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石斑魚幼魚養殖用隱蔽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水產養殖領域中的石斑魚幼魚養殖技術,特別是涉及一種石斑魚幼魚養殖用隱蔽裝置。
背景技術:
石斑魚是我國主要的海產經濟魚類之一,由于其營養價值高、口味鮮美,深受消費者喜愛,市場價格也非常高。正是由于其較高的市場需求以及可觀的價值利潤,近些年來,我國石斑魚的人工養殖規模也在逐年擴增。石斑魚屬沿海暖水性中下層魚類,主要棲息在巖礁地帶、海底洞穴以及有空隙珊瑚礁。石斑魚性兇猛,是肉食性魚類,有互相殘食現象,尤其在稚幼魚階段,個體小的常被個體大的吞食。因而,在石斑魚幼魚養殖階段,需要通過遮蔽物等方式對石斑魚進行有效的分離。因此,需要一種石斑魚幼魚養殖用隱蔽裝置。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石斑魚幼魚養殖用隱蔽裝置,避免小個體石斑魚被大個體石斑魚吞食,有利于提高石斑魚幼魚人工養殖的成活率。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石斑魚幼魚養殖用隱蔽裝置,包括固定支架、配重和多根圓管,多根圓管并列組成兩排,兩排圓管通過所述固定支架垂直疊加在一起,兩排圓管疊加組合的四個角落均固定有配重。
所述圓管為PVC圓管。所述配重為石墜。所述固定支架呈十字架結構。所述圓管的管徑為3.33-6.66厘米。所述圓管的長度為40-50厘米。每排圓管由6-8根圓管并列組成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可有效避免小個體石斑魚被大個體石斑魚吞食,有利于提高石斑魚幼魚人工養殖的成活率。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實用新型講授的內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涉及一種石斑魚幼魚養殖用隱蔽裝置,如圖1所示,包括固定支架3、配重2和多根圓管1,多根圓管I并列組成兩排,兩排圓管I通過所述固定支架3垂直疊加在一起,兩排圓管I疊加組合的四個角落均固定有配重2。其中,所述圓管I為PVC管,PVC管的管徑為I寸(即3.33厘米)至2寸(即6.66厘米),長度為40_50cm,每一排PVC管由6-8根PVC管組成;所述配重2為石墜;所述固定支架3呈十字架結構。本實用新型使用時按照需求選擇適宜管徑的PVC管,并根據養殖條件確定適宜的PVC管根數,將PVC管并列組成兩排,兩排PVC管通過固定支架垂直疊加在一起,在兩排PVC管疊加組合的四個角落各固定一個石墜,然后將裝置放入養殖池中。實施結束后,將本實用新型取出即可 。
權利要求1.一種石斑魚幼魚養殖用隱蔽裝置,包括固定支架(3)、配重(2)和多根圓管(1),其特征在于,多根圓管(I)并列組成兩排,兩排圓管(I)通過所述固定支架(3)垂直疊加在一起,兩排圓管(I)疊加組合的四個角落均固定有配重(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石斑魚幼魚養殖用隱蔽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圓管(I)為PVC圓管。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石斑魚幼魚養殖用隱蔽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2)為石墜。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石斑魚幼魚養殖用隱蔽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3)呈十字架結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石斑魚幼魚養殖用隱蔽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圓管(I)的管徑為3.33-6.66厘米。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石斑魚幼魚養殖用隱蔽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圓管(I)的長度為40-50厘米。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石斑魚幼魚養殖用隱蔽裝置,其特征在于,每排圓管(I)由6-8根圓管并列組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石斑魚幼魚養殖用隱蔽裝置,包括固定支架、配重和多根圓管,多根圓管并列組成兩排,兩排圓管通過所述固定支架垂直疊加在一起,兩排圓管疊加組合的四個角落均固定有配重。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可有效避免小個體石斑魚被大個體石斑魚吞食,有利于提高石斑魚幼魚人工養殖的成活率。
文檔編號A01K61/00GK203105335SQ201320103280
公開日2013年8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6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6日
發明者王建鋼, 彭士明, 施兆鴻 申請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