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連續垂直栽插的移栽機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43409閱讀:205來源:國知局
一種連續垂直栽插的移栽機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連續垂直栽插的移栽機構,包括傳動箱、栽植臂組件、栽植器及凸輪開啟機構;其中,傳動箱固定在機架上,傳動箱上設置有三個輸出軸、一個輸入軸及兩個掛接軸,第一輸出軸、第二輸出軸及兩個掛接軸設置在傳動箱一側,用于掛接栽植臂組件,同時還用于驅動栽植臂組件,傳動箱的另一側設置有第三輸出軸與輸入軸,第三輸出軸用于安裝及驅動凸輪開啟機構,輸入軸連接移栽機機頭的輸出軸;栽植臂組件由四桿機構、五桿機構及兩個平行機構組合而成,栽植器通過方軸掛接在栽植臂組件上。該機構結構緊湊,具有傷苗率低,漏苗率低,埋苗率低,露苗率低,立苗率高,完全符合油菜移栽的農藝要求。
【專利說明】一種連續垂直栽插的移栽機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種植機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連續垂直栽插的移栽機構。
【背景技術】
[0002]通過對油菜育苗移栽進行精細化管理,有利于培育壯苗,是栽培“冬壯春發”、“冬春雙發”油菜實現高產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解決南方稻田水稻收獲與油菜種植的接茬矛盾、提高油菜的復種指數重要方式,而且移栽后的油菜不易倒伏,還可以有效避免苗期干旱、雨雪和霜凍等自然災害。目前油菜移栽以人工移栽為主,彎腰作業是勞動強度極大的一項農事活動,不僅勞動強度大,而且栽植質量差,生產率低,成本高,極大地影響了農民種植油菜的積極性和油菜種植面積的進一步擴大。
[0003]近年來,有部分農機企業為順應農民對油菜移栽機的迫切需要,也生產了一些油菜移栽機,但是這些油菜移栽機的栽植機構不僅結構復雜,而且穩定性差;栽植器雖有零速點,但是在零速點附近其水平速度變化過快,無法準確保證幼苗在接近零速的狀態下下落,導致幼苗倒伏嚴重,即使在零速投苗后,也不能豎直扶苗,影響幼苗的直立度,致使幼苗的直立度差;且栽植器在栽植過程當中容易發生偏轉,影響幼苗下落時的初始狀態,加之栽植器的軌跡曲線不夠理想,導致接苗的準確率低,栽植器落苗不順暢,容易產生漏栽,同時栽植器不能垂直打孔,打出的孔穴過大,無法保證落苗點,進而影響幼苗的直立狀態。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連續垂直栽插的移栽機構,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的缺點。
[0005]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0006]—種連續垂直栽插的移栽機構,包括傳動箱、栽植臂組件、栽植器及凸輪開啟機構;其中,傳動箱固定在機架上,傳動箱上設置有三個輸出軸、一個輸入軸及兩個掛接軸,第一輸出軸、第二輸出軸及兩個掛接軸設置在傳動箱一側,分別與栽植臂組件掛接,傳動箱的另一側設置有第三輸出軸與輸入軸,第三輸出軸上安裝有凸輪開啟機構,輸入軸連接移栽機機頭的輸出軸,用于動力輸入;栽植臂組件由四桿機構、五桿機構及兩個平行機構組合而成,栽植器通過方軸掛接在栽植臂組件上。
[0007]傳動箱包括箱殼、端蓋、軸承、齒輪、輸入軸、軸套、輸出軸;輸入軸通過軸承進行軸向定位;齒輪與輸入軸通過平鍵聯接,且輸入軸一端通過軸肩軸向定位,另一端通過軸套軸向定位;所述軸承嵌入端蓋中進行定位,端蓋固定在箱殼上;輸出軸的聯接方式與輸入軸相同。
[0008]栽植臂組件中,四桿機構包括小曲柄、第一連桿和第一搖桿及傳動箱,五桿機構由第一搖桿、大曲柄、第二連桿、第二擺桿、第三擺桿及傳動箱組成,兩個平行機構包括平行支撐、三角支撐;其中,小曲柄、大曲柄及第一搖桿掛接在傳動箱上,小曲柄的另一端與第一連桿相連,第一連桿的另一端分別與平行支撐及第一搖桿的另一端相連;第二連桿一端與大曲柄相連,另一端與第二擺桿中間部位相連,同時在平行支撐與三角支撐之間安裝有第二擺桿與第三擺桿,且第二擺桿與第三擺桿平行;第一搖桿、平行支撐、第二擺桿與第三擺桿之間相互約束,確保三角支撐在栽植過程當中始終保持與地面的相對形態不變。四桿機構與五桿機構相結合,在小曲柄與大曲柄的共同驅動下,促使三角支撐完成預定運動軌跡曲線,同時小曲柄、第一搖桿和大曲柄處于一個平面之內,第一連桿、第二連桿與第二擺桿、第三擺桿及三角支撐處于一個平面之內,即節約了有限的布局空間,又增加了整套機構的穩定性與可靠性。
[0009]在上述栽植臂組件中,大曲柄與第二輸出軸連接,第二連桿兩端與軸銷通過兩個軸承徑向定位,同時通過螺母軸向定位,可有效增加整個機構的穩定性,第二連桿右側通過螺母軸端定位,左側通過軸套軸向定位,大曲柄與第二連桿保持一定的間距,使其在運動時不發生干涉;第二搖桿與第二連桿通過軸銷連接,且第二搖桿與第二連桿之間設置有軸套,軸套將第二搖桿與第二連桿隔開,使其在運動時不發生干涉。
[0010]所述小曲柄與第一輸出軸連接,第一連桿與軸銷通過軸承連接實現徑向定位,可有效增加整個機構的穩定性,且小曲柄右側通過螺母軸端定位,左側設置有軸套,通過軸套實現軸向定位,使大曲柄與第二連桿保持一定的間距,防止在運動中發生干涉。
[0011]四桿機構中,所述第一搖桿通過兩個軸承徑向定位,其一端通過軸肩軸向定位,另一端通過螺母軸端定位;平行支撐兩端通過軸承與第一搖桿、第一連桿連接實現徑向定位,第一搖桿與第一連桿之間設置有軸套,軸套將第一搖桿與第一連桿軸向隔開,防止干涉,平行支撐的軸端通過螺母定位。
[0012]五桿機構中,所述第一搖桿通過軸承與傳動箱連接實現徑向定位,其兩側分別通過軸肩和螺母實現軸向定位,第一搖桿和第二擺桿均通過軸承徑向定位在平行支撐上,在第一搖桿和第二擺桿之間通過軸套隔開防止干涉,軸端通過螺母軸向定位;第三搖桿通過軸承徑向定位在平行支撐上,其兩側分別通過軸肩與螺母定位。
[0013]平行機構中,所述第二擺桿與軸銷通過軸承徑向定位,兩端通過軸套軸向定位,以保證第二擺桿與三角支撐保持一定距離不發生干涉,軸銷通過螺母固接在三角支撐上;第三擺桿和三角支撐的聯接與第二擺桿和三角支撐的聯接關系類同。
[0014]凸輪開啟機構中,凸輪通過螺母及墊片固定在傳動箱第三輸出軸上,凸輪連桿右端通過固定螺釘固定在傳動箱上,且可圍繞固定螺釘的中心軸轉動,凸輪連桿左端通過固定螺釘固定軸承,回位彈簧一端固定在凸輪連桿的左側中間部位,另一端固定在傳動箱上,以保證軸承能夠始終貼緊凸輪的工作面,凸輪連桿的左側末端設置有接線固定螺釘,接線固定螺釘上固定有拉線。
[0015]栽植器包括接苗筒、左銷、右銷、左同步開啟機構、右同步開啟機構、鴨嘴回位彈簧、左鴨嘴及右鴨嘴;其中,左鴨嘴和右鴨嘴分別通過左銷、右銷與接苗筒聯接,且左鴨嘴和右鴨嘴可圍繞左銷、右銷轉動,左鴨嘴與左同步開啟機構連接,右同步開啟機構與左同步開啟機構連接,拉線與左同步開啟機構連接,鴨嘴回位彈簧設置左鴨嘴和右鴨嘴之間,確保左鴨嘴和右鴨嘴在無外力的作用之下,能回歸原位,保持閉合的狀態,有利于栽植器的接苗與打孔。
[0016]所述傳動箱第三輸出軸驅動凸輪逆時針轉動,當軸承與凸輪的接觸點到達推程角時,凸輪連桿克服回位彈簧的拉力,圍繞與傳動箱的聯接點作順時針擺動,從而使得拉線下拉,即縮短兩鴨嘴之間的距離,使左鴨嘴圍繞左銷作順時針擺動,左鴨嘴通過左同步開啟機構連動右同步開啟機構,使右鴨嘴圍繞右銷作逆時針擺動與左鴨嘴相同的角度,最終左鴨嘴和右鴨嘴逐漸同步開啟;當軸承與凸輪的接觸點到達遠休止角時,凸輪連桿圍繞與傳動箱的聯接點作順時針擺動的幅度達到最大值,從而使得拉線下拉幅度也達到最大值,即使得兩鴨嘴之間的距離縮短至最小值,左、右兩片鴨嘴逐漸同步開啟達到最大值;當軸承與凸輪的接觸點到達凸輪的回程時,在回位彈簧與鴨嘴回位彈簧的共同作用之下,左鴨嘴和右鴨嘴兩片鴨嘴的張開角不斷地縮少,當軸承與凸輪的接觸點到達凸輪的近休止角時,在回位彈簧與鴨嘴回位彈簧的共同作用之下,兩鴨嘴之間的距離伸長至最大值,即左、右鴨嘴兩片鴨嘴完全閉合。
[0017]所述傳動箱輸入軸輸入動力,通過齒輪傳動將動力傳遞給第一輸出軸和第三輸出軸,第三輸出軸在通過齒輪將動力傳遞給第二輸出軸,使得第一輸出軸與第二輸出軸的轉動方向相反,第一輸出軸和第二輸出軸分別掛接小曲柄和大曲柄,同時傳遞動力,栽植器通過六角孔掛接在三角支撐上,栽植臂組件通過四桿機構與五桿機構及兩對平行四邊形機構的組合,在大曲柄與小曲柄共同驅動下,使得栽植器在始終垂直于地面的同時,以一定的規律運動。第三輸出軸掛接并驅動凸輪,促使凸輪連桿按照一定的規律擺動,最終使得左鴨嘴連動右鴨嘴一起以一定的規律打開與閉合。
[0018]本實用新型安裝在喂苗器下方,它具有一次性完成打孔,移栽油菜苗的功能;栽植器在機架上設置有上止點和下止點,栽植臂組件在傳動箱第一輸出軸和第二輸出軸驅動下,使栽植器在到達上止點時相對機架有絕對零速點,而且在零速點附近的速度變化不快,既增加了接苗的時間,又降低了對喂苗器的要求,且提高了接苗的成功率,同時栽植器與地面垂直的基本姿態保持不變,即有利于接苗,又能保證幼苗落入土壤時的垂直姿態,栽植器在下降至土壤表層開始打孔至到達下止點時或進而上升至脫離土壤一段距離后,其相對土壤的水平速度很小,幾乎為零,栽植器打孔時基本未與土壤發生橫向位移,以實現垂直打孔,落苗時的水平速度也幾乎為零,從而實現零速投苗,落苗后栽植器豎直向上一段距離,有利于豎直扶苗;凸輪開啟機構在傳動箱第三輸出軸的驅動下,在栽植器到達下止點之后,開啟栽植器完成落苗,當栽植器上升至完全脫離幼苗時,關閉栽植器進而接受喂苗。
[0019]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安裝在喂苗器下方,其具有一次性完成打孔、移栽油菜苗的功能;在栽植過程當中,栽植器始終與地面保持垂直的狀態,并且能夠實現零速接苗、垂直打孔、零速投苗、豎直扶苗,有效提高了接苗的準確率,減少了漏栽率,降低了打孔的功耗,同時保證落苗點,提高了移栽后油菜苗的直立度。該機構結構緊湊,具有傷苗率低,漏苗率低,埋苗率低,露苗率低,立苗率高,完全符合油菜移栽的農藝要求。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總裝圖。
[0021]圖2為本實用新型傳動箱部件裝配圖。
[0022]圖3為本實用新型栽植臂部件裝配圖。
[0023]圖4為圖3中A面剖視圖。
[0024]圖5為圖3中B面剖視圖。[0025]圖6為圖3中C面剖視圖。
[0026]圖7為圖3中D面剖視圖。
[0027]圖8為圖3中E面剖視圖。
[0028]圖9為本實用新型凸輪開啟機構裝配圖。
[0029]圖10為本實用新型栽植器的裝配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0]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0031]參見圖1的一種連續垂直栽插的移栽機構,該實施例中包括4部分:栽植器1、栽植臂組件2、凸輪開啟機構3及傳動箱4 ;所述傳動箱4通過螺栓5固定在機架6上,傳動箱4 一側的第一輸出軸48a與第二輸出軸48c及掛接軸掛接栽植臂組件2,傳動箱4另一側的第三輸出軸48b聯接凸輪開啟機構3,栽植器I通過六角方軸掛接在栽植臂組件2上;栽植臂組件2在傳動箱4輸出軸的驅動之下,使栽植器I在到達上止點時相對機架有個絕對零速點,既增加了接苗的時間,又降低了對喂苗器的要求,從而提高了接苗的成功率,同時栽植器I與地面垂直的基本姿態保持不變,即有利于接苗,又能保證幼苗落入土壤時的垂直姿態,栽植器I在下降至土壤表層開始打孔至到達下止點時或進而上升至脫離土壤一段距離后,其相對土壤的水平速度很小,幾乎為零,栽植器I打孔時基本上沒有與土壤發生橫向位移,即能垂直打孔,落苗時的水平速度也幾乎為零,即能實現零速投苗,落苗后栽植器I豎直向上一段距離,即能實現豎直扶苗。凸輪開啟機構3在傳動箱第三輸出軸48b的驅動之下,在栽植器I到達下止點之后,開啟栽植器I完成落苗,當栽植器I上升至完全脫離幼苗時,關閉栽植器I進而接受喂苗。以下詳細闡述各部分的結構及相關功用。
[0032]參見圖2,傳動箱包括箱殼41、端蓋一 42、軸承43、齒輪44、輸入軸45、軸套46、端蓋二 47、第一輸出軸48a、第三輸出軸48b、第二輸出軸48c、螺栓49 ;所述輸入軸45通過軸承43軸向定位;所述齒輪44與輸入軸45通過平鍵聯接,所述輸入軸45 —端通過軸肩軸向定位,另一端通過軸套46軸向定位;所述軸承43嵌入到端蓋一 42或端蓋二 47當中定位,端蓋一 42、端蓋二 47通過螺栓49固接在箱殼41上。第一輸出軸48a、第三輸出軸48b、第二輸出軸48c的聯接方式與輸入軸類似。其中兩端的第一輸出軸48a和第二輸出軸48c朝向一致,便于安裝栽植臂組件2,第三輸出軸48b與輸入軸朝向一致,有利于安裝凸輪開啟機構。
[0033]參見圖3,在栽植臂部件2中,小曲柄21、大曲柄26及第一搖桿23掛接于傳動箱4上,小曲柄21的另一端與第一連桿22相連,第一連桿22另一端與平行支撐24、搖桿23的另一端相連,第二連桿27 —端與大曲柄26相連,另一端與第二擺桿25中間部位相連,同時第二擺桿25的一端與平行支撐24相連,另一端與三角支撐29相連,第三擺桿28的一端與與平行支撐24相連,另一端與三角支撐29相連。第一搖桿23、平行支撐24、第二擺桿25與第三擺桿28相互約束,確保三角支撐29在栽植過程當中始終保持與地面的相對形態不變。小曲柄21、第一連桿22和第一搖桿23及傳動箱4組成一個四桿機構,同時第一搖桿23、大曲柄26、第二連桿27、第二擺桿25及傳動箱4組成一個五桿機構,這四桿機構與五桿機構相結合,在小曲柄21與大曲柄26共同驅動下,使三角支撐29完成預定軌跡曲線;同時小曲柄21、第一搖桿23和大曲柄26處于一個平面之內,第一連桿22、第二連桿27與第二擺桿25、第三擺桿28和三角支撐29處于一個平面之內,即節約了有限的布局空間,又增加了整套機構的穩定性與可靠性。
[0034]參見圖4,栽植臂部件2裝配圖中A面剖視圖,即第二輸出軸48c、大曲柄26和第二連桿27之間的裝配關系;大曲柄26通過螺母210固接在傳動箱的第二輸出軸48c上,第二連桿27與軸銷211a通過兩個軸承212徑向定位,有效增加了整個機構的穩定性,第二連桿27右側通過螺母210軸端定位,左側通過軸套214軸向定位,大曲柄26與第二連桿27保持一定的間距,使其在運動時不發生干涉;第二搖桿25與第二連桿27通過軸銷213連接,第二連桿27通過兩個軸承212與軸銷213徑向定位,同時通過螺母210軸向定位,軸套214把第二搖桿25與第二連桿27隔開,使其在運動時不發生干涉。
[0035]參見圖5,為栽植臂部件2裝配圖中B面剖視圖,即傳動箱4、第一搖桿23、平行支撐24和第一連桿22之間的裝配關系;第一搖桿23通過兩個軸承212徑向定位,其一端通過軸肩軸向定位,一端通過螺母210軸端定位。平行支撐24分別用兩個軸承212與第一搖桿23、第一連桿22徑向定位,軸套214把第一搖桿23與第一連桿22軸向隔開,防止干涉,平行支撐24的軸端通過螺母210定位。
[0036]參見圖6,為栽植臂部件2裝配圖中C面剖視圖,即傳動箱4、第一搖桿23、第二擺桿25、平行支撐24和第三擺桿28之間的裝配關系。第一搖桿23通過兩個軸承212與傳動箱4徑向定位,兩側分別通過軸肩和螺母210軸向定位;第一搖桿23和第二擺桿25均通過兩個軸承212徑向定位在平行支撐24上,中間通過軸套214隔開防止干涉,軸端通過螺母210軸向定位;第三搖桿28通過兩個軸承212徑向定位在平行支撐24上,兩側分別通過軸肩與螺母210定位。
[0037]參見圖7,為栽植臂部件2裝配圖中d面剖視圖,即傳動箱的第一輸出軸48a、小曲柄21和第一連桿22之間的裝配關系;小曲柄21通過螺母210固接在第一輸出軸48a上,第一連桿22與軸銷211b通過兩個軸承212徑向定位,增加了整個機構的穩定性,小曲柄21右側通過螺母210軸端定位,左側通過軸套214軸向定位,使大曲柄26與第二連桿27保持一定的間距,使其在運動時不發生干涉。
[0038]參見圖8,為栽植臂部件2裝配圖中E面剖視圖,即三角支撐29、第二擺桿25和第三擺桿28之間的裝配關系;第二擺桿25與軸銷215通過兩個軸承212徑向定位,兩端通過軸套214軸向定位,并使第二擺桿25與三角支撐29保持一定距離不發生干涉,軸銷215通過螺母210固接在三角支撐29上。第三擺桿28與三角支撐29的聯接關系和擺桿25與三角支撐29的聯接關系類同。
[0039]參見圖9,在凸輪開啟機構3裝配圖中,凸輪36通過螺母及墊片固定在傳動箱第三輸出軸48b上,凸輪連桿31的右端通過固定螺釘34固定在傳動箱4上,但是又能圍繞固定螺釘34的中心軸轉動,凸輪連桿31的左端通過固定螺釘34固定著軸承32,回位彈簧35的一端固定在凸輪連桿34的左側中間部位,另一端固定在傳動箱4上,以保證軸承32能夠始終貼緊凸輪31的工作面,凸輪連桿31的左側末端通過接線固定螺釘固定有拉線33。
[0040]參見圖10,在栽植器I的裝配圖中,左鴨嘴14與右鴨嘴15分別通過左銷12a、右銷12b與接苗筒11聯接,且左鴨嘴14和右鴨嘴15可圍繞左銷12a、右銷12b轉動,左鴨嘴14與左同步開啟機構14a連接,右同步開啟機構15b與左同步開啟機構14a連接,拉線33與左同步開啟機構14a連接,鴨嘴回位彈簧13設置左鴨嘴14和右鴨嘴15之間,確保左鴨嘴14和右鴨嘴15在無外力的作用之下,能回歸原位,保持閉合的狀態,有利于栽植器I的接苗與打孔。
[0041]在本實施例中,傳動箱的第三輸出軸48b驅動凸輪36逆時針轉動,當軸承32與凸輪36的接觸點到達推程角時,凸輪連桿31克服回位彈簧35的拉力,圍繞與傳動箱4的聯接點作順時針擺動,從而使得拉線33下拉,即使得Ila與Ilb之間的距離縮短,使左鴨嘴14圍繞左銷12a作順時針擺動,左鴨嘴14通過左同步開啟機構14a連動右同步開啟機構15a,使右鴨嘴15圍繞右銷12b作逆時針擺動且與左鴨嘴相同的角度,最終左、右兩片鴨嘴逐漸同步開啟;當軸承32與凸輪36的接觸點到達遠休止角時,凸輪連桿31圍繞與傳動箱4的聯接點作順時針擺動的幅度達到最大值,從而使得拉線33下拉幅度也達到最大值,即使得Ila與Ilb之間的距離縮短至最小值,左、右兩片鴨嘴逐漸同步開啟達到最大值;當軸承32與凸輪36的接觸點到達凸輪32的回程時,在回位彈簧35與鴨嘴回位彈簧13的共同作用之下,左、右兩片鴨嘴的張開角不斷地縮少;當軸承32與凸輪36的接觸點到達凸輪32的近休止角時,在回位彈簧35與鴨嘴回位彈簧67的共同作用之下,Ila與Ilb之間的距離伸長至最大值,即左、右兩片鴨嘴完全閉合。
[0042]在本實施例中,栽植器I通過六角孔Ilc掛接在三角支撐29上,栽植臂組件2通過四桿機構與五桿機構及兩對平行四邊形機構的組合,在大曲柄26與小曲柄21共同驅動下,使得栽植器I在始終垂直于地面的同時,以一定的規律運動;第三輸出軸48b掛接并驅動凸輪36,促使凸輪桿件31按照一定的規律擺動,最終使得左鴨嘴44連動著右鴨嘴15 —起以一定的規律打開與閉合。當栽植器I在栽植臂組件2的驅動之下接近上止點時,凸輪開啟機構3控制栽植器I閉合,此時栽植器I相對喂苗器的速度接近于零,能方便地接住喂苗器中落下的幼苗,之后栽植器I護著幼苗下降,當栽植器I到達土壤表層后通過擠壓開始垂直打孔,到達下止點后,凸輪開啟機構3控制左鴨嘴14、右鴨嘴15打開直至完全開啟,此時栽植器I相對土壤的水平速度接近于零,即幼苗在重力作用之下以接近于零的絕對速度落入土壤,然后栽植器I又垂直向上運動一段時間對幼苗進行扶苗,最終使幼苗在接近豎直的狀態下在覆土輪及土壤回流的雙重作用下覆土固定,當栽植器I完全脫離幼苗后,凸輪36對凸輪擺桿31失去支撐,左鴨嘴14、右鴨嘴15在回位彈簧35與鴨嘴回位彈簧13的雙重作用下完全關閉,繼而接受喂苗,完成零速受苗、護苗、垂直打孔、零速投苗、豎直扶苗的一個栽植循環。
[0043]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權利要求】
1.一種連續垂直栽插的移栽機構,包括傳動箱、栽植臂組件、栽植器及凸輪開啟機構;其特征在于,傳動箱固定在機架上,傳動箱上設置有三個輸出軸、一個輸入軸及兩個掛接軸,第一輸出軸、第二輸出軸及兩個掛接軸設置在傳動箱一側,分別與栽植臂組件掛接,傳動箱的另一側設置有第三輸出軸與輸入軸,第三輸出軸上安裝有凸輪開啟機構,輸入軸連接移栽機機頭的輸出軸;栽植臂組件由四桿機構、五桿機構及兩個平行機構組合而成,栽植器通過方軸掛接在栽植臂組件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連續垂直栽插的移栽機構,其特征在于, 傳動箱中齒輪與輸入軸通過平鍵聯接,端蓋固定在箱殼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連續垂直栽插的移栽機構,其特征在于,栽植臂組件中,四桿機構包括小曲柄、第一連桿和第一搖桿及傳動箱,五桿機構由第一搖桿、大曲柄、第二連桿、第二擺桿、第三擺桿及傳動箱組成,兩個平行機構包括平行支撐、三角支撐;其中,小曲柄、大曲柄及第一搖桿掛接在傳動箱上,小曲柄的另一端與第一連桿相連,第一連桿的另一端分別與平行支撐及第一搖桿的另一端相連;第二連桿一端與大曲柄相連,另一端與第二擺桿中間部位相連,同時在平行支撐與三角支撐之間安裝有第二擺桿與第三擺桿,且第二擺桿與第三擺桿平行;所述大曲柄與第二輸出軸連接,第二搖桿與第二連桿通過軸銷連接,且第二搖桿與第二連桿之間設置有軸套;所述小曲柄與第一輸出軸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連續垂直栽插的移栽機構,其特征在于,凸輪開啟機構中,凸輪固定在第三輸出軸上,凸輪連桿右端通過固定螺釘固定在傳動箱上,凸輪連桿左端通過固定螺釘固定軸承;回位彈簧一端固定在凸輪連桿的左側中間部位,另一端固定在傳動箱上;凸輪連桿的左側末端設置有接線固定螺釘,接線固定螺釘上固定有拉線。
5.根據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種連續垂直栽插的移栽機構,其特征在于,栽植器中,左鴨嘴和右鴨嘴分別通過左銷、右銷與接苗筒聯接,左鴨嘴與左同步開啟機構連接,右同步開啟機構與左同步開啟機構連接,拉線與左同步開啟機構連接,鴨嘴回位彈簧設置左鴨嘴和右鴨嘴之間。
【文檔編號】A01C11/02GK203618332SQ201320857114
【公開日】2014年6月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24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24日
【發明者】孫松林, 肖名濤, 羅江河, 吳畏, 李軍政 申請人:湖南農業大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兴市| 井陉县| 阿勒泰市| 云安县| 临城县| 九龙县| 涡阳县| 南投市| 泰州市| 鹤山市| 玛沁县| 建瓯市| 汶川县| 静海县| 逊克县| 德江县| 丰原市| 乌兰浩特市| 马鞍山市| 高要市| 玛纳斯县| 肇源县| 都匀市| 喀喇| 扎兰屯市| 六安市| 淅川县| 翁源县| 仁寿县| 旬阳县| 乌拉特后旗| 鄱阳县| 肥城市| 漳州市| 延津县| 从化市| 常山县| 响水县| 克拉玛依市| 景泰县| 福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