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小型經濟花生收獲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能夠安裝于手扶拖拉機上的小型花生收獲機,屬于農業機械領域。技術方案包括機架(1),入土鏟⑵,入土深度限位塊(3),輾土輥軸⑸,橫向直線振動板⑹,支撐輪⑺,安全擋板⑻,上限位板⑼,橫向鏟(12)。其特征在于,入土鏟位于前端,進行切土,減小入土阻力。帶輪通過皮帶與手扶拖拉機相連接,獲得動力。并由內部的傳動鏈帶動碾土輥軸轉動完成碾土動作和橫向振動板的震動實現果土的分離。花生植株靠擠壓力向后運動。其主要的特點是體積較小,價格便宜,對各種地形的適用能力較強。
【專利說明】一種小型經濟花生收獲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與手扶拖拉機配套使用的小型花生收獲,屬農業機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國內的花生收獲的機械有花生挖掘犁、花生收獲機(花生挖掘機)、花生聯合收獲機。花生挖掘犁作業時僅僅將花生犁起,挖掘后由人工抖土,撿拾花生。該機械雖然將花生的挖掘從人力中解放了出來,但是挖掘犁的功能單一,不能滿足花生收獲的過程中多環節的機械化作業的要求。花生收獲機實現了果土分離的工作,但撿拾、集運、摘果仍舊靠人工或者其它的工具完成。花生聯合收獲機可以一次完成挖掘、抖土、摘果、分離、清選等作業過程。但因為其價格的昂貴,不能夠得到有效的普及。而且聯合收獲機對于大面積地形平坦的農場作業,效率很高。但對于小戶種植或者丘陵山區的種植戶來說,只會增加花生的收獲的成本。
【發明內容】
[0003]為了克服花生挖掘犁功能單一和花生聯合收獲機體積龐大,成本高且受地形條件限制以及傳統的花生收獲機體積較大,機構復雜,只能靠四輪拖拉機牽引的缺點,發明了該花生收獲機。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簡化了傳統的收獲機的工作的部件,從而縮小其體積,也適應小面積的收獲作業。本發明的主要部件有機架、帶輪、入土鏟、碾土輥軸、橫向直線振動板以及支撐輪組成。機械由手扶拖拉機的牽引下工作,并通過皮帶將柴油機的動力傳遞給機械的帶輪,進而在帶輪的轉動下,通過傳動系統將運動傳遞給碾土輥軸和橫向的直線振動板。碾土滾輪將土塊碾碎,并在橫向直線振動板的震動作用下實現土與果的分離。其中,碾土滾輪采用表面突起的結構,避免了因為土壤的相對濕度較大時,光滑的輥軸把土塊碾實而造成果土分離不徹底的缺點。分離完成后的果實與果秧在前面果實果秧的推力作用下,排出到機械體外。從而實現花生的挖掘與果土分離的機械作業過程。
[0005]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完成普通花生收獲機的果實挖掘與果土分離的前提下,結構簡單,體積輕巧,地形適用性強的特點。
[0006]收獲機體積在長、寬、高方向上,相應的比傳統花生收獲機小,并采用一對上下輾土輥軸以減小收獲機體積。動力傳動系統采用鏈條傳動。
[0007]設置橫向直線振動板進行抖土,橫向直線振動板的動力來源與一對哨合的凸輪,兩個P齒合的凸輪空套一光軸上,橫向振動板米用彈簧復位。與橫向振動板相連接的凸輪與橫向振動板剛性連接,另一個凸輪與牙盤剛性連接,通過鏈條獲得動力,通過兩凸輪的嚙合,是圓周運動變成振動板的橫向直線運動。
[0008]入土鏟空間位置安排如下描述:首先入土鏟⑵長邊在下,且與地面垂直,經過先長邊向外旋轉,其次前端向上抬起與水平線形成夾角,最后以下長邊為軸向外旋轉得到的空間位置。橫向鏟采用前低后高傾斜空間設計,斜向鏟上邊與機架接觸,下邊向內側離開機架,即斜向鏟向外傾斜。各鏟與機架采用螺栓連接,便于更換。入土鏟,橫向鏟,斜向鏟均采用兩塊對稱布置,中間有間隙,以方便兩橫向花生植株間的土自然落下。
[0009]入土深度限位塊前方向上彎曲減小阻力以及防止限位塊入土。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11]圖1是本實用新型主視示意圖。
[0012]圖2是本實用新型俯視視示意圖。
[0013]圖3是入土鏟示意圖。
[0014]圖4是鏟的位置結構示意圖。
[0015]圖5是輾土輥軸示意圖。
[0016]圖6是部分零件結構示意圖。
[0017]圖中⑴機架,⑵入土鏟,⑶入土深度限位塊,⑷參考直線,(5)輾土輥軸,(6)橫向直線振動板,⑴支撐輪,(8)安全擋板,(9)上限位板,(10)帶輪,(11)斜向鏟,(12)橫向鏟,(13)彈簧,(M)回轉振動塊,(15)限位軸
【具體實施方式】
[0018]在圖1中,入土鏟⑵在機架牽引作用下斜向下切入土壤,當入土深限位塊⑶與地面接觸后,阻止入土鏟⑷向下運動,橫向鏟前段(12)入土深度在20厘米左右,帶有花生的土壤在擠壓推力作用下沿橫向鏟向后運動,花生秧在上限位板⑶作用下被擋向前方,花生土塊在碾壓輥軸(5)作用下破碎,而后進入橫向直線振動板(6),將土壤與花生果分離,花生繼續向后運動,經斜槽落地,最后由人工整理。
[0019]圖2中,兩棵花生植株分別經兩塊橫向鏟繼續向后運動,動力通過三角帶經帶輪輸入。輾土輥軸(5),橫向直線振動板(6)通過鏈條或齒輪接收動力。
[0020]圖3中,從左到右分別為入土鏟⑵的主視圖,右視圖,俯視圖,參考直線⑷分別為水平線,豎直線,水平線,入土鏟⑵分別與參考線成一定角度便于入土。
[0021]圖4中,橫向鏟(12)斜向上放置,便于花生土壤向后運動,中間設有縫隙,便于兩株花生之間的土壤落下,減輕能量損耗,斜向鏟(11)保護機架,防止機架磨損。
[0022]圖5中,兩輾土輥軸之間間隙設置在既能把硬土塊碾碎又不損傷花生果的尺寸范圍內。
[0023]圖6中,橫向直線振動板(6),通過限位軸(15)定位,并可在其上滑動,且不會卡死,選用適當彈簧(13)將兩回轉振動塊(M)相互接觸,力度要適中,不能太大而增大磨損,也不能太小不能滿足橫向直線振動板的回位。振動板面,開有漏土槽,漏土槽孔隙不能過大,以免卡住花生果。方便充分漏土,開有多排漏土槽。
【權利要求】
1.一種小型經濟花生收獲機,最主要由機架⑴、入土伊⑵、橫向鏟(12)、斜向鏟(11)、帶輪(10)、輾土輥軸(5)、橫向直線振動板(6)、安全擋板(8)和限位板(9)組成;入土鏟⑵、橫向鏟(12)、斜向鏟(11)、帶輪(10)、輾土輥軸(5)、橫向直線振動板(6)、安全擋板(8)按前后順序在機架上布置,輾土輥軸(5)、橫向直線振動板(6)通過鏈條傳動系統獲得動力,整體體積在長、寬、高方向上相應的比傳統花生收獲機小,采用一對上下輾土輥軸以減小收獲機體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屬的花生收獲機,其特征在于入土鏟⑵空間位置安排,橫向鏟(12),采用前低后高傾斜空間設計,各鏟與機架采用螺栓連接,便于更換。
3.根據權利要求1所屬的花生收獲機,其特征在于橫向直線振動板(6)采用彈簧、軸向凸輪(M)設計,凸輪與一光軸空套,橫向振動板采用彈簧復位,與橫向振動板相連接的凸輪與橫向振動板剛性連接,另一個凸輪與牙盤剛性連接,通過鏈條獲得動力,通過兩凸輪的嚙合,是圓周運動變成振動板的橫向直線運動。
4.根據權利要求1所屬的花生收獲機,其特征在于輾土輥軸(5)的設計,特征是帶有齒狀凸起。
5.根據權利要求1所屬的花生收獲機,其特征在于入土鏟⑵斜向鏟(11)橫向鏟(12)采取對稱分布,兩塊橫向鏟之間保留間隙。
6.根據權利要求2所屬的花生收獲機,其特征在于入土深度限位塊的設計,限位塊前方向上彎曲減小阻力以及防止限位塊入土。
【文檔編號】A01D29/00GK203675614SQ201320734322
【公開日】2014年7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0日
【發明者】曲高峰, 畢振慶 申請人:曲高峰, 畢振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