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根起挖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伐根起挖裝置,由左右側板、左右側刀、底板、底刀、托板、支梁I、支梁II、連接梁、調節耳、前后加強框、左右牽引耳等組成。該裝置與履帶式拖拉機后懸掛相連,工作時,由于左右側刀及底刀的作用,伐根兩側及底部的土壤及樹根被切割,之后樹根被托板挑起,其上的土壤被抖落,伐根留在上部,完成伐根的起挖。
【專利說明】伐根起挖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林業、園藝、園林生產中樹木伐根起挖裝置,尤其適用于防護林帶成行樹木伐根的起挖。
【背景技術】
[0002]在林業等采伐剩佘物中,伐根占有相當大的比重,伐區的伐根蓄積量很大,用途廣。將伐根取出利用,經濟效益可觀。伐根清除后的林地易于人工更新造林,并可以清除繁殖在伐根上損害樹木的病菌、蟲害和真菌。在我國原始森林和人工林中,伐根清理很少,一般留在采伐跡地任其腐朽,所以伐根清理是高效利用伐區剩余物和伐區跡地更新造林的關鍵。目前,我國伐根清理中應用的各種方式、方法都存在著勞動強度大,作業安全性差,作業效率、經濟效益低,環境生態效益差等問題。國外的伐根清理機械共同特點是功率大,價格昂貴,國內無法引進推廣。
【發明內容】
[0003]為了克服現有伐根清理機具存在的弊端,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牽引式伐根起挖裝置。該裝置主要采用切割的方式將伐根兩側、底部土壤及根系切斷,實現伐根斷根,后將伐根挑起并抖落部分土壤,實現伐根清理。裝置懸掛于履帶式拖拉機后部,三點連接,起挖深度由拖拉機液壓調節。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右側板、底板、左側板、支梁1、支梁II焊接成矩形框結構,前、后加強框焊接在矩形框結構上,連接梁焊接在前加強框與支梁II上,左、右兩調節耳焊合在連接梁兩側的前加強框上,并與連接梁兩側焊合,兩牽引耳分別焊合在左、右側板上,托板焊合在底板中央后部與底板呈30°角。右側刀焊合在右側板上,左側刀焊合在左側板上,底刀焊合在底板上,左側刀、右側刀、底刀相交處焊合連接,底板呈直角梯形,左側板、右側板寬度分別與直角梯形底板的上、下兩底邊相等。底刀焊合后,刀刃線與直角梯形底板的斜腰平行。
[0005]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根據伐根根系輪廓尺寸調整伐根起挖裝置入土深度,隨著拖拉機前進,左、右側刀切開土壤并切斷伐根兩側樹根,底刀劃切土壤及伐根主根,之后,被切開的伐根及其部分土壤被托板挑起,土壤部分落下,伐根留在上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6]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做進一步說明:
[0007]附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主視示意圖。
[0008]附圖2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左視示意圖。
[0009]附圖3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剖視示意圖。
[0010]附圖4示出了本實用新型與拖拉機連接示意圖。
[0011]圖中1.右側板,2.右側刀,3.底板,4.底刀,5.左側刀,6.左側板,7.托板,8.支梁1,9.支梁II,10.連接梁,11.調節耳,12.后加強框,13.前加強框,14.右牽引耳,15.左
牽引耳。
【具體實施方式】
[0012]本實用新型設計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伐根起挖裝置,包括右側板1、右側刀2、底板3、底刀4、左側刀5、左側板6、托板7、支梁18、,支梁119、連接梁10、調節耳11、后加強框12、前加強框13、右牽引耳14、左牽引耳15。該伐根起挖裝置通過左、右牽引耳、調節耳,由銷軸與拖拉機連在一起。
[0013]工作時,調整拖拉機前進方向,使伐根起挖裝置對正伐根行,根據伐根根部大小,調整入土深度,盡量減小伐根底部根系阻力。在拖拉機的牽引下,伐根起挖裝置前行,左側刀(5)和右側刀(2)分別切開伐根兩側土壤及樹根,底刀(4)對伐根底部土壤及伐根底部根系進行劃切。被切開的伐根及部分土壤被托板(7)逐漸托起,并抖落部分土壤,伐根留在上部,完成伐根的起挖。
【權利要求】
1.一種伐根起挖裝置,包括右側板、右側刀、底板、底刀、左側刀、左側板、托板、支梁1、支梁I1、連接梁、調節耳、后加強框、前加強框、右牽引耳、左牽引耳,其特征是托板焊合在底板中央后部并與底板呈30°角,左、右側刀分別焊合在左、右側板上,左側刀、右側刀、底刀相交處焊合連接,底板呈直角梯形,左側板、右側板寬度分別與直角梯形底板的上、下兩底邊相等,底刀焊合后,刀刃線與直角梯形底板的斜腰平行。
【文檔編號】A01G23/06GK203618485SQ201320893630
【公開日】2014年6月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24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24日
【發明者】徐連峰, 司海忠, 何占松, 盧宏宇, 王帥 申請人:黑龍江省森林與環境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