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農作物的挖掘機械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荸薺挖掘機的挖掘裝置。
背景技術:
荸薺又名為馬蹄,是莎草科植物荸薺地下匍匐莖先端膨大的球莖,球莖扁圓球形,表面平滑,老熟后呈深栗殼鈀或棗紅色,有環節3~5圈,并有短鳥嘴狀頂芽及側芽,肉為白色、質地脆嫩,多汁而甜。隨著農業不斷的發展,荸薺已廣泛種植,由于在收果時,荸薺上的根莖比較多,在收果時給農民帶來了很大的困擾。
公開號為cn105027802a的文件中公開了一種履帶式荸薺挖掘機,包括挖掘裝置和排泥裝置。其中的挖掘裝置采用兩根滑架和鏈條以及鏈條之間的連接桿實現輸送挖掘好的荸薺,然后收集在箱體中。這種方法收集的荸薺上會留有許多泥土,后期還要進行專門的進行除泥工序,影響了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荸薺挖掘機的挖掘裝置,該挖掘裝置解決了傳統挖掘裝置不能將荸薺上包裹的泥土去除干凈的缺陷,并提出了些改進的地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荸薺挖掘機的挖掘裝置,它包括履帶式機動車和設在履帶式機動車前端的一體式滑槽,在所述的一體式滑槽上設有挖掘裝置,所述挖掘裝置連接有油缸,所述挖掘裝置包括兩組滑架,在所述的兩組滑架兩端之間分別設有一根滾軸,每根滾軸的兩端分別設有鏈輪,每一端的鏈輪之間連接有鏈條,所述兩根鏈條之間橫向布置有若干根連接桿,所述連接桿上并排設置有若干個垂直于連接桿的條形爪,所述相鄰的連接桿之間均設有轉軸,所述轉軸上設有若干個攪動桿,轉軸的兩端設有軸承座,并通過軸承座活動連接在鏈條上,所述滑架的一側連接有封閉軌道,所述封閉軌道的形狀和鏈條的轉動軌跡相同,且在封閉軌道的內側設有齒輪,所述轉軸靠近封閉軌道的一端向外延伸至與封閉軌道內測接觸,且接觸的位置通過齒輪咬合連接,所述兩組滑架的下端頭之間設有若干個鏟爪,所述鏟爪均勻排列。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攪動桿不規則的分布在轉軸上,且均垂直于轉軸。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攪動桿的頂端均設有帽體。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轉軸和攪動桿均為空心結構,且在轉軸遠離封閉軌道的一端連接有水箱,所述帽體上開有噴水口,所述噴水口與攪動桿和轉軸的空心結構連通。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鏟爪的下方設有除根莖裝置,所述除根莖裝置包括設在滑架上的電機,以及與電機連接的傳動軸,以及設在傳動軸上的拉爪。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拉爪呈弧形,且拉爪上內弧處在迎合傳動軸轉動的方向。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傳動軸位于鏟爪的下方,且傳動軸轉動時,拉爪的最高高度比鏟爪的高度高1cm。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鏟爪的兩端均設有擋板,所述擋板連接在滑架上。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傳統荸薺挖掘裝置上添加了能有效去除荸薺上黏連的泥土的裝置,且能將荸薺進行簡單清洗,便于收集;同時在鏟果的時候,可通過除根莖裝置,將荸薺上連的根莖或泥土里摻雜的根莖在剛進入機械內時就去掉,防止因根莖的積累,而影響機械的運行及泥土的去除。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整體外部結構圖;
圖2為挖掘裝置的部分結構的側視圖;
圖3為圖2中的局部放大圖;
圖4為挖掘裝置的俯視圖;
圖5為封閉軌道及轉軸的移動軌跡示意圖;
圖6為除根莖裝置的俯視圖;
圖7為除根莖裝置的側視圖;
其中,1-履帶式機動車,2-一體式滑槽,3-油缸,4-滑架,5-滾軸,6-鏈輪,7-鏈條,8-連接桿,9-條形爪,10-轉軸,11-攪動桿,12-軸承座,13-封閉軌道,14-齒輪,15-鏟爪,16-帽體,17-水箱,18-噴水口,19-電機,20-傳動軸,21-拉爪,22-擋板。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如圖1所示,一種荸薺挖掘機的挖掘裝置,它包括履帶式機動車1和設在履帶式機動車1前端的一體式滑槽2,在一體式滑槽2上設有挖掘裝置,挖掘裝置連接有油缸3,挖掘裝置包括兩組滑架4,在兩組滑架4兩端之間分別設有一根滾軸5,每根滾軸5的兩端分別設有鏈輪6,每一端的鏈輪6之間連接有鏈條7,兩根鏈條7之間橫向布置有若干根連接桿8,連接桿8上并排設置有若干個垂直于連接桿8的條形爪9。
再結合圖2-5所示說明,相鄰的連接桿8之間均設有轉軸10,轉軸10位于連接桿8的正中間,平行設置。連接桿8和轉軸10之間留有2-3cm縫隙,用于泥土的掉落。轉軸10上設有若干個攪動桿11,攪動桿用于將荸薺攪動起來,使摻雜在荸薺上的泥土脫落。轉軸10的兩端設有軸承座12,并通過軸承座12活動連接在鏈條7上,滑架4的一側連接有封閉軌道13,封閉軌道13的形狀和鏈條7的轉動軌跡相同,且在封閉軌道13的內側設有齒輪14,轉軸10靠近封閉軌道13的一端向外延伸至與封閉軌道13內測接觸,且接觸的位置通過齒輪咬合連接,兩組滑架4的下端頭之間設有若干個鏟爪15,鏟爪15均勻排列。
當挖掘裝置工作時,轉軸10隨著鏈條7按固定的軌跡移動,轉軸10的端頭與封閉軌道13的齒輪14咬合,從而轉軸10在移動時,會自行轉動,這樣轉軸上分布的攪動桿11就會在轉動的時候對荸薺不停的攪動,達到除泥效果。
作為優選案例,攪動桿11不規則的分布在轉軸10上,且均垂直于轉軸10,攪動效果最佳。
作為優選案例,攪動桿11的頂端均設有帽體16,帽體16可增加攪拌效果,且帽體16為曲面結構,可減少攪拌時對荸薺的損傷上。
作為優選案例,轉軸10和攪動桿11均為空心結構,且在轉軸10遠離封閉軌道13的一端連接有水箱17,帽體16上開有噴水口18,噴水口18與攪動桿11和轉軸10的空心結構連通。在挖掘機工作時,可實時的在噴水口18噴水,對荸薺進行清洗,方便了后期的收集。
結合圖6-7所示說明,作為優選案例,鏟爪15的下方設有除根莖裝置,除根莖裝置包括設在滑架4上的電機19,以及與電機19連接的傳動軸20,以及設在傳動軸20上的拉爪21。電機19帶動拉爪21旋轉,拉爪21旋轉時可將根莖從鏟爪15的縫隙內拉拽下來,而不影響到荸薺的收集。
作為優選案例,拉爪21呈弧形,且拉爪21上內弧處在迎合傳動軸20轉動的方向,弧形有助于根莖的拉拽。
作為優選案例,傳動軸20位于鏟爪15的下方,且傳動軸20轉動時,拉爪21的最高高度比鏟爪15的高度高1cm,多次實驗證明,1cm的高度差的拉拽效果最佳。
作為優選案例,鏟爪15的兩端均設有擋板22,擋板22連接在滑架4上,擋板22可防止荸薺從鏟爪15的兩側掉落,造成損失浪費。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