶繁衍的關鍵或瓶頸。蠶種生產中,一頭雄蛾通常能與2-3頭雌蛾正 常交配產卵,如果控制雄蠶多養雌蠶,使飼養的雌蠶在群體中所占比率由50%提高70%,生產同樣數量的蠶種,理論上原種飼養規模將縮小1/3,即成本將降低1/3。另外,絲繭育生產中利用家蠶性連鎖平衡致死系繁殖雄蠶雜交種,用雌雄比例不能調控、雌雄蠶比例一直保持為1:1的常規蠶品種雌蛾與家蠶性連鎖平衡致死系的雄蛾交配制種,繁殖一張雄蠶雜交種是繁殖一張普通雜交種生產成本的4倍;若用斑紋限性品種于壯蠶期淘汰雄個體選留雌個體與家蠶性連鎖平衡致死系的雄個體雜交,繁殖一張雄蠶雜交種的生產成本是繁殖一張普通雜交種的1.75倍;若用雌雄比例為1:0的單一雌蠶品種作為繁殖雄蠶雜交種的母本,雄蠶雜交種的生產成本將顯著降低,有助于社會生產廣泛接受飼養單一雄蠶。
[0005]孤雌生殖是排除雄性獲得單一雌性個體的有效途徑。應用比較多的孤雌生殖方法是前蘇聯Astaurov提出的溫湯處理法,主要操作是從羽化的雌蛾體內取出卵,在清水中去除雜物,在25°C環境中放置10-12小時后用46°C溫水浸卵18min,再放入室溫水中3_5min,取出卵晾干后在15-17°C、RH80%濕度條件下放置3d,可獲得一些孤雌生殖發育卵。我國王永強以二化性品種為材料,認為現行品種適宜的孤雌生殖溫湯誘導條件是浸卵溫度44—46 °C、浸卵時間14—18分鐘。孤雌生殖發生率品種間存在很大差異(34.2%-87.6%),平均發生率為51.13% ;孤雌生殖發育卵的孵化率相當低,有的品種只有I頭或2頭幼蟲孵化。通過10多年的定向選育,有些品系的孤雌生殖發生率可達到90%,有些品系發育卵的孵化率可達到80%。孤雌生殖孵化出的幼蟲多見畸形蠶,健康性差、難養。我們飼養同一品種的孤雌生殖個體和有性生殖雌個體,結果孤雌生殖個體具有發育慢、經過長、全繭量和繭層量低、健康性差、難養的缺點。這些說明孤雌生殖獲得的雌蠶應用生產確實存在許多困難。
[0006]家蠶伴性赤蟻sch(1-21.5)基因對正常表現為隱性遺傳,即雜合體蟻蠶體色表現為常規黑蟻、純合體蟻蠶體色表現為赤蟻突變性狀。黃君霆利用染色體工程將正常家蠶Z染色體的+sch片段(即對應于sch基因的正常染色體片段)轉座于W染色體上,獲得限性蟻色系統。這種系統雄的基因型為ZsdlZs'兩個等位基因純合表現為赤蟻;雌的基因型為ZsdlW+sc;h,W染色體上有sch對應的顯性正常基因,表現顯性基因性狀為正常黑蟻。普通家蠶Z染色體上無sch突變基因為正常(即+sch),雌雄蟻蠶均表現為黑蟻,其中雌個體的基因型為Z+sdlW,雄個體的基因型為Z+sdTs'

【發明內容】

[0007]本發明的目的一在于提供一種雄性比率可控的實用蠶品種的培育方法。
[0008]本發明的目的一是通過以下措施實現:
[0009]一種雄性比率可控的實用蠶品種的培育方法,以家蠶Z染色體上攜帶sch突變基因(后簡稱Zseh,對應正常簡稱Z+seh)和W染色體上被轉座有+sch基因(簡稱W+seh)共同控制的限性蟻色系統作為供體親本,以普通蟻色實用蠶品種(雌的基因型為Z+sdI表現為黒蟻,雄的基因型為Z+sdTs'表現為黒蟻)作為受體親本進行基因轉移,即將供體親本的Zsdl基因和w+sc;h基因轉移到受體親本。
[0010]上述雄性比率可控的實用蠶品種的培育方法,所述基因轉移過程包括以下步驟:首先分別將Zsdl基因和W+sc; h基因轉移到受體親本,分別建立Zsdl基因轉移系統和w+sc;h基因轉移系統,然后將2-基因轉移系統和W+sc;h基因轉移系統中的Zsdl基因和W+Sdl基因融合到一個系統,完成供體親本的Zsdl基因和W+-基因轉移到受體親本。作為受體親本的實用蠶品種應該是發育整齊、健康性好、繭絲質優良、綜合經濟性狀較好、具有一項或多項優點的蠶品種。在Zsdl基因和w+sdl基因分別轉移和最后融合的整個過程中,家蠶經濟實用性狀的選擇和提高以及穩定均采用常規家蠶育種方法。
[0011]上述w+sc;h基因轉移建立w+sc;h基因轉移系統包括以下步驟:步驟①,用供體親本的雌與受體親本的雄交配進行w+seh基因的第一次轉移雜交;步驟②,用上一個步驟產生的后代在蛹期選留雌個體與受體親本的雄交配再次進行w+sc;h基因轉移雜交;重復步驟②m次,m3 I。如此,W+sc;h基因每需向受體親本轉移雜交一次,就用上一步產生的后代在蛹期選留雌個體與受體親本的雄交配,直到W+sc;h基因轉移系統的經濟形態性狀和數量性狀達到實用水平。第2+m+l步,第2+m步產生的后代進行自交穩定,完成供體親本W+seh基因向受體親本的轉移。如圖1所示。完成的W+sc;h基因轉移系統雌的基因型為Z+sdTs'表現為黒蟻,雄的基因型為Z+sdlZ+sc;h,表現為黒蟻。
[0012]家蠶Z染色體為性別交叉遺傳,sch對正常為隱性遺傳,sch基因純合體赤蟻食桑后體色突變性狀逐漸消失,2齡起蠶開始與普通黑色蟻蠶無明顯差異。基因轉移過程中需將雌雄性別與蟻蠶體色表型結合進行選留Zsdl基因。第二,為了基因轉移系統獲得更多受體親本細胞質遺傳物質,快速提高其經濟成績,完成Zsdl基因轉移,在Zsdl基因轉移過程中,盡可能用受體親本的雌雜交。基于這兩個原則,上述Zsdl基因轉移建立Zsdl基因轉移系統包括以下步驟:步驟①,用受體親本的雌與供體親本的雄進行第一次轉移雜交;步驟②,第一次轉移雜交后代雌表現為赤蟻,雄表現為黑蟻,收蟻飼養時淘汰赤蟻雌選留黒蟻雄與受體親本的雌進行第二次轉移雜交;步驟③,第二次轉移雜交后代雄有2種基因型,表現型均是黑蟻,雌有2種基因型,表現型分赤蟻黑蟻2種,收蟻飼養時淘汰黒蟻選留赤蟻與受體親本的雄進行第三次轉移雜交;步驟④,第三次轉移雜交的后代雌雄均分別只有一種基因型和一種黑蟻表現型,繭蛹期選留雄個體與受體親本的雌進行第四次轉移雜交。步驟③和步驟④構成一個Zsdl基因轉移雜交的操作循環,如此循環經過η (η > O)次,直到Zsdl基因轉移系統的經濟形態性狀和數量性狀達到實用水平。第4+2η+1步,第4+2η步產生的后代雄有2種基因型,表現型均是黑蟻,雌有2種基因型,表現型分赤蟻黑蟻2種,收蟻飼養時將赤蟻黑蟻分開飼養,赤蟻全是雌個體,黑蟻中雌雄個體均有,繭蛹期淘汰黑蟻個體中的雌選留黑蟻個體中的雄與赤蟻雌自交繼代;第4+2η+2步,第4+2η+1步產生的后代有2種群體,一類群體是一蛾卵內雌雄均只有一種基因型,均只有一種表現型黑蟻,這種群體沒有目標基因型和表現型,孵化時根據蟻蠶的表現型淘汰這種群體;另一類群體是一蛾卵內雌有2種基因型赤蟻黑蟻2種表現型,雄也有2種基因型赤蟻黑蟻2種表現型,赤蟻雄和赤蟻雌是Zsdl基因轉移需求的目標個體,孵化時淘汰黑蟻選留赤蟻飼養,自交繼代;第4+2η+3步,第4+2η+2步產生的后代雌雄均是赤蟻,自交穩定。至此,完成供體親本Zsdl基因向受體親本的轉移。如圖2所示。完成的Zsdl基因轉移系統的雌的基因型為Zs、,表現為赤蟻,雄的基因型為ZschZsch,也表現為赤蟻。
[0013]上述W+seh基因轉移系統和Zseh基因轉移系統的融合包括以下步驟:步驟①,用W+seh基因轉移系統的雌(黑蟻)與Zsdl基因轉移系統的雄雜交;步驟②,步驟①產生的后代雌的基因型為zsdlw+sc;h,表現型為黑蟻,雄的基因型為zsdlz+sc;h,表現型為黑蟻,繭蛹期淘汰雄選留雌再與Zsdl基因轉移系統的雄雜交;步驟③,步驟②產生的后代雌的基因型為zsdlw+s'表現型為黑蟻,雄的基因型為ZsdlZs'表現型為赤蟻,自交穩定,完成W+sc;h基因和Zsdl基因融合到一個系統。如圖3所示。這是一個新的限性蟻色系統,雄具有胚胎期溫敏致死性,而雌沒有胚胎期溫敏致死性。至此,完成供體親本的Zsdl基因和w+sdl基因轉移到受體親本,獲得雄性比率可控的實用蠶品種。
[0014]在基因轉移過程中,理論上基因轉移雜交I次,受體親本的遺傳物質在基因轉移系統中占50%,基因轉移雜交2次,受體親本的遺傳物質在基因轉移系統中占75% ;雜交3次,受體親本的遺傳物質在基因轉移系統中占87.5% ;依次類推,雜交η次,受體親本的遺傳物質在基因轉移系統中占[1-(1/2)η)] *100 %。若基因轉移雜交4~5次,則受體親本的遺傳物質在基因轉移系統中占93.75~96.875%,即供體親本的遺傳物質在基因轉移系統中僅占3.125~6.25%。基因轉移雜交次數愈多,受體親本的遺傳物質在基因轉移系統中所占的比例越大,但雜交次數越多,需要世代越多,必然延長育種周期或增加育種成本。實際上雜交后代中含有受體親本血緣成分個體服從二項概率分布,雜交次數少,選留到優良個體的概率越小,雜交次數越多,選留到優良個體的概率越大,留種后代中含有多少優良基因關鍵在于選擇。在一定實驗規模或在一定的選擇淘汰力度下,雜交3~4次,選留到優良個體是完全可行的。基因轉移雜交3~4次后是否繼續雜交,可根據基因轉移系統的經濟性狀表現確定。
[0015]上述雄性比率可控的實用蠶品種用常規環境催青,雌雄蟻蠶孵化比例(黒蟻赤蟻孵化比例)近似為1:1。
[0016]本發明目的二在于提供采用上述雄性比率可控的實用蠶品種控制雄性比率的方法。
[0017]本發明目的二是通過以下措施實現的:
[0018]采用上述雄性比率可控的實用蠶品種控制雄性比率的方法,在常規催青環境中催青至己2~己3+胚胎時,用28°C~34°C溫度、RH50%~60%的濕度環境處理24-60小時,再在常規催青環境保護至孵化。此法打破雌雄蠶孵出比例為1:1平衡。若希望獲得雌雄比例為2:1~3:1的群體,就用控制雄性比率的低強度處理;若希望獲得雌雄比例接近1:0的群體,就采用控制雄性比率的高強度處理。給予不同的控制雄性比率的處理強度,雌雄孵出比例不同,可實現孵化出的蟻蠶雌雄比例為2:1或3:1甚至接近1:0的各類雌雄比例群體。這樣可自由控制雌雄蠶比例,滿足多種需要。
[0019]本發明有益效果
[0020]本發明是將控制雄性比率的關鍵基因(即Zsdl基因和W+sc;h基因)的遺傳規律與家蠶育種經典方法有機結合,構建形成一種快速選育雄性比率可控的實用蠶品種的方法。
[0021]本發明的優點:
[0022]1.可獲得達到生產應用要求的雄性比率可控的蠶品種。原始限性蟻色系統是一個遺傳操作系統,經濟性狀很差,根本不能直接應用于生產。用本發明可將經濟性狀很差、很野生的原始限性蟻色系統的Zsdl基因和w+sc;h基因轉移到實用蠶品種(受體親本),或者說用實用蠶品種對原始限性蟻色系統的遺傳組成進行置換和改造,獲得經濟形態性狀(如繭形、繭色等)和數量性狀(如`全繭量、繭層量等)接近實用親本,達到實用水平,能滿足蠶業生產多個指標多個項目考核和要求的雄性比率可控的實用蠶品種。
[0023]2.可獲得具有不同特點的多類雄性比率可控的實用蠶品種。根據不同飼養季節(如春用蠶品種、夏秋用蠶品種等)和飼養區域(如北方蠶區、南方蠶區)的要求,選擇具有相應特點的實用蠶品種作受體親本,用本發明可獲得適應不同飼養季節和飼養區域的多類雄性比率可控的實用蠶品種。
[0024]3.可對雄性比率可控的實用蠶品種優點的利用和缺點的改造。用本發明可將某個雄性比率可控的蠶品種的優點組合到另一個優良的普通蠶品種,獲得水平更高、生產能力更強的雄性比率可控的蠶品種;用本發明可針對雄性比率可控蠶品種的某個缺點,用具有相應優點的普通蠶品種來改造,獲得各個性狀指標均優良的雄性比率可控的實用蠶品種。
[0025]4.生長發育正常,健康性好,無畸形蠶發生(孤雌生殖有畸形蠶發生,難養)。
[0026]5.操作簡便,發生率高。用本發明獲得的雄性比率可控的實用蠶品種采用常規雌雄蛾交配方式繁殖下一代,交配后的雌蛾產出的蠶卵幾乎都是受精卵,每個受精卵正常條件下都能發育成一個個體,操作簡便,發生率高,幾乎100% (孤雌生殖是從處女蛾腹中取出蠶卵,再給予特殊條件讓其成為二倍發育個體,操作繁瑣,發生率平均50%左右,10代連續選擇后有些品種發生率可達到90%,發生率低。)。
[0027]6.孵化率高。用本發明獲得的雄性比率可控的實用蠶品種,在常規催青條件下,雌雄蠶孵化率都是90%以上。用本發明提供的控制雄性比率的方法控制雄性孵化,可以保證雌蠶的孵化率在90%以上,孵化率高,達到生產實用要求(孤雌生殖發育卵的孵化率相當低,有的品種只有I頭或2頭幼蟲孵化,10多年的定向選育后有些品種發育卵的孵化率可達到 80%。)。
[0028]7.隨意控制雌雄孵出比例,滿足多種需求。用本發明獲得的雄性比率可控的實用蠶品種,sch基因純合體(即ZsdlZsdl純合體雄和ZsdlW純合體雌)赤蟻具有胚胎期溫敏致死性特點,限性蟻色系統的赤蟻雄(基因型為Zs”具有胚胎期溫敏致死性,而黒蟻雌(基因型ZsdlW+sdO胚胎期沒有溫敏致死性。在常規催青條件下催青,雌雄蠶孵出比例大約為1:1。用本發明提供的雄性比率可控的溫度范圍、時間范圍以及濕度范圍處理,在保證雌性孵化達到實用水平的條件下,選擇溫度強度和時間強度可以隨意控制雄性比率可控的實用蠶品種的雄性孵出比率,自由調控雌雄蠶比例,滿足多種需求(孤雌生殖只有雌蠶)。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9]圖lW+s干具基因轉移流程圖;線框內為淘汰基因型個體;X代表雜交,?代表自交。
[0030]圖2Zsdl基因轉移流程圖;線框內為淘汰基因型個體;X代表雜交,?代表自交。
[0031]圖3W+Sdl基因轉移系統和Zsdl基因轉移系統融合流程圖;線框內為淘汰基因型個體;X代表雜交,?代表自交。
[0032]圖4雄性比率可控實用蠶品種菁松W+sd\871W+sc;h以及親本繭的照片。
[0033]圖5雄性比率可控實用蠶品種菁松W+seh、871W+sc;h以及親本卵的照片。
[0034]圖6控制雄性比率效果代表照片;紅色箭頭指示雄性個體(赤蟻);A為低強度控制效果,B為高強度控制效果。
【具體實施方式】
[0035]下面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具體的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實施例只用于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說明,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制,該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上述本
【發明內容】
對本發明作出一些非本質的改進和調整。
[0036]實施例1
[0037]采用西南大學生物技術學院保存的限性蟻色系統家蠶品種資源W-01,該系統是一個遺傳操作系統,經濟性狀很差(具體見表1、圖4和圖5),不能應用于生產。我們用W-Ol作供體親本,用在生產上大量推廣應用的優質中國系統實用蠶品種菁松、871等作為受體親本,利用圖1 (m = 2)、圖2 (n = 1)、圖3的流程,將W-01系統的Zsch基因和ff+sch基因轉入其中,獲得雄性比率可控的菁松蠶品種(簡稱菁松W+sdO和雄性比率可控的871蠶品種(簡稱871w+sch)。
[0038]A.經濟性狀實用化效果
[0039]與原始限性蟻色系統W-Ol相比,雄性比率可控的實用蠶品種發育略慢,但發育整齊,經濟形態性狀齊一,有明顯的中國系統受體親本的繭形和卵色特點(見圖4和圖5),經濟數量性狀得到大幅度提高,與受體親本接近,達到實用水平(見表1)。以5齡期經過和全齡經過考察發育經過,以蟲蛹率考察健康性,以單蛾產卵量考察繁育性狀,以全繭量、繭層量和繭層率考察繭質性狀,雄性比率可控實用蠶品種菁松W+seh和871W+Sd\對應受體親本菁松和871以及供體親本W-01,于2013年秋季飼養的發育經過、健康性、繁育成績和繭質成績如表1。從表1可知,雄性比率可控實用蠶品種發育雖比供體親本略慢,但比受體親本快,而且在健康性、繁育性能以及繭質成績等方面遠遠超出供體親本,與受體親本接近。從圖4和圖5可知,雄性比率可控實用蠶品種經濟形態性狀如繭形、繭體大小、卵色以及產附等與受體親本相似,經濟形態勻整良好,符合生產應用要求。
[0040]表1 2013年秋季主要飼養成績(單蛾卵數、繭質成績為抽樣10個個體平均成績)
[0041]
【權利要求】
1.一種雄性比率可控的實用蠶品種的培育方法,以家蠶Z染色體上攜帶突變基因(后簡稱rLsch,對應正常簡稱tsch、和W染色體上被轉座有—sch基因(簡稱W+srfO共同控制的限性蟻色系統作為供體親本,以普通蟻色實用蠶品種(雌的基因型為Z+- W,表現為黒蟻,雄的基因型為tschtsd\表現為黒蟻)作為受體親本進行基因轉移,將供體親本的Tch基因和W+-基因轉移到受體親本。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雄性比率可控的實用蠶品種的培育方法,所述基因轉移包括以下步驟:首先分別將Tch基因和W+-基因轉移到受體親本,分別建立Tch基因轉移系統和tsch基因轉移系統,然后將Tch基因轉移系統和r-基因轉移系統中的Isch基因和r-基因融合到一個系統,完成供體親本的rLsch基因和fsch基因轉移到受體親本。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雄性比率可控的實用蠶品種的培育方法,所述W+-基因轉移建立W+-基因轉移系統包括以下步驟:步驟①,用供體親本的雌與受體親本的雄交配進行W+-基因的第一次轉移雜交;步驟②,用上一步驟產生的后代在蛹期選留雌個體與受體親本的雄交配進行r-基因的再次轉移雜交;重復步驟②m次,m 3 O,完成的W+-基因轉移系統雌的基因型為Z+- rsc\表現為黒蟻,雄的基因型為ζ+-ζ+-,表現為黒蟻; 所述Tch基因轉移建立Tch基因轉移系統包括以下步驟:步驟①,用受體親本的雌與供體親本的雄進行第一次轉移雜交;步驟②,第一次轉移雜交后代雌表現為赤蟻,雄表現為黑蟻,收蟻飼養時淘汰赤蟻雌選留黒蟻雄與受體親本的雌進行第二次轉移雜交;步驟③,第二次轉移雜交后代雄有2種基因型,表現型均是黑蟻,雌有2種基因型,表現型分赤蟻黑蟻2種,收蟻飼養時淘汰黒蟻選留赤蟻與受體親本的雄進行第三次轉移雜交;步驟④,第三次轉移雜交的后代雌雄均分別只有一種基因型和一種黑蟻表現型,繭蛹期選留雄個體與受體親本的雌進行第四次轉移雜交;步驟③和步驟④構成一個Z-基因轉移雜交的操作循環,如此循環經過n(n ^ O)次,直到Z-基因轉移系統的經濟形態性狀和數量性狀達到實用水平;第4+2η+1步,第4+2η步產生的后代雄有2種基因型,表現型均是黑蟻,雌有2種基因型,表現型分赤蟻黑蟻2種,收蟻飼養時將赤蟻黑蟻分開飼養,赤蟻全是雌個體,黑蟻中雌雄個體均有,繭蛹期淘汰黑蟻個體中的雌選留黑蟻個體中的雄與赤蟻雌自交繼代;第4+211+2步,第4+2η+1步產生的后代有2種群體,一類群體是一蛾卵內雌雄均只有一種基因型,均只有一種表現型黑蟻,這種群體沒有目標基因型和表現型,孵化時根據蟻蠶的表現型淘汰這種群體;另一類群體是一蛾卵內雌有2種基因型赤蟻黑蟻2種表現型,雄也有2種基因型赤蟻黑蟻2種表現型,赤蟻雄和赤蟻雌是Th基因轉移需求的目標個體,孵化時淘汰黑蟻選留赤蟻飼養,自交繼代;第4+2η+3步,第4+2η+2步產生的后代雌雄均是赤蟻,自交穩定;至此,完成供體親本Z-基因向受體親本的轉移,完成的Z-基因轉移系統的雌的基因型為Z- W,表現為赤蟻,雄的基因型為ζ-ζ-,也表現為赤蟻; 所述W+-基因轉移系統和Z-基因轉移系統的融合包括以下步驟:步驟①,用W+-基因轉移系統的雌與Tch基因轉移系統的雄雜交;步驟②,步驟①產生的后代雌的基因型為ZscVsch,表現型為黑蟻,雄的基因型為Tchtsch,表現型為黑蟻,繭蛹期淘汰雄選留雌再與rLsch基因轉移系統的雄雜交;步驟③,步驟②產生的后代雌的基因型為Z-W+-,表現型為黑蟻,雄的基因型為nch,表現型為赤蟻,自交穩定,完成r-基因和Tch基因融合到一個系統。
4.采用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雄性比率可控的實用蠶品種控制雄性比率的方法,在常規催青環境中催青至己2~己3+胚胎時,用28°C~34°C溫度、RH50%~60%的濕度環境處理24-60小 時,再在常規催青環境保護至孵化。
【文檔編號】A01K67/04GK103749401SQ201310636434
【公開日】2014年4月30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2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2日
【發明者】陳萍, 陳曦, 李田, 蔣貴賓, 魯成, 陳鵬, 李艷, 李海銀, 呂銀 申請人:西南大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阳县| 正宁县| 利津县| 昆明市| 余姚市| 高密市| 江永县| 郧西县| 石棉县| 泸水县| 南丹县| 广丰县| 西乌珠穆沁旗| 屏边| 新源县| 南江县| 林西县| 油尖旺区| 尉犁县| 怀集县| 信丰县| 山西省| 太白县| 政和县| 永昌县| 社旗县| 孝义市| 新宁县| 徐水县| 广元市| 静海县| 普格县| 托克逊县| 伊宁县| 石景山区| 扶沟县| 红原县| 申扎县| 沁源县| 阿拉善左旗| 遵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